高祖武皇帝四
天监十四年(公元515年)
北魏宣武帝元恪病逝,太子元诩即位
1 春,正月一日,南梁皇帝萧衍在太极殿为太子萧统举行加冠成人礼,大赦。
2 正月七日,萧衍在南郊祭祀天神。
3 正月十日,北魏主元恪患病。
正月十三日,元恪崩殂于式乾殿。
侍中、中书监、太子少傅崔光,侍中、领军将军于忠,詹事王显,中庶子、代人侯刚,于东宫迎太子元诩到了显阳殿。王显想要等第二天再举行即位典礼,崔光说:“皇位不可有片刻空置,为什么要等待天亮呢!”王显说:“必须奏报中宫皇后。”崔光说:“帝崩,太子立,国之常典,何须中宫下令!”于是崔光等请太子停止哭泣,站立于东厢房。于忠与黄门郎元昭扶太子西面哭十余声,即行停止。崔光摄理太尉职务,奉策书,进献皇帝御玺,太子跪受,穿上衮冕黄袍,登太极殿,即皇帝位。崔光等与当夜值班的群官站立庭中,北面稽首称万岁。
元昭,是元遵的曾孙。
高皇后想要诛杀胡贵嫔,中给事、谯郡人刘腾把消息报告侯刚,侯刚报告于忠。于忠问计于崔光,崔光派人将胡贵嫔安置于别的地方,严加守卫,因此胡贵嫔对四人十分感激。
正月十四日,北魏大赦。
正月十五日,召回在东、西战场出征的全部军队。
骠骑大将军、广平王元怀抱病进宫吊唁,径直走到太极殿西厢,哀恸,呼唤侍中、黄门、领军将军及左右卫将军,说:“我想要上殿为大行皇帝哭灵,再进宫晋见主上。”众人皆愕然相视,没人敢回答。崔光身穿丧服,手持丧杖,引用汉光武帝崩逝时赵熹扶诸王下殿的故事,声色俱厉,听到的人无不称善。元怀声泪俱止,说:“侍中以古义纠正我,我敢不服?”元怀回去后仍频频派左右向崔光道歉。
之前,高肇擅权,尤其猜忌宗室中有声望的亲王。太子太保、任城王元澄数次被高肇进谗言陷害,害怕不能保全自己,于是终日酣饮,行为癫狂,朝廷机要,一概不问。等到世宗元恪崩殂,高肇拥兵于外,朝野不安。于忠与门下官员商议,认为肃宗元诩年幼,不能亲政,应该让太保、高阳王元雍入居西柏堂,裁决政务,以任城王元澄为尚书令,总揽百官,上奏高皇后,请即刻下令授权。王显一向有宠于世宗元恪,恃势使威,大家都痛恨他,他担心自己不能为元澄等所容,与中常侍孙伏连等密谋压下门下省奏章,假传皇后命令,任命高肇为录尚书事,以王显与勃海公高猛同为侍中。于忠等收到消息,以王显侍奉先帝医治无效为借口,逮捕王显于禁中,下诏削除他的爵位和官职。王显被捕时呼冤,直阁将军以刀环猛撞他的腋下肋骨,将他送到右卫府。过了一夜,王显就死了。
正月十六日,高皇后下诏,一切按门下省所奏执行,百官听命于二王,于是内外悦服。
二月七日,尊高皇后为皇太后。
北魏主元诩自称名字,写信告哀于高肇,并且召他还京。高肇承受着这种变故,忧惧不已,朝夕哭泣,羸弱憔悴,回军,走到瀍涧,家人迎接,他不与他们相见。
高肇被刑豹扼杀,北魏朝廷对外称其自杀
二月八日,高肇抵达京师,衰服号哭,升太极殿尽哀。高阳王元雍与于忠密谋,命直寝将军邢豹等十余人埋伏于舍人省下,高肇哭毕,引入西厢,清河诸王都看着他窃窃私语。高肇进入中书省,邢豹等将他扼杀,北魏主下诏,宣布他的罪状,声称高肇自杀,其余亲党一概不予追究,削除官职和爵位,葬以士人之礼。黄昏时分,将尸体由侧门抬出,交给他的家属。
4 北魏伐蜀时,军队到了晋寿,蜀人震恐。北魏益州刺史傅竖眼率步兵三万攻击巴北,南梁皇帝萧衍派宁州刺史任太洪从阴平小道进入益州,招诱氐人、蜀人,截断北魏军交通线。正巧,北魏大军班师北还,任太洪袭破北魏东洛、除口两个军事据点,声言南梁大军即将陆续抵达,氐人、蜀人翕然响应跟从。任太洪进兵包围关城,傅竖眼派统军姜喜等迎击任太洪,大破南梁军,任太洪放弃关城,撤回。
5 二月十日,北魏任命高阳王元雍为太傅、兼领太尉,清河王元怿为司徒,广平王元怀为司空。
6 二月二十一日,北魏葬宣武皇帝元恪于景陵,庙号世宗。
二月二十六日,尊胡贵嫔为皇太妃。
三月一日,以高太后为尼姑,迁居金墉瑶光寺,不是大节庆,不得入宫。
7 北魏左仆射郭祚上表称:“萧衍狂悖,企图筑坝截断淮河,役苦民劳,危亡之兆已现,应该命将出师,长驱扑讨。”北魏朝廷下诏,命平南将军杨大眼督诸军镇守荆山。
8 北魏于忠既居门下之位,又总管宫廷宿卫,于是专揽朝政,权倾一时。
当初,太和年间,军国多事,高祖元宏以用度不足,百官俸禄一律减少四分之一。现在于忠下令,将所减少的俸禄全部补发。旧制:百姓缴纳绸绢一匹,另外加收绵八两;缴纳棉布一匹,附加麻十五斤,于忠将附加税全部取消。
三月二十二日,北魏主下诏文武群官各进位一级。
【华杉讲透】
收买人心的行为非常危险
于忠掌握了诏命大权,开始收买人心,给文武百官补发工资,全部进位一级,又给百姓减税,他这是要买通全国官民。他的举动非常危险,会做到哪一步,就要看事态发展了。
9 夏,四月,浮山堰(淮河大坝)筑成,却又崩溃。有人说蛟龙能呼风唤雨,摧毁堰坝,但是它怕铁;于是运东、西冶炼场铁器数千万斤沉入水中,大坝仍不能合拢。又砍伐树木用来做护栏,填以巨石,上面再加土。沿淮河一百里内,树木石头,无论大小,全部用尽。担土扛木的人肩膀全都磨破,加上夏日疾疫,死者尸体相互枕藉,苍蝇蚊虫叫声昼夜不停。
10 北魏梁州刺史薛怀吉击破叛氐于沮水。薛怀吉,是薛真度之子。
五月十二日,南秦州刺史崔暹又击破叛氐,解除武兴包围。
11 六月,北魏冀州和尚法庆以妖幻惑众,与勃海人李归伯等作乱,推举法庆为主。法庆以尼姑惠晖为妻,任命李归伯为十住菩萨、平魔军司、定汉王,法庆自号为“大乘”。又配置让人发狂的药,让大家吞服,吃药之后,父子兄弟也不认识,只知道杀人。
刺史萧宝寅派兼长史崔伯率军攻击法庆的叛军,崔伯战败身死。贼众更加壮大,所到之处,摧毁寺舍,斩杀僧尼,焚烧经像,声称:“新佛出世,除去众魔。”
秋,七月六日,北魏朝廷下诏,命右光禄大夫元遥代理征北大将军,出兵征讨法庆。
12 北魏尚书裴植,自认为家世门第不比王肃低,而朝廷给他的待遇不高(两人都是南朝投降过来的名门望族),怏怏不乐,上表请求解除官职,归隐嵩山,世宗元恪不许,而且对他深为怪罪。等他做了尚书,志气骄满,经常对人说:“不是我需要做尚书,而是尚书需要我!”每次入宫参与议论,喜欢当面讥讽诋毁群官,又上表攻击征南将军田益宗,说:“华、夷异类,夷人官位不应在百世衣冠家族之上。”于忠、元昭见了他的表章,对他切齿痛恨(二人都是鲜卑人,在裴植的话语体系里,他们也属于夷人)。
尚书左仆射郭祚,积极钻营升官,自以为是东宫师傅,满心希望能封侯、仪同三司。北魏主下诏,任命郭祚为都督雍州、岐州、华州三州诸军事,征西将军,雍州刺史。
郭祚与裴植都厌恶于忠专横,秘密劝高阳王元雍把他外放出去做地方官。于忠听闻,大怒,令有司诬奏二人罪状。尚书上奏说:“羊祉告诉裴植姑妈的儿子皇甫仲达说:‘受裴植指示,诈称接到皇帝诏书,率部曲图谋于忠。’臣等彻底调查,被告虽然不肯承认,但是证据确凿,依法应当判处死刑。各种证据虽然没有牵涉到裴植,但是大家都说‘皇甫仲达是受裴植指使,裴植召见皇甫仲达责问,却不告知同僚’。以此推论,说裴植不是皇甫仲达同党,绝不可能,这不是寻常案件,可以有所减刑,应该与皇甫仲达一样,判处裴植死刑。裴植曾经亲率大军,献出城池,归附王化,属于对国家有大功的人,依照法律,乞请皇帝裁决。”
于忠假传圣旨说:“他们的阴谋既然如此凶险,罪不当恕;虽有归化之诚,不必再加讨论,也不必等到秋后再处决。”
八月五日,裴植与郭祚及都水使者、杜陵人韦俊都被赐死。韦俊,是郭祚的儿女亲家。
于忠又想杀高阳王元雍,崔光坚决不从。于是免去元雍官职,让他以亲王身份回家。朝野都知道这是天大冤屈,无不气愤切齿。
北魏尊胡太妃为皇太后,尊其父为光禄大夫
13 八月六日,北魏尊胡太妃为皇太后,居崇训宫。于忠兼领崇训卫尉,刘腾为崇训太仆,加侍中,侯刚为侍中抚军将军。又任命太后的父亲胡国珍为光禄大夫。
14 八月十日,南梁定州刺史田超秀率三千人投降北魏。
15 八月十八日,北魏大赦。
16 八月十九日,北魏清河王元怿进位为太傅,兼领太尉,广平王元怀为太保,兼领司徒,任城王元澄为司空。
八月二十日,北魏任命车骑大将军于忠为尚书令,特进崔光为车骑大将军,并加仪同三司。
胡太后接受群臣奏请,开始临朝称制
17 北魏江阳王元继,是元熙的曾孙,先为青州刺史,被控抢夺良家妇女为婢,被削夺爵位。元继的儿子元乂,娶了胡太后的妹妹,八月二十二日,北魏主元诩下诏,恢复元继原来的王爵,又任命元乂为通直散骑侍郎,元乂的妻子为新平郡君,并拜为女侍中。
群臣奏请皇太后临朝称制。九月五日,胡太后开始临朝听政,但她的指示仍称为“令”,而不称为“诏”,群臣上书则称她为“殿下”。胡太后聪悟,颇好读书作文,射箭能射中针孔,政事都由她亲笔批示裁决。
加授胡国珍为侍中,封安定公。
自从郭祚等人被处死,诏令生杀大权都由于忠掌握,王公们畏惧他,见到他都双脚沉重,不敢移动;屏声静气,也不敢大声呼吸。太后既亲政,解除于忠侍中、领军、崇训卫尉职务,只保留仪同三司、尚书令。后来,又过了十几天,太后接见门下侍官于崇训宫,问道:“于忠身为百官之首,声望如何?”侍官们都回答说:“不称职。”于是外放于忠为都督冀州、定州、瀛州三州诸军事,征北大将军,冀州刺史;以司空元澄兼领尚书令。元澄上奏说:“安定公胡国珍,应该出入禁中,参与咨询国家大事。”皇帝下诏听从。
18 九月十四日,北魏代理征北将军元遥击破大乘叛军,生擒法庆及渠帅一百余人,砍下人头,送到洛阳。
19 南梁左游击将军赵祖悦袭取北魏西硖石,作为基地,对寿阳形成军事压力;又在旧城之外,修筑外城,迁移淮河沿岸百姓以充实城内。南梁将军田道龙等攻打附近各北魏军事据点,北魏扬州刺史李崇分遣诸将拒战。
九月二十三日,北魏派代理镇南将军崔亮攻打西硖石,又派镇东将军萧宝寅攻打南梁修筑的淮河堰坝,准备摧毁堤坝。
20 冬,十月十六日,北魏任命胡国珍为中书监、仪同三司,侍中如故。
21 十月二十五日,南梁弘化太守杜桂举郡投降北魏。
胡太后拒绝治罪于忠,任用其为太师
22 当初,北魏于忠掌权用事,自称世宗元恪生前曾允许他越级升迁。太傅元雍等都不敢违背,加授于忠为车骑大将军。于忠又说他在新旧政权交替时有定社稷之功,暗示百官出面为他增加封赏。元雍等建议封于忠为常山郡公。于忠又不好意思单独受赏,于是暗示朝廷,同在门下省任职的官员,都应该增加封邑。元雍等不得已,又封崔光为博平县公,而尚书元昭等不断上诉。太后下令公卿再议,太傅元怿等上言:“先帝仙逝,奉迎新君,侍卫宫廷,本是臣子常职,不应该以此为功。臣等之前建议给于忠增加封邑,只是畏惧他的威权,以免被他暴戾报复而已。如果功过相抵,都不应该受赏,请全部追回。”崔光也上书奉送自己的印信和采邑。奏章前后呈递十几次,太后听从。
高阳王元雍上表弹劾自己,称:“臣初入柏堂之时,见所有诏旨都没有呈给皇帝批准,由门下省直接签发,臣子决策,而由皇帝执行,我深知不能这样,却又不能禁止。于忠专权,随意生杀,而臣不能违抗。于忠还想杀我,幸亏主管官员(崔光)坚决反对。我想把于忠外放为地方官,只是有这个念头,还没有实行,反而被于忠废黜。我尸位素餐,辜负国家大恩,请允许我辞职回家,等候处罚。”
太后以于忠有保护之功(救了她的命),不问其罪。
闰十二月三日,任命于忠为太师,兼领司州牧,不久又任命他为录尚书事,与太傅元怿、太保元怀、侍中胡国珍入居门下省,共同管理朝政。
23 闰十二月十一日,北魏代理镇南将军崔亮抵达硖石,南梁守将赵祖悦逆战而败,闭城自守。崔亮进兵包围。
24 闰十二月二十九日,北魏主元诩及胡太后到景陵祭拜。
25 这年冬天十分寒冷,淮河、泗水全部冰冻,修筑浮山堰(淮河大堤)的南梁士卒,死者十之七八。
26 北魏益州刺史傅竖眼,性情清廉朴素,汉人和獠人都怀念他。龙骧将军元法僧接替傅竖眼为益州刺史,元法僧一向没有治理政事的才干,又贪暴凶残,王、贾诸姓,是本州士族,元法僧照样征召他们的子弟当兵。葭萌平民任令宗利用民心对北魏的不满,杀死北魏晋寿太守,献出城池投降南梁,汉人、獠人纷纷响应他。南梁益州刺史、鄱阳王萧恢派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张齐将兵三万人迎接。
元法僧,是元熙的曾孙。
胡太后代替北魏皇帝元诩主持祭祀
27 北魏岐州刺史、赵王元谧,是拓跋干之子,为政暴虐。一天,关闭城门,大肆搜查,逮捕人之后,严刑拷打,楚毒备至,又无故斩杀六人,全城凶惧。民众于是大声呼喊,屯据城门,元谧登上高楼,拆毁楼梯,以保护自己。胡太后派游击将军王靖飞驰赶来,安抚劝告民众,民众开门谢罪,送还城门钥匙。于是,罢黜元谧刺史职务。元谧的妃子,是胡太后的侄女。元谧返回洛阳,被任命为大司农卿。
太后因为北魏主元诩年纪尚幼,不能亲自主持祭祀,想要由自己代行祭事;礼官们商议,认为不可。太后问侍中崔光,崔光引用汉朝和熹邓太后祭祀宗庙故事,太后大悦,于是摄行祭事。
28 北魏南荆州刺史桓叔兴,上书请求不再隶属东荆州,朝廷批准。
天监十五年(公元516年)
1 春,正月一日,北魏大赦,改年号为熙平。
2 北魏代理镇南将军崔亮攻打硖石,未能攻下,与扬州刺史李崇屡次约期水陆并进,而李崇每次都失约不来。胡太后认为诸将没有统一指挥,于是任命吏部尚书李平为使持节、镇军大将军兼尚书右仆射,率步骑兵二千人赶赴寿阳,建立行台,节度诸军,如有违抗,以军法从事。
北魏镇东将军萧宝寅派轻车将军刘智文等渡过淮河,攻破南梁军三个堡垒;二月八日,又在淮北击败南梁将领垣孟孙等。李平抵达硖石,督促李崇、崔亮等水陆并进,没人敢不听指挥,作战不断得胜。
南梁皇帝萧衍派左卫将军昌义之将兵救援浮山,还未抵达,都督淮上诸军事康绚已击退北魏兵。萧衍命昌义之与直阁将军王神念溯淮河而上,救援硖石。崔亮派将军、博陵人崔延伯驻守下蔡,崔延伯与别将伊甕生夹淮河两岸为营。崔延伯取下车轮,拆去轮辋,把辐条削尖,两两接对,揉竹条为大索,串联起来,一共十几条,横断河面,两头各建一辘轳,可以随时拉起或沉入水底,让敌人既无法砍断,也无法烧毁。既截断赵祖悦退路,又让南梁援军战舰无法通过。昌义之、王神念屯驻梁城,不得前进。李平部署水陆两军,进攻硖石,攻克其外城。
二月二十八日,赵祖悦出降,被斩首,南梁守军全部被俘。
胡太后赐给崔亮书信,命他乘胜深入。李平给诸将分派作战任务,水陆并进,攻打浮山堰。崔亮违抗李平军令,声称有病,请求班师,奏表发出,即刻撤军。李平上奏,请将崔亮处以死刑,太后下令说:“崔亮擅自去留,违背我的战略,虽有小胜,岂能赦免他的大错!但是,我摄御万机,不愿多做杀戮,可以特许他以功补过。”北魏大军于是全部班师。
3 北魏中尉元匡上奏弹劾于忠:“先帝薨逝,是国之大灾,于忠却乘机专擅朝命,令裴植、郭祚被冤杀,宰辅大臣(元雍)受罢黜之辱。又假传圣旨任命自己为仪同三司、尚书令,兼领崇训卫尉,追究他的本心,就是想以君王自居。事情发生在大赦令之后,应该公开处刑,请派御史一人,前往冀州就地处决。自从去年世宗晏驾以后,皇太后未亲自执政之前,所有没有经过合法程序——发门下诏书,或由中书宣敕,而是由于忠擅自拜授的,已经经过大赦,可以免罪,但应该追夺全部官职。”
太后下令说:“于忠已经得到特赦,不宜追罪,其他的准奏。”
元匡又弹劾侍中侯刚拷打杀死羽林军军官。侯刚本来因为善于烹调,担任尚食典御(掌管御膳,并负责品尝),前后三十年,因为对太后有救命之恩,颇为专恣用事,王公都畏惧依附他。廷尉判处侯刚死刑。太后说:“侯刚因公事拷打被告,意外致死,依法不应判罪。”少卿、陈郡人袁翻说:“‘意外’是说案情已经十分清楚,但是被告拒不交代,所以拷打他,要他亲口招供。而这位羽林军官,一问他就全招了,侯刚却大喊打死他!无理拷打致死,怎能说是意外!”太后于是削夺侯刚封邑三百户,解除了他的尚食典御职务。
4 三月一日,日食。
5 北魏朝廷评定西硖石战功。三月四日,任命李崇为骠骑将军,加授仪同三司,李平为尚书右仆射,崔亮进号为镇北将军。崔亮与李平在宫中争功,太后任命崔亮为殿中尚书。
6 北魏镇东将军萧宝寅仍逗留在淮河大坝附近,南梁皇帝萧衍写亲笔信招诱他,让他袭击彭城,许诺将他的家庙牌位及家属送到北方与他团聚。萧宝寅上表,将萧衍的信交给北魏朝廷。
7 夏,四月,淮河大坝筑成,长九里,下宽一百四十丈,上宽四十五丈,高二十丈,大坝上种植杨柳,并驻扎军营。
有人告诉都督淮上诸军事康绚说:“四大河流(长江、黄河、淮河、济水),是上天用来调节宣泄天地之气的,不可长久堵塞,如果能开凿泄洪口,引导积水东流,则游波宽缓,可以保障堰坝不会毁坏。”康绚于是开挖泄洪水道。又派人到北魏行反间计,散布流言说:“梁人不怕野战,就怕魏人挖掘泄洪水道。”萧宝寅信了,凿山深五丈,开泄洪渠,引导积水北流,水日夜分流而水位不减,北魏军白忙活一阵。大坝蓄水淹没大片地区,夹淮河两岸,方圆数百里。李崇在硖石各军事据点之间修建浮桥,又筑魏昌城于八公山东南,以防备寿阳城被损坏。居民散居山冈丘垄,其水清澈,俯视水中的庐舍坟墓,清晰可见。
当初,堰坝选址在徐州境内,刺史张豹子宣称,一定会派自己来主掌其事;既而康绚以太子右卫率身份前来监作,张豹子十分羞惭。不久,朝廷又下令,命张豹子受康绚节度,张豹子于是诬告康绚与北魏私通,皇帝萧衍虽然不信,但还是以工程已经完成为由,征召康绚回京。
8 北魏胡太后追思于忠之功,说:“岂能因为一个错误就抛弃他所有的功勋!”重新封于忠为灵寿县公,也封崔光为平恩县侯。
【华杉讲透】
以自己的感情和欲望行事,国家必然会灭亡
人都是感情动物,于忠等保护胡太后,废黜高皇后,就是为了她的回报。他们时刻觉得自己得到的回报太少,因为他们把胡太后从死亡边缘保护下来,还送给她整个国家,要什么回报都不算过分。
胡太后呢,不仅得以摆脱多年的死亡恐惧,还成为了帝国的最高统治者。她心里只有个人的权力、财富和欲望,不理解什么是国家,以自己的感情和欲望行事,国家就要亡在她手里了。
9 北魏益州刺史元法僧派他的儿子元景隆将兵迎击南梁张齐(张齐率军前来接应叛魏投梁的任令宗),张齐与元法僧战于葭萌,大破北魏军,屠了十几个城池,进兵包围武兴。元法僧闭城自守,境内全部叛变。元法僧派使者抄小道告急于北魏。北魏朝廷以驿马车召镇南军司傅竖眼于淮南,任命他为益州刺史、西征都督,率步骑兵三千人前往救援。傅竖眼入境,转战三日,行二百余里,九战皆捷。五月,傅竖眼击杀南梁任命的梁州刺史任太洪。汉人、獠人听说傅竖眼来了,都很欢喜,迎拜于道路者,前后相继。张齐退保白水,傅竖眼进入州城,白水以东的人民,都安居乐业。
北魏梓潼太守苟金龙兼领关城戍主,南梁兵抵达时,苟金龙生病,无法主持军事工作,他的妻子刘氏率领城民,登城拒战,对战一百多天,士卒死伤过半。戍副高景谋叛,刘氏斩高景及其党羽数千人,对其余将士,分衣减食,劳逸必同,大家对她无不畏惧而感怀。水井在城外,被南梁兵占据。正巧天降大雨,刘氏让人拿出公私布绢及衣服悬挂起来,绞而取水,将城中所有坛坛罐罐全部用于储水。傅竖眼抵达,南梁兵撤退,北魏封她的儿子为平昌县子。
10 六月五日,南梁朝廷任命尚书令王莹为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袁昂为左仆射,吏部尚书王暕为右仆射。王暕,是王俭之子。
11 南梁张齐数次从白水出兵入侵北魏葭萌,北魏益州刺史傅竖眼派虎威将军强虬攻打南梁信义将军杨兴起,斩杨兴起,收复白水。南梁宁朔将军王光昭又在阳平被击败,张齐亲自率领骁勇二万余人与傅竖眼作战。
秋,七月,张齐军大败,撤退,小剑、大剑诸戍防驻军都弃城逃走,东益州重新并入北魏版图。
12 八月十一日,北魏任命胡国珍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雍州刺史。胡国珍年老,太后实际上并不想让父亲离开洛阳,只是给他官衔来显示荣耀而已;最终胡国珍并没有到雍州上任。
淮河大坝崩溃
13 康绚被召回之后,张豹子不再维护保养淮河大坝。九月十三日,淮水暴涨,堰坝崩坏,声如雷鸣,三百里外都能听见,沿淮河城戍村落十余万人全部被洪水吞噬,漂入大海。
当初,北魏人对淮河大坝感到忧虑,任命任城王元澄为大将军、大都督南讨诸军事,率军十万,将出徐州来攻打大坝。尚书右仆射李平认为:“不需要兵力,那大坝自己会崩坏的。”等接到大坝崩溃的消息,太后大喜,对李平赏赐非常丰厚,元澄也就没有出发。
【华杉讲透】
淮河大坝投入民工二十万,修建期间冻死十五万人。如今崩溃,又死了十几万人。二十几万人的生命,为萧衍的错误决策买单。
14 九月二十八日,南梁大赦。
15 北魏胡太后数次前往宗戚勋贵家中,侍中崔光上表进谏说:“诸侯国君如果不是问疾吊丧而入诸臣之家,称为戏谑。只提诸侯国君,而没有提及王后夫人,说明国君夫人根本没有前往臣子家中的道理。对国君夫人而言,父母在时,可以回家省亲,称为归宁;如果父母去世,只能派人回家探望,自己不能去。汉朝上官皇后将要废黜昌邑王刘贺的时候,霍光是上官皇后的外祖父,身居宰辅之职,皇后仍高坐武帐之中,接见群臣,以示男女之别。如今,皇族之家生男与女,或者勋贵之家升官晋爵,都来请太后亲临祝贺,这样下去,越来越多,将成为惯例。希望您不再游幸,则全国人民都有依靠,皆大欢喜。”
任城王元澄认为北方边镇将领选拔越来越轻率,担心敌寇窥视边境,给皇家陵园带来危险,上奏请求重视镇将选拔,加强边境警备。太后下诏,命公卿商议。
廷尉少卿袁翻认为:“之前沿边州郡官员并不以才干选拔,只论资级。有时遇到贪污之人,就广开戍逻,多置将领编制;或者用他的左右姻亲;或者受人货财,卖官鬻爵。都无防寇之心,唯有聚敛之意。手下有勇力的士兵,就驱令他们做抢劫的勾当,如果遇上强敌,就被人家俘虏为奴隶,如果抢到财务,就据为己有。其他羸弱老小之辈,稍微懂一点炼铁铸铜的技术,或者会一点营造建筑工作的,全都从军营中搜检出来,派做苦役。剩余的,或者派到深山中伐木,或者派去平原割除野草,填平洼地;还有充当往来商贩的,相望于道路。这些人的薪俸本来就不多,贩卖的货物也有限,但将领们向他们征收的都是实实在在的绸绢,发给他们的却是升斗不足的粟米,穷其力,薄其衣,用其功,节其食,经历冬夏,加以病苦,死于沟壑者常在十之七八。所以,邻敌窥伺,扰我疆场,都是因为边将不得其人。我认为,从今往后,南北边境诸藩及所统郡县府佐、统军以及戍主,都让朝臣王公以下,各自举荐自己所知道的人才,必定唯才是举,不论他的身份;如果称职或不称职,举荐他的人一起受赏或受罚。”
太后没有采纳袁翻的建议。到了正光末年,北边盗贼群起,进逼旧都,侵犯皇陵,一切就像元澄当初所担心的那样。
16 冬,十一月,交州刺史李畟斩交州变民首领阮宗孝,将他的首级送到建康。
17 当初,北魏世宗元恪建造瑶光寺,还未完工。本年,胡太后又建造永宁寺,都在皇宫旁边;又建造石窟寺于伊阙口,都极尽土木之美。其中永宁寺尤其盛大,有一丈八尺高的金像一座,和人一样高的金像十座,玉像二座。又建造九层佛塔,掘地筑基,深到挖出泉水。佛塔高九十丈,佛塔顶柱又高十丈,每到夜深人静,塔上所悬挂的铃铎声音远传十里之外。佛殿如同太极殿,南门如同端门。有僧房一千间,珠玉锦绣,骇人心目。自从佛法入中国,塔庙之盛,从未到如此地步。
扬州刺史李崇上表,认为:“高祖(元宏)迁都洛阳,至今三十年,明堂未修,太学荒废,城阙、官衙颇多颓坏,这不是继承祖先遗志、垂范万国的样子。如今国子虽有学官之名,而无教授之实,跟兔丝不是丝、燕麦不是麦,南箕不是箕、北斗不是斗,有什么分别!事情不能两方面都兼顾,必须有选择;应该停止尚方府雕刻奢靡之作,取消永宁寺、瑶光寺、石窟寺土木、材瓦、镌琢之劳,以及并不紧急的诸多工程劳役,如果在农闲时节修建明堂、太学和城阙、官衙,使国容严整,礼化兴行,岂不美好!”太后好言答复,但并不采纳他的意见。
太后好事佛,民间很多男子去当和尚,以致绝户。高阳王的友人李玚上言说:“罪行三千,莫大于不孝,不孝之大,无过于绝祀。岂得纵容他们违背礼教人情,肆意信仰佛法,本身双亲年老,弃家绝养,不顾当世之礼,而求将来之益!孔子云:‘未知生,焉知死?’岂有抛弃堂堂政教,而去从事鬼教的呢!而且,如今南方还未平定,各种兵役劳役繁重,这些人去做和尚,真实目的是逃避兵役,如果听之任之,恐怕抛弃孝慈,满街都是和尚了。”
都统僧暹等愤恨李玚称佛教为“鬼教”,认为是诽谤佛祖,泣诉于太后。太后责备李玚。李玚说:“天曰神,地曰祇,人曰鬼。古书说:‘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所以明者为堂堂,幽者为鬼教。佛本来出于人,名之为鬼,我认为不是诽谤。”太后虽然知道李玚说得对,但拗不过僧暹等人的面子,罚李玚黄金一两。
18 北魏征南大将军田益宗请求任命自己为东豫州刺史,以召唤他投奔南梁的两个儿子,太后不许,田益宗后来在洛阳逝世。
19 柔然伏跋可汗,壮健善用兵,本年,西击高车,大胜,生擒高车王弥俄突,捆住他的脚,拴到一匹劣马上,拖曳杀死了他,又把他的头骨漆为饮器。邻国先羁属柔然后又叛去的,伏跋将他们全部击灭,柔然国又强大起来。
天监十六年(公元517年)
1 春,正月九日,南梁皇帝萧衍在南郊祭祀天神。
2 北魏残余的大乘变民(法庆的党羽)又聚集起来,突然攻入瀛州,刺史宇文福之子、员外散骑侍郎宇文延率家奴及宾客抵抗。贼兵火烧州府,宇文延冲入火中,将父亲宇文福抱出来,肌肤头发都烧焦了,勒众苦战,贼人散走,宇文延追讨,讨平。
3 正月十二日,北魏大赦。
4 北魏建国初年,民间都不用钱,高祖太和十九年,开始铸太和五铢钱,派钱工在造币厂鼓铸。民间有想要铸钱的,允许自己带铜到官炉铸造,要求必须是精铜,不能有杂质。世宗永平三年,又铸五铢钱,对不合标准的钱一律禁止。既而洛阳及诸州镇所用钱各不相同,商货不能流通。尚书令、任城王元澄上言,认为:“哪些钱不许使用,法律有明确规定,指的是鸡眼(钱小如鸡眼)、环凿(外缘凸起的边被凿掉),其他的都不禁止。而黄河以南各州现在所通行的钱币,并不在禁止之列,却在之前被禁,我感到很困惑。而且,河北既无新钱,又禁了旧钱,只能以丝绸布匹替代钱币,那些丝绸是单线织成,布匹则疏薄不堪,宽度既窄,长度又短,不符合常用的标准规格。为了支付零星开支,又把整匹的布,剪为一尺,作为零钱使用,这样白白浪费纺织的辛劳,又不能免于饥寒的痛苦,这不是国家救恤冻馁、养育百姓的本意。用钱时,用绳子串起来就行,又不需要去量它的长短轻重,既公平,又方便,对人民的好处,可以说是太大了。我请求下令各州镇,太和年间与现在新铸的五铢钱,以及民间惯用的古钱,只要内外全好,虽有大小不同,都允许流通,贵贱之差,由当地市场决定。这样就能让钱币流通全国,公私两便。至于鸡眼、环凿、盗铸、把大钱毁掉另铸小钱以及其他各种花样翻新的违法假币,依法判罪。”
太后下诏听从。但是河北仍然缺少货币,民间用物交易,钱币不能进入市场。
5 北魏人多假冒军功,尚书左丞卢同查阅吏部功劳簿,重新检查核实,查出造假者三百余人,于是上奏:“请求总集吏部、中兵(京畿部队)两个衙门的功劳簿,对照奏案,重新审定,编造两份,一份送到吏部,一份留在兵局。而且,在作战中斩下敌人首级,累积到可以升一级以上的,即令行台军司发给证明书一份,当中裁裂为二,一半给本人,一半送到门下省,以防造假。”太后听从。卢同,是卢玄的族孙。
中尉元匡奏请,取景明元年以来,内外考核表册、吏部任命书、中兵功劳簿,以及各殿最优、最劣者的档案,以检查造假升官之人,太后批准。
尚书令、任城王元澄上表认为:“国家法令,最忌讳烦琐苛刻,治理政事,贵在简约明了。御史的责任,是闻风奏事,如果听到说谁冒功升官,那就调查谁,检查虚实,绳之以法。岂有把整个衙门的档案全部检查,去追究二十年前的事,如此求过,谁能逃罪!这实在是圣朝所宜慎重的。”太后于是停止。又因为自己多次都没有听元匡的建议,担心他辞职,想要安抚他,于是加授元匡为镇东将军。二月六日,立元匡为东平王。
6 三月十五日,南梁皇帝萧衍下令织官,刺绣不得绣出仙人鸟兽之形,因为将来裁剪时,有可能损坏形体,有违仁恕之道。
【华杉讲透】
仁恕不施于民众,就是空有仁恕
萧衍矫情,他的仁恕不能施之于人民,倒在刺绣上下功夫,这是以绣花针治天下了。
7 三月二十六日,北魏广平文穆王元怀去世。
8 夏,四月十八日,北魏任命中书监胡国珍为司徒。
9 南梁皇帝萧衍下诏,说宗庙祭祀宰杀牲畜为祭品,有违冥道,应该用面做成的牲畜来替代。于是朝野喧哗,认为宗庙去牲,那是祖先不能血食了,萧衍竟不听。八坐大臣于是商议,以干肉替代活牛。
10 秋,八月十八日,北魏朝廷下诏,太师、高阳王元雍入居门下省,参与决策尚书奏事。
11 冬,十月,南梁皇帝萧衍下诏,因宗庙祭祀仍用干肉,命重新讨论替代品,于是以大饼替代干肉,其余全用蔬果。又修建至敬殿、景阳台,设置皇家七庙的牌位,每月中旬再献一次素食。
12 十月二十七日,北魏朝廷下诏:北京(平城)士民没有迁走的,全部允许留下定居。
13 十一月,南梁巴州刺史牟汉宠叛变,投降北魏。
14 十二月,柔然伏跋可汗派俟斤尉比建等向北魏求和,北魏用敌国之礼。
15 本年,南梁任命右卫将军冯道根为豫州刺史。冯道根谨厚木讷,行军能约束士卒军纪;诸将争功,唯独冯道根默然不语。为政清简,吏民都怀念他。皇上曾经感叹说:“道根所在,令朝廷都想不起还有这么一个州。”(指平静无事。)
16 北魏尚书崔亮奏请于王屋等山采铜铸钱,太后听从。之后百姓多私铸,钱稍薄小,分量轻。
天监十七年(公元518年)
1 春,正月八日,北魏任命氐酋杨定为阴平王。
2 北魏秦州羌人造反。
3 二月七日,南梁安成康王萧秀去世。萧秀虽与皇帝萧衍是布衣兄弟,但等到萧衍称帝后,萧秀更加小心敬畏,超过其他血缘关系疏远的人,皇上以此更加认为他贤德。萧秀与弟弟、始兴王萧憺尤相友爱,萧憺长期担任荆州刺史,常常把俸禄分一半给萧秀,萧秀称心接受,既不推辞,也不嫌多。
4 二月十八日,南梁大赦。
5 二月二十三日,北魏大赦,改年号为神龟。
6 北魏东益州氐人造反。
7 北魏主元诩引见柔然使者,责备他不用藩国之礼,然后决定依照汉朝对待匈奴的先例,派使者回访报聘。司农少卿张伦上表,认为:“太祖(拓跋珪)经略帝业,日有不暇,于是令竖子得以像鬼魂一样游**一方。也是因为中国多事,不得不处理内部,而顾不上这些夷狄罢了。到了高祖(元宏),全力策划迁都洛阳,也没来得及北伐。世宗(元恪)
遵从先帝遗志,对柔然派来的使者,只是接受,而不派人回访答复。因为圣明的君王在位,国富兵强,竟然跟柔然以敌国之礼平等交往,是怕他吗?还是有求于他呢?如今,柔然虽然慕德而来,但也是来观察我强弱的。如果我们派人衔命于柔然王庭,与他为兄弟之国,恐怕不是祖宗的本意。如果不得不跟他们交往,应该发下诏书,教导他君臣上下的礼仪,再命宰相致书,晓谕他以归顺之道,观他听不听话,再慢慢施之以恩威,或进或退,如此才是王者之体统。岂可以戎狄之间发生吞并之事(指柔然灭高车),就让帝国的典礼受到亏损呢!”
太后不听。
张伦,是张白泽之子。
8 三月十六日,北魏灵寿武敬公于忠去世。
9 北魏南秦州氐人造反。朝廷派龙骧将军崔袭持节前往晓谕招抚。
北魏厚葬胡国珍
10 夏,四月十二日,北魏秦文宣公胡国珍去世,追赠假黄钺、相国、都督中外诸军事、太师,号“太上秦公”,加九锡,以特殊高规格礼仪下葬,赠送死者衣服及仪仗卫队,待遇极为优厚。又迎胡太后母亲皇甫氏的灵柩与胡国珍合葬,尊称为太上秦孝穆君。谏议大夫、常山人张普惠认为,前世太后的父亲没有称“太上”的,“太上”之名不可施之于人臣,他到宫门前上疏陈述,但左右无人敢为他通报。正巧胡家挖掘墓穴,下面遇到磐石,张普惠于是上密表,认为:“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太上’是因‘上’而生名,皇太后称‘令’而不称‘敕’(敕是皇帝诏书),这是取三从之道(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媲美周文王的母亲。如今司徒为‘太上’,恐怕有违称‘令’而不称‘敕’之意。孔子说:‘必也正名乎!’最近选择墓穴,由于太浅的缘故,改到别的地方,恐怕也是天地神灵以此来告诫、启发圣人。希望停止使用逼进君上的称号,以换取谦虚正大的福分。”
太后于是亲自到胡国珍家宅,召集五品以上官员讨论。王公们都迎合太后旨意,争相诘难张普惠。张普惠应机分辩,没人能辩倒他。太后派元乂宣令于张普惠说:“朕之所行,孝子之志。卿之所陈,忠臣之道。群公已有成议,卿不得苦苦剥夺朕的心意。以后如果发现朝廷有别的缺点和错误,不要不肯开口。”
太后又为父亲建造寺庙,壮丽如同永宁寺。
尚书上奏,建议恢复征收百姓绵麻税,张普惠上疏,认为:“高祖(元宏)废除大斗,取消长尺,改为称重,以慈爱人民,减轻赋税。知道军国开支需要绵麻,于是在征收绸绢时加收绵八两,在征收棉布时加收麻十五斤,人民从改量尺为称重上减少的,超过加收的绵麻,所以踊跃上缴。但是,后来所征收的绢布,又逐渐加长加宽,百姓怨声载道,闻于朝野。宰辅不去探究其根本,在于绢布的幅度变长变宽了,而是直接就取消了绵麻税。既而尚书又以国用不足,要恢复征收。失去天下之大信,抛弃已经施行的诏书,补救前面的错误,却犯下更大的过失。从未想到国库中有的是绵麻,只是被群臣盗窃一空!怎么说呢,有时缴纳上来的货物,一斤就多出一百铢,从没听说有司依律治罪州郡官员;反过来,稍微有质量差的,就逮捕户主,并连坐三长(邻长、里长、村长)。所以在国库里的绢布,超规格的很多,郡臣领取薪俸,人人都要长、要宽、要厚、要重,没有标准,从没听说因为绸缎太长要退货的。如果现在要恢复征收绵麻,应当先矫正秤、尺,明立严禁,不得擅自调整,让天下人都知道二圣之心爱民惜法如此,则太和(元宏时期)之政复见于今日了。”
张普惠又认为北魏主元诩喜好游骋苑囿,不亲自出席朝会,过于推崇佛法,反而把祭祀天地和宗庙的事交给有司,上疏切谏,认为:“从事不须思虑的幽冥之业,耗损百姓巨费,减少俸禄,剥削民力,去供养那些无所事事的和尚,装饰华丽的庙宇,追求不可预测的回报。群臣天色未明,就在宫门外叩头准备上朝;而谈论玄虚的和尚尼姑,却在皇宫内游**。违背礼教,不合时宜,人神之间,不能安宁。我认为,与其朝夕修行下世之‘因’,求劫后之‘果’,不如让全国人民的欢心放在奉养双亲上,使天下和平,灾害不生。希望陛下行为谨慎,建立威仪,为万邦作出表率,亲自到郊庙祭祀,亲自参加朔望之礼;竭心关注田亩,奖劝农耕。撤除僧寺这类并不急需的华丽装饰,恢复百官长期被削减的俸禄。已经在建造的寺庙,务令简约速成,还未建造的,一律取消。则孝悌可以通神明,德教可以光四海,节用爱人,无论是佛教徒还是俗世百姓,都有所依赖。”
不久,太后下令讨论宴请教师的礼仪,又从此每月一次陛见群臣,都是采纳了张普惠的建议。
张普惠又上表议论时政得失,太后与皇帝元诩引见张普惠于宣光殿,随事询问和辩论。
萧衍探访萧宏,对其奢侈加以赞许
11 临川王萧宏小妾的弟弟吴法寿杀人后藏匿于萧宏府中,皇帝萧衍下令萧宏交人,即日伏诛。南司上奏免萧宏官,皇帝批准说:“我爱萧宏,是兄弟私亲,免萧宏官,是王者正法。所奏可。”五月二十四日,司徒、骠骑大将军、扬州刺史、临川王萧宏被免职。
萧宏自从洛口之败,常心怀愧愤,首都每次有混乱暴动,都以萧宏为名,屡次为有司所奏,皇帝每次都赦免他。皇帝驾临光宅寺,有盗贼埋伏于骠骑桥,准备等皇帝夜里出宫时,发动突袭。皇帝将行,心动,于是改从朱雀桥通过。事发,有人称是萧宏指使,皇帝哭着对萧宏说:“我的才能胜过你一百倍,身居此位,还总担心不能胜任,你怎么做出这种事?我不是不能做汉文帝(汉文帝刘恒杀弟弟刘长),只是可怜你愚昧啊!”萧宏叩头称没有此事。这次皇帝以藏匿吴法寿为由免了萧宏的官职。
萧宏奢僭过度,贪得无厌。库房有近百间,在内堂之后,封锁森严,有人怀疑是武器库,秘密向皇帝报告。皇帝对兄弟友爱甚厚,十分不悦。一天,送一桌丰盛酒席给萧宏爱妾江氏,说:“我马上来你家欢宴。”独自与故人、射声校尉丘佗卿前往,与萧宏及江氏大饮,半醉后,说:“我今天想要看看你家后房。”即刻乘轿前往后堂。萧宏害怕皇上看见他收取的贿赂财货,颜色怖惧。皇帝更加起疑心,于是屋屋检视,每钱百万为一堆,上面以黄榜标示,一千万为一库,悬挂一紫色标识,如此三十余间。皇帝与丘佗卿屈指计算,共计有钱三亿多,其他库房贮存布匹、绸缎、蚕丝、棉花、油漆、蜂蜜、细麻、蜡烛等杂货,但见满库,不知多少。皇帝这才知道不是武器,大悦,说:“阿六,你过得不错!”于是更狂饮至夜,举烛而还。兄弟更加敦睦。
萧宏在建康有数十座宅第,出借金钱,立下契约,总要别人以田地、住宅、店铺为抵押,写在契约上,还款日期一到,便驱逐借款人,夺其住宅。京师及东土百姓,很多人因此流离失所。皇帝后来知道,下令借约上写明抵押品,也不得驱逐夺取,自此成为制度。
侍中、领军将军、吴平侯萧昺,文雅有风骨,为皇帝所器重,军国大事都与他议决,任命他为安右将军,监扬州。萧昺知道自己和皇帝血缘关系较远,却主持扬州(京畿地区),涕泣恳让,皇帝不许。萧昺在扬州,尤其以明断著称,教令严整。
五月二十七日,任命萧宏为中军将军、中书监,六月一日,又任命他为行司徒。
【司马光曰】
萧宏为将,则覆灭三军,为臣,则涉嫌大逆,高祖免他的死罪就可以了。数十日之间,还为三公,于兄弟之恩,诚然是厚重了,而王者之法,又在哪里呢?
12 初,洛阳有汉朝所立《三字石经》,虽屡经丧乱而没有受到损伤。等到北魏冯熙、常伯夫相继为洛州刺史,毁取石经用于建造佛塔精舍,于是大部分碑文颓落,所幸存的也被抛弃于荆棘草莽之中,由和尚或平民百姓随意搬取。侍中、领国子祭酒崔光奏请派出官员看守,命国子博士李郁等修补其残缺,胡太后批准。不巧又赶上元乂、刘腾作乱,事情又被搁置。
13 秋,七月,北魏河州羌人却铁忽造反,自称水池王。皇帝元诩下诏,任命主客郎源子恭为行台出兵讨伐。源子恭抵达河州,严厉约束州郡及诸军,不得侵犯百姓一物,也不得轻率与贼军交战,然后示以威恩,使羌人知道悔惧。八月,却铁忽等人相继到源子恭处投降,前后不到二十天。源子恭,是源怀之子。
14 北魏宦官刘腾,不能书写,而多奸谋,善于揣摩别人的意图。胡太后因为他对自己有保护之功,一路升迁至侍中、右光禄大夫,于是他就开始干预政事,收受贿赂为人求官,没有一次不能达到目的的。河间王元琛,是元简之子,为定州刺史,以贪污放纵著名,等他从州刺史任上卸任回来,太后下诏说:“元琛在定州,只差没有将中山宫搬来(定州州府中山,之前是后燕帝国首都,中山宫是后燕皇宫),其他的没有一件东西不拿走,怎么可以再任用他!”于是免职在家。元琛于是请求做刘腾养子,贿赂刘腾金宝数以巨万计。刘腾替他向太后说话,得以被任命为兼都官尚书,外放为秦州刺史,正巧刘腾病重,太后想要趁他还活着时给他富贵。九月一日,任命刘腾为卫将军,加仪同三司。
15 北魏胡太后以天象有变,想要让崇宪高太后来挡灾。九月二十六日夜,高太后暴毙。冬,十月十五日,以尼姑礼节葬于北邙,谥号为顺皇后。百官身穿单衣,戴着孝巾,送丧至墓所,埋葬之后就除下丧服。
16 十月二十三日,南梁任命临川王萧宏为司徒。
17 北魏胡太后派使者宋云与和尚惠生入西域求佛经。司空、任城王元澄上奏说:“当年高祖迁都,规定城中只允许有一座和尚庙、一座尼姑庵,其余的一律建在城外。这是因为佛法和世俗是两条道路,高祖想让他们净居于尘外。正始三年,沙门统惠深开始违背之前的禁令,从此高祖的诏书得不到执行,私自兴建寺庙的人越来越多,都城之中,寺庙超过五百间,其中三分之一,都是占夺民居,与屠户、酒肆以及其他污秽行业,连比杂居。之前代北有法秀之乱,冀州有大乘之变。太和、景明年间,定下各种制度,无非就是要把出家人和世俗人隔离开,以防微杜渐。当初,如来阐释教法,多在山林之中,而今天这些和尚,眷恋城邑,正是因为他们为利欲所诱,不能控制自己,这是佛家的糟粕,君王之社鼠,不仅佛祖的戒律不允许,也为国法所不容。臣认为,都城内寺庙还未建成,可以迁徙的,应该全部迁到城外,庙里和尚数量不满五十的小庙,合并入大庙;外地各州也照此办理。”太后下诏听从,但最终仍是得不到执行。
北魏禁止私人开采盐池
18 本年,北魏太师元雍等上奏说:“盐池是天赐宝藏,养育群生。先朝为之设禁,并非是为了与民争利,而是利益重大,又是天赐,如果取用无法,或者被豪强贵族封锁保护,或者被附近的居民把守,远方来的贫弱人民,只能望盐兴叹,邈然绝望。因此,设置主管单位,令他们观察裁决,对强者和弱者同时照顾,务令人人各得其所。十分之一的捐税,自古就有,关键是要远近齐平,公私都方便。后来甄琛启奏撤销盐禁,于是被盐池旁的居民尉保光等擅自固护;他们设置的障碍和禁令,比政府严厉很多倍,想怎么征收就怎么征收,都由他们随心所欲地开口。请依照先朝禁令为便。”朝廷下诏听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