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1 / 1)

微行为心理学 汪思源 546 字 1个月前

《孙子兵法·谋攻篇》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战争,也适用于日常生活。从某种角度看,生活中我们每次与他人的接触,也算是大大小小的“战争”,需要了解的对方以及对方的心理,则相当于“敌人”。要想取得人生的胜利,我们就必须了解周围的人。

识人作为一门独立的学问,自古就有,且蔚为博大精深。西方有颅相学,中国有相面术。中国的相学著作非常多,比如《麻衣相法》《柳庄相法》《太清神鉴》等。它们记载了大量神乎其神的识人技巧,虽说有玄虚成分,但也有从经验中得来的真智慧。识人,可不仅仅是看静态的五官和体相,还要仔细观察动态的言行举止,动静结合才好作判断。中国人既相信面相学,却又说“人不可貌相”,这就把握了识人的真谛,即看人不能只看表面,还需要挖掘、辨别其内在素质。

要想了解一个人的内在品质,最直观的方式是观察其言行。近现代心理学研究为识人提供了更深入、更准确的视角,帮助我们从外在的言行举止去透视一个人内心的真实想法,乃至这个人的性格特性。

人的心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在人际交往中,人们会出于各种目的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有时甚至故意制造迷雾。怎样去了解一个人的内心,以便做出恰当的应对呢?这个过程是否有章法可循呢?

章法是有的,而且不难掌握。

弗洛伊德曾说:“任何人都无法保守他内心的秘密,即使他的嘴巴保持沉默,但他的指尖却喋喋不休,甚至他的每一个毛孔都会背叛他!”可见,无论多么厚的面具,都不能阻挡真实心理活动的流露,线索就藏在人的各种细微的行为当中。

是的,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人各种各样的微行为,判断出他的真实想法。一瞬间的表情、一个小动作、一个无意识的小习惯,都可能成为暴露真心的浮标。对微行为的研究,可以使我们直抵他人内心,让对方的真实想法无所遁形,从而使我们突破人与人之间的层层障碍,无往不利。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并不重视那些细微的表情、动作或习惯,或将其当作无意义的行为忽略掉。事实上,所有微行为都能够透露出有用的信息。你在说话的时候,如果对方频繁地点头,那说明他不想听下去了;男性在女性面前侃侃而谈,女性突然捂住自己的嘴,静静地看着对方,那么她是在掩饰喜欢对方的激动心情;如果你在工作上取得了成绩,老板却没有表扬你,只是轻轻拍了一下你的肩膀,不要觉得委屈,因为老板的这个动作本身就是对你的一种认可和鼓励……本书将生活中常见的细微表情和动作以及不被注意的习惯等微行为与心理学分析紧密结合,希望借此给读者一双慧眼,识别他人的真实心思,从而做出最恰当的反应。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将在工作、生活中少走很多弯路,获得更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