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缓兵之计就是兵家常用的计谋,它往往在危急关头,为了给自己留下退路而千方百计拖延对方。这个策略,直到现在仍然有借鉴作用。司马绍凭借自己的随身之物牵制了追兵,赢得了最宝贵的时间。
司马绍当了东晋的皇帝后,有时喜欢微服私访。有一次他扮作商人模样,穿一件旧皮衣,肩上挂着个钱褡,来到安徽芜湖一带。当时东晋叛臣王敦正驻扎在那里。
王敦手下的军士见来了一个走街串巷的商人,这商人不去集市酒楼,偏偏在军营附近转悠。于是军士们就盘问起这个商人来。司马绍毕竟不是商人,谈了一会儿,就在生意经上被问出许多破绽。然而他的风度、气质却是一般商人不具有的。
军士们觉得这个商人不一般,好像是朝廷派来的探子。有一军士就向王敦报告了情况。王敦细细地盘问军士们,当听说此人长得高大魁梧、浓眉细眼、黄胡子,说话一口字正腔圆的京腔,就怀疑此人是司马绍微服私访。于是派出五名军官去追,并一再嘱咐要捉活的。
五名军官随着两名值勤军官追出了营门,但司马绍已不知去向。军官们走到岔路口上,见路旁有一堆马粪,又见路边有一凉棚,有一卖茶水的老太太正忙着卖茶倒水。军官们决定向老太太打听。他们下马来到凉棚问:“老人家,您可看见有一个高个子、长着黄胡子的人,骑马从这里路过?”卖茶水的老太太说:“有这么一个人,从这里骑马走过。已经好长时间了,他还忘了一条鞭子,我给他收起来了,请你们转交他。”说着,老人拿出一条金光耀眼的镶嵌着七彩宝石的鞭子。“啊,是七宝鞭!”军官们又惊又喜争着欣赏那件珍贵的皇帝用品,都想据为己有,在争吵中,时间已过了半个时辰。这时,他们突然想起了自己抓人的使命。才去观察那堆马粪,见马粪都凉了,觉得一定追不上了,于是就带着七宝鞭回军营交差去了。
原来,司马绍微服私访被盘查后,他预感到事情不妙,就飞身上马,逃出军营附近。但他深知,凭自己的骑术是绝对跑不过骑兵的。当他看到卖茶水的老太太时,忽然想出了个缓兵之计。于是,他掏出二两银子给了老太太,又把自己的七宝鞭递给她,对老太太作了一番交待,又把马刚拉出的一堆马粪浇上凉水,这才飞快地骑马跑了。当五名骑兵军官追来时,一切果然如晋明帝的安排,他们中了缓兵之计。司马绍争取了时间,顺利地回到京城。
司马绍这一着也确实惊险,实属侥幸脱逃。试想如果那位素不相识的老奶奶一时起了贪念,将那七宝鞭据为己有,又怎能拖延追兵的脚步?日常生活中,我们是不是也需要给自己留下退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