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一直是当今社会中人们所关注的话题。一个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了诚信,难免名存实亡的命运。所以,诚信乃“为人之道,为事之本”。
公元前359年,商鞅实行变法改革,秦国的贵族都不欢迎。他对秦孝公说:“对于一般人来说,不能和他们商议开创大业的计划,只能和他们分享成功的欢乐。谈论至高道德的人,不附和于俗人,要建成大业也不要去和百姓商议。所以,圣贤之人只要能够强国,就不必拘泥于旧的传统。”
大夫甘龙反驳说:“不对,按照旧法来治理国家,才能使官员熟悉规矩而百姓安居乐业。”商鞅说:“普通人只知道安于旧习,一般的学士往往局限于自己的所见所闻,让这两种人做官守法可以,但不能和他们商讨旧章之外开创大业之事。聪明的人制订法规政策,愚笨的人只会拘泥于现状;贤德的人因时而变,无能的人死守成法。”
秦孝公说:“说得好!”便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商鞅于是制定变法的法令,下令将百姓编为五家一伍、十家一什,互相监督,犯法连坐。告发犯法的人与杀敌立功的人获同等赏赐,隐匿不报的人按临阵投敌给予同等处罚。立军功者,可以获得上等爵位;为了私利而持械斗殴者,按其轻重程度处以大小不等的刑罚。致力于本业,耕田织布生产粮食布匹多的人,免除他们的赋役;不务正业或因懒惰而贫穷的人,全家收为国家奴隶。皇室贵族若不能建立新的军功,不能继续享受宗族的地位。明确由低到高的各级官阶等级,分别配给应享有的田地房宅、奴仆侍女、衣饰器物。使有功劳的人获得荣誉,无功劳的人即使富有也不能显示其尊荣。
法令已经制订出来,但尚未公布,商鞅担心百姓难以相信,于是在国都的集市南门立下一根长三丈的木杆,下令说有人能把它拿到北门去就赏给十金。百姓们感到这事也太离奇了,没有人敢动手去拿。商鞅又说:“拿过去的赏五十金。”这时有一个人拿着木杆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给此人五十金。于是,商鞅下令颁布变法法令,很快得到了大家的拥护。
秦朝的商鞅变法之所以这么顺利实施,后来使秦国成为历史上的强国,是与商鞅的做法紧密相关的。所以,诚信将成为企业最后制胜的重要法宝,也是个人发展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