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继位到亲政
嘉庆帝虽已即位,实际上不过是一个终日侍太上皇,“上皇喜则喜,上皇笑亦笑”的傀儡。
嘉庆四年(1799)正月初三日,太上皇乾隆帝驾崩,从此,嘉庆帝作为一个真正的皇帝开始行使权力。他在亲政上谕中表示:“嗣后一切政务,悉应仰体皇考圣意”。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只不过是官样文章,亲政后的嘉庆帝并不想一切都按既定方针办。
嘉庆帝在位凡二十五年,实际当政二十二年。在此期间,他一方面大力整饬内政,力图通过对朝政的整肃来遏制走向衰败的颓势,恢复乾隆中期的鼎盛局面,同时又不遗余力地残酷镇压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
嘉庆帝对内政的整饬,是从诛和珅开始的。和珅是乾隆帝的宠臣,权倾朝野满门显贵,党羽众多,当政二十年,揽权纳贿,“蠹国病民”,使全国吏治更加腐败,贿赂公行。太上皇病故次日,嘉庆帝即革去和珅军机大臣、九门提督衔,不久,又下和珅于狱,查抄家产,赐令自尽,并惩办了和珅的几个重要党羽,开始了所谓的“咸与维新”局面。
2)、平庸天子,鲜有建树
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日,在太和殿举行乾隆禅位、嘉庆登极大典。乾隆皇帝归政之后,以太上皇名义训政。当时有两个年号:宫内皇历仍用“乾隆”年号,各省改用“嘉庆”年号。
乾隆帝退位后,本应住在宁寿宫,让新皇帝住在养心殿,但他不愿迁出,于是让嘉庆居毓庆宫,赐名“继德堂”。乾隆经常御殿,受百官朝贺,嘉庆则实以儿皇帝的身份处于陪侍的地位。朝鲜使臣到北京,目击记载说:嘉庆“侍坐太上皇,上喜则亦喜,笑则亦笑”。又记载:赐宴之时,嘉庆“侍坐上皇之侧,只视上皇之动静,而一不转瞩”。《清史稿·仁宗本纪》也记道:“初逢训政,恭谨无违。”
与他的父、祖相比,嘉庆皇帝是一位既没有政治胆略又缺乏革新精神,既没有理政才能又缺乏勇于作为品格的平庸天子。“平庸”两个字,是嘉庆皇帝的主要性格特点。嘉庆朝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上承“励精图治、开拓疆宇、四征不庭、揆文奋武”的“康乾盛世”,下启鸦片战争、南京签约、联军入京、帝后出逃的“道咸衰世”。清朝社会的固有矛盾已经积累了180年,嘉庆皇帝扮演了大清帝国由极盛而转为衰败的历史角色。
3)、“咸与维新”,颓势难抑
嘉庆帝亲政后,以清除和珅为契机,打出“咸与维新”的旗帜,同时立即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内政加以整顿。
首先是诏求直言,开通言路。
其次,戒除欺隐粉饰之风。
再次,罢贡献,黜奢崇俭。
又次,力戒怠惰偷安的官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