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至圣原乡(1 / 1)

逆天尘劫 沉积的沙 1073 字 1个月前

收集了所有的碎片之后,接下来的事情便是将中州气鼎完整的结合起来。

看着眼前一地的碎片,陈风皱起了眉头。

想要将气鼎完整的拼合起来并不难,不过,想要中州气鼎恢复以往的灵气便有些麻烦了。

“如今气鼎之灵没有找到,复合之事似乎办不到!”

陈风身后,明心空见大师略有所思道。

陈风点了点头道:“不错,气鼎没有灵魂,力量的确无法恢复。只是,芸芸众生之中气鼎之灵到底是哪一个呢?”

“想要寻找中州气鼎之灵,只能说有缘份便会想见吧!”

明心空见打着禅语笑道。

陈风听了,心知也只好如此。只好叹息一声将地上的碎片收集起来。慢慢转过身去,准备离开。

“希望道友可以完成在下的重托!”

“嗯!”陈风并没能回头,走出几步后,站住点了点头继续向前走去。直到消失在天际……

在路上,陈风心中默默响起明心空见之前所说的话。无上大帝在证道成神之时,因为九鼎之一脱离锁天阵图以致于被神罚之雷轰得身形俱灭。若是有一天自己也要以九鼎镇身,会不会也会发生类似的情况?

不过,想了一会儿后,暗自笑道眼下只不过收集了第四个鼎罢了。余下的五个还不知要从何处着手,若是真的担心,不如等到将其余的五个鼎都收集了再去担心。

据明心空见所说,圣至原乡之所在乃是远离中州的另一个州域圣州。也就是说,必须去到圣州。

也许在圣州也能找到一个九鼎也说不定。

具体的空间位点,明心空见已经通过神念传递过来。以陈风的实力想要进入圣州可以说只需要布下阵纹便可轻易的转移到那里。所以,对于一年后将要发生的三教大会之事。陈风并不太放在心上,眼下最重要的还是想要如何将中州气鼎复原的方法。

思前想后,总觉得饕餮临死之时所说的话意有所指。

心念一动,只见从他掌心化出一个小人儿来。仔细看,便不难看出,这便是饕餮之灵。

不过,有些不同的是此时的饕餮宛若新生婴孩一般。之所以会这样,乃是因为之前收服他时,陈风以自己的世界之人将其重生。如果真的他才是气鼎之灵的话,中州气鼎复苏也许还有希望。

抱着一丝希望,陈风将残片都集合在一起,随后召出饕餮之灵。

小人儿好奇的好奇的打量着这些散发着奇特光芒的残片,似有所感。双眼睁得老大,十分好奇的打量着这些残片,忽然看到小人儿蹦蹦跳跳的从陈风手心中跳下一直来到残片面前。与此同时,残片似乎与他摇相呼应一般,从之前散发着柔光的状态慢慢的变得光芒大作。

随后,残片开始升到半空急速的围绕着饕餮之灵旋转起来。

难道……

看到这一幕,陈风已经开始怀疑饕餮之灵便是中州气鼎之魂。

只见残片旋转的速度越来越快,到了后来。光芒之强甚至让人肉眼无法辨别,可是陈风凭借强大的意念之力硬生生的透过这层光线看到那些残片竟然以极其巧妙宛若活物一般的方式开始融合起来。

强光持续了约一柱香时间,待到光线消失时。只听嘣的一声脆响,完整的中州气鼎出现在陈风面前。而在气鼎中心,一道透明的人儿正呆在那儿,欣喜的表情表明回到气鼎之中似乎让他感觉到了安宁。

看到这一幕,陈风深吸了一口气。有些无力的笑道:“第四个鼎终于完整了!”

将中州气鼎纳入锁天阵图之中,分付锁天阵图之中早已准备好的十三个缺口。

之前,陈风在审视阵图之时觉得奇怪。为何会多出十三个空白位置。如今一一将九鼎对号入座之后,竟然真的发现那些空白位置与气鼎的形状外貌一一切合。可见这并非巧合,正是无上大帝在数十万年以前以九鼎镇于锁天阵图时特意留下的。

收服中州气鼎,陈风感觉到自己的力量又强最数分。深呼了一口气,自是去陪伴家人孩子。

一时间,其乐融融!

时间飞逝,日月如梭。

转眼一年便过去了,而在这一年里,陈风亲眼看到许多熟悉的人老去。二舅也因为衰老的关系撒手人寰。

不知为何,陈风心头生不出哀痛的感觉。站在二舅的坟莹。陈风不禁看了周围仅存的亲人一眼,心中暗暗想道:“也许就在不久,他们也要离自己而去。可是为何自己生不出哀痛的感觉。难道是因为自己早已看惯了生死?”

他又回头看了父母一眼,心中暗暗惊心。他们的样子更加衰老了。与自己相同,看着二舅离去,他们似乎并没有多大的伤感。到了他们这个年龄,想必早已堪破了生死吧。

想到这,陈风又不禁自嘲道:“亏你还是个帝境修士,竟然会为因此担心。”

可是一想到这,心头又不禁陷入了阴霾。

“风,你真的要去圣州吗?”

陈风点了点头,“不错,我已答应了明心空见大师。再说,我也想看看至圣原乡到底是个什么模样,说不定日后人魔大战时我还需要请求至圣原乡的帮助!”

众女见强留不下,只好含泪作别。

陈风再一次步入虚空,消失不见。

用了部分帝气,陈风通过虚空阵图转移到了圣州。

眼前的圣州的确与圣字相切合,入眼处无一不是仙气缭绕,宛若人间天堂。

通过虚空阵,陈风传送到的正是至圣原乡的中心,圣城。

圣城之中随处可见佛道佛三家弟子,让人觉得奇特的是有时候甚至可以看到许多三教弟子在路上相逢时也会情不自禁的互相辨驳各家之道。类似宣讲台,辨论场,证道场之所在随处可见。

上至耄耋老者,下者十几岁的小孩。每个人无一不对三教之道各有所长。像陈风这样的外来客就不止一次被人找上,想要谈论儒佛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