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为小事生气,对待一些委屈和难堪的遭遇,在内心转变成另一种心情,以健康积极的态度去化解这一切。如果能从中得到更大的益处,不也是另一种收获吗?
为小事动怒,不值得
当我们集中精力追求自己的梦想时,生活中的烦恼便会大大减少,便不会再为小事抓狂,因为我们在自己梦想的追求中得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就不在乎身边这些丁点的麻烦事了。有一个人夜里做了个梦,在梦中,他看到一位头戴白帽,脚穿白鞋,腰佩黑剑的壮士,向他大声叱责,并向他的脸上吐口水,吓得他立即从梦中惊醒过来。次日,他闷闷不乐地向朋友说:“我自小到大从未受过别人的侮辱,但昨夜梦里却被人辱骂并吐了口水,我心有不甘,一定要找出这个人来,否则我将一死了之。”于是,他每天一早起来,便站在人潮往来熙攘的十字路口,寻找梦中的敌人。几个星期过去了,他仍然找不到这个人。结果,他竟自刎而死。
看到这个故事,你也许会嘲笑主人公的愚蠢,做梦乃是一件极其稀疏平常的小事,做恶梦也是常有的事,怎么能为此而大动干戈呢?可生活中就有许多人为小事抓狂,为一点小事而和别人闹翻脸,甚至大打出手,这样的例子每天在街上都能看到。
中国有句古话说:“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有的时候,事情虽小,但杀伤力却很强,小则破坏人的好心情,大则可以让人前功尽弃,甚至送命。历史上有多少大风大浪都过来了,却在阴沟里翻船的例子啊?今天不也正在上演一幕幕这样的悲剧吗?
在科罗拉州长山的山坡上,躺着一棵大树的残躯。据当地人讲,它曾有400多年的历史。在它漫长的生命历程中,曾被闪电击中过14次,它都挺过来了,但在最后,它却在一小队甲虫的攻击下永远倒下了。那些甲虫从根部向里咬,一开始树还没有感觉,但却渐渐伤了树的元气。最后,这样一棵森林中的巨人,岁月不曾使它枯萎,闪电不曾将它击倒,狂风暴雨也没能把它摧毁,却栽倒在小小的甲虫手里。
生活中有多少这样的例子:能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艰难险阻,却被小事搞得灰头土脸,垂头丧气。家务事虽小,然而再大的清官却也断不清。其实并非清官无能,而这正是他们的高明之处。亲人之间,为一点点小事而反目成仇,实在是不应该,为何还要给他们分个一清二白呢?就让他们糊涂到底吧,这样反而比分清谁是谁非更好。
别为小事抓狂,对待一些委屈和难堪的遭遇,在内心转变成另一种心情,以健康积极的态度去化解这一切。如果能从中得着更大的益处,不也是另一种收获吗?这不是比到处记恨别人,处处结下冤家强吗?有一则小故事说,有一个人经过一棵椰子树,一只猴子从上面丢了一个椰子下来,打中他的头,这人摸了摸肿起来的头,然后把椰子捡起来,喝了椰子汁,吃了果肉,最后还用外壳做了个碗。
我们之所以对小事缺乏足够的承受能力,说明我们没有把精力放在更为重要的事情上,因此,面对生活中的烦恼,我们首先要问自己:“这是我生活目标中至关重要的事情吗?为此花费时间与精力值得吗?”
适时发怒,适可而止
既会发怒,又难以被激怒。适时发怒,又适可而止,这就是发怒的学问。最重要的是,在学习用发怒表示立场之前,先应该学会,在人人都认为我们会发怒的时候,能稳住自己,不发怒。什么?发怒也要学习?
那当然了!难道生个气真的有那么容易吗?
以前有一位刚自军中退伍的学生说了一个笑话:一位团长满面通红地对脸色发白的营长发脾气;营长回去,又满面通红地对脸色发白的连长冒火;连长回到连上,再满脸通红地对脸色发白的排长训话……
说到这儿,学生一笑:“我不知道他们的怒火,是真的,还是假的。”
是真的,也是假的;当怒则怒,当服则服。
每次想到他说的画面,也让我想起电视上对日本企业的报道:职员们进入公司之后,不论才气多高,都要由基层做起,也要先学习服从上面的领导。在熙来攘往的街头,一个人直挺挺地站着,不管人们奇异的眼光,大声呼喊各种“老师”规定的句子。
他们在学习忍耐,忍耐清苦与干扰,把个性磨平,将脸皮磨厚,然后——他们在可发怒的时候,以严厉的声音训斥部属,也以不断鞠躬的方式听训话。怪不得美国人常说:
“在谈判桌上,你无法激怒他们,所以很难占日本人的便宜。”
既会发怒,又难以被激怒。适时发怒,又适可而止,这就是发怒的学问。最重要的是,在学习用发怒表示立场之前,先应该学会,在人人都认为我们会发怒的时候,能稳住自己,不发怒。
说穿了,怒是一件人生的必需品。如果你不怕我唠叨,我可以告诉你,相互依赖是我们最基本的需求。发怒也是一种相互依赖。生物学中有一个简单的原理,即人天生就有自助能力。所有儿童天生会生气,这是一种健康的表现,这是一种抗争或抗争反应。当父母对孩子不好或在情感上无意地忽视孩子时,孩子会用哭泣表示愤怒,但他们通常会压抑孩子合理的愤怒。父母不应该要求完美,应给予所有孩子表示生气的机会。对愤怒的压抑比创伤危害更大。像催眠曲中“噢……宝宝不要哭。”这样的句子对父母倒很实用,而对孩子却没有益处。也许父母像孩子一样,不得不压抑愤怒,从愤怒恢复平和的心态对父母也同样适用。人们相互之间应形成相互依赖关系。这种关系是孩提时代所形成的依赖关系的再现,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为了宣泄受压抑的愤怒和忧伤而形成的。我们当中许多人寻找过伙伴、雇主和朋友,他们使我们回忆起我们和父母的关系,而这些关系并不让我们感到愉快。
最糟糕的时期过后,正常情绪得以恢复。最终得到持续的快乐,这种快乐不是一时的“情绪高涨”,而是被定义为远离焦虑和沮丧。我们又重新得到爱和被爱的能力。
积极的、具有攻击性生气情绪的人通常会吹毛求疵,而且不能被拒绝,所以和这样的人相处时,就如同走在蛋壳上一样。这种行为在很多时候是一种自我表现保护方式,保护他们在面对批评和拒绝时,不会感到痛苦。说白了,就是要面子。理智与情绪的争战也往往由此而生。是怒火压倒理性,还是理智更胜一筹,全看你是秉公还是挟私。
控制自己情绪,尽量不发怒
一个不会愤怒的人是庸人,一个只会愤怒的人是蠢人,一个能够控制自己情绪、做到尽量不发怒的人是聪明人。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旧心存喜乐,远离愤怒,认真、快乐地生活,怀着爱心做大事情。
以前看过几次成人在街头打架,印象最深刻的是两个人刚动手,就听见有东西在地上滚的声音,循声望去,原来是两只断了表带的手表。也碰过人们在餐馆一言不合,大打出手,妙的是,这个狠狠给那个一拳,那人倒在椅子上,椅子咔嚓一声,就断成了三截。后来我常盯着自己的手表和椅子想:看起来这表带挺结实,我丢球、做体操,它都不会掉。还有这椅子,两百磅的大胖子坐上去,也不会垮,为什么打架的时候,那么不经用呢?我想出的答案是:它们都是为理性的人做的。理性时再结实的东西,碰到不理性的动作,都变得脆弱无比。
问题是,人毕竟是人,是人就有情绪,有情绪就可能发怒。挪威首都的“维格兰雕刻公园”有数百尊雄伟壮观的雕塑,伫立在中央走道的两侧。公园的中心点,则是耸入天际的名作——“生命之柱”。奇怪的是,旅客大多却围在一个不过三尺高的小铜像前。那是一个跺脚捶胸、嚎啕大哭的娃娃,公园里最著名的“怒婴像”。高举着双手,提起一只脚,仿佛正要狠狠踢下去。虽然只是个铜像,却生动得好象能听到他的声音、感觉到他的颤抖。他是在发怒啊!为什么还这么可爱呢?大概因为他是个小娃娃吧!被激动了本能;点燃了人类最原始的怒火。谁能说自己绝不会发怒?只是谁在发怒的时候,能像这个娃娃,既宣泄了自己的情绪,又不造成伤害?
最近看了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和张艺谋导演的《活着》。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却都是发怒的情节。在《霸王别姬》里,两个不成名的徒弟去看师父,师父很客气地招呼。但是当二人请师父教诲的时候,那原来笑容满面的老先生,居然立刻发怒,拿出“家法”,好好修理了两个听话的徒弟。在《活着》这部电影中,当葛优饰演的败家子,把家产输光,债主找上门,要葛优的老父签字,把房子让出来抵债时,老先生很冷静地看着借据说“本来嘛!欠债还钱。”然后冷静地签了字,把偌大的产业让给了债主。事情办完,一转身,脸色突然变了,浑身颤抖地追打自己的不肖子。两部电影里的老人,都发了怒。但都是在该发怒的时候动怒,也没有对外人发怒。那种克制与冷静,让人感觉到“剧力万钧”。
这世上有几人,能把发怒的原则、对象和时间,分得如此清楚呢?
记得小时候,常听大人说,在联合国会议里,前苏联的赫鲁晓夫,会用皮鞋敲桌子。后来,一位外交人员谈到这件事时说:“有没有脱鞋,我是不知道。只知道做外交虽然可以发怒,但一定是先想好,决定发怒,再发怒。也可以发表愤怒的文告,但是哪一篇文告不是在冷静的情况下写成的呢?所以办外交,正如古人所说,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君子有所怒,有所不怒。”这倒使我想起一篇有关本世纪最伟大指挥家托斯卡尼尼的报道。托斯卡尼尼脾气非常大,经常为一点点小毛病而暴跳咆哮,甚至把乐谱丢进垃圾桶。但是,报道中说,有一次他指挥乐团演奏一位意大利作曲家的新作,乐队表现不好。托斯卡尼尼气得暴跳如雷,脸孔涨成猪肝色,举起乐谱要扔出去。只是,手举起,又放下了。他知道那是全美国唯一的一份“总谱”,如果毁损,麻烦就大了。托斯卡尼尼居然把乐谱好好地放回谱架,再继续咆哮。请问,托斯卡尼尼真在发怒吗?还是以“理性的怒”作了“表示”?
维持心理平衡,不生气
马寅初先生讲过两句话:“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展云舒。”这个度量很大。梁启超给谢冰心写过:“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世界上虽沧桑变化,我心事定,无论你怎么变化,我心里有数,心里各种烦恼的事啊,做一个梦,睡个觉就过去了,这就是度量。所以,无论受多大的挫折,都能维持心理平衡,不生气,不动怒。生活中有许多不如意缘自于比较。一味地、盲目地和别人比,容易造成心理不平衡,而不平衡的心理会使人处于一种极度不安的焦躁、矛盾、激愤之中,使人牢骚满腹,思想产生压力,甚至不思进取。表现在工作中就是得过且过,更有甚者会铤而走险,玩火烧身。因此,我们必须保持心理平衡。以下几点建议,是走出心理失衡误区的钥匙:
1.学会比较。
心理失衡,多是因为选择了错误的比较对象,总与比自己强的人比,总拿自己的弱点与别人的优点比。如果能够我行我素,不去比较,实在要比的话,就把和自己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的人当作比较对象,那生活中可能会少一些烦恼,多一片笑声。
2.寻找自信。
自信是心理平衡的基础。假如感到某方面不如别人,应相信自己是有才的,只不过是低估了自己的长处而已。当然,自信的前提是自己确有发光点。所以,平时应当练好基本功。
3.自我发泄。
你有权发火,怒而不宣可摧毁肌体的正常机能,导致体内毒素滋生,使人变的抑郁、消沉。适当的发泄可以排除内心怒气,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发泄的方法很多,可以是向朋友、家人倾诉,也可以是独处时的怒吼,也可以对着某物打上几下,出出怒气。以前听说过某人在自己办公室里放上一盆沙子,愤怒时便用力去搓沙子,这样既不害人也不伤己,不失为发泄的一个好方式。
4.寻找港湾。
生活中需要一个能让自己“充电”、休养的港湾。无聊时去“充电”,烦恼时去放松,就像一只远航归来的帆船一样,在这宁静的港口及时得到休整。这个港湾可以是一间充满花香的“闺房”,可以是一个深造提高的培训班,也可以是一次独来独往的旅行。
5.心底无私。
命运的主载是自己,树立自己积极正面的世界观、人生观,经常思考、检查自己的所作所为,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心底无私天地宽,只要做好自己就是最大的胜利,就能获得最大的安慰。
6.享受生活。
生活是美好的,虽然有时候会和人开个玩笑,让人跌上一脚,但说不定让你跌倒的时候,会放一个金元宝在地上等着你去捡。学会体会生活的美丽,学会享受自然的恩赐,学会欣赏别人,也学会自我欣赏。
7.献出爱心。
拾到一个钱包,与其整天提心吊胆,心神不宁,不如做件好事,奉献一片爱心,把钱包还给别人或是上交,为别人献出一点爱,心中会有更多的爱。
8.复返自然。
大自然如同母亲的胸怀一样博大,如同上帝的施舍一样慷慨。烦闷时不妨到外面走走,回归自然。望着蔚蓝色的天空、朵朵的白云、潺潺的流水,听着那婉转的鸟鸣,心灵会慢慢趋于平静,快意不经意间涌上心头。
让仇恨的土壤中长出鲜花
宽容是一种艺术,宽容别人,不是懦弱,更不是无奈的举措。在短暂的生命里中学会宽容别人,能使生活中平添许多快乐,使人生更有意义。正因为有了宽容,我们的胸怀才能比天空还宽阔,才能尽容天下难容之事。法国19世纪的文学大师雨果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大英雄叫海格里斯。一天他走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发现脚边有个袋子似的东西很碍脚,海格里斯踩了那东西一脚,谁知那东西不但没有被踩破,反而膨胀起来,加倍地扩大着。海格里斯恼羞成怒,操起一条碗口粗的木棒砸它,那东西竟然长大到把路堵死了。
正在这时,山中走出一位圣人,对海格里斯说:“朋友,快别动它,忘了它,离它远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犯它,它便小如当初,你侵犯它,它就会膨胀起来,挡住你的路,与你敌对到底!”
我们生活中茫茫人世间,难免与别人产生误会、磨擦。如果不注意,在我们轻动仇恨之时,仇恨袋便会悄悄成长,最终会导致堵塞了通往成功之路。所以我们一定要记着在自己的仇恨袋里装满宽容,那样我们就会少一分烦恼,多一分机遇。
拿破仑在长期的军旅生涯中养成了宽容他人的美德。作为全军统帅,批评士兵的事经常发生,但每次他都不是盛气凌人的,他能很好地照顾士兵的情绪。士兵往往对他的批评欣然接受,而且充满了对他的热爱与感激之情,这大大增强了他的军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成为欧洲大陆的一支劲旅。
在征服意大利的一次战斗中,士兵们都很辛苦。拿破仑夜间巡岗查哨,在巡岗过程中,他发现一名巡岗士兵倚着大树睡着了。他没有喊醒士兵,而是拿起枪替他站起了岗,大约过了半个小时,哨兵从沉睡中醒来,他认出了自己的最高统帅,十分惶恐。
拿破仑却不恼怒,他和蔼地对他说:“朋友,这是你的枪,你们艰苦作战,又走了那么长的路,你打瞌睡是可以谅解和宽容的,但是目前,一时的疏忽就可能断送全军。我正好不困,就替你站了一会,下次一定小心。”
拿破仑没有破口大骂,没有大声训斥士兵,没有摆出元帅的架子,而是语重心长、和风细雨地批评士兵的错误。有这样大度的元帅,士兵怎能不英勇作战呢?如果拿破仑不宽容士兵,那后果只能是增加士兵的反抗意识,丧失了他本人在士兵中的威信,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宽容是一种艺术,宽容别人,不是懦弱,更不是无奈的举措。在短暂的生命里中学会宽容别人,能使生活中平添许多快乐,使人生更有意义。正因为有了宽容,我们的胸怀才能比天空还宽阔,才能尽容天下难容之事。
还有另外一则故事:
杰克和汤姆曾经是好朋友,有一次他们合伙做卖米的生意。
在他们居住的那条街上分布着许多米店,大多数店主把米放在外面,晚上找人看守。他们于是也像那些店主一样把米堆在商店外面。
可是有一天早上他们起来后发现米少了许多。杰克记得晚上汤姆起了好几次,他怀疑很可能是汤姆把米转移到其他地方,想独吞,因此心中大为不悦。而汤姆说他没有看见那些米,杰克不相信,两人吵了起来。汤姆忍无可忍,动手打了杰克,杰克毫不示弱也狠狠还击,打得汤姆鼻青脸肿。从此他们成为仇人,不再往来。
第三天杰克要到附近的一个小镇去做生意,一大早推开门发现门口放着一个陶罐,罐里装着几根骨头。按照当地风俗这是不吉利的象征,很晦气。杰克想肯定是汤姆诅咒他生意落败故意放在他家门口的,他非常生气地将陶罐扔到花园里,就出门了。结果那天他的生意很不好,不但没有赚到钱反而亏了不少本。回到家中他给院子里的花松土施肥时,无意中看到那个陶罐,想把它砸碎出气,又觉得很可惜,就顺便移了几株快死的花进去。
过了几天他从外边做生意回来,赚了不少钱。他很高兴地伺弄花草时惊喜地发现,陶罐里开满了鲜花。这让他很高兴,没想到用来出气的陶罐竟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欢乐。看着这些鲜花,他开始为自己狭隘的心胸感到脸红,觉得自己当初不应该迁怒于汤姆,应该心平气和地向他解释。他决定主动向汤姆道歉。
在去汤姆家的路上他遇到他的邻居,邻居问他说,前一段时间自家的小孩夜里在外面玩,把一个准备泡药的陶罐和一副兽骨药给弄丢了,不知杰克看见了没有。杰克回家找到陶罐和扔在院子里的兽骨还给了邻居。奇怪的是当他把东西还给邻居时,邻居反而给了他几袋米。
原来就在杰克和汤姆把米放在外面的那天夜里,有人要买杰克邻居家的米,黑暗中邻居错把杰克和汤姆的米卖了,等第二天发现时,买主已不知去向。邻居找杰克时杰克己到外地去了,后来就把这件事给忘了。杰克觉得自己错怪了汤姆,他带上从陶罐里采摘的鲜花到汤姆家表示真诚的道歉。
后来他们重新成为了朋友,感情比以前好多了。
人与人之间避免不了因互相误解而导致的仇恨。最好的解决方式是以宽容的心态将这种仇恨栽培成一盆鲜花,让自己心里开花才能让周围遍地开花。时间带走一切也考验一切,值得珍惜的是无限春光和快乐的果实,真正的友谊并不因误解、仇恨而变淡,反而因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气度而更加深厚。
让仇恨长成鲜花是一种智者大彻大悟的境界,也是人生快乐的源泉。
看开一点,放自己一马
你是不是心中也还怀着一股怒气呢?要知道这样受伤害最大的是你自己,何不看开点,放自己一马呢?莎士比亚曾告诫我们:“使心地清静,是青年人最大的诚命。”从前,在威尼斯的一座高山顶上,住着一位年老的智者,至于他有多么的老、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智慧,没有一个人知道。人们只是盛传他能回答任何人的任何问题。有两个调皮的小男孩并不以为然,甚至认为可以愚弄他,于是就抓来了一只小鸟放在手心,一脸诡笑地问老人:“都说你能回答任何人提出的任何问题,那么请你告诉我,这只鸟是活的还是死的?”老人想了想,完全明白这个孩子的意图,便毫不迟疑地说:“孩子啊,如果我说这鸟是活的,你就会马上捏死它;如果我说它是死的呢,你就会放手让它飞走。孩子,你的手掌握着生杀大权啊!”
同样地,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牢牢地记住这句话,每个人的手里都握着关系成败与哀乐的大权。
一位朋友讲过他的一次经历:
一天下班后我乘中巴回家,车上的人很多,过道上站满了人。站在我面前的是一对恋人,他们亲热地相挽着,那女孩背对着我,她的背影看上去很标致,高挑、匀称、活力四射,她的头发是染过的,是最时髦的金黄色,穿着一条最流行的吊带裙,露出香肩,是一个典型的都市女孩,时尚、前卫、性感。他们靠得很近,低声絮语着什么。女孩不时发出欢快笑声,笑声不加节制,好像是在向车上的人挑衅:你看,我比你们快乐得多!笑声引得许多人把目光投向他们,大家的目光里似乎有艳羡。不,我发觉他们的眼神里还有一种惊讶,难道女孩美得让人吃惊?我也有一种冲动,想看看女孩的脸,看看那张倾城的脸上洋溢着幸福会是一种什么样子。但女孩没回头,她的眼里只有她的情人。
后来,他们大概聊到了电影《泰坦尼克号》,这时那女孩便轻轻地哼起了那首主题歌,女孩的嗓音很美,把那首缠绵悱恻的歌处理得很到位,虽然只是随便哼哼,却有一番特别动人的力量。我想,只有足够幸福和自信的人;才会在人群里肆无忌惮地欢歌。这样想来,便觉得心里酸酸的,像我这样从内到外都极为独的人,何时才会有这样旁若无人的欢乐歌声?
很巧,我和那对恋人在同一站下了车,这让我有机会看到女孩的脸,我的心里有些紧张,不知道自己将看到一个多么令人悦目的绝色美人。可就在我大步流星地赶上他们并回头观望时,我惊呆了,我也理解了在此之前车上那些惊诧的眼睛。我看到的是张什么样的脸啊!那是一张被烧坏了的脸,用“触目惊心”这个词来形容毫不夸张!真搞不清楚,这样的女孩怎么居然会有那么快乐的心境!
朋友讲完他的故事后,深深地叹了口气感慨道:“上帝真是公平的,他不但把霉运给了那个女孩,也把好心情给了她!”
其实掌控你心灵的,不是上帝,而是你自己。世上没有绝对幸福的人,只有不肯快乐的心。你必须掌握好自己的心舵,下达命令,来支配自己的命运。
你是否能够对准自己的心下达命令呢?倘若生气时就生气,悲伤时就悲伤,懒惰时就偷懒,这些只不过是顺其自然,并不是好的现象。释伽牟尼说过:“妥善调整过的自己,比世上任何君王更加尊贵。”由此可知,“妥善调整过的自己”,比什么都重要。任何时候都必须明朗、愉快、欢乐、有希望、勇敢地掌握好自己的心舵。
人常常会假想一些敌人,然后累积许多仇恨,使自己产生许多毒素,结果把自己活活毒死。
你是不是心中也还怀着一股怒气呢?要知道这样受伤害最大的是你自己,何不看开点,放自己一马呢?莎士比亚曾告诫我们:“使心地清静,是青年人最大的诚命。”
快乐是自己的事情,只要愿意,我们可以随时调换手中的遥控器,将心灵的视窗调整到快乐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