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微软的历史,微软一旦发现了新的产品或新的服务或者新的公司,而这些新产品、新服务、新公司一旦领先、一旦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盖茨通常就会采取收购的策略。
购买外部的公司不仅仅可以获得一个新的产品、新的市场,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原有的、已经组织得比较成功的人。从微软最早搭配给IBM的产品MS-DOS起,盖茨就学会了收购的策略。
截止到1998年年底,微软已成功地执行了约七十项收购,价值超过25亿美元,使盖茨成为了半个世纪电脑公司的最大的买家。
仅1997年,微软就买下了10家公司,与此同时,他还通过向其他公司投资的方式来为日后的收购行动打下基础。
微软办公室套装软件中有一个数据库软件叫Access,其实这也是盖茨于1991年12月收购的现成的软件,他希望用这个软件来应对完全的竞争者宝兰公司。其实,1991年年中时,微软已买下了一个专门研究数据库的软件公司,即福克斯软件公司,从而获得了福克斯数据库软件,但这并没有动摇宝兰公司的市场份额。微软花费1.7亿美元收购福克斯的纪录是历史上最高的,同时获得了该软件公司的50名顶尖的程序员。在这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微软的数据产品就由10%的市场占有率上升到50%,大举侵吞了宝兰公司的市场,也因此与宝兰公司结下了宿怨。
宝兰公司、莲花公司、完美文书和网威公司,这些都是盛极一时的超级公司,一旦被微软锁定为目标后,他们就变得步履蹒跚。这与微软采取的兼并、收购政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最近的例子,应当是微软与美国在线之间商业竞争中的故事。
微软的过去是用对手的失败铺垫起来的,或者收购对手而独占市场。AOL不同于微软,却创下了出人意料的纪录。它从一个私有在线服务商成长为Internet服务供应商统帅;从前,Web财富的表现形式是时髦的内容和多余的劣质图像,AOL在当时就显示出对普通顾客的需求和品位的理解。他始终将市场定位在终端用户上。当比尔·盖茨在1993年威胁扬言,假如AOL挡了道,微软就要“买或埋”了它的时候,而AOL并没有向对手屈服。
在过去的2年中,AOL没有停下过前进的脚步。它有超过1800万的用户、50亿美元的财政收入,它的销售额超过位居其次的20家公司的总和。将近所有美国人上网时间的40%都离不开AOL服务,而AOL的成员会将差不多3/4的时间都花费在这片AOL的沃土上。
在对付微软的收购策略上,AOL同样采取收购的策略,他将以前不敌的公司收购下,重新组织,与微软决战。AOL的市场价值迄今为止已远远超过其他任何国际在线公司,因此AOL可以根据爱好买下几乎任何公司或者是在线品牌。1999年初,它将在与微软的厮杀中弹尽粮绝的Netscape吸收到了组织的怀抱中。与此同时,它还与Java编程语言的发明者兼微软公司的死敌——升阳微系统公司达成了战略联盟。
当竞争激烈白热化时,利用手中大量的资金买个和平,独占市场,不失为孙子兵法中所称道的上上之策。盖茨多次利用这种经营策略使微软的市场占有额越来越大,利润自然也越来越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