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蚕食鲸吞巧夺智取(1 / 1)

比尔·盖茨的霸道令一些软件制造商忍气吞声。有些软件制造业者说,他们很怕与微软开会讨论可能的合伙关系。他们指控微软“约会强暴”。意思是说,微软要求集会研商共同计划;审查潜在的合作伙伴、产品、产品创新、技术或营销计划;然后把喜欢的一切占为已有。

崔利克斯公司科技部长丹尼尔·布里克林说,与微软共事就像与大象共舞:“跟大象跳舞非常可怕。他们瞧见你在做的事,然后借用一切他们弄得到手的东西,而那种情况自我与他们合作以来至今没有改变。”

盖茨这一独特的经营风格,突出表现在产品的创新上。

在产品的创新上,盖茨有时甚至达到某种病态的狂热,任何一个与微软合作的公司,只要其设计中的创意有价值,在被微软得知后,迟早都会被微软改头换面后作为自己的产品推出来。

保罗和格雷逊创立的微图公司,就因为遭遇过微软这一手,差一点倒闭。这家靠5万美元起家的公司,从事的是小规模的应用软件买卖,它和微软一直是长期合作的伙伴。不管是在微软凭借MS-DOS而成名的时候,还是在微软开发“视窗”1.0遇到困难、三番五次推迟上市日期、被新闻界控告为“泡泡软件”、“小孩比尔魔术般地吹出一个更比一个大的肥皂泡,而大多数人仍在等待下一个”的时候,微图至始至终都是微软的忠实追随者。

所以,两家公司关系非同一般。微软为感激微图对“视窗”的坚定支持,曾经还贷过款给微图。后来,微图为适应微软与IBM合作开发的OS/2操作系统,花费了好几个月的时间,自行开发出了一种名叫“魔镜”的软件。

微软在听到这件事后,马上派人对“魔镜”的功能进行了调查,发现“魔镜”具有很好的发展潜力,随即派人找到了保罗和格雷逊,要求购买“魔镜”,并声称是为了修改自己的视窗应用软件,使其能在OS/2上运行。同时还答应说微软可以帮助微图推出“魔镜”。

微图一向视微软为老大哥,而在两家公司的交往中,微图又受益不少,所以现在一看是老大哥求助于自己,而且对自己也有利,自然是喜上眉梢,当即同意了微软的要求。

随后不久,在微软负责应用软件开发的副总裁梅普尔斯率领下的一个谈判小组来到了微图。经过几天的协商谈判,双方基本上敲定了合作的主要项目,准备签署意向书。就在此时,梅普尔斯提出想要看看“魔镜”的原程序,换句话说,他们想要看一下“魔镜”的核心部分。格雷逊开始一口拒绝了,因为将原程序给对方看了,等于把整个“魔镜”的机密全部暴露给了对方。后来,他考虑到微软与微图的关系,以及他和微软的许多高级要员、甚至还有比尔·盖茨,交往都非同一般,终于还是把原程序送给了微软。

微软拿到原程序后,指派了一名从事操作系统方面工作的工程师来作考察、鉴定。这时,格雷逊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劲,但出于对微软的信任,他还是认为看到原程序的是微软负责应用软件部门的人,而且微软财大气粗,在行业内外名声也不小,不会为了“魔镜”这么一个小玩意儿而玩弄手段,无论是从钱财,还是从名声上。所以格雷逊尽管有些不安,但很快就坦然了。

但是,为了防备万一,他还是找来了梅普尔斯,要梅普尔斯保证不能让操作系统的专家插进来。

“不用担心,”梅普尔斯拍着胸口对格雷逊说,“他只是一个技术顾问,来是为了帮助应用软件部门的人更好地使用‘魔镜’,仅此而已。”

过了几个星期,有一天微图的一名参与“魔镜”开发的工程师和微软的工程师闲聊,从谈话中他觉得有点不对劲,发现微软好像已经决定要编写仿“魔镜”的软件,因为那位操作系统的工程师已经回微软提交鉴定报告去了。

格雷逊在听了手下的报告后,双眼一黑,顿时气得天旋地转。要知道,开发“魔镜”,微图无论人力、物力,投进去了很多,现在,眼睁睁看着技术机密被人窃走,不仅钱赚不了一分,连投进去的本钱也收不回来。

格雷逊怒气冲冲地找到梅普尔斯,指责梅普尔斯不守诺言,希望微软认识到这是一种极不光彩的剽窃行为。

而梅普尔斯先是声称没有这回事,后又表示无能为力。为维护自身利益,格雷逊径直找到了盖茨本人,谁知,盖茨却声称根本就没有这回事。

这件事拖了一年多,最后还是不了了之。微图出于对微软的极大信任而向微软公开了“魔镜”的原程序,结果自己受到了损害。尽管微软后来作了一些弥补,但其糟糕的公众形象却留在了行业之中,所以微图的一位官员这样评价微软:

“他们习惯于这样说,‘我们要付给你我们答应过的,但别的就别想了,怎么着?你还想告我们不成?别做大头梦了!’这是他们一惯的腔调,他们不相信微图会告他们,他们也不怕告,我觉得这显然是种霸道行为。”

最终,微图的“魔镜”无法再推出来,无论格雷逊气得如何七窍生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