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挖掘人才智能的潜力(1 / 1)

人才是企业的常青树,智能便是人才的不谢花。

微软公司的业务兴旺起来,比尔·盖茨马上感到无法应付这么多的工作了,便开始“招兵买马”。

1976年,他先后雇用了湖滨中学的同班同学马克·麦克唐纳和理查德·韦兰德。接着他又聘请了斯坦福大学的阿伯特·朱和史蒂夫·伍德。

家大业大了,微软公司就在阿尔伯克基市区里租下4个房间作为办公室。他们将几台终端机同该市公立学校的PDP-10型计算机联网,再添置一些必要的家具,微软公司就正式开业了。比尔·盖茨主管公司的行政事务。他要签发支票、填写税务表、处理广告业务、推销产品,史蒂夫和理查德继续做技术工作。到了年底,保罗·艾伦辞去了他在罗伯茨那里的工作,到微软公司来同比尔·盖茨一起经营微软公司,他们的业务日益兴旺。

想为比尔·盖茨工作,至少需要有两个基本条件:一个是精通业务;一个是愿意昼夜不停地工作,不把工作看成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看作一种乐趣。所以微软公司很容易形成一种风气和精神:第一是工作,第二是工作,第三还是工作。吃饭和睡觉是次要的。在阿尔伯克基,微软公司的生活好像是采用了一种软件的式样,无休止地循环:工作,吃饭,然后是敲打键盘,睡觉,接着又是工作。在阿尔伯克基,只有许多工作做外,没有别的事情。

微软公司雇员的平均年薪大约是2万美元,稍高于同行业,但是工作时间要长得多。雇员每年只有两周的休假,重要的节假日、宗教假日也可休息。这倒不是盖茨逼着人们加班加点,而是他手下的人都把工作当成是一种乐趣。

比尔·盖茨对此并不是无动于衷,他也考虑职工长期超时工作的问题。对于员工的超时工作,微软公司发给额外的补偿。

到后来,员工越来越多,这个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事情逐渐从个人爱好加班演变为纪律。这引起许多人的不满,还导致了一些人离开,但是微软公司的这个方针不变。比尔·盖茨宁可让他们另谋高就,也不愿意使微软公司的工作作风变得四平八稳。

比尔建立和运行微软公司的管理策略,靠的就是与众不同的用人方式,他对人才智能的高度重视是别人所不能比的。微软顶尖的创意思想家内森·米尔沃尔德说:“聪明人威胁不了比尔,只有蠢才才能。”从这个意义上讲,微软的血液不是计算机,而是人本身。

在微软公司呆的时间长了,雇员卢宝对公司的情况逐渐有了了解。她知道这个公司在键盘上敲打出来的那些“报表”,并不是最后出售的所谓软件,而只是用来做磁盘的;磁盘才是公司生产的最后产品,公司的所有收益都来自这些磁盘。当然,磁盘上存储的东西一定是非常非常有价值的。她逐渐希望知道更多有关公司的情况,常常对比尔·盖茨提出一些问题。比尔·盖茨总是用她能够懂得的语言耐心地向她解释。

她还发现比尔·盖茨虽然如此年轻,却非同凡响,具有一个杰出人物必备的优秀素质。他记忆力惊人,卢宝问他任何电话号码,他都能够立刻说出。他读书极快,对法律的了解十分深透,这当然与他在哈佛的学习和他父亲的影响有关。一些律师把经过仔细推敲的合同拿给他看的时候,他往往大加修改乃至重写。在同客户谈判时,他的气度与老于此道者毫无两样。他开起车来速度也不慢,这一点,卢宝是在不止一次看到寄给他的罚款通知单后猜到的。卢宝还有一个最深的感受,那就是比尔·盖茨没有休息的概念,每周从星期一工作到星期日。他经常接连好几天呆在办公室里不出门,夜里就在地板上睡一会儿。比尔·盖茨对吃饭也似乎没有概念,工作或会客时,他都时常忘了吃饭;这时,卢宝便主动提醒他,或在中午时给他买一个汉堡包。

但是,不久以后卢宝就发现,美国不少赫赫有名的公司的老板,一个接一个衣冠楚楚地来这家小公司,会见这个衣着随便的小伙子。

盖茨从来就有狂放和忘我的精神,这正是比尔踏上未来时速公路的人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