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释的故事(1 / 1)

河流越深,越是无声;稻穗越丰盛,越贴近地面。佛法东传之初,境内的外国沙门多以国家、种族为姓氏,例如安息国的安世高大师,而中国汉僧则用俗姓,或依师父之姓为姓。直至东晋道安大师提出凡出家僧人一律不用俗姓,改以“释”为姓,由此成为中国佛教僧团的定规。这其中,有一段饶有意趣的故事。

襄阳地方有一位名士习凿齿,听闻道安大师学富五车,领众四百人却秩序井然、不失规矩。他想: 一个出家人,能有怎样的作为呢?一天,他到檀溪寺拜访道安大师,正值寺僧用斋时间。他走进斋堂,僧众起身作礼,独独道安大师不为所动,径自用斋。

习凿齿厉声说:“四海习凿齿来看你啦!”道安大师应声:“弥天释道安无暇相看。”习凿齿不悦:“头有钵上色,钵无头上毛。”道安大师回:“面有匙上色,匙无面上坳。”习凿齿心有不服,更是夸言:“大鹏从南来,众鸟皆戢翼。何物冻老鸱,腩腩低头食。”道安大师又对:“微风入幽谷,安能动大材。猛虎当道食,不觉蚤虻来。”道安大师的机辩,让当时的习凿齿不禁为之折服,后来更皈依大师,成为莫逆之交。

两人的名字,虽然出语浅显,含义却深,在一来一往谈话中,成了千古不朽的绝对。中国僧人姓氏也因道安大师的主张,及《增一阿含经》的翻译,其中︰“四大河入海已,无复本名字,但名为海。此亦如是,有四姓,云何为四?刹利、婆罗门、长者、居士种,于如来所剃除须发,着三法衣,出家学道,无复本姓,但言沙门释迦子。”由此,凡是出家人都改以“释”为姓。

常言道:“河流越深,越是无声;稻穗越丰盛,越贴近地面。”谦谦君子,往往懂得以卑逊来涵养自己的德行,反之,内在空虚的人,才喜以骄傲、不可一世的态度,来掩饰自身的浅陋。诚如故事中,道安大师的谦卑,与以慈悲点拨傲慢的习凿齿,在在展现出一位谦谦君子的风范。反观现代人,一点成就便趾高气昂、忘了自己,如此傲慢的态度能不省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