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人处世,宜在有疑处不疑,以宽厚诚谨之心待人,别人也将以宽厚诚谨之心待之。孔子有个学生叫宓子贱,奉鲁哀公的命令担任亶父县令。他怕自己远在亶父负责县治,哀公会听信小人的谗言,给自己太多的限制,无法按照自己的理想治理亶父,便向鲁哀公请求派两位吏使,跟他到亶父帮忙。哀公爽快地派了两位心腹跟随他。
到了亶父后,宓子贱随即视察民情,并着手治理亶父事宜。宓子贱口述计划,命两位吏使记录。每当吏使记录时,宓子贱就扯吏使的袖子,吏使被宓子贱一拉扯,字迹就歪斜不堪,宓子贱一见,勃然大怒,破口大骂。他越骂,吏使越心惊胆跳,连笔都握不住。如此反复再三,吏使视誊写文书为苦,最后只好请辞。
两位吏使回到朝中,向鲁哀公诉苦:“替宓子贱做事真难,叫我们记录文书,却在一旁拉扯我的手肘,使我字写坏了,他却又大骂。”哀公知道宓子贱的用意,叹气说道:“宓子贱真会曲意谏言,他是谏劝我不要对他治理亶父有太多的干涉。”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任用一个人,事前对于他的品格、能力等,最好先有评估与认识,待确定他能够胜任,就该全权信任且授权,如此,容易激起被任用者对工作的热忱,甚至激发“士为知己者死”的豪气。
大凡仁人君子,处人处世,宜在有疑处不疑,以宽厚诚谨之心待人,别人也将以宽厚诚谨之心待之。或许有时不免遇上蓄意诈骗的人,却不损自心磊落光明。求学问道,则该于不疑处有疑,如此才不致成为人云亦云的应声虫,或许短期内无法有重大的突破,但日积月累的思虑功夫,将能为自己找出一条光明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