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魂狱(1 / 1)

宜阳董生,六十岁,在冥府担任阴阳两界传报通话的差使,完事后再回到阳间。他常对人说:“凡是少年多情,必定身陷销魂狱中,痛苦不堪。销魂狱就在人间。”话说得有板有眼,好像和真的一样。同乡的周生,听了他的这番话大笑起来,曾经当面加以反驳。董生听了微微一笑,不和他争辩,只是说:“你的名字正在这座监狱中,为什么取笑老夫?不出三年,我的话就会应验。”周生更是斥责他胡说八道。原来周生家境豪富,身边有很多年轻美貌的女子,又多次狎妓取乐,寻花问柳,周生把这些看成家常便饭,又大言不惭地说,人生只要担心没有富足的钱财,根本不用发愁弄不到佳丽。所以连妻子过世,他也无动于衷。他曾写了一首绝句诗:“花落何尝减却春,东君岁岁驻红尘。多情自有忘情处,慢把销魂说向人。”讥讽董生所说是一派胡言。

一年多之后,周生因为有事要到三吴游历,身边还带了两个小妾。朋友们为他饯行,董生也在座,私下叮嘱周生说:“你此行离销魂狱不远,千万小心!”周生听了捧腹大笑,又让两位小妾梳妆整齐出来见客,众人见了都赞不绝口,只有董生严肃地说:“这种愚蠢的婢子,不仅痛苦时不能用来销魂,即使是快乐的时候也不足以销魂。我所说的销魂,不是这个意思。你这一趟出门,过三年后回来,不拜我为师,我一定做你的学生。”大家一听都觉得惊讶,周生更加不相信,就扬帆而去。

才过了几天,周生在船上梦见有一人拿着文书给他看,说:“周某该落到销魂狱中,速速把他捉拿过来。”周生一觉醒来,心中觉得十分不祥,郁郁不欢。忽然零陵知县发来请柬邀请周生,因为他文名很响,所到之处,有很多朋友,这位知县更是他的莫逆之交。周生前去赴约,知县在园亭摆下酒席,很是幽雅。隔壁就是某巨商的住所,也有台池,可以供游玩休憩。周生和知县坐在席间畅饮。酒没喝到一半,周生一时内急,知县叫仆人领着他在墙角小便。忽然周生看到墙头伸出的竹丛上飘挂着一条红巾。周生平时就喜爱风流,就拿东西将红巾挑了下来,打开一看,上面题着一阕《如梦令》的词。词这样写道:“憎煞碧桃墙外,更有柳绵无赖。镇日惹人愁,填尽一春诗债。眉黛,眉黛,都被风花愁坏。”周生得到红巾,喜出望外,品味了好久红巾上的词。刚好知县叫仆人来看客人,周生连忙将红巾放入衣袖,也无心吃完酒席,借口肚子痛就回来了。到了船上,挑灯吟诵,直到深更半夜也不停止。周生这时已迈入销魂狱的门槛了。

第二天早晨起来,周生准备前去拜访,只是不知道作词的人和商人是什么关系,不敢贸然前往。在进城向知县道谢的时候,遇见了一位熟人,一问,得知那位商人有一个女儿,十分喜爱舞文弄墨,除此之外没有人会作词。周生听了后越发心驰神往。一见到知县,他就借口说妾患了疾病,不能立刻上路,求知县向商人致意,想借他的地方暂时安顿一下。知县正想挽留他,一听他提出要暂时留下,非常高兴,立刻答应下来。周生又向商人投了名帖,商人一直仰慕他的文名,高兴地接待了他。知县又从中关照,最后周生得以暂时借住园中。

周生于是离开船登上岸,不再往前行进。一进园中,看到那地方极其宽敞,修竹娟秀,落花缤纷,和尘世环境完全不同;亭台掩映,布局非常漂亮,又显出高雅之人深长的意趣。周生住下之后,感到十分惬意,但一直在担心那位商人的女儿到底长得如何。虽然说听别人讲起,这个女子很漂亮而又未出嫁,但没法亲眼一见。那女子听说周生是有名的文士,心里爱才的念头很急切,就劝说她母亲去打听一下周生身边两位小妾的情况,心有所图。哪里想到周生早已经预料到,每每借口外出,而实际上躲藏在房里。没过多久,那女子跟着母亲来了,周生偷偷看着,见她肥瘦适中,不施脂粉,天生丽质,不仅和房内两位美人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即使是周生生平所碰见的美人,都没有一个能比得上她。而且她姗姗而来,亭亭玉立,进入房内就香气袭人,坐在席子上就珠玉生辉,让人不得不为之心醉,又双眼含情脉脉,容光焕发。她母亲问起两位小妾的年龄,一位回答说十九岁,女子笑着说:“九十春光,倒过来读,变成光而春了。”原来这位美人微微有点秃发。另一位体态十分肥胖,回答说是十七岁,女子又笑着说:“十五月圆,到了十七还没有消瘦吗?”周生听了,暗中不禁绝倒,但心里又因为这事感到羞耻,又听到女子的母亲在和两位小妾唠叨些家常,女子似乎在桌上翻阅,看到有周生的诗集,就用鸟语般的娇声细细吟咏起来。读到《红梅》一诗,不由得曼声长吟道:“谁点罗浮靥,浓脂次第匀。娇红疑皂酒,腻绿讶含颦。月浸丹应熟,霞侵雪倍春。不妨邻玉照,共媚陇头人。”读到这里,就用纤足敲地,说:“原以为这位处士只是有些虚名,读了这诗倒真是名不虚传!”心里非常欣赏。两位小妾拿出诗笺求诗,女子也不推辞,一转眼写成一首绝句:“乍见怜卿玉不如,丽华欣与太真俱。只愁鬓畔花羞落,十琲由来话尽虚。”两位小妾也不了解诗意,高高兴兴地拜受了。女子随后就起身,笑着和母亲离席,朝房内四周打量着,好一会儿才出门,好像十分不舍似的。周生见此情形更是神魂颠倒。从此把两位小妾看作是尘羹土饭,再也感受不到满足,一连几天不愿同床共寝,而眼中心里,都恍恍惚惚有一位美人的身影。于是也不避什么嫌,自己作媒,贸然跟知县说了这事。知县知道他妻子死后还没有续娶,而有关婚姻的文书又很难从官署发出,于是派人向商人讲了这番意思。商人很爱他的女儿,不想让她嫁给外乡人,而且周生的年纪又有些大,商人不愿把美丽的女儿嫁给他,这件事便没有谈成。

过了三个月,周生相思成病,而商人又久久不答应婚事,周生已经被折磨得骨瘦如柴。知县规劝他,准备整理行装启程。忽然女子的表哥从北边来,他和周生是亲密的朋友,一见周生这副模样,大吃一惊说:“兄向来豪放,怎么会弄成这个样子?”周生就把原因直截了当地说了,这人听了笑着说:“这是大好事,为什么还要如此犹豫?”随后进见商人夫妇,说周生的才华人品在三楚是首屈一指的,日后荣华富贵,妹妹也能沾光,不能和这样的好女婿失之交臂。商人听了这才答应下来。那位表兄又反复开导,众亲戚也不再有什么反对意见。于是就让这位表兄充当月老,在十来天内,周生备下丰厚的聘礼,向女方求婚,商人一家都十分高兴。

又过了一个多月,商人就选择了花园作为女婿的居处,选定了吉日举行婚礼。新婚之夜,女子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是周生没有见到过的,而枕席间的娇羞和温柔,即使和美女西施、毛嫱相比也没有什么不同。那令人销魂的快乐境界,的确就像董生所说的那样。女子既因为自己有才而喜欢才华横溢的人,又庆幸可以和才子相遇,逐渐熟悉了之后,不再腼腆,两人有时依偎在一起填词联句,其中的风流情致无法说尽。而白天夫唱妇随、夜里情意缠绕的情调就更不用多说了。女子生平喜欢写一些华词丽句,即使是写一小令,也艳丽动人;还有那些出自口中的伶语俐言,常常很耐人寻味。她曾对周生说:“夫妻恩恩爱爱,哪有不喜欢你唱我和的?”又说:“管夫人写的小词,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就是这样分拆不开。”周生喜欢她说的这些话,抄录之后贴在墙上,日夜观赏。而女子的《南乡子》词,是吟诵自己定情的苦乐,词写道:“未惯雨云乡,小鹿心头忒煞忙。饶是才郎多软款,汪洋。鹃血啼残妆枕旁。几度怯蜂狂,又觉贪欢别有肠。玉软花慵晨始起,郎当。小步艰难倚象床。”周生从此和女子情浓意切,难分难舍,也已安心置身于销魂狱中。

没过几个月,周生前妻的叔叔,一条恶棍,因为侄女过世,周生不去通报,心里非常恨他。正巧道员某公上任,查察属邑中隐瞒未发的事,周生前妻的叔叔就递上状子,控告周生有杀妻的罪名,又说周生家境富厚,本县官吏将会为他庇护,请求道员亲自审查。道员竟然批准,得知周生现在身处零陵,便发文书到该县,要将周生逮捕审讯。周生虽然自己知道并没有那回事,但好几百里的路程,自然是无法避免,脸上颇有别离的痛苦表情。当时邑人纷纷传说这件事,以为周生的事情是真的,商人夫妇俩悔恨交加,就对女婿冷眼相看。就连女子听到风声,也感到十分恐惧,以为丈夫说不定一去不复返,心里很痛苦。临别前,在闺房设酒席为周生饯行,说:“郎君要走了!莫须有的罪名,我猜想很难加在无辜者的头上,但人多口杂,三人成虎,误假成真,容易叫人怀疑,你务必小心。如今你上路之日,就是我凝望之时,望穿双眼,别愁离绪又像一团乱麻。我本来体弱多病,现在又添这许多愁绪,担心你回帆南来,我会等不及侍候你了。怎能不令人伤心?”说着,泪流满面。周生也不禁神色黯然,勉强安慰了几句。女子以一阕《踏莎行》词作为赠别,悲愁痛苦之中,两人都记不得词到底说了些什么。周生于是动身,知县非常厚道,为周生准备好了船只,又写信托付道员,尽了东道主的情分。只是周生并没有把案事放在心里,只是满怀离愁。一路上江草萋萋,时常吟出伤感的诗句;山云瑟瑟,很难忘记和女子分离的痛苦。面对路途中的山山水水,更增添了心头的愁绪。

到了那里,道员正巧因公外出,等了一个多月,才对质公堂。口供中又涉及许多人,来回传唤取证,浪费了很多时间。过了将近半年的时间,案子才了结,控告者虽然得了重罪,但周生也费尽心神。一场官司还能水落石出,唯有儿女之间的感情纠葛,很难摆脱。而且周生多次接到女子的来信,说已经是卧病在床,更是心急如焚。等到定了案,船只早已停候在江边,就赶紧启程。几天之后抵达零陵,周生直奔岳父家,幸好妻子没出什么事,但已是憔悴孱弱,就好像一朵即将枯萎的鲜花。两人一见面就握住手,流着泪面对面,非常凄怆。原来女子自从周生走后,才过了两个月,就因为忧伤而病魔缠身。如今听说周生回来,病才稍见好转,于是硬撑着从**起来,拖着病体迎接,但实际上积病在身,难以恢复,病魔并没有完全消退。悲伤退去,心生欢喜,女子精神也一下子好了许多,这才诉说她思念的痛苦和得病的原因。周生被女子的深情所感动,更加爱怜她。夫妻团圆之后,认为往后用不着担心什么了。

不到两天,女子因一件事情对婢女发火,要亲手打她。那位婢女原本就愚笨凶悍,用手将女子推倒在地,女子胸口憋住了气,说不出话来。周生碰巧外出,身边两位小妾和众位婢女看到这种情形都大吃一惊,围在一起抢救女子。商人夫妇听说后勃然大怒,把婢女痛打了一顿,转卖给别人。女子虽说已经醒了过来,但精神萎靡,旧病又复发了,病情加重,一连十多天,竟然不能出闺房一步。尽管她身有重病,每天清晨却必定挣扎着起床,刻意妆饰打扮,让人看上去不觉得她有病。只是形体日见消瘦,病态之中反倒增添了几分妩媚。每当黄昏黑夜时分,言语中每每都在嘱咐身后丧事,而情爱眷恋,口中说着舍不得周生,长吁短叹,感慨自身薄命。这时枕边相伴的人,怎么可能不为之销魂欲死呢?周生于是四处奔走,寻医求药,想要救女子一命,又终日求神拜佛,一刻也不停止。甚至于才进闺房,常常眼泪直流;即使在大庭广众之下,也全然没有笑容。女子越是爱怜周生,周生越是不忍心女子受折磨,两情百般缠绵悱恻,难以形容。

一天晚上,女子从梦中惊醒,流着眼泪对周生说:“我不能再侍候你了。刚才梦见你折了一束花,花瓣纷纷落下,我问你,你看着我笑笑。这是不祥之兆。”周生这时已经卜过吉凶,知道女子不行了,姑且勉强安慰一会儿,女子一整夜都郁郁不乐。第二天起来,叫婢女取来绢布,对着镜子画自己的像。她叹息着对周生说:“女为悦己者容,你真的喜欢我的话,请欣赏一下我死后的容貌!”说着,两人都哭了起来。女子画好像,呼吸急促起来,竟然还来不及放下笔就咽了气。周生悲痛欲绝,连站都站不住了,幸好身边有两位小妾,将他扶住坐下。周生失声痛哭,到了中午还哭个不停。两位小妾办理丧事,商人夫妇早已经号啕大哭,走了进来。一时间满目悲惨的景象,令人伤心,觉得鹤唳猿啼,都难以形容当时悲痛的号哭声。

女子入殓下葬之后,周生呆呆地坐着,不说不笑,只是吟诵《诗经》中“莫说我话难作数”两句诗。这时知县还在任上,知道周生很伤心,劝商人赶紧让女婿回去。商人千方百计地劝慰,周生才答应,载着女子的灵柩回去。商人夫妇送周生到岸边,呜咽着握着手,悲痛万分,经过三个时辰才分开。周生在船中举目无欢,吃饭睡觉都在灵柩之旁,感叹死者无法回生,又恨梦中不能相见。两位小妾虽然在身边侍候,但周生早已把她们看作令人厌恶的粪土。眼下痛苦之余,看小妾稍不顺心,就大打出手,丝毫没有爱怜之意。

到了本邑,周生把女子灵柩置放在庙中,拜见先灵,然后葬在祖坟的旁边。周生到了女子的墓穴旁竟昏死过去,很久才苏醒过来。回到家里,他把女子的遗像供在一个房间里,对着遗像痛哭流涕,从早到晚,不肯离去。亲戚都来说理劝他,周生只是回答说:“佳人难再得!”这时周生已经显得瘦骨嶙峋,只剩一口气了,家人担忧极了。

忽然有一天董生寄来了信,打开一看,没有一点寒暄客套的话,只是写着“销魂狱”三个大字。周生猛然醒悟,像是听到晨钟敲响一样,连忙传命驾车,前去拜访董生。一见面,周生就拜倒在地,表示愿意做董生的门下弟子。董生大笑着扶他起来坐下,说:“你本是我的朋友,为什么要如此谦恭?”周生于是一五一十地说出事情的经过,并对他指点迷津的恩德表示感谢。董生叹息着说:“这就是所谓的销魂狱。你既然侥幸地逃脱出来了,为何又想再进去呢?”周生渐渐明白过来。董生和他喝了一整天的酒,又说又笑。回到家后,周生就撤去女子的遗像,把妾室所生的两个儿子托付给他的堂兄,又把众妾全数打发走,自己去某寺出家当了和尚,大彻大悟。别人问他,他就回答说:“剩此残魂,再也经不起折腾了。”

后来董生年届七十,一一告别邻里,说是冥王知道他年迈体衰,叫他在冥府负责处理文书,于是无病而死。又过了十年,周生也去世了。销魂狱之名,至今还被当作告诫的鉴戒,但女子所作的诗词,好事者将它们刻印了出来,又干起销魂的事。

外史氏说:人一生中不可能不发生一点儿事,所以也就不可能不发生感情上的纠葛,这是之所以设置销魂狱的原因。因此不仅仅是娇媚的女子出现在身边,容易使人神魂颠倒,心猿意马。为南浦之花断肠,为北邙之柳悲伤,像周生这样的,处处都是。联系其他方面的事来看,《北山》诗写成,则孝子魂销;西河丧明,则慈父魂销;东征三年,则兄弟魂销;南枝一寄,则朋友魂销。至于巫峡啼猿,衡阳归雁,也足够使仕宦之魂消散;山风拂面,海月惊心,足以销行旅之魂。又哪里只是《阳关》三叠,《河满》一声,而叫人惊心动魄呢?然而如果得到文中女子这样的人作为妻子,即使为之销魂,也确实没有什么可以遗憾的,只是董生饶舌多嘴,周生误听,竟使鸳鸯冢、连理树不能重现天日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