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衣国(1 / 1)

陇西、巴蜀当地人常常将当地的鹦鹉养在笼子里,作为玩赏之物,因为当地鹦鹉很多。有一个成都人名叫蒋十三,家里有一只驯养了好几年的好鹦鹉。

一天,一只八哥飞停在树枝上,称鹦鹉为“能言公”,与它隔着笼子聊起天来。它问鹦鹉:“你多久没去翠衣国游玩了?”鹦鹉答道:“丙年离开家乡,丁年被人类捕捉,至今又过了三年,前后加起来已经被关在笼中五个春秋了。”八哥又问:“你想不想回到故乡去呢?”答道:“怎么不想回去!可是你并不了解我的情况,我生来并不是鸟类。还记得从前,我在湖湘一带做生意,自己善于言辞,常替别人调解纠纷,在商场赚了许多钱,当时多了不起啊,没人能动得了我。有一年的二月,我与同伴一起打算赚一笔大钱出海经商。船驶到一座岛屿时,只见到处是巍峨的高山与天相争,青蓝的天空无边无际。我和几个同船的客人伙伴,被景色吸引,登上岛去观赏景色。越是往前面走,风景越是美丽。走到岛屿的深处我们才发觉已经完全迷失了回去的路途。岛上四处荒无人迹,连个人影都没有,只有鸟多得不计其数,成千上万的同类在上下飞鸣。我们都衰弱得不能起身,又没有捕获的工具,像捕麻雀一样将它们捉住,就这样只能眼睁睁地都饿死在岩石下。其他人的情况我不清楚,我只觉得自己向远处悠悠****飘游,来到一个国家,那里有着豪华的宫殿,富丽的城郭,居民都穿着相同的翡翠毛衣,无论贵贱。我打听这是什么地方,人们告诉我说:‘这是海上第七岛翠衣国。’我便去拜见该国国王,想与他商议如何回家的办法。国王看上去五十来岁,也和人们穿着一样,穿着翠衣,通情达理,通晓阴阳之道。该国的大臣们每个都很有才华,上大夫都会吟诵诗句,中大夫都会唱月儿曲通晓音律,下大夫都善于言辞,以反应敏捷、对答如流作为有才能的标志,没有一个不善于出声。国王很欣赏我的胆识,封我为客卿,后来,又把姿色貌美、擅长歌唱的公主下嫁给我,我们结成夫妻后,生活过得非常欢快融洽。第二年,公主为我做了这一身衣服,穿上以后便能飞翔。此后经常与公主在茂密葱绿的树林翱翔,自由自在、夫唱妇随,生活好不惬意。不料我受了国王近侍的诱骗,想回故乡看看,途中飞到一座山上,下来寻取食物,结果被人捕获,关进笼子,不能返归岛国。每当想起与公主的恩爱日子,便心如刀绞。你今日回去,如能为我捎一个口信,那实在是太感谢你了,这也是我的幸运啊!”八哥说:“我愿做你的信使,虽然路途很远,但我一定替你完成心愿。”鹦鹉于是低声吟咏了一首七绝:“双飞何日向晴皋,每为卿卿惜羽毛,最是舌尖消瘦尽,绕笼犹自语叨叨。”诗吟成后,它低下头,弯起脚爪,似乎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八哥于是展翅飞起,回翔着对笼内感伤的鹦鹉说:“我一定会将你的口信带给公主,你不必过于悲伤。”说完就飞走了。

当时蒋十三躺在小窗下,院子里没有别人,听过鹦鹉的经历,心下十分感伤,便起身打开鸟笼,将鹦鹉放了。他还嘱咐道:“翠衣国路途遥远,你要多加小心,千万不要再落进人类的手中,遭受灾难。”他刚讲完,鹦鹉嘴里不停地呜叫,向他表示感谢,然后挥着翅膀,轻快地飞入云霄,一瞬间消逝得无影无踪。蒋十三将此事讲述给家人听,没有人相信他的话反而还怀疑他别有用心放走鹦鹉,看着空****的笼子,蒋十三也无法辩解。

过了一年,蒋十三患了重病危在旦夕。迷迷糊糊中他看见有个身穿黑衣,长着鸟嘴的人,径直来到自己跟前,说道:“曾被你关在笼中的鹦鹉已经将你的情况告诉了翠衣国国王。国王派我前来恭迎,请你马上启程。”蒋十三正在昏迷中,稀里糊涂地起身,毫不犹豫地跟着他走了。那人举起手臂一招呼,十几个身穿绿衣的人,推出一顶轿子,抬起蒋十三便往前走。一会儿,来到海上,汹涌的波浪冲击着礁石发出阵阵狂吼,像一座座耸立的山峰,蒋十三内心十分害怕惴惴不安。再看自己坐的轿子,轻如一片芭蕉叶,像飞的一样在水中行驶,虽然离开水浪还不到一丈,却一点也未被打湿。

到了目的地,看到了如鹦鹉所讲的美丽的景色和富丽辉煌的宫殿。已有人在郊外跪伏路旁迎接并高声道谢:“大人体察灵物爱生的善心,放走供自己取乐消遣的玩物,网开三面,恩德如天。使得折断翅膀的飞禽,能返回家园,渴望逃出笼子的鸟儿,还能有幸生还。不仅让夫妻破镜重圆,而且使祖上的神灵有人供祀,实在让人感激涕零。我为未报救命之恩深感惭愧,因此执帚恭迎酬谢你对我的哺养和放生之情。”说完,伏地哀鸣,叫声响透天地,充满着感激之情。蒋十三偷偷从轿中往外窥视,只见很多的随从人马,华丽的官服和车乘。说话的人是一个二十来岁,翠衣穿身的小伙子,心想他大概就是自己以前放走的那只鹦鹉。于是便从轿上下来,向他表示慰问,然后二人一起骑驾而行。

进入国都,到处都看到穿着碧绿色衣服的人们,讲话全带着鸟音。将到达王宫内殿的正门时,国王也亲自出来迎接,向蒋十三作揖行礼,说道:“寡人实在愚昧,国家的管理疏忽,让爱婿被射手捕捉。多亏先生将他释放回家,小女儿才得以与他团圆。”语气十分谦逊。蒋十三见他神气清爽,服饰华美,有古人之风,听他这一番话后,便连连答道不敢当。国王随即作揖让道,将他请入宫殿,坐在上座。蒋十三看国王想要俯身下拜,赶紧再三辞让,最后二人以宾主之礼相见。

坐定之后,国王又说:“小辈们听说了你的善举十分仰仗你的恩德,无时无刻不将你铭记在心,可是苦于无法报答。恰好听说你卧病在床.所以派遣剪舌侯前往邀请。今你有幸光临我国,理应让儿女当面叩谢。”便下令传话到后宫,告知公主。随即命令下人铺上了红地毯。过了一会儿,一个貌美如花、姿态轻盈娇羞的美人在一群丫鬟的簇拥下,从画屏后面走了出来。公主年纪很轻,穿着翠羽的服装,声音清亮得像玉石圆润。夫妇并肩而立,一起朝北面连连下拜。蒋十三推辞再三,无奈盛意难推辞,只好受礼。拜谢完,公主便退了下去。

国王在望祢亭举行宴会,与蒋十三一起欢饮,并告诉他:“这亭子是我翘首遥望祢衡的地方。古今不同年代而成为知己的,现在除了他,又有先生你了。”于是频频举起酒杯与蒋十三举杯痛饮。朝中各位大夫纷纷上前献技,有的献诗,有的唱曲,好不热闹。蒋十三听过后,也记不得大概。国王知道他身患疾病,命人取来海里的神露,和在酒里让蒋十三一起饮下。喝过,他感到全身上下好像在冰山一样,神清气爽,精神抖擞,病全好了。宴会结束,国王拿上价值几千缗的明珠十颗、紫玉一对向他致谢说:“敝国地小僻远,没有什么土产,这是国人一点小小的贡品,虽然难以酬谢你的大恩,就当你平时玩赏,请你一定要收下。”小宫女又传皇后之命,赠送水心镜一座,一尺多高的珊瑚树一棵,说是来报答蒋十三使钗合镜圆、夫妇团聚的恩德。公主夫妇私下也有馈赠。蒋十三看着琳琅满目的珠宝和珍奇,只觉受之有愧。为了方便带回去,国王又命人将这些赠物寄存在靠近海边的商栈里,然后把票据交给蒋十三,让他自己去换取,仍旧让穿黑衣的人将他送回家中。国王与女婿更是亲自到郊外为他饯行送别。看着这里的一切的美好,蒋十三依恋不舍,也为离去而十分感伤,可是一想到家中的亲人,立即挥手告别,登轿返回。

蒋十三一踏进家门,就看见全家人正在号啕大哭,正准备将尸体装进棺材,原来他已经死了两天了。蒋十三回到**的真身推开被子,家人见他坐起身来都惊叫连连。蒋十三慌忙解释自己的经历,这才安抚了惊吓的人们,让全家又都破涕而笑。他从屋里出来,看见院子的树枝上刚停下一只八哥,还没有落稳,这才明白原来一直说的剪舌侯,就是这只鸟。赶紧让人摆些食物给它吃,可是八哥只是闻了几下,就飞走了。蒋十三身体完全康复后,想起手中国王赠送的凭据,便到海边的商栈去取回赠物。家人虽然半信半疑地相信了蒋十三的经历,但也都觉得此事荒唐不可信,不让他去怕又出什么意外,最后没有去成。到现在为止巴蜀一带的人对鹦鹉的称呼“能言公”,就是从那时流传下来的。

外史氏说:鸟类报恩的事常听说,所以并不是太值得惊讶的事情,此事的神奇在于两鸟对话时所表现出来的口吻,像是乡亲叙旧,又像是知己谈心。特别是鹦鹉吟诗时的一段话语更是让人不禁落泪,引人感叹,这就是为什么蒋十三在偷听后毅然将鹦鹉放回故乡的原因。从前有一个见多识广的人听见家中鸟音悲凉凄惨,便对养鸟的弟弟进行劝说,说家里出现这样的声音,大多是不祥之兆。虽然话有点夸张,但细想起来又是合情合理。听说这件事后,也更加相信那位达人的话有一定的道理。心地善良、有恻隐之心的人,更应当认真地思考这番话和这件事,并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