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者语(1 / 1)

《剪灯新话》是明代瞿佑撰写的文言短篇小说,最早在洪武十一年(1378年)编订成帙,以抄本流行。瞿佑字宗吉,号存斋,少有诗名,曾被当时诗坛领袖杨维桢称赏为瞿家的“千里驹”。明太祖洪武年间出仕,历任仁和、临安、宜阳等县训导,后升任周王府右长史。明成祖永乐六年(1408年),因诗获罪下狱。永乐十三年(1415年)被遣送谪戍保安。仁宗洪熙元年(1425年),经英国公张辅奏请赦还,在英国公家主理家塾,三年后放归。宣德八年(1433年)卒,享年八十七岁。瞿佑一生著述很多,但只有《剪灯新话》《归田诗话》《咏物诗》等几种保留下来。

《剪灯新话》中有相当一部分作品是描写婚姻爱情的。或是人与人的婚姻,或写人与鬼的爱情,都突出强调一个“情”字。《剪灯新话》的问世在当时沉闷的政治环境中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喜爱与共鸣,甚至连国子监里的经生儒士也阅读它,而仿拟者纷起,永乐年间有庐陵李祯的《剪灯余话》,宣德年间有赵弼的《效颦集》,万历年间有邵景詹的《觅灯因话》相继问世,这些作品共同构成了沟通唐传奇和清代《聊斋志异》这两个高峰之间的桥梁。除仿拟之作外,白话小说和戏曲也受到《剪灯新话》作品的影响。

《剪灯新话》是中国历史上在东亚最具有跨国界影响力的古典小说集之一。它从15世纪起就开始风行于朝鲜,后来也一直在日本、越南盛传,唯独在中国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渐趋湮没。《剪灯新话》多以元明之际的战乱纪实、文人罹祸和儿女情恋(人鬼恋)为主题,这类主题使它在日本、朝鲜与越南得到令人惊异的接受:那里的读者普遍欣赏瞿佑的“故事”情节和“话语”方式,许多作家因此受到启发而把《剪灯新话》视为小说创作的最高典范。

除编译《剪灯新话》外,本书还收录译注了李祯的《剪灯余话》作为续卷。作者心境不同,作品体现的精神层面也不同,读者可从比较中获得自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