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楼事_第128章 论天下大势(1 / 1)

青史不留名 葫芦大侠 1098 字 1个月前

要知道这武无第二,文无第一啊。

而造成如今情景的,无非就是刚刚皇帝已经下了基调,这首诗是传世之作,那他们作为臣子的,自然要奉承一番了,在这些无关紧要的问题上,你甭管是清官贪官还是什么官,都是一个方向,随着皇帝的。

没人会傻的在这些小问题上,惹得皇帝不痛快。

听到这孟尝的问题,皇帝也是微微一愣,然后看了看身边的总管太监。那太监心邻神会的对下面的孟尝说道:“陈大人,作出这首诗的考生,名唤娄青。”

听到太监口中说出的是娄青这个名字后,那孟尝却是脸色一暗,原本高兴的情绪也是微微一顿,但这只是一瞬间的事,马上他脸上又恢复了笑容,对皇帝说道:“恭喜皇上又得一英才啊。”

而此时听到娄青这个名字后,发愣的除了这孟尝外,还大有人在,不仅是下面群臣,其上坐着的皇帝也是微微一愣后,便笑了起来。

“嗯,孟尝说的不错,真是这个道理。哈哈。对了,这个娄青,我听起来甚是耳熟,可是我那老师,欧阳老丞相的弟子?”

听到皇帝的疑问,尽管那陈孟尝有些不情愿,但还是点头说道:“若是不出意外,正是此人了。”

得到陈孟尝的肯定,皇帝更是高兴的说道:“哈哈,好啊,多年未见我那老师,没想到他如今又教了一个学生,别说,算起来这还是我的师弟呢,哈哈。”

陈孟尝听到皇帝的话,却是急忙说道:“陛下且不可如此说,您贵为九五之尊,岂能与臣子的学生相提并论,只怕有失身份啊。虽然老丞相学识旷古烁今,他的这名弟子也是才学不错,但毕竟只是一首诗罢了,其从政的才能却还不知道呢。”

陈孟尝这话说的是滴水不漏,即不得罪皇帝,也暗暗的从一方面贬低了娄青。若是娄青在此,定会疑惑这陈孟尝为何会针对他,要知道他们二人可是从未见过面的。

“好了,陈丞相。你说的我岂会不知?我

们也不要胡乱猜测了,等科举结束后,看一看他的试卷便知了。”

皇帝这最后一番话说出来,便再无人多说了。那陈丞相,也是暗暗退回来原来的位置。

而大殿外面的考场中,此时一炷香的时间也是到了,考官命人将试卷都收起来后,便拿出了第二题的考题,宣读起来。

“科举殿试第二题:以一州知府之身份,论如何治理,造福百姓。”

“时间三炷香,不论是否完成,全部交卷。”

说完,这考官又坐到了位置上,而眼神却是盯着娄青瞧了起来。

只见娄青此时听完考官公布的试题后,正在冥思苦想着。

“一州知府,此题又是由皇帝出题,看来对于这次的考生,皇帝也是十分看重啊。若是我夺得了第一,或许接着此次的机会,能少奋斗很多年啊。”

想到这里,娄青也不再多想,仔细的思考了起来。

仔细的联想了一番后,娄青按照前世的见识以及今世的才学,以及如今的世道,仔细的整理一番后,便提笔写了起来。

“自古到今,良政的表现,无非四个字:轻摇薄税。但税收乃是一国之根本,若是税收少了,国家不能强大,无法在一些方面,尤其是军事方面对抗其他的外族侵略,可若是过重,又不免损害百姓利益,让百姓无法幸福生活,若是长久如此,必然让百姓心生怨气,对我朝不满,从而发生造反等事。”

写到这里,娄青停下手中笔,将心中所想又细致的整理一下后,继续写道:“薄与重之间,无法精确度量,往朝兼是无法正确把握而日渐衰弱。既然没有办法,为何不可转个方向突破?如粮食量产,百姓得到的多了,即便赋税严重,也可保得安居乐业。各家将自己平日的经验,多多交流,将好的经验互相传播,形成一套细致的流程。按照各地的实际情况,将这些增加粮食产量的经验应用,定可提高百姓总的收获。”

“除此以外,当勤政,确保税收毫

无损失的归入朝堂,而地方也该保证百姓的生活,不可私自增加赋税,不可欺压百姓。执法严明,让百姓有法可依。在朝廷的领导下,必可让治下百姓生活富足。安居乐业。”

写到这里,娄青觉得以一州知府为基准,该做的,如何做,都已经写到,再仔细的查看一番。思虑一会儿,觉得并未有什么遗漏,便又第一个交了卷。

这次收上试卷后,这名考官却是没有看,直接交给了太监,说道:“记住,禀报的时候,不可说内容如何,只说第一个交卷的。明白吗?”

那太监听完,眼睛一转,将试卷接过后,向着朝堂走去了。

一如方才,娄青又一次的闭目养神起来。

身边的其他人,有的人愁眉苦脸,有的人喜上眉间,看着面前的卷纸,或快或慢的书写着。

在娄青刚刚交卷后,一名同样年轻的男子,也是不逞多让的将手中试卷递给收卷人,随后还看了看娄青,脸上露出极有兴趣的模样。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三炷香的时间也接近结尾,可是场中依然有人未曾将此题答完。正一脸焦急的思索着。

终于,所有时间过去了,考官也是毫不留情的将试卷收了起来,尽管一些人还是有些意犹未尽或者遗憾。

随之而来的,便是考官第三题的题目。

“科举殿试第三题:论天下大势!”

“时间三炷香。”

考官的这话音刚落,却是将所有的考生都惊到了,这其中也是包括娄青,娄青实在是想不明白,为何这科举中,会有这么一道题。

要知道在古代,皇帝对于臣子的野心那是极为忌讳的。可是如今却是堂而皇之的将这样的题目搬到殿试中,不得不让人联想起来。

“这是怎么回事?一般这样的考题,都是给皇家子弟们出的,就连一些王府中的皇家子弟都是不敢答这样的题。为何今日却在科举摆了出来呢?是皇帝在试探臣子的野心?不应该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