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楼事_第69章 乡试(1 / 1)

青史不留名 葫芦大侠 1099 字 1个月前

“别挤别挤啊。你们挤什么挤啊。”

“你别推我啊,你推我做什么?”

“你居然占老娘便宜,看老娘不收拾你。”

……

听到这个声音,娄青也是有些好奇,便看向了那被占便宜的女子那边。

“呕…..”

看着娄青干呕的模样,谨儿急忙拉着娄青问道:“哥,你怎么了?身体不舒服吗?”

娄青铁青的脸,听到谨儿关心的话,慢慢恢复后,对谨儿说道:“没事,谨儿不用担心,咱们进去看看吧。”

说完,逃命一般的向场中挤了过去。

刚挤到人群中,娄青便找到了此时正在看热闹的李敬,李敬也发现了身边的娄青。

“娄青大哥。”

“李敬,你要再乱跑,以后我就不带你们出来了。”

“好了,我知道了,娄青大哥,以后肯定不自己乱跑了。”

虽然娄青有心责怪,但听到李敬的道歉声,也就不再多说。

“刘洺,就你肚子里那点墨水,你还要参加科举,真是不知所谓。”

此时场中一书生模样的男子,对着眼前名叫韩斌的男子,讽刺着说道:“韩斌,你以为你是谁?我参加不参加科举,需要经过你的同意吗?”

接着那韩斌又针锋相对的讽刺了过去,从这二人的对话中,娄青算是看明白了,原来是两名学子之间,互相的不服输,那韩斌看起来家境要好一些,身上穿的也是锦衣绸缎。

而那么布衣的刘洺,娄青却是再熟悉不过了,就是娄青读书时的玩伴,刘洺。

看着多年不见的老朋友,娄青虽有心上前相认,但想到自己的目地后,便打消了这个想法。

“还是等来日再说把。”

想到这里,娄青便拉起谨儿,呼喊着李敬,要向人群外走去。

“娄青大哥,还没看完呢,我们再看一会儿吧。”

看着李敬苦苦哀求的模样,娄青又不能解释,只能凶着脸说道:“走。

李敬见娄青此时脸色,便知娄青已经下了决心,自己是反抗不了的,便随娄青向外走去。而场中的刘洺却被娄青他们的交谈声吸引了目光。

看着娄青的背影,刘洺觉得心中不知怎么回事,总有一种熟悉的感觉。但却是想不起这人是谁。就连身后韩斌的讽刺声也顾不上搭理。

就在他想前往拦阻娄青问个明白的时候,娄青却带着谨儿和李敬消失在了人群中。

遗憾的叹息一声后,刘洺也没心思与这人打嘴上官司,向着人群外走了出去。

而娄青和谨儿、李敬三人,此时又在街道上逛了起来,李敬因为之前被娄青教育过后,也不敢再私自乱跑了,紧紧跟着娄青。

…….转眼间,一个多月就过去了。

此时距娄青参加乡试的时间,也只剩2天,这两天,娄青连门都没有出,整天窝在张先生的书房内,重新温习着书籍。

这次的科举,对于娄青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他不想因为自己的轻视而出什么意外。虽然一个小小的乡试,对于如今的娄青来说,根本不算一个问题。

谨儿和李敬这几天也是知趣的没有来打扰娄青。对于他们两人的行为,张先生狠狠的夸奖了一番。

两天后,娄青轻装而行,来到杭州的一处考场后,验证过之前张先生为娄青搞来的身份令牌后,便走进了考场。

看着身后一名名考生在家属的陪伴下,来到这里,娄青心中感慨:看来啊,望子成龙的心思是自古就有啊。

想着前世中、高考的时候,那些学生家长们,顶着酷暑在考场门外等候的场景,娄青摇头一笑。

顺着指引的路线,便向考场中行去。

“科举乡试,现在开始,全场肃静!”

当娄青来到一处单独的房间内后,没过一会儿,就听到考场的外面传来一阵阵的喊声。

又是过了一会儿,一名考官模样的官员,便来到娄青所在巷子的尽头,将手中试卷交给那些一旁守着的下人后,便在一旁观

察着,以免有人作弊之类的事情。

就在娄青正在等着自己试卷的时候,他看到一名发试卷的下人来到了自己对面的考生面前,在发放试卷的同时,从袖口掏出了一个纸条,交到了那名考生的手中。

看那速度,一般在这考场中的书生们,只要没有习武,都来不及看清,可亏了娄青的目光如炬。

看到这里,娄青摇了摇头:“这潜规则啊,在哪里都有啊。”

想到这里,娄青也不打算戳破,毕竟这乡试的名次,自己并不关心,只要能让自己顺利进入州试就行了,何必再生变数。

不再观察这些的娄青,在一名下人将试卷交给自己后,便认真的答起试卷来。

只见这试卷的题目此时方方正正的写在一张纸上。

这第一道题是“贴经”,大致意思就像后世的填空题一般,从一篇经书中任选一章,留下开头和结尾,让考生来填中间剩下的。

这题对于娄青来说,可以说简单之至,只是片刻的功夫,试卷上便已经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字。而娄青的字体,则是秀气中隐隐带着一丝大气凌然的味道。

若是文学大师来看的话,也会夸上一句好字。只因为这是欧阳师祖五年来日夜督导才练成的。

当娄青写完后,又缓缓的仔细检查了一遍,并没有发现什么失误后,便直接将此卷放置一边,从另外一份考卷中,拿出今日的第二题,经义。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考生需从此圣人言中,书写自己的理解。”

娄青暗念了一遍这句后,便闭起眼睛来,暗暗的沉思起来。

大概半刻钟后,娄青缓缓的提笔开始了书写。

“字面意:看一个人是否尽孝,如果父母在世,那就看他的志向,如果父母死了,就看这个人的行为,是否三年中都没有改变父母所走的路线,如果是,那此人便是孝子。”

写完这么一段后,娄青又思考一阵后,接着写了下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