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定天下(1 / 1)

李世民对付窦建德,前期用到了同王世充同样的战法,几次小的遭遇战,唐军都用灵活机动的战法尝到了甜头。此外,唐军大将王君廓和之前李君羡一样,偷袭了窦建德的运粮部队。这几次的牛刀小试,给夏军制造了不小的心理压力。一种莫名的恐慌,在士兵们之间蔓延开来。

恐慌之下的夏军,也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比如有个叫凌敬的谋士,就劝窦建德使用围魏救赵的策略。大军绕开洛阳,走河内[34],进河东[35]。计策中没有提到的,只要拿下河东,沿着当年曹操战马超的路线,乘长安空虚之际,直捣黄龙。这样,唐军自然不能首尾相顾。李世民回师之时,也是洛阳的危机化解之时。

究竟是大军绕道而走,还是死战虎牢关。两个作战部署的草案,被同时摆在了窦建德的办公桌上。

然而,窦建德经过权衡,最终决定和唐军在虎牢关展开决战。夏王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首先洛阳的王世充,恐怕已经撑不了太久了。夏军一走,洛阳城中的郑军士气会立刻进入坍塌状态。到时候,不管王世充是速降还是速败,腾出手来的唐军,都会让窦建德的夏军处于腹背受敌的状态。此外,唐军的主力就在眼前,那么何必舍近求远,何妨一战而定天下?

不过,夏王的想法合理,却不合时宜,他忽略了李世民的想法,以及唐军的真实意图。历史的吊诡之处在于,你的选择只是一瞬间,影响的却是整个历史进程。

李世民又何尝不想一战定鼎?

既然郑军和夏军的主力都在,那么这也是唐军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然而,李世民首先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兵力的差距问题。面对窦建德的十万大军,唐军虎牢关的人马全体都算上,不会超过两万。一旦决战来临,唐军没有十足的胜算。

不过,我们进一步分析。窦建德的队伍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农民军的单兵与协同作战素质的问题。农民军大多是泥腿子出身,并没有接受过系统兵法培训。隋末各路势力的混战中,农民军兄弟们只是从战争学习战争,其单兵作战能力,显然无法与关陇军事集团的正规军唐军相提并论。此外,夏军中的很多士兵,是新近招降或合流的,来自包括孟海公、徐圆朗、王世辨等几路人马。这样新组成的部队,不会有太强的凝聚力。更加要命的是,收复河西走廊之后,唐军拥有了传统马场,因此军中装备了很多骑兵,而农民军基本都是步兵。况且,夏军一直在中原作战,他们并不了解来自遥远关中的唐军到底是什么战法。究竟是黑社会打群架,还是人海战术吓死你,还是按照套路一板一眼来,对于陌生对手的作战习惯,夏军一头雾水,这是一场名副其实的大规模遭遇战。

夏军更加不知道的,是李世民手中的“玄甲兵[36]”。

玄甲兵,由李世民亲自挑选的精壮骑兵、带甲勇士组成,共有3500人。玄甲兵清一色黑盔黑甲,无论武器、马匹、伙食、给养,都是精益求精,优中选优。这支部队,放在古代,是一支不折不扣杀伤力强大的特种装甲部队。

这支部队,将成为夏军的噩梦。

决战日。夏军摆出了几十里宽的攻击阵型,唐军却一直坚守不出。

直到夏军的步卒们人困马乏,开始饥饿和懈怠的时候。唐军的3500名玄甲兵,像几千辆装甲车一样,在李世民的率领之下杀进敌阵。这支闪耀着瘆人黑色死亡光芒的部队,神兵天降,震慑敌胆。已经士气低落的夏军,被这样的阵势瞬间吓呆,心理防线完全崩溃了。玄甲兵在夏军阵中连续冲杀了四五个来回,居然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直到李世民带兵冲进了窦建德的中军大帐。

中军大帐的窦建德高级将领们,此时此刻正在进行军事会议,搞战术研讨的头脑风暴。谁都没有想到,中军大帐突然冒出黑压压一群杀人机器,皂盔皂甲活像是阎罗转世。电光石火间,中军大帐所有的高级将领被一网打尽,窦建德被李世民生擒。中枢指挥系统瘫痪之后,夏军更是作鸟兽散。

战斗结束,夏军十万人之众,居然仅仅阵亡三千人。但是,却有五万人逃跑,另外五万做了俘虏。

这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一次奇观,3500人击溃十万之众。

站在洛阳城头上的王世充,看到已经被俘的窦建德时大惊失色,不知所措。大势已去,王世充率领文武百官开门乞降,他唯一的愿望就是能够保全自己的性命。几个月后,被押解回长安的窦建德被斩首,王世充被发配,之后死在了发配的路上。

我们回头再去复盘这场三王会战。胜负手究竟在什么地方呢?是李世民的英勇和坚持?是王世充的人心向背?是夏王放弃围魏救赵?是玄甲兵神兵天降?是农民军的措手不及?总之一切貌似必然的巧合,决定了最终的战争走向,这就是历史。

秦王李世民,一战而定天下。

三王会战,一战擒两王,这样震古烁今的功劳,让李渊龙颜大悦。之后的李世民,被李渊封为天策上将,并且在洛阳设置官邸,单独开府。

接下来的几年,唐军由北而南,摧枯拉朽,统一全国。

大唐,如同一轮红日一样,喷薄而出,即将达到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巅峰。陇西李氏,也将自己的名字,镌刻在了中国名门望族的光荣历史上。

此时的大唐无法预料的是,若干年后如日中天的陇西李氏,将迎来弘农杨氏的复仇。

[1]“高祖与独孤后甚相爱重,誓无异生之子。”《资治通鉴·隋纪四》

[2]昭训:是太子妾称号的一种。

[3]“我为伊索得元家女,望隆基业,竟不闻作夫妻,专宠阿云,使有如许豚犬。”《隋书·列传·卷十》

[4]“此即皇太孙,何乃生不得地。”《隋书·列传·卷十》

[5]“天生龙种,所以因‘云’而出。”《隋书·列传·卷十》

[6]“每思东宫竟无正嫡,至尊千秋万岁之后,遣汝等兄弟向阿云儿前再拜问讯,此是几许大苦痛邪!”《隋书·列传·卷十》

[7]“升树大叫,声闻于上,冀得引见。”《隋书·列传卷十》

[8]开皇之治:是隋朝隋文帝杨坚在北周的基础上,在位二十多年时开创,当时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政治安定。隋文帝杨坚倡导节俭,节省政府内不少开支、废除了不必要的杂税并设置谷仓储存食粮。杨坚成功地统一了历经数百年分裂的中国。

[9]吐谷浑:亦称“吐浑”,中国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国名。本为辽东鲜卑慕容部的一支,藏族人民称之为“阿柴”。是西晋至唐朝时期位于祁连山脉和黄河上游谷地的一个古代国家。

[10]“隋开皇中,户八百七十万,即今户三百八十万。”《资治通鉴·唐纪十五》

[11]羁縻:古代朝廷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所置之州。

[12]改土归流:是指改土司制为流官制。又称“土司改流、改土设流、废土改流”,始于明朝中后期,是指将原来西南地区统治少数民族的土司头目废除,改为朝廷中央政府派任流官。

[13]汉四郡:汉武帝在公元前109年至公元前108年间剿灭卫满朝鲜后在朝鲜半岛北部和中部设立的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临屯郡四个郡的总称,汉四郡对朝鲜半岛北部有很大的影响力。

[14]汉三郡:秦朝灭亡之后,赵佗割据百越三郡,自立为南越王。建制未变化。越南仍属于象郡管辖。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攻灭了南越国,分象郡为交趾、日南、九真三郡。

[15]东瓯国:越王无疆次子蹄所建立的国家,又名“东越国”。东瓯在现在仍是浙江省温州市的古称。

[16]闽越国:属古百越部落的一支,位于今福建省(包括广东潮汕、梅州,浙江温州、台州等地区)。该国是战国时期被楚国所灭的越人在逃到该地时,与当地的百越原住民所共同建立的一个国家。

[17]无向辽东浪死歌:其义为“别去辽东白白送死之歌”。

[18]“劝尽诛海内凡姓李者”。《隋书·列传第二》

[19]谶(chèn)言:是巫师或方士等以谶术制作的一种隐语或预言,作为吉凶的符验或征兆,又称“谶语、符谶、符命”,是迷信的说法,谓之将来会应验的话;因通常配有图,故又叫“图谶”。

[20]千牛备身:是一种高级禁卫武官,相当于现在的中央警卫团武官。“千牛”典出《庄子》,寓意“锐利可斩千牛”。北朝北魏时,帝王随身携带的防身御刀,叫做“千牛刀”,千牛备身除了负责皇帝的安全,还执掌御刀“千牛刀”。

[21]杨侑(yòu):杨广嫡孙,元德太子的第三子

[22]杨侗:杨广嫡孙,元德太子的次子

[23]揭竿而起:揭:高举;竿:竹竿,代旗帜。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24]关中四关:东函谷关(东汉后被潼关取代),西大散关,南武关,北萧关。居其四关之中的地域统称关中。

[25]“好头颈,谁当斫之?”《资治通鉴·唐纪一》

[26]杨浩:独孤伽罗的第三个儿子杨俊之子。

[27]描写隋末唐初的文学作品数不胜数。《风尘三侠》《隋唐英雄传》等话本小说层出不穷,这段历史在民间被广泛地流传和演绎。

[28]SWOT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 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而结论通常带有一定的决策性。 此法常被用于制定集团发展战略和分析竞争对手情况,在战略分析中,它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29]尉迟敬德:尉迟恭(585—658年),字敬德,朔州平鲁下木角人。唐朝名将,官至右武侯大将军,封鄂国公,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尉迟恭纯朴忠厚,勇武善战,一生戎马倥偬,征战南北,驰骋疆场,屡立战功。玄武门之变时助李世民夺取帝位。晚年谢宾客不与通,于显庆三年(658年)去世,唐高宗为其废朝三日,册赠司徒、并州都督,谥号“忠武”,陪葬昭陵。尉迟恭被后世尊为民间驱鬼避邪、祈福求安的门神。传说其面如黑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尉迟恭与秦叔宝是“门神”的原型之一。

[30]连坐制:起始于周朝时期。秦的社会组织相当严密,商鞅变法建立了“连坐制”。内容包括:禁止父子兄弟同室而居,凡民有二男劳力以上的都必须分居,独立编户,同时按军事组织把全国吏民编制起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不准擅自迁居,相互监督,相互检举,若不揭发,十家连坐。

[31]秦叔宝:秦琼,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隋末唐初名将。投唐后随李世民南征北战,是一个能在万马军中取敌将首级的勇将,但也因此浑身是伤。唐统一后,秦琼久病缠身,于贞观十二年(638年)病逝。贞观十七年被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32]程知节:程咬金,原名咬金,后更名知节,字义贞,济州东阿(今山东东平西南)人。唐朝开国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33]李氏家族皆擅弓矢,后世流传有《唐太宗论弓矢》文: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令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政事得失。(《资治通鉴·唐纪》)

[34]河内:黄河以北,太行以南。

[35]河东:黄河以东的山西。

[36]玄甲兵:《资治通鉴》载:“秦王世民选精锐千余骑,皆皂衣玄甲,分为左右队,使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分将之。每战,世民亲被玄甲帅之为前锋,乘机进击,所向无不摧破,敌人畏之。行台仆射屈突通、赞皇公窦轨将兵按行营屯,猝与王世充遇,战不利。秦王世民帅玄甲救之,世充大败,获其骑将葛彦璋,俘斩六千余人,世充遁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