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魏和东魏,实际统治者是六镇镇将出身的宇文泰和高欢,二者的背景大致相似,都崛起于“六镇之乱”。不过,二者在执政理念上泾渭分明,一个身为鲜卑人而接受汉化,接受更高的文明。而另外一个身为汉族,却继续倡导落后保守的鲜卑化。这样的表现,导致了六镇的军事人才,尤其是汉族人才以及北魏王族大批量聚集到宇文泰麾下。
宇文泰治下的六镇人才以及北魏王族,同关陇本地的名门望族相结合。终于产生了喷薄而出的化学反应,催生出了一个震古烁今的政治实体关陇六镇军事政治集团(简称“关陇集团”)。
所谓关,是指今天的陕西关中地区;所谓陇,是指今天的甘肃乌鞘岭以东,宝鸡以西地区以及宁夏全境,因为这个区域在陇山(也叫六盘山)周围而称为陇,甘肃也因此简称陇。如果细分的话,那么以六盘山为界,六盘山以西,被称为“陇西”,六盘山以东,则被称为“陇东”。于是,关中和甘肃东部、宁夏合称为“关陇地区”。
关陇集团的出现,实际上是中国士族门阀时代的第二个高峰。
简单说一下中国的士族门阀之源流。
魏晋南北朝以来,士族尤其是南方士族的门阀政治可谓兴盛一时。当时的南朝涌现出了很多有名的世家,比如兰陵萧氏[5],代表人物萧衍、萧道成;琅琊王氏[6]、代表人物有王导、王羲之、王献之;陈留谢氏[7],代表人物有谢安、谢道韫、谢灵运;谯郡桓氏,代表人物有桓温、桓玄。
当然,士族门阀的翘楚,北方也有。比如前文提到的崔浩,来自清河崔氏。北方其他大族,如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
士族门阀政治对于选拔政治人才的影响,就是讲究出身讲究门第的魏晋以来选拔官员的标准—九品中正制[8]。
不过随着北方的五胡战乱,南方的侯景之乱(前文曾涉及,原六镇镇将)等一系列战争,几百年的士族门阀受到了冲击,很多大族被战乱打击得一蹶不振乃至被族诛。
而当旧门阀陆续凋零的时候,关陇集团站到了历史前台,这个集团将会对接下来一百多年的中国政治生态,产生深远影响。
六镇镇将出身的宇文泰,及其麾下的“关陇集团”,后来成为西魏权力核心,并在此基础上演变为“八柱国”。
柱国这个官职,来源于春秋战国。几百年后,因为平定六镇有功,北魏皇帝首次授予了尔朱荣“柱国大将军”。而宇文泰,则创造性地将柱国大将军,分成“八柱国”。
八柱国,相当于今天的八个军区,而柱国将军也就相当于军区司令员。八柱国里面,宇文泰作为西魏实际统治者,不开府(设立单独办公机构);北魏王族元欣身为皇家贵胄,也不开府。其余的六个柱国,各自设两个大将军,这样就有十二个柱国大将军(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的父亲杨忠,就曾经是柱国大将军之一)。而每个将军又各管两军,这样就有二十四个军。由这二十四个基层建军,西魏建立最基本的军事政治系统。
实际上,八柱国,也就是已经系统化了的“府兵制”体系。
就中国兵制而言,历史上一直存在募兵制和府兵制两种体系。
简单来讲,募兵制就是职业军人制度,由国家招募,并且统一配发军饷,统一进行训练;府兵制则是半兵半民,战时为兵,平时务农。由各个柱国,自行对士兵发饷和训练。
八柱国的府兵制,在隋唐初期一系列军事行动中,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我们看看西魏八柱国都有哪些人组成:
宇文泰,鲜卑族,西魏第一代领导集团核心。
元欣,鲜卑族,西魏王族,无实权,首都长安著名园艺师。
李虎,汉族,以能征善战闻名,李渊的祖父,李世民的曾祖父。
李弼,汉族,善治军,此人是《隋唐英雄传》瓦岗寨首领李密的曾祖父。
赵贵,汉族,以德智而闻名,曾经参与密谋诛杀宇文护。
于谨,族属有争议,善谋略,此人的儿子于翼,同李穆(李陵后人)协助过隋文帝杨坚。
侯莫陈崇,鲜卑族,以勇猛而闻名。
独孤信,鲜卑族,曾经和赵贵密谋诛杀宇文护。此人是隋文帝杨坚的岳父,也是北周明帝宇文毓的岳父,还是李昞(李虎之子,唐高祖李渊之父)的岳父,不折不扣的“史上最强老丈人”。
公元556年,宇文泰去世。
公元557年,宇文泰的第三子宇文觉,在堂兄宇文护的扶持之下,废黜西魏恭帝元廓而自立,建立北周,史称“北周孝闵帝”。
西魏八柱国也升级为北周八柱国,追封李虎为唐国公,进封李弼为赵国公,赵贵为楚国公,于谨为燕国公,侯莫陈崇为梁国公,独孤信为卫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