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李广的后人,李陵是自带主角光环的那种狠角色。
因为是名人之后,相信在李陵的成长过程中,他应该是受到了多于常人的外界关注。平日走在街上,李陵也一定会博得京城少女的高回头率。
像李广和李敢一样,李陵本人在青年时期的业务表现,也无愧于祖父李广。
和祖父一样,李陵很早进入“中央警卫团”—统帅建章宫[9]的羽林军。曾经作为侦察团长,带领八百士兵,深入匈奴腹地两千余里侦察敌情。之后,被任命为骑都尉[10],带领五千荆楚士兵,在酒泉和张掖训练,以防匈奴。
正如我们前文所提到的,李陵生命的转折,发生在公元前99年。汉匈再战,贰师将军李广利率兵出征大漠,汉武帝刘彻要求李陵为李广利监护辎重,配合李广利的主力部队。然而,从这个时候开始,一系列相互关联,但又看起来极其不合理的选择,最终导致了李陵的悲剧。
第一个不合理的选择,五千步卒出征大漠。
李陵本人要求用自己的五千步卒独立成军,作为偏师,来配合李广利的正面作战。汉武帝刘彻曾经提醒李陵,是没有那么多骑兵来装备给李陵的。然而,李陵却夸下海口,五千步兵也足以横扫匈奴王庭。
用五千士兵横扫匈奴王庭,战略上是没有问题的。二十年前,初出茅庐的霍去病,曾经以八百骑兵横扫漠北,最后一步步成为西汉将星。然而,这个计划,在战术上的问题就太严重了,因为步兵、骑兵的战斗力和机动力相差过于悬殊。古代步兵和骑兵的差距,相当于今天的步兵和装甲兵。
为什么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我们做如下可能的几个假设:
1.李陵纸上谈兵,不了解同匈奴战斗的残酷。
2.李陵想赌一把运气,用军事冒险为家族争光。
3.汉武帝激将李陵,想让李陵复制霍去病的案例。
说李陵不懂匈奴战法,这个说不通,毕竟在张掖和酒泉,他是能够长期接触到汉匈战争的实践与培训机会的。那么,最大的可能只能是后两者,李陵想赌一把,而汉武帝也想赌一把。
第二个不合理选择,不可取的秋季攻势。
汉武帝要求当时的强弩都尉,官拜伏波将军的路博德断后,接应李陵偏师。然而,经验丰富、老成持重的路博德提出自己的见解:秋天,正是匈奴马匹挂秋膘的时候。这个时候出击,倒不如待到来年开春,从酒泉和张掖各出五千兵马,一战必胜。
然而,多疑的汉武帝拒绝了这个合理化的作战方案,反而认为这番言论,是李陵和路博德因畏战情绪而演的一出双簧。如此考虑之下,汉武帝坚持要求李陵即刻出击。
第三个不合理选择,无“地利”千里长途行军。
当李陵别无选择,带着五千步卒匆匆出发的时候,带着一点点勇敢、一点点豪气,当然也带着一点点悲壮、一点点侥幸。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李陵在此次征途中没有遇到匈奴的正规部队,凭借李陵多年驻守前线的作战经验,完全有可能扫**几个匈奴的部落或者偏师。之后,配合李广利的主力部队,一定可以取得声东击西的战术效果。当取得小胜班师的时候,李陵也很可能加官晋爵、光宗耀祖。
但历史不容假设。
李陵从居延[11]出发,五千步卒行军一个月,一路走到了浚稽山(今蒙古国阿尔泰山中部)。我们来大概标示一下李陵的进军路线。(如图2-1)
图2-1 李陵的进军路线示意图
首先,居延并不是个城市,它只是个要塞。所谓要塞,主要以军事用途为主,没有人口也没有最基本的生产生活等功能。居延距离最近的汉帝国腹地—河西四郡[12]尚有几百里之遥,而居延距离浚稽山,更是超过一千里。(如图2-2)
图2-2 李陵的进军路线放大示意图
所过之处,到处是茫茫戈壁与山地,荒无人烟。
这里,我们没有考虑实际的地形变化,而是用直线来大致推测并标示李陵的进军路线。主要考虑了两个因素:
第一,沿途的地形多以戈壁和山地为主。根据地质学理论,戈壁的成因跟岩石与地壳活动有关系,而岩石的形成一般需要几十万年才可以。所以,我们判断,汉武帝时代的森林、草原、湖泊、河流甚至沙漠,到今天沧海桑田,很有可能会改变地形地貌,甚至同几千年前李陵时代的地形相比面目全非,但是唯独戈壁会保持原生态。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地形地貌,和当年比很有可能变化并不大。
第二,李陵可能的行军路线选择。我们首先在地图上用标尺,确定阿尔泰山到居延塞的最短距离,大概是600公里。再考虑李陵的行军时间,根据太史公的记载,大概是用了一个多月。我们换算一下,假设是走一个大直线而不爬山也不拐弯的情况下,李陵每天的行军速度在20公里/天左右。这个速度,拿到今天来讲,已经不慢了,而且这还需要一个假设条件,就是需要保持这个强度,连续一个月的大运动量行军。而如果考虑经过的地区大部分是戈壁滩,那么我们的结论是,在军队补给正常的情况下,李陵千里直线行军的可能性更大。
打仗,很大程度上是打后勤。汉军士兵的奇兵,往往不会带太多后勤粮草,只有随身携带的干粮和冰块(淡水),否则在行军机动性上就一定会大打折扣。李陵的荆楚勇士编队,充其量也是装备帝国特种部队的标配,即便是武装和给养上具备很大优势,也是靠两条腿走路的正常人。如此远离汉朝腹地,远离居延塞的一次长途奔袭,让人感叹汉军的勇敢,也让人感叹李陵的鲁莽。从基本常识判断,要是遇到匈奴主力,李陵几乎只能听天由命。
可悲的是,李陵确实很快遇到了匈奴主力,不仅是匈奴主力,而且是匈奴且鞮(dī)侯单于的主力—三万骑兵(后又调集八万骑兵)。这等于是玩家玩游戏,本来计划一路打怪升级,装备和战斗力提升后,最后时刻PK大BOSS。
然而,李陵的不幸在于,游戏刚刚开始,就遇到了终极大BOSS。
失败是注定的,只是时间问题。
不得不说,李陵的荆楚勇士组成的汉军,战斗力还是很强的。一路且战且退,杀伤匈奴骑兵一万余人。最终撤退到了距离居延遮虏障[13]还有仅仅一百里的地方。李陵指挥部队分散突围,自己则带着副手成安侯韩延年,率领十余人突围,韩延年最终战死。
当战至最后一兵一卒的时候,匈奴招降李陵。
李陵大喊一声:“无面目报陛下!”但求生的本能,让李陵放下了武器。然而我相信,李陵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内心在滴血,眼睛在流泪。
这场战斗是惨烈的,除了李陵投降之外,能够活命逃回汉朝的士兵,只有四百多人,五千荆楚勇士,十去其九。
悲剧,不折不扣的悲剧。
然而,更大的悲剧还在等着李陵。
李陵投降的消息传回长安,司马迁意外地受到了牵连。而受到更大牵连的,是李陵的三族妻儿老小。
从主观情感上,汉武帝还对李陵抱有渺茫的希望。将门虎子、忠良之后,如果这样的标志性人物都能够投降,对汉武帝刘彻的打击将是致命的。于是,汉武帝派遣公孙敖等人,去接应仍有残存回归可能的李陵,希望他就像当年他的祖父一样杀回汉朝。
就这样,等了一年之久。然而,等来的消息是冰冷的,李陵投降匈奴,甚至开始为匈奴操练兵马。
消息传来,汉武帝下令,诛杀李陵三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