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研究太史公的人有很多。大家自然而然就会想到一个问题,司马迁是受宫刑的,他到底有没有后人?
中国人讲究传承,讲究祖先崇拜。所以,才会更加关心司马迁的后人问题。如果一个伟大的中国人曾经给中国历史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和冲击,他如果没有后人,将是莫大的遗憾。
司马迁四十五岁受宫刑,正常来讲,有后代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过,班固的汉书,偏偏缺乏相关的记载,有据可查的是,司马迁有一个女儿。而其他子孙,仅仅提到一句,“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汉书·杨敞传》)
好在,除正史之外,我们还有野史。
在民间的诸多传说和家族记载中,我们采信这样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司马迁有两个儿子,司马临和司马观。后来为避祸,二人回到了陕西韩城老家,司马临改姓同,而司马观改姓冯。
姑妄信之。
不过,司马迁的《史记》却是在女儿手中保存的。
《汉书·杨敞传》记载,“敞子忠,忠弟恽,恽母,司马迁女也。恽始读外祖《太史公记》,颇为《春秋》,以材能称,好交英俊诸儒。”
也即是说,从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开始,《史记》得以流传于世。
历史的吊诡,还不止于此。
杨氏家族,后来形成了一个名门望族弘农杨氏 [18]。
弘农杨氏,将成为后世改变中国历史走向的一个家族。
本着八卦精神的内涵,我们做一下本章的结语。司马迁的一生,只做了两件事,但两件事都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历史。第一件,完成了巨著《史记》,成为后世楷模;第二件,生下了一个女儿,嫁给了杨敞。
[1]封禅(shàn):“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远古暨夏商周三代,已有封禅的传说。
[2]司马谈遗言原文节选:予先,周室之太史也。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予死,尔必为太史;为太史,毋忘吾所欲论著矣。……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义士,予为太史而不论载,废天下之文,予甚惧焉,尔其念哉!(出自《汉书·司马迁传》)
[3]乡射:古代射箭饮酒的礼仪。乡射有二:一是州长春秋于州序(州的学校)以礼会民习射,一是乡大夫于三年大比贡士之后,乡大夫、乡老与乡人习射。
[4]邛,现四川西昌一带。
[5]莋,现四川汉源一带。
[6]贰师将军:中国古代武职官衔的一种统称,始于汉代,盛行于南北朝,唐以后逐渐衰微。贰师将军是一种杂号将军。汉武帝命李广利到大宛国的贰师城(现吉尔吉斯斯坦的奥什城)取良马,所以委任李广利为贰师将军。
[7]李广利:中山人,西汉中期将领,外戚,汉武帝宠姬李夫人和宠臣李延年的长兄,昌邑哀王刘髆的舅舅,另有一弟名李季。李夫人得宠时,李延年为协律都尉,而李广利则为贰师将军征大宛,因远征大宛封海西侯。李广利数次出征大宛及匈奴等地,战绩平庸。
[8]路博德:西汉名将,官至伏波将军。后因犯法被削爵贬官,在居延屯田,不久去世。路博德先后征战岭南,平定战乱,“皆有功德于岭南之民”。
[9]《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又名《报任少卿书》,出自《汉书·司马迁传》。此文中,司马迁以激愤的心情,陈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内心的痛苦,说明因为《史记》未完,他决心放下个人得失,相比“死节”之士,体现出一种进步的生死观。这篇文章对后世了解司马迁的生活,理解他的思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0]察举制: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确立于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察举制不同于以前先秦时期的世官制和从隋唐时建立的科举制,它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11]赀选制:赀,通“资 ”。赀选,亦称“捐官”,汉朝制度,以称凭财产资格为官的途径。这种制度在东汉晚期泛滥成灾。
[12]大宛(dà yuān):古代中亚国名,位于今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纳盆地。
[13]卫律:匈籍汉裔,先于李广利降匈奴。
[14]单于(chán yú):匈奴君主的称号。《汉书·匈奴传》谓全称作“撑犁孤涂单于”。“撑犁”,匈奴语之“天”,“孤涂”意为“子”,“单于”意为“广大”。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引《汉书》,单于姓氏,《汉书》作孪鞮氏,《后汉书》作虚连题。
[15]丹书铁券: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券,即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颁授给功臣、重臣的一种特权凭证。为防止假冒,将铁券从中剖开,双方各存一半。又称“丹书铁契”,民间俗称“免死金牌”,此制度最早始于汉高祖刘邦。
[16]蚕室:密闭的房间,宫刑之后恢复的专用场所。
[17]弥生时代:日本古代使用弥生式陶器的时代。其文化称“弥生文化”。1884年这种陶器首次在东京都文京区弥生町发现。弥生时代在绳文时代之后,古坟时代之前,于公元前300年至公元250年之间存在。
[18]弘农杨氏,是杨姓的郡望之一,始自西汉丞相杨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