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用人不疑,疑人不用(1 / 1)

轻信谗言,这是历代政治家用人的大忌。而作为厚黑枭雄的曹操在用人上,能够做到不信谗言,除诽去谤,这是难能可贵的。

三国时,魏国“四朝元老”蒋济刚刚走上仕途时,正值曹操赤壁之战兵败撤退。曹操当时想把江淮之间的老百姓转移到北边去,可地方官蒋济极力反对,曹操却非要这样做,结果把十万多人吓得跑到了吴国。对此,有人写信给曹操,告蒋济要率众造反。曹操根据当时的情况认为,这是诬告。他便把和蒋济一起任职的其他官员叫到一块儿,拿着告状信说:“蒋济怎么可能有这种事呢?这一定是有人自己想叛乱而栽赃于蒋济,以搅乱我的视听,好达到自己的险恶目的。”他把蒋济调到自己身边,给予了充分信任,自然也就给和蒋济一同任职的其他人吃了定心丸。

曹操手下一个主管农业的大臣叫国渊,这个人很有才干,把自己分管的工作管理得井井有条,深受百姓的欢迎。但国渊却常常遭人诽谤,有人甚至写信给曹操告他。曹操见到告状信非常气愤。为了惩治告状的人,曹操将信交给国渊本人,并让他亲自负责追查告状人。国渊根据写信人的字迹,采取措施,按图索骥,终于挖出了告状人,使真相大白。这件事教育了别人,更使曹操赢得了信誉。

曹操的智囊团中有一个叫程昱的人,此人虽然很受曹操赏识,但个性过强,很难与别人融洽相处,时间长了,有人忌恨,就告他要谋反,想借助曹操手中的权力除掉他。曹操对程昱是了解的,他清楚,程昱虽然有缺点,但绝非谋反之人。曹操为了维护程昱,人们越是告状,他就越是宽厚对待程昱。告状人见久告不成,也只好作罢。从而,保护了一位虽有缺点但有见识的谋士。曹操的另一位高级幕僚郭嘉,也深得曹操信任。但郭嘉作风松散,行为不够检点。刚开始的时候,有个叫陈群的人不服郭嘉,就抓住这些毛病,一有机会就四处张扬。一遇到这种情况,曹操总是先肯定陈群讲的是事实,但并不说郭嘉不好,反而对郭嘉更器重。采取这种处理方式,逐渐地就把陈群的注意力引导到对方的优点上来,使他的怨气和不满打消,与郭嘉的矛盾得到缓和。而曹操呢,同样得到了两个人的信赖。

当然,曹操也有猜忌多疑的一面,尤其到了晚年,这种局限性表现得更为明显,乃至许多功臣都成了他刀口下的冤死鬼。这一点,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