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黑宗师李宗吾认为:大事业需凭众人智慧而完成,一个成就大事业的人,必是能够尽揽天下英才为我所用的人,必然是一个胸怀博大、气度恢弘,能够任用天下之人的豪杰。厚黑之首的曹操用人诚如孙权所说:“至于御将,古之少有,比之于操,万不及也。”究其原因是,曹操虽然屡用阴谋,但其阳谋却能光照天下。由于曹操善用人才,所以其气势、其魄力都非其他人所能够比拟。
据说,唐太宗李世民与左右在讨论到天下人才时曾经说道:“天下的读书人是最富有知识和智慧的,治理天下最难的不是管理百官,而是如何管理这些读书人,要是能把这些读书人收入我的囊中那就太好了。”后来,到宋太祖时广开科举之门,宋太祖站在宫阙之上,看到天下的读书人向着科举考场鱼贯而入,就兴奋地说:“我把天下的读书人都收入囊中了。”以上两位帝王对于人才的观点在当时都是很进步的,他们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并想把他们收为朝廷所用,这既给了人才以出路,又给了他们一条永久的锁链,从而完成了对人才的约束和利用全过程。
在中国历代帝王中,对人才充满恐惧而最缺乏办法的是秦始皇,想当初秦始皇也是渴望人才的,所以他才会继位后发布命令吸引各国的人才到秦国来,李斯就是其中之一。但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却认为天下的读书人是危险的,是洪水猛兽,不光读书人危险,就连读书都很危险,所以,就发生了“焚书坑儒”的事件,以为这样就天下太平了,但没想到灭亡来得更快,失去了天下的民心,失去了百姓的支持,即使是天下最强大的君王也会走向失败。
秦朝距离东汉不过几百年,秦始皇的教训曹操不会不知道,所以,曹操对于人才是想像宋太祖一样把他们收入囊中的,这符合他的帝王梦想,他也有能力做到。
三国之主都能用人,但数曹操最为高明。孙权作为后生,对曹操的用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说:“至于御将,古之少有,比之于操,万不及也。”对他来说,保江东是大局,不可能产生如何消灭曹操的念头。刘备是曹操的同辈,在曹操设法团结他时,他想的只是如何钻曹操的空子,捣曹操的鬼,也没有与曹操平起平坐的想法。一般来说,在同样的客观条件下,用人的气度与取得的业绩是成正比的。曹操能用天下之才,孙权善用东吴一地之才,而刘备只用三兄弟及诸葛亮,所以,天下三分,曹操得二,刘备和孙权各偏安一隅,乃用人气度不同使然。
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冬,曹操北征乌桓回到昌国,设宴招待士大夫。酒喝到半酣时,曹操说:“我这次凯旋归来,驻守邺城的诸君肯定都会前来迎接,今天或者明早,大概就都到了。不能前来的,只有邴原吧?”
谁知话刚说完,邴原却先到了。曹操得到报告,大为惊喜,立即起身,远远出迎。见到邴原后,曹操说:“贤人实在是难以预料啊!我本来估计您是不会来的,谁知您却屈驾远远地赶来了,这实在是满足了我的渴盼之心啊!”
邴原离开曹操后,军中士大夫前去拜访的多达数百人。曹操知道邴原德高望重,从此以后对邴原更加敬重。
曹操对人才的坦诚态度,还表现在他对部属生老病死乃至对其家属子女的关心上。郭嘉病重时,曹操派去探视的人一个接着一个。
郎中令袁涣(字曜卿)死后,家无余财,曹操先后下了两道手令,抚恤他的家属。充分表达了自己对部属的那一份特殊的情意。
部属死后,曹操常常为之痛惜,特别是对重要僚属的死亡,曹操更是哀恸不已,往往亲临吊唁,追赠加封,惠及子孙。曹操对郭嘉、荀攸之死所表现的态度,便是其中突出的例子。
正如曹操自己所说:“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意思是说:我只有像周公那样“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才能把天下人统一在我的麾下。
官渡之战,是曹操平定北方的决定性战役。这一战役的胜利,其实也是曹操善于用人的胜利。曹兵与袁兵以一比十处于明显劣势。这场历时九个多月的大战,曹操曾几度陷入困境,但每到关键时刻,总是虚心采纳谋士意见,从而避免了决策失误,转危为安。战斗一开始,袁绍派大将郭图、颜良等东攻白马,自率兵将渡河。曹操想径直去救白马。当时谋士荀攸说:咱们兵少不敌,到延津后如渡兵去抄袁后路,袁必西应,然后出其不备,轻兵袭白马,颜良可擒。“公从之。”袁绍果然上当,曹操初战即胜。随后两军在官渡拉锯,曹兵几战不利,“伤者十二三”,眼看又断了粮草,曹操想退兵,写信与荀彧商量,荀彧说:现在双方主力都在这里,咱们是以弱战强,若这样退兵,必为绍军所乘,那咱们可完了。袁绍不会用人,相持必败。曹操又“从之”。袁绍也有军粮不足问题,第一次运粮千车,曹操“用荀攸计”,派徐晃等将截击大破之。第二次袁绍派兵万人运粮,恰巧这时袁绍的谋臣许攸来降,建议曹操截击,“左右疑之”,荀攸、贾诩认为可行。曹操当即采纳,亲自领兵奇袭,大获全胜。从此袁绍军心大乱,众叛亲离,惨败而逃。查史书,同是这个战役,曹操对参谋人员的意见是“三从”,而袁绍则是“三拒”,高下判然。
曹操的政治抱负宏大,用人的气度也不凡,因为他深知,“得人才者得天下”的道理,所以在对待人才上是十分地渴慕,一心想尽揽天下之英才。
刘备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人,他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投靠了曹操,曹操的谋士主张杀掉刘备,这时荀彧进来劝谏曹操说:“刘备,英雄也,今不早图,后必为患。”曹操不回答,等荀彧出去,郭嘉进来。曹操对他说:“荀彧劝我杀玄德,当如何?”郭嘉说:“不可,主公兴义兵,为百姓除暴,唯仗信义以招俊杰,犹惧其不来也,今玄德素有英雄之名,以困穷而来投,若杀之,是害贤也。天下智谋之士,闻而自疑,将裹足不前,主公谁与定天下乎?夫除一人之息,以阻四海之望。安危之机,不可不察。”
曹操认为郭嘉说得有理,并认为刘备是个难得的人才,因此对刘备十分敬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总想把他纳入自己的营垒。刘备不甘在曹操之下,表面上应付着曹操,实际上另有企图。他与曹操翻脸后,一次被曹兵打得大败,妻子和大将关羽都被生俘。在这前后,曹操的谋士程昱、荀攸等,几次提醒趁机杀掉刘备,可曹操的回答只是一句话:“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心,不可。”明知刘备是劲敌,也有机会杀他,但只要有一丝争取的希望,也不肯下手,这是何等的气量!唯恐杀一,丢掉一片,这又是多么的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