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吾先生认为,行“厚黑之道”就必须彻底,否则就不如不做。做“厚黑之士”就必须没有荣辱感,只求活得舒服、活得滋润,一生做风向标,当墙头草,成不倒翁,哪边风硬哪边倒。
唐末五代的冯道,可谓精通此中门道的厚黑大师。纵观冯道的一生,可以发现有这样四个最为突出的方面:
1.要投靠正处于事业上升阶段的人,以确保求人者自身的前程光明
冯道生于唐僖宗中和二年的一个小康之家。唐朝末年,军阀割据,战乱频仍,李克用割据晋阳,独霸一方。李克用是一个有着雄才大略的人,其子李存勖在灭梁后初期,也还是颇有作为的。大概是冯道看到了这一点,才投奔李存勖,以图求得前程。在这以前,冯道先在离家乡较近的幽州做小吏,当时,统治幽州的刘守光十分凶残,杀人成性,对于属下,也是一言不合,即加以诛戮,甚至杀了之后,还叫人“割其肉而生啖之”。冯道与这样的人相处,自然是很危险的。一次,刘守光要攻打易、定二州,冯道劝阻,结果惹怒了刘守光,差点被杀死,经人说情,被押在狱中。由此可见,当时的冯道还是较正直的。后来,冯道经人帮助,逃出牢狱,投奔太原,投在晋大将张承业的门下,经张承业的推荐,冯道成为李存勖的亲信。从此,冯道踏上了坦途,也是他厚黑之道的开始。
冯道起初担任晋王府中的书记,负责起草收发各种政令文告、军事信函。不久,李存勖看到朱温建立的后梁政权十分腐败,就准备灭掉后梁。
李存勖灭掉后梁建立后唐以后,只重视那些名门贵族出身的人,对冯道这样的没有“来历”的人,并不特别重用。直到庄宗李存勖被杀,明宗即位,冯道才被召回。明宗鉴于前朝教训,重用有文才的人,以文治国,冯道这才被任命为相,真正发迹。
2.及早发现自己所求“靠山”的根基是否已经动摇,以在最适当的时机改换门庭
后唐明宗去世以后,他的儿子李从厚即位。李从厚即位不到四个月,同宗李从珂即兴兵来伐,要夺取帝位,李从厚得到消息后,连臣下也来不及告诉,就慌忙跑到姐夫石敬瑭的军中。第二天早上,冯道及诸大臣来到朝堂,找不到皇帝,才知道李从珂兵变,并率兵往京城赶来。冯道这时一反常态,极出人意料。他本是明宗一手提拔,从寒微之族被任命为宰相的,按理说,此时正是他报答明宗大恩的时候,况且李从珂起兵实属反叛。但冯道所想的是李从珂拥有大军,且性格刚愎自用,而李从厚不过是个孩子,即位以来尚未掌握实权,为人又过于宽和优柔,权衡了利弊之后,他决定率领百官迎接李从珂。
就这样,冯道由前朝的元老重臣摇身一变,又成了新朝的开国元勋。只是李从珂对他实在不放心,不敢委以重任,把他放到外地任官,后来又觉得过意不去,把他调回京中,给了他一个没有多少实权的司空高职。
不久,石敬瑭同李从珂发生冲突,在契丹人的支持下,石敬瑭打败了李从珂,做了中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儿皇帝”。他以恢复明宗为号召,把原来明宗的官吏大多复了职,冯道也被复了职。石敬瑭是对他既往不咎,冯道是乐得当官。
3.要及时对“新主人”表忠心,以打消对方的怀疑
石敬瑭当皇帝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实现对契丹主耶律德光许下的诺言,否则,王朝就有倾覆的危险。尤其是自称“儿皇帝”,上尊号于契丹皇帝与皇后,实在是一个说不出口的事情。据载,写这道诏书的官吏当时是“色变手颤”,乃至于“泣下”,可见这是一奇耻大辱,至于派人去契丹当册礼使,更是一个既要忍辱负重,又要冒生命危险的差事。石敬瑭想派宰相冯道去,一来显得郑重,二是冯道较为老练,但石敬瑭很为难,恐怕冯道拒绝。谁知他一开口,冯道居然毫不推辞地同意了,这真使石敬瑭喜出望外。
冯道极其圆满地完成了这次外交任务。他在契丹被阻留了两个多月,经过多次考验,耶律德光觉得这个老头儿确实忠实可靠,就决定放他回去。谁知冯道还不愿回去,他多次上表表示对耶律德光的忠诚,想留在契丹。经过多次反复,耶律德光一定要他回去,冯道这才显出一副依依不舍的样子,准备起程。一个月以后,他才上路,在路上又走走停停,走了两个多月,才出契丹的国境。他的随从不解地问:“能活着回来,恨不得插翅而飞,您为什么要走得这么慢呢?”冯道说:“一旦走快,就显出逃跑的样子,即使走得再快,契丹的快马也能追上,那有什么用呢?反不如慢慢而行!”这也显示出他的厚黑英雄本色。
这趟出差回来,冯道大为风光,甚至连石敬瑭都得巴结他。石敬瑭让冯道手掌兵权,“事无巨细,悉以纳之”。不久又加冯道为“鲁国公”。
石敬瑭的后晋政权只维持了十年多一点儿就完蛋了。后晋开运三年,耶律德光率三十万军队南下,冯道大概觉得契丹人可以稳坐中原江山了吧,就主动来投靠耶律德光。冯道满以为耶律德光会热烈欢迎,没想到北方夷族不懂中原的人情世故,耶律德光一见冯道,就指责他辅佐后晋的策略不对。这可把冯道吓坏了,但是他马上换上一副卑躬的脸,小心侍候。耶律德光问:“你为什么要来朝见我?”冯道说:“我既无兵无城,怎敢不来?”又问:“你这老头儿是什么样的人?”答曰:“是个又憨又傻无德无才的糟老头儿!”冯道以老朋友的姿态装憨卖傻,弄得耶律德光哭笑不得,就没有为难他。
不久,耶律德光见中原百姓生灵涂炭,便问冯道说:“怎样才能救天下百姓呢?”冯道见机会来了,就装出一副真诚的样子说:“这时候就是如来转世,也救不了此地的灾难,只有陛下才能救得!”耶律德光慢慢地相信冯道,让他当了辽王朝的太傅。后来曾有人检举冯道曾参与过抵抗契丹的活动,耶律德光反为冯道辩护道:“这人我信得过,他不爱多事,不会有逆谋,请不要妄加攀引。”
4.脚踩多只船,确保在任何时候都有多条做官的门路
在中原百姓的反抗之下,契丹人被迫撤回。冯道随契丹撤到恒州,趁契丹败退之机,逃了回来。这时石敬瑭的大将刘知远趁机夺取了政权,建立了后汉政权。刘知远一方面想安定人心,笼络势力,一方面冯道也因保护别人而得赞誉,刘知远就拜冯道为太师。
然而,五代时期的政权更迭,真如走马灯一般,令人眼花缭乱。刘知远的后汉政权刚刚建立四年便维持不下去了,郭威就扯旗造反,带兵攻入京城。这时候的冯道,又故技重施,准备率百官迎接郭威。他做了后唐明宗的七年宰相,尚且不念旧恩,何况后汉太师只做了不到四年,更是不足挂齿。冯道率百官迎郭威进汴京,当上了郭威所建的后周政权的宰相,并主动请缨,去收服刘知远的宗族刘赘、刘密等手握重兵的将领。刘赘相信了冯道,认为这位三十年的故旧世交,总不会欺骗他,没想到一到宗州,刘赘就被郭威的军队解除了武装。冯道又为后周的稳固立了一大功。
没过几年,郭威病死,郭威的义子柴荣继位为周世宗。割据一方的后汉宗族刘崇勾结契丹,企图一举推翻后周政权。冯道根据半个世纪的经验,认为此次后周是保不住了,肯定又得改朝换代,自己虽已近苟延残喘之年,还是想要保住官位爵禄。
柴荣当时只有三十四岁,年纪不大,却很有胆识气魄。刘崇、契丹联军袭来时,一般大臣都认为皇帝新丧,人心易摇,不可轻动,但柴荣却一定要亲征,别人见柴荣意志坚定,便愿随出征,不再多说,只有冯道在一边冷嘲热讽。惹得柴荣大怒,他私下里对人说:“冯道太看不起我了!”
其实,冯道倒不是看不起柴荣,而是为自己在下一个什么朝代做官留下一条后路,弄一点儿投靠新主子的资本。
谁知柴荣敢作敢为,亲率军队,于高平之战中大败刘崇、契丹联军。就在柴荣凯旋之际,厚黑的冯道油尽灯枯,一命呜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