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关于市场经济问题的学术报告会上,一位专家提出这样一个观点:人之初,性本惰。也就是说,人具有的一种惰性很难改变。这种惰性常常使人不思进取,容易满足,让人陷入琐事中而碌碌无为。
改变惰性,则要几经磨砺,人才能有“大”的意境。人类社会的进步,生存环境的改变,向人的惰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是满足平庸,还是追求卓越?
我们有理由让自己认同后一点。因为——
追求卓越意味着你的价值观比别人明晰高远。人生价值的实现是在追求卓越的社会实践中完成的。人的理想只有通过不懈的追求,自强不息的奋斗才能实现,而小富即安满足平庸者的人生只能是残缺的人生。革命先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豪迈誓言,雷锋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高尚情操,以及国内外科学家和知名企业的成功道路,从多个侧面无一不映射出人类追求卓越的奋斗轨迹。世界领带大王曾宪梓曾经说:“屋檐下的麻雀是不可能有远大和崇高的目标的,只会在低矮的田间吃上几粒粮食就心满意足了;只有山巅上的雄鹰,才敢于顶风斗雨,在无边无际的天空翱翔,才能猎获重大的目标。”正是有着卓越的追求,曾宪梓一步步地实现了人生目标,让“金利来,男人的世界”风靡全球。
追求卓越意味着你总是能出其不意地摆脱困境。齐白石经常对他的学生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19世纪英国诗人王尔德曾经讲过一个流传极广的话:“第一个用花比喻美的人是天才,第二个这样比喻的是庸才,第三个就是蠢才了。”话虽然尖刻,但道理很深:总是缩手缩脚,不敢超过前人一步,总是重复别人,至多是个“庸才”,搞得不好还要归入“蠢才”之列。只有敢于创新,才有可能超过别人,取得成功。企业进步的第一推动力是企业家的创新,位居世界第一机车王座的日本本田公司创始人本田宗一郎,从一开始经营就为公司订立基本方针:不步他人后尘,要创世界第一技术水准。他公开提出:“本田是以全世界为目标的理想。”这里面,既饱含创新的理念,又充满追求卓越的大志。
追求卓越还意味着你能摆脱那些琐事和没有意义的言论。人生之路上常会遇到不负责任的闲言碎语、流言这类。我国《昭明文选·运命论》中写到:“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有些人自甘平庸,无所作为,但看到别人做出成绩的时候,不甘心被别人超过去,于是就用说风凉话、讽刺挖苦、设置障碍等,阻拦别人前进的脚步。这些人并没有什么改革创新的高见,只是摆出一副教训人的样子,指手画脚、说三道四。对待这样的言论追求卓越的人往往能保持冷静的态度,把压力变成催人奋进的动力。华罗庚讲过这样一段话:“怎样对待压力,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被压力压扁了呢?还是根据反作用力等于作用力这一物理法则,把压力转变成推动自己前进的动力呢?这就在于个人了。一压就扁了,这不是英雄。要鄙视那种无谓的压力,把压力变为动力,更促使我们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