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有“鬼”
物有自然,事有合离。有近而不可见,有远而可知。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
“鬼”局今释
万物都有自然发展的规律,万事都有自然离合的道理。有的在近前却看不见,有的在远处却能得知。在近前的所以看不见,是由于习而不察,不明对方的虚实;在远处的所以能得知,因为反观以往,可以推验未来。
“鬼”局今用
有个富家子弟特别爱吃饺子,每天都要吃。但他只吃馅儿,吃完了就将饺子皮丢到屋子后面的小河里。好景不长,在他十六岁那年,一把大火烧了他的家,父母也相继病逝。这下子他身无分文,又不好意思出门讨饭。邻居家大嫂是个好人,每顿送给他一碗面糊糊吃。他则洗心革面,发奋读书,发誓三年后考取官位回来,好好感谢大嫂。三年后,他果真中了魁元,做了官,于是衣锦还乡去见大嫂。大嫂什么礼物也不愿意接受,而是对他说:“你不要感谢我,我没给你什么,三年来你吃的饭都是当年你丢下的饺子皮,我收集晒干后装了好几麻袋,本来是想备不时之需的,正好你有需要,就还给你了。”大官愣住了,继而思考良久……世间万物都是由小到大发展变化而来的,都有一个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的过程。一个人的本性是善的,可是如果不注意修养自身,日后也可能逐渐地变坏。这就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道理。
周武王灭掉商朝,做了天子以后,远方的西戎国派使臣送来一条大狗。这条狗是西戎的特产,非常名贵,武王高兴地收下了。召公担心武王贪图享受,就劝谏他。武王觉得不过是收下一条狗,没什么大不了的。召公说:“贤明的君主应该给百官做出表率,随时注意积累自己的德行,哪怕是小细节也应该注意。大德是由小德积累而来的,就好像用土去堆一座很高的山。山很快就要堆成了,只差一筐土的高度。如果这时你停止了,就不能成功,这不是太可惜了吗?您是一个贤明的君主,可不能犯这种错误啊!”武王听了召公的劝告,就专心治理朝政,最终成为一位贤明的君主。
召公说得没错,越是干大事业的人,越应该注意小节。俗话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垃圾堆里的一点火星,可以把一座宫殿烧成灰烬。“一子落错,满盘皆输”。你站在高处,身上任何一个微小的弱点都可能成为敌人集中火力攻击的目标。《荷马史诗》中的著名英雄阿喀硫斯刀剑不入,但他的脚踝却是他的致命之处。就因为有了这个弱点,他终于死在太阳神的箭下。在别人都能看到的时候,言行有节,这是很容易的;但是在别人看不到的时候,依然能不改操守,注重生活小节,这就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了。蘧伯玉“不欺暗室”的故事,就证明了这一点。蘧伯玉是卫灵公时著名的贤大夫。一次,卫灵公与夫人南子在宫中夜坐,先听到辚辚的车声,可到宫门时就消失了,过了一会儿,辚辚的车声又响起来。卫灵公就问夫人说:“你知道刚才过去的人是谁吗?”夫人说:“应该是蘧伯玉。”灵公问:“你怎么知道呢?”南子说:“君子是非常注意自己的生活细节的,车走到宫门口时没了声音,那是车的主人让车夫下车,用手扶着车辕慢行,为的是怕车声打扰国君。能这样做的人,除了蘧伯玉还有谁?”灵公派人去看,果然是蘧伯玉。只有像蘧伯玉这种“不欺暗室”的人,才是真正的君子,因为他们做事不是为了赢得美名,而是为了坚持自己的信念。对自己诚实,有时比对他人诚实还要难。
鬼谷子说得好:“有近而不可见,有远而可知。”为什么在近处的反而看不见呢?因为近处的东西太平常了。同样的道理,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不被重视,因为它们太小了。但是有句古话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对于想干大事的人,又怎么能轻视小节呢?
一个人能不能干成大事,有很多种检测的方法,但最简单的一种,就是看他在处理小事时的态度和做法。
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出身于将门世家,他的父亲戚景通对他管教很严格。戚继光十二岁的时候,有一次,有人送给他一双很漂亮的丝织鞋子。戚继光很喜欢这双鞋,就穿着它跑来跑去。戚景通一见,十分恼火,立刻将儿子叫住,斥责道:“你有吃有穿,还不知道满足,小小年纪就穿这样的鞋子,长大后,你就会去追求荣华富贵。要是你今后当了军官,说不定还会侵吞士兵的粮饷,后果不堪设想啊!”戚继光听了父亲的教诲,感到很惭愧,他立刻弯腰脱掉丝鞋,换上了布鞋。从此,他再也不追求奢侈了,当上将军以后,他依然过着俭朴的生活。
现代社会,人们都希望自己过上富足的生活,而使自己变得富裕的方法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珍惜自己的钱,善用自己的钱。你省下来的或额外得到的每一分钱,都是自己的资产,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派上用场,发挥关键的作用。
有两个年轻人一起找工作。一个是英国人,一个是中国人。一枚硬币躺在地上,英国青年看也不看地走了过去,中国青年却激动地将它捡起来。英国青年对中国青年的举动露出鄙夷之色:“一枚硬币也捡,真没出息!”中国青年望着远去的英国青年心生感慨:“让钱白白地从身边溜走,真没出息!”后来,两个人同时走进一家公司。公司很小,工作很累,工资也低。英国青年不屑一顾地走了,而中国青年却高兴地留了下来。两年后,英国青年还在寻找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面试他的老板正是那位中国青年。英国青年对此很不理解,他问:“为什么你能这么快成功呢?”中国青年说:“因为我没有像你那样从一枚硬币上迈过去。你连一枚硬币都不要,怎么会发大财呢?”
在对一枚硬币的取舍中,英国青年以他的绅士风度选择了藐视,最终一无所获;而精明的中国青年却不放过任何一个积累财富的机会,终于成为大富翁。疏忽小节的人,最终做不成大事。古人所说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也正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