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建立有效的人事关系(1 / 1)

建立有效的人际关系,需要管理者具备下列“手腕”。而着眼于“贡献”和工作的有效性,正可满足这些“手腕”:

(1)意见沟通是近几十年来,西方最引人重视的管理课题,目前也得到了中国管理者的重视。无论是在企业、在机关,还是在学术研究机构,沟通是建立有效的合作关系的基础。

一般来讲,对沟通容易产生一种偏见,认为沟通只是上对下的事,是主管对下属的事。其实,仅靠上对下的单向关系,意见沟通永远不可能成功。因为,经验常常是这样的,由上到下的沟通,往往会变成单方面的灌输,上司对下属说得越严厉,下属就越听不进去。下属想要听的,上司却总是遮掩着。这样来处理人际关系,是永远的夹生饭。

有效的管理者所进行的意见沟通,往往应该是启示式的,而不是训导式的,因此他常常会问他的下属:“我们的组织和我本人怎样才能使你有所贡献呢?你的知识和能力,应该怎样做最大的发挥?”有了这样的检讨,意见的沟通才有其可能,才容易成功。

成功的管理者往往有这样的经验,由下属自己设定的目标,往往会出乎主管的意想之外。换句话说,主管和部属的所见往往极不相同。越是能干的部属,越愿意自己负责;他们的所见所闻,他们所看到的客观的机会和需要,也越与他们的主管不同。下属自行获得的结论,和他们和主管对他们的期望,差距往往极其显著。但是对于这种差距,主管和部属双方究竟谁对,通常并不值得重视,有效的管理者应该重视的,不是谁对谁错,而是哪种意见对,就听哪种意见。这样,沟通的关系才是货真价实的。

因此,有效的管理者与部属的沟通关系,应该是一种相互的关系。

(2)以有效性为基础的意见沟通,其直接的结果,就是能够建立起一种团队精神。

在一个机构中培养团队精神,这最早是在军队中进行的。在现代的企业管理中,日本的企业最先,也是最成功地把这种团队精神引入企业的组织行为中,获得了极大的效果,引起了全世界管理界的重视。

当然,团队精神必须要有有效的组织和纪律。但是,企业中的团队精神必然与军队的团队精神有所不同,因为企业中毕竟是要以利益为纽带。因此,企业的团队精神必以利益共同体为纽带,以每一个人的有效的工作为目标,才能形成。各路英雄的合作,贵乎自动自发,贵乎能依照情势的逻辑和任务的需要,而非依赖于正式的组织结构。

在现代企业中,无论是知识专家,还是生产人员,其每个人的工作要作为产品最后去获得效益,就必然得依赖于他人的参与和工作,才能完成。因此虽不属于同一个小部门,但相互的工作是依赖性的,利益是共同的,这就必然产生对他人工作之重要性的认识。如果人人都能将“我能贡献什么”作为自己的目标,则其团队作业必不会有困难。反之,如果没有这种精神,则纵然有最完善的制度,纵然有各色各样的委员会,有汇报,有通告,有命令,其结果仍然不可能有这样的整体性沟通,仍然不可能自然形成一个以共同的任务为中心的团队。

因此,有效的管理者,必然把对任务和利益目标的认同作为建立人际关系的原则和基础,作为人际沟通的主要渠道,方能建立有效的人际关系,“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一个不太理想的人员组成的机构也能做到有效。因为,即使是临时的利益共同体,有时也可避免矛盾,回避激烈的冲突。

因而,有效的管理者,必须克服一切苦难,来建立机构内部最低限度的必要沟通,以使人们相互了解、认识彼此的需要,彼此的目标,彼此的感受和彼此的感受方式。

(3)建立有效的人际关系,必须考虑每个人的自我发展。

无论参与任何一种机构,参与者都有一个自我发展的希求。这自我发展的希求或高或低,或实际或理想,但每个人都有自我发展的要求,这已是现代人的普遍的倾向,也同时成为现代管理的有效因素。

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必须敏锐地考虑其部属的自我发展需求,并且有效地把这种自我发展的需求变成企业或机构发展的动力。

因此,有效的管理者应该能够启迪员工去考虑:“我能对本机构有些什么贡献?”“我在本机构中能够有怎样的自我发展?”“我应该将我的什么优点用在我的工作上?”

如果能够调动每个人的自我发展,在机构中建立的人际关系必是最佳的。

(4)调动他人的自我发展希求,同时也就是在有效的培养他人。而培养他人,则是有效的管理者成功的关键。

一般人,尤其是知识工作者的成长,乃是随着他们自己对自己所定的要求在成长。他们自己认为应当有怎样的成就,他们就会有怎样的成长。如果他们对自己的要求不严,他们必将停止成长。反之,如果他们对自己要求极严,则他们必将成长为杰出的人物,而所费的工夫并不需要比那些无出息的人为多。

有效的管理者,能把诸多人的兴趣吸引到开创事业的目标之上,便所有人的精力汇聚于一项创造性的事业上。这正是现代企业的精神,也是建立有效的人事关系的必由之路。

通过上述的四种“手腕”管理者就会发现建立起有效的人事关系并非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