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如何找到切入点(1 / 1)

小说或者电影的切入点一般可以分为三种,即变化前、变化中、变化后。

何为变化?

变化就是主人公发生的意外,主人公现在必须对这个意外作出回应。比如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中,对于主人公罗子君来说,变化就是丈夫陈俊生出轨并要跟她离婚,她必须对丈夫出轨这件事情作出回应。

电影《投名状》中主人公庞青云的变化就是他的部队全军覆没。全军覆没,但是他活了下来,那他现在必须解决一个问题——全军覆没之后怎么办,他将何去何从。

电视剧《大秦帝国之裂变》中的变化就是秦魏两国的交战。两个国家交战,无论对国君、臣子,还是百姓来说都是变化。

电视剧《琅琊榜》中的变化就是赤焰军被陷害,导致全军覆没。无论是对主角梅长苏还是对其他成员,赤焰军全军覆没让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变化。

按照上面的案例,对标一下我们的作品,我们很容易就能找到自己作品中的变化的点,然后再选择故事的切入点。

讲到这里,可能有的朋友会问:我们找到了故事的变化,但是怎么判断我的故事该从变化前、变化中,还是变化后切入呢?

变化前开始的故事

上面我们所举的案例中,电视剧《我的前半生》是从变化前开始的,也就是故事是在罗子君知道丈夫陈俊生出轨之前开始的。

电视剧的第一场戏就是罗子君在高档鞋店试鞋子。编剧通过两个服务员跪在她面前为她服务,保姆亚琴战战兢兢地站在身后服务来切入。

编剧通过这场戏,向观众展现了罗子君的阔太太、家庭妇女的形象,同时也传递了罗子君对丈夫的不放心。

到了罗子君的第二场戏,罗子君的妈妈和妹妹罗子群出场。罗子君的妹妹是来借钱的,因为老公倒腾手串亏了钱,此前罗子群的老公就因为倒腾别的东西亏了钱,找罗子君借过钱。尽管是在妈妈和妹妹面前,她也仗着阔太太的身份,居高临下地教训妹妹,最后两姐妹不欢而散。

在这场戏中,编剧特别着重地表现了罗子君的妈妈临走之前顺走罗子君的披肩和包包等细节,以此告诉观众:罗子君一家人都在靠着罗子君生活,而罗子君在靠着老公陈俊生生活。同时观众也知道,如果陈俊生出轨,那么罗子君一家人的生活将陷入窘迫的境地,让观众替罗子君捏了一把汗。

最可怕的是,罗子君虽然对丈夫陈俊生管得特别严,但是却非常信任陈俊生,所以观众难以想象罗子君知道陈俊生出轨之后的反应。

所以在《我的前半生》这个故事里,编剧一开始给观众留下的悬念是不会工作的富太太罗子君被丈夫抛弃之后怎么办。

为了让这个悬念足够大,足够吸引人,编剧用4集,160分钟的戏份去通过性格、生活、跟家人的关系、跟朋友的关系来表现罗子君富太太的形象,让故事的悬念收到了一个非常好的效果。

反过来讲,如果这个故事是从陈俊生跟罗子君摊牌开始的话,那么这个悬念也就没有那么强大了,因为观众不知道罗子君的人物形象,也不知道她离婚之后面临的困境有多大,故事也就成了一个普通的故事。

如果故事从陈俊生和罗子君离婚之后开始,那么故事就变成了一个弱势女性奋斗史,失去了富太太到女强人的那种转变。

所以,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发现,如果我们的故事想要表达的是人物在变化前后的性格,或者生活的反差的话,那么就要选择从变化前开始。

变化之前的部分主要是铺垫人物的性格。比如我们现在写一个故事,故事的变化是主人公——一个小男孩打碎了一只酒瓶子。

打碎酒瓶子其实是非常平常的一件事情,在日常生活中根本算不上什么变化,那么我们就得从打碎酒瓶子之前开始写起。

在这之前,如果我们交代了男孩家里特别穷,已经欠了半年的房租,今天房东就要上门来赶他们走。父亲为了求房东再宽限一些日子,就把家里唯一的10块钱给这个孩子,让孩子去打酒来招待房东。

这一家人的命运紧紧地系在这个酒瓶上,现在这个关乎着这家人命运的酒瓶被男孩打碎了,接下来他们家的命运会如何?甚至如果我们再交代下这个男孩的父亲脾气特别暴躁,那么我们会更担心这个男孩的命运。

假如我们从这个男孩打碎这个酒瓶子开始,那么这个故事的悬念就减弱了很多。如果从打碎酒瓶之后开始,那么读者会觉得莫名其妙。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需要铺垫的故事,我们就要从变化前开始。

变化中开始的故事

电视剧《大秦帝国之裂变》讲述的是秦国从连连战火的老弱残国经过商鞅变法,最后成为强国的故事。所以这个故事的重点实际上是讲述秦国商鞅变法的过程。

既然是讲商鞅变法的过程,那么秦国为什么要商鞅变法也就成了这个故事的重点。

因为秦国连年征战,国库空虚,国力几乎耗尽,而魏国等强国虎视眈眈,秦国灭亡基本是旦夕之间。嬴师隰也就是秦献公想着要推行新政,振兴秦国。后来嬴渠梁接任秦国国君,面对有气无力的秦国,下定决心推行新政,所以才有了重用商鞅,推行新政。

而在推行新政的过程中,遇到了老世族的阻碍,可谓是艰难重重,商鞅很多次都差点掉了脑袋,而秦孝公嬴渠梁也面对着王公贵胄们的重重压力。而秦国的积弱使得秦孝公必须顶着压力,支持商鞅变法。

如何展现秦国的积弱,于是剧情选取了从少梁之战开始。

少梁之战,我们可以看出魏国可谓精兵强将,兵法、战法井然有序。秦国则更像是散兵游勇,连军装都没有,武器老旧,军粮也成问题。这一对比,就发现秦国的积弱。

当然,除了秦国的积弱之外,剧情更需要表现出以魏国为代表的秦国敌对势力对秦国的态度。

魏国从国君到将帅,都一心想把秦国吞并,可以说秦国危在旦夕。在这样的状况下,秦国必须得推行新政,不推行就会灭亡。之所以选择从变化中切入,是因为少梁之战这个变化正好能够达到我们所举的创作上的需求。

假设故事从变化前开始写起,也就是少梁之战之前开始,会怎么样?

如果从少梁之战之前开始,从故事悬念上来讲好像也没有问题,但是整体的故事剧情就被拖长。从一个文学作品的角度来讲,这种拖长是没有意义的,能用一句话解决的问题,自然不用两句话。

变化后切入的故事

我们所见到的电影、电视剧大多数都是从变化后开始切入的。因为故事主要讲述的实际上就是主人公遇到变化之后应对变化的方法以及态度。

比如《琅琊榜》,它是从赤焰军被陷害、梅长苏决定复仇之后切入的,整个故事讲述的也是梅长苏复仇的故事。

因为在这个故事里,作者极力地隐藏梅长苏去京城的意图,以此来制造悬念,所以作者不能从变化前或者变化中开始,一旦从变化前或者变化中开始,那么这种悬念就泄露了。一旦悬念泄露,故事的吸引力也就大打折扣。

电影《投名状》也是从变化后切入的。对于主人公庞青云来讲,变化就是战败,就是全军覆没。而故事正好从庞青云从死人堆里爬出来开始,观众不知道他是谁,也不知道他要去哪里,这就构成了悬念。

等到庞青云遇见莲生,跟她发生了一夜情之后,作者才告诉观众庞青云是魁字营的营长,他被山字营陷害至全军覆没。

正因为编剧从变化之后开始讲起,所以影片的开头部分才给观众留下非常强的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