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绵里藏针,柔中带刚透(3)(1 / 1)

绵里藏针,柔中带刚

俗话说,树大招风。官场里,做主子的没有一个喜欢手下的人势力过于强大,超过自己。所以当臣子的要戒除心中存有的非分之想。如果下属的威望和实力威胁到上级的地位,上级第一个便会要对他不利。所以说,一个人权力太大未必是件好事,作为下级首先要恪守本份,不可有非分之想。如果这个念头一起,便难以头脑冷静,势必会干出大逆不道的事来,招来灭顶之灾。可悲的是,强臣人人想做,做到了的却不知掩其锋芒;妄念人人皆有,一有机会便要尝试一逞。这种悲剧始终在不停地上演。

清朝年羹尧一生的历程便是如此,他在早期仕途一路顺畅,公元1700年考中进士,入朝做官,升迁很快,不到10年已成为重要的地方大员——四川省长官。这时正是清朝西北边疆战事频仍的时期。当时康熙重用年羹尧,就是希望他能平定与四川接近的西藏、青海等地叛乱,年羹尧也没有让康熙失望。

在1718年参与平定西藏叛乱的过程中,年羹尧表现出了非凡才干。他当时负责清军的后勤保障工作,由于他熟悉西藏地区的情况;与清军中满族、汉族将领的关系都很不错;虽然运送粮饷的道路十分艰险,但是在年羹尧的努力下,清朝大军的粮饷供应始终是充足的,从而为取胜创造了条件。因此,第二年年羹尧就被康熙皇帝晋升为隧川、陕西两省的长官,成为清朝在西北最重要的官员。这一年九月,青海地区又出现叛乱。这一次朝廷任命年羹尧为主帅前去镇压。出兵前,年羹尧突然下令:“明天出发前,每个士兵都必须带上一块木板,一捆干草。”将士们都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又不敢问。第二天进入青海境内,遇到了大面积的沼泽地,队伍难以通过。这时年羹尧下令将干草扔进沼泽泥坑中,上面铺上木板,这样,军队就顺利而快速地通过了沼泽。这沼泽本是反叛军队依赖的一大天险,认为清军不可能穿过沼泽,哪想到突然之间年羹尧的大军已经出现在他们面前,一时惊慌失措,很快就被年羹尧打败。

又一次,夜晚宿营时,半夜突然一阵风从西边吹来,很快便停了。年羹尧发觉后立刻叫来手下将军,命令他带上几百名精锐骑兵,飞速赶往军营西南的密林中捕杀埋伏的敌人。手下来不及多想,带上兵马就去了,果然在密林中发现埋伏的敌人,便将他们全部歼灭了。手下百思不得其解,问他是如何知道密林中有伏兵,年羹尧笑笑说:“那风只吹了一阵子就突然没了,应该不是风而是鸟飞过的声音。半夜鸟不应该飞出来,一定是受到了人的惊吓。西南十里外密林中鸟很多,所以我料定敌人在那里埋伏。”手下听了不由暗暗起敬,年羹尧之多谋善断、能征善战可见一斑。

由于年羹尧从小曾在雍正家里呆过,因而一直视雍正为他的主人,而雍正能成为皇帝,年羹尧也立下过汗马功劳,因而即位后的雍正更加信任年羹尧。西北地区的军事民政全部由年羹尧一人负责,在官员任命上,雍正也常听年羹尧的意见。雍正不仅对年羹尧本人而且对他全家也很关照,年家大大小小都受过雍正封赏。

但是,随着权力的日益扩大,年羹尧以功臣自居,变得目中无人。一次他回北京,京城的王公大臣都到郊外去迎接他,他对这些人看都不看,显得很无礼。他对雍正有时也不恭敬,一次在军中接到雍正的诏令,按理应摆上香案跪下接令,但他随便一接了事,令雍正很气愤。此外,他还大肆接受贿赂,随便任用官员,扰乱了国家秩序。他一出门,威风凛凛不算,他家一个教书先生回江苏老家一趟,江苏一省长官都要到郊外去迎接。雍正渐渐对他忍无可忍。

1726年初,年羹尧给雍正进贺词时,竟把话写错,赞扬的语言成了诅咒的话。雍正以此为借口,抓了年羹尧,此后又罗列了多条罪状,将他彻底打倒。最后,年羹尧在雍正的谕令下被迫自杀。

南北朝时的谢晦,也是如同年羹尧一样的遭遇。刚刚三十岁时,谢晦就已是南北朝时刘宋王朝的左卫将军了。因为深得皇帝刘裕的信任,不免心高气傲,自命不凡起来。

由于他的地位显赫,巴结他的人自然不少。以至一次他回家探亲,亲朋故旧、乡邻街坊都来看望他,一些不沾边的人也来攀附,他家的巷子都被人群车马填满了。谢晦得意之余,对他担任中书侍郎的哥哥谢瞻说:“人生在世,功名岂能没有?倘若不然,会有这么多人巴结我吗?我只恨自己的权势还是不大,否则怕是来拜见我的人就更多了。”

谢瞻却深以为忧,对弟弟劝诫说:“他们来看你,并非出于至情,不过是敬慕你的权势罢了。如果你是个普通百姓,他们自不会来了。咱们家一向甘于平淡,你也未有什么大功。如此得来的地位,只怕难以久长。现在你洋洋自得,可到了落难的那一天,你是忍受不了随之而来的羞辱的。如此看来,你现在的发达并不是咱家的福气啊。”

谢晦听不得哥哥的良言,谢瞻便把自家与弟弟家用篱笆隔开,不再往来。他还上书给皇帝刘裕,请求刘裕降职使用弟弟,以免他日后惹祸牵连家人。

谢晦为此对哥哥怀恨在心,刘裕也对谢瞻的请求不予理睬,反而赋予他更大的权力。谢瞻忧郁成疾,索性有病不医,以求早死。死前,他给谢晦写了一封信,最后语重心长地告之曰:“我死无恨,却庆幸免受诛戮之刑了。只盼弟弟迷途知返,高位勿恋,妄念勿生,慎之知止。为国为家,切莫迟疑!”利令智昏的谢晦,至此还是没有听从哥哥的劝告,相反,他的野心愈发膨胀。最后,他竟参与了谋反杀帝的活动,事败被杀。谢家一族因此多受株连,不少人白白丧失了性命。谢瞻的忧惧,终成了事实。

炼就金睛火眼,让虚伪欺诈者显露真形

和士开是北齐世祖高湛的宠臣,他为人奸佞狡诈,引导高湛日日纵酒**乐,不理国事。和士开自己得以从中揽权纳贿,结党营私。他又和皇后娄氏私通,举国皆知,高湛却不以为意,对他宠信如故。

高湛死后,幼主即位,娄太后临朝执政。久已不满和士开专权乱政、秽乱宫廷的亲王重臣集体发难,要求把和士开逐出朝廷,贬到外省为官。

娄太后不听,亲王大臣们也坚持不退,双方各不相让。第二天亲王大臣们又到朝中要求太后贬逐和士开,态度更为坚决。娄太后无奈,只好任命和士开为兖州刺史,等葬完齐世祖高湛后就让他去上任。

亲王大臣们一待葬事完毕,就督促和士开上路。娄太后舍不得和士开离去,要留他等过了百日再走,亲王大臣们坚决不允许,娄太后也只得命和士开上路。

和士开知道一离开朝廷就永无回头之日了,说不定在半路上就被这些人逼着太后下诏处死自己,一时间忧惧参半。他想了一夜,终于有了办法。

和士开用车拉着四名美女和一副珍珠帘子去拜访娄定远。这娄定远也是极力主张驱逐和士开的大臣之一。

和士开见到娄定远,故意装出诚惶诚恐的样子,流泪说:“诸位权贵要杀士开,全靠大王保护之力,保全了我的性命,还任命为一州刺史。如今向您辞行,送上四名美女子,一副珠帘,聊表谢意。”

娄定远没想到无功却受禄,见到绝色美女和珍珠帘子,更是喜出望外,便问和士开:“你还想还朝吗?”

和士开说:“我在朝内太不安全,如今能出外任职,实在是遂了心愿,不想再回朝中了,只请求大王保护士开,长久担任大州刺史就心满意足了。”

娄定远以为和士开贿赂自己只是求自己保护他,便信了他的鬼话,满口答应。和士开告辞,娄定远送他到门口,和士开说:“我如今要到远方去了,希望能有机会觐见太后和皇上。”

当时,朝中有令,和士开不得接近太后和后主,他要的就是这个机会,只要娄定远能让他见这两个人,局面肯定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娄定远知道和士开和太后的奸情,但并没往深处想,以为和士开不过是想和太后叙叙情而已,也答应了下来。在娄定远的安排下,和士开得以见到娄太后和齐后主。和士开痛哭流涕地说:“在群臣之中,先帝待臣最为恩厚。先帝忽然驾崩,臣惭愧不能追随先帝于地下。如今看朝中权贵的意思,并不只是要害臣,而是要剪除陛下的羽翼,然后行废立大事。臣远行之后,朝中必有大的变故……娄太后、齐后主被他这一番危言也吓得魂不附体,失声痛哭,娄太后便问和士开应当怎样对付。

和士开爬起身,掸掸衣服,道:“臣在外固然没办法,如今臣已在宫中,需要的不过是几行诏书而已。”娄太后、齐后主视他为救星,一切任他所为,和士开便草拟诏书,把娄定远贬为青州刺史,其他大臣也都贬逐得远远的,对亲王则下旨严词谴责。

亲王大臣们见和士开已和太后、皇上打成一片,知道大势已去。只有怅然喟叹而已。一直带头坚持贬逐和士开的太尉、赵郡王高睿心有不甘,再次进宫找太后理论,被娄太后命卫士在宫中永巷内打杀。

那个贪财好色的娄定远也没有好下场,和士开随便找了个罪名,把他逐出了都城,美女珠宝又落回了和士开的口袋。

官场争斗中,如果不识别人的诡计,必然陷入别人的计谋,成为被动者和受害者。

利用心计和手腕制伏狡猾的对手

要说起以苦肉计出奇制胜的,莫数周瑜打黄盖的故事了。

诸葛亮草船借箭以后,又不谋而合地与周瑜一起提出了火攻曹操水旱大营的作战方案。恰在此时,已投降曹操的荆州将领蔡和、蔡中兄弟,受曹操的派遣,来到周瑜大营诈降。心如明镜的周瑜又装聋卖傻,将计就计,故意接待了二蔡。

一天夜里,周瑜正在帐内静思,黄盖潜入帐中来见,也提出火攻曹军的作战方案。周瑜告诉黄盖:他正准备利用前来诈降的蔡中、蔡和为曹操通报消息的机会,对曹操实行诈降计。并说:要使曹操堕于诈降计,必须有人受些皮肉之苦。黄盖当即表示:为报答孙氏厚恩和江东的事业,甘愿先受重刑,尔后再向曹操诈降。

第二天,周瑜召集诸将于大帐之中,他命令诸将各领取3个月的粮草,分头作好破曹的作战准备。黄盖打断周瑜的话茬,抢先说:“不要说3个月,就是支用30个月的粮草,也无济于事。如果这个月内能打败曹操,那再好不过了;如一月之内不能击溃他,倒不如依了张子布的主意,干脆束手投降。”周瑜闻听到这种灭自家威风、长他人志气、动摇军心的投降论调后,勃然大怒,喝令左右将黄盖推出帐外,斩首示众。黄盖也不示弱,他以江东旧臣的资格倚老卖老,根本就没把周瑜放在眼里。这就越发使周瑜怒不可遏,他立命从速斩决。

周、黄矛盾的升级激化使诸将悄悄不安。大将甘宁以黄盖乃东吴旧臣为由,替黄盖求情,被一阵乱棒打出大帐。众文武一见大都督火冲脑门,老将黄盖死在眼前,就一齐跪下,苦苦为黄盖讨饶。看在众人的面子,周瑜这才松了口,将立即斩决改为重打100脊杖。众文武还觉得杖罚过重,仍苦求周瑜抬手。周瑜此次寸步不让,他掀翻案桌,斥退众官,喝令速速行杖。行刑的士兵把黄盖掀翻在地,剥光衣服,狠狠地打了50脊杖。众官员见状再次苦苦求免,周瑜这才恨声不绝地退入帐中。周瑜和黄盖导演的双簧苦肉计,几乎瞒过了所有的文武官员。惟独一人心里清楚,他一言不发,袖手旁观,他就是诸葛亮。

这50军棍将黄盖打得也真够惨的,他皮开肉绽,鲜血迸流,一连昏死过几次。其他将领来探视时,黄盖守口如瓶,只是长吁短叹,似乎有许多难言的隐情。当他的密友阚泽抱着怀疑的态度前来视疾时,黄盖才道出了实情,并转请素有忠义和胆识的阚泽替他潜去曹营代献诈降书信。富有阅历、老谋深算的曹操,面对潜至的阚泽和诈降书,将信将疑。

但阚泽也决非等闲之辈,他既具胆识,又能言善辩,最终使曹操不得不信。恰在此时,已混入周瑜帐下的蔡中、蔡和两人也遣人送来了周瑜怒杖黄盖的密报。阚泽离开曹营回去之后,又使人给曹操带去了密信,进一步约定了黄盖来降时的暗号和标识。这期间,蔡和、蔡中也从江南岸为曹操暗通消息。这一切,做得天衣无缝,更使曹操对黄盖“投降”一事深信不疑了。

曹操水军多由北方人组成,他们不适应水上生活,不少人因颠簸晕船而发生疾病。另外,周瑜等虽然确定了火烧战船的作战方案,但曹操水军战船各自独立,一船着火,他船尚可以迅速离去。为了为火攻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周瑜又巧妙地让庞统潜至曹营,为曹操献上了将战船拴到一起的“连环计”。这样一来,曹操的战船或30只一队,或50只一组,都用铁锁连到了一起,并在船上铺了木板,士卒战马往来如履平地。晕船的问题解决了,不仅士卒为之欢呼雀跃,就是久经战阵、深明兵法的曹操,面对稳如泰山的船阵,也自以为得计。

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一月二十日,孙刘联军方面已作好大战前的准备与部署。诸葛亮设坛祭风三日,是夜将近三更时分,果然东南风渐起,并越来越急。黄盖也将准备好的20只大船,装满芦苇干柴,浇上鱼油,铺好引火用的硫磺、焰硝等物,然后用青布油单遮盖好,船头还钉满大钉,船上又树起诈降的联络标识“青龙牙旗”。每条大船后面各系着行动便捷的小船“走舸”。黄盖还特派小卒持书与曹操约定当晚来降。周瑜也安排好接应黄盖的船只和进攻的后续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