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退为进,不仅用于求职的时候,步入职场之后也要善用。与同事讨论问题时,当有人提出一种观点,而你不赞成时,可先肯定那人的说法,再转折一下,最后予以否定。肯定是手段,转折再否定是目的。先予肯定,可使对方在轻松的心理感受中,继续接受信息。尽管最终是转折了,但这种柔和地叙述反对意见的方式,对方较易接受。这样既能使自己从难以反驳的困境中解脱出来,又能使对方在较平和的心境中接受。
先肯定,再否定,这也是以退为进的做法。职场中善用此计的话,不但能使自己的观点容易接受,同时也能为自己赢得好人缘,因为你总是在肯定别人,能照顾到别人的感受。
此外,与对手竞争,在自己实力强大时,迎头痛击对手是谋略,而在明知不敌之时,暂避锋芒更是智慧。所以,在职位晋升的竞争中,若遇到了“强劲”的对手,应采取暂时回避的策略,以退为进。如果竞争对手与老板有着强硬的“裙带关系”,而你目前的力量还抵制不了这种不良现象,你就得暂时先避开他们。
如果经过竞争得到的职位并不符合你的专长,不是扬长避短而是扬短避长,你升上去了,却很可能浪费了自己的一技之长,实际上你会失去更多的机会,会使自己的才华和优势逐渐淡化。所以,不要竞争扬短避长的职位。
如果老板比较贪财,而竞争对手又是一位比较谨慎的重金行贿者,干这种事很隐蔽、很策略,这种情况下不谙此道的你最好先甘拜下风退出竞争阵地,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工作上。
如果你才开始工作不久,就不要过早卷入晋升竞争。这种时候要先克制自己的,不要过分冲动地把自己的急切心情溢于言表,要冷静地观察一段时间,待到知己知彼的时候,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再来一招“后发制人”,胜算更大。
如果对方善于溜须拍马,只会在老板面前干些面子活,常常跟老板打小报告,老板却觉得这种人忠心耿耿的,那你也要聪明地避开与他们的竞争。
如果你没有充分准备,却有其他更优秀的人选与你竞争时,你最好理智地放弃,以更大的努力养精蓄锐,以备再战。
如果有更好的晋升机会,就不要参加直接的晋升竞争。假如有两条路让你选:前者是有晋升的机会,会直接受到某种提拔和重用,而且等待时间不长;后者是学习、进修、深造或锻炼的机会,这是一种潜在的晋升机会,但是时间会很长。在这种情况下,选择后者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急流勇退”的方式。因为你储备得多,潜力才更大、起点才更高,这种急流勇退式的选择才是具有远见卓识的选择。
如果你的晋升,明显地陷入某种派系纠纷,成为某种矛盾和冲突一方的一个角色,那么最好退出竞争,在这种派系竞争中,即使你得到晋升,日后也难于开展工作。
总之,看清形势再去竞争。漫漫职场路,退一步、等一等,不过是歇歇脚,为走得更远做准备,低一低头,更是为了昂扬成擎天柱。一次以退为进的等待能让你从“山重水复疑无路”转眼便走进“柳暗花明又一村”;航行中的船只,在预见到大风浪的来临时,并不是要迎头冲上去,而是要暂避到无风的港湾处去,确保船只安全后再图前进。
只退不进,是懦夫;只进不退,是莽夫;而以退为进,才是智者。
从对方易于接受的问题入手
一位管理大师曾经说:“有什么样的老板就有什么样的公司。”老板的价值观对形成团队价值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了解老板的价值观,就把握住了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就比较容易融入到这个团队中。
换言之,你知道老板的喜好,老板的处事方式,你就比较容易做得让老板满意,比较容易受到老板的信任。假如你一味遵从自己的喜好,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而不考虑老板的要求,就可能吃力不讨好。
李先生在南方某外资公司做电工。有一次,他发现一个电源插座坏了,就取下来,花半天时间把它修好了。他觉得自己做了一件有价值的事,没想到主管知道后,却把他臭骂了一顿:“你一天的薪水是多少钱?一个插座又值多少钱?你居然花半天时间去修一个插座。”
李先生委屈地说:“插座坏了,不能不修啊!它又这么难修。”
主管更加恼火:“笨蛋!既然难修,就把它扔进垃圾堆里。”
李先生不敢再反驳,心里却不服气:你说得倒轻松,十几块的东西,就这样扔进垃圾堆?不符合咱们“节约”的传统啊!
还有一次,李先生看见一台电风扇的扇页碰弯了,就取下来。很小心地用锤子敲平。虽说还有一点不平整,噪声大一点,但并不影响风力。这件事他只花了十几分钟,自以为没有问题,谁知又被主管骂了一顿:“我们的电路负荷很大,不平整的扇页会加大负荷,既造成资源损耗,还可能引起电源短路。万一发生火灾,这个责任你担得起吗?再说,客户看见我们使用有残缺的电风扇,心里会怎么想。这不是损害我们公司的形象吗?”
经过主管几次斥责,李先生终于汲取了教训,开始留意这家公司的“习惯”。他发现,别的电工遇到有安全隐患的电器,或价值低又不易修理的电器配件,一般是直接当垃圾处理。他见样学样,再也没有挨过骂了。李先生节约的习惯,在别的地方可能受到赞赏,在这家公司却行不通。他当然应该“入乡随俗”,按这家公司的方法做。
作为员工,了解公司的文化和管理层的价值观是必要的,新融入的员工一定要了解这一点,深谙老板思考问题的方式,是你成功的捷径所在。
总之,老板是组织中的核心人物,作为员工,应主动去适应他,才能在工作中达成默契。只有了解老板的价值观,并且使自己尽快适应,才能逐步获得他的信任和重视。
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天天和老板在一起工作,了解他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我们的沟通会更加融洽,工作也更有成效。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
在职场中,尊重上司是每个员工必须注意并努力去做的事情。所谓尊重,包括尊重上司的个性,尊重上司的行事风格,尊重上司的决定。你可以向上司提建议,或者对上司的某些决策提出异议。但是,企图把上司改造得合乎自己的期望,那是不现实的。可偏偏有的员工不自量力,喜欢拿自己的上司开刀。
杰里在环球摩托车公司客户部工作,负责处理顾客正当的赔偿要求问题,同时指导分布在世界各地销售点的维修工程师的工作。后来,他听说有一个现场工程师的空缺,就去找他的顶头上司布朗,请求考虑调他到简·史密斯的部门担任现场工程师。
“这事我们以后再说吧。”布朗没有明确给出答复。杰里知道布朗是一个很固执的人,要说服他并不容易。他想,简·史密斯是上级主管,如果先说服简·史密斯同意接受自己,由她向布朗要人,猜想布朗不会不同意。于是,他趁布朗出差时,找到国际业务部经理简·史密斯本人。史密斯不仅是布朗的上级还负责关于现场工程师的工作。史密斯女士主张从公司内部提拔年轻有为的人。和杰里谈话后,她认为杰里很适合现场工程师的工作,答应等布朗出差回来后同他谈谈。
一星期后,布朗把杰里叫到他的办公室,对他说:“我听说你在我出差的时候同史密斯女士谈了调动工作的事,但是,很遗憾我不能让你去担任现场工程师。我们正筹备用计算机处理索赔系统进行工作,我们很需要你,因为你是我7个下属中经验最丰富的。”
杰里听了很吃惊,难道因为他是小组中最出色的人就不能提升吗?两星期后,公司从外面招聘了现场工程师,杰里彻底失去了这次机会。
杰里没有得到提升,是因为他的出色让上司不愿意放人吗?未必如此。“县官不如现管”,他绕过顶头上司,越级申诉,没有给予上司应有的尊重,使他失去了上司的支持。他明知布朗是一个固执的人,更应该好言沟通,但他却想用史密斯压服布朗,显然犯了布朗的大忌。与此同时,他也失去了晋升的机会。
作为员工,不要幻想改造你的上司。上司也是凡人,难免在处事上有这样那样的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果你想有效地处理和上司的关系,首先要学会适应他的风格。通常,人与人之间想要和谐相处,需要双方相互妥协。和上司相处,员工还需要更加灵活地行事,做出更多的妥协。
可能你的上司性格急躁,你要很辛苦才能跟得上他的步调;他甚至偶尔会因为不耐烦过多地分析而做出不太成功的选择。这时候,抱怨是没有用的,也不要奢望上司为你改变他的工作风格。事实上,一个上司的处事风格,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上司长期性格的沉淀。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上司的风格哪是你轻易所能够改变的呢?所以,千万不要试图改造上司,那不但徒劳无益,还有可能让你输得一塌糊涂。不如理智地适应上司的风格,这样,你跟上司的关系就会更融洽。
与上司“对擂”,不如踏着上司的“鼓点”起舞
力量型老板是给这个世界提供动力的人,他们永葆进取精神。他们重视行动而轻视理由,重视结果而轻视借口。在他们眼里没有“不可能”的事。如果他们决定去做,就要求下属没有任何犹豫、不遗余力地去做。
当汽车大王亨利·福特决定研制在一个引擎上铸造8个汽缸的V型车时,那些目瞪口呆的工程师们说:“这是不可能的事!”
福特毫不犹豫地命令:“尽管大胆去做。不管花多少时间都要完成任务。”6个月后,那些一筹莫展的工程师再次断言:“这的确是一件不可能的事!”福特发布了一条更坚决的命令:“我一定要得到它。不论花多少时间,不管花多少钱。”
无路可退的工程师们只好继续努力,不久后,他们终于找到完成任务的办法,并研制出一款轰动全球的名车。当马孔·福布斯决定推出“美国400首富排行榜”时,遭到下属的一致反对。他们认为这样做只是白费力气。他们无精打采地干了两个月,然后向马孔·福布斯报告:“我们已尽力试过,不成!”
马孔大发其火,吼道:“我愿意动用所有的人力来完成这项计划,时间、金钱、人力我都在所不惜!”下属们看到了老板的决心,不得不抛弃所有疑虑,竭尽全力工作,终于搞出了第一份“美国400首富排行榜”,当它刊登在《福布斯》杂志上后,引起全美国的轰动。时至今日,“美国400首富排行榜”和《福布斯》一起,已蜚声全世界。
亨利·福特、马孔·福布斯无疑都是力量型的人,他们当初的决定似乎有些疯狂,但是,没有当初疯狂的决定,哪有后来的成就?
力量型老板经常会做出看似“不可能”的决定。而且他们不喜欢员工挑战自己的决定。作为员工,跟力量型的老板有意见分歧时,最好不要对抗。一方面,你可能遭到他毫不留情的打击;另一方面,他的决定虽然看似疯狂,也许会带动公司的快速成长。不要因为他的决定不合你的口味就觉得不对。假如你确信他的决定错了,也要采用温和的、迂回的方式谈论你的想法,尽量不要直接跟他争辩。发生正面对抗,到头来吃亏的恐怕只能是自己。
让自己在人际交往中明察秋毫,抢占先机
王秘书工作很投入,正在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老板走进来:“劳驾,先把这份数据报告弄出来,我明天早上要。”王秘书不假思索地问:“老板,您原来安排给我的工作,我还没有完成,是先做这个还是先做那个?”
老板不明所以:“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