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潜移默化,莫让心理效应破坏生活平衡(1)(1 / 1)

不要做“温水中的青蛙”

美国康奈尔大学曾进行过一次著名的“青蛙试验”:他们将一只青蛙放在煮沸的大锅里,青蛙触电般地立即窜了出去。后来,人们又把它放在一个装满凉水的大锅里,任其自由游动。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外界温度的变化,却因惰性而没有立即往外跳,直到后来热度难忍失去逃生能力而被煮熟。

科学家经过分析认为,这只青蛙第一次之所以能“逃离险境”,是因为它受到了沸水的剧烈刺激,于是便使出全部的力量跳了出来,第二次由于没有明显感觉到刺激,因此,这只青蛙便失去了警惕,没有了危机意识,它觉得这一温度正适合,然而当它感觉到危机时,已经没有能力从水里逃出来了。

青蛙效应强调的便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人天生就是有惰性的,总愿意安于现状,不到迫不得已多半不愿意去改变已有的生活。若一个人久久沉迷于这种无变化、安逸的生活时,就往往忽略了周遭环境等等变化,当危机到来时就像那青蛙一样只能坐以待毙。

未雨绸缪、居安思危、有危机意识是我们应该从中领悟的。在生活和职业上都是如此,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回顾一下过去,当我们遇上猛烈的挫折和困难时,常常激发了自己的潜能;可一旦趋向平静,便耽于安逸、享乐、奢靡、挥霍的生活,而不断遭遇失败。

青蛙效应适于个人反省,更适于企业管理。“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比尔·盖茨的危机意识铸就了微软的不败神话。“在这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惟有惶者才能生存”,因此,对于企业管理层来说,要避免“温水煮蛙”现象,首先要具备危机意识,企业才不至于在战略上迷失方向。在最高管理层具备危机意识的基础上,企业要善于将这种危机意识向所有的员工灌输,使每位员工都具备居安思危的思想,提高员工对危机发生的警惕性,使危机管理能够落实到每位员工的实际行动中,做到防微杜渐、临危不乱。一个人就像一个公司,如果他陶醉在已有的“卓越”中,那么他就只会走下坡路。可口可乐,作为世界软饮料行业的最卓越的公司,当RobertoGoizueta接任可口可乐的CEO时,他向高层主管们提出了这么几个问题:

“世界上44亿人口每人每天消耗的**饮料平均是多少?”

“64盎司。”(1盎司约为31克)

“那么,每人每天消费的可口可乐又是多少呢?”

“不足2盎司。”

“那么,在人们的肚子里,我们市场份额是多少?”

RobertoGoizueta这一系列问题正是说明一个公司和个人都应该时刻充满危机感和不满足感。今天的成功并不意味着明天的成功。你只有不断地保持自己的饥饿意识,设定远大的目标,才不会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竞争中被打败;你只有时刻保持有面临着危机的心态,才能在真正危机到来时,临危不乱。

我们要牢记“青蛙试验”给我们的启示:对渐变的适应性会使人失去戒备而招灾,要防微杜渐,居安思危,才能长治久安。强敌会使人奋起反击,甚至超常发挥战斗力,可怕的是在安逸的环境中,坏人利用小恩小惠、长时间的慢性腐蚀,使人放松警惕,丧失斗志。让我们共同牢记吧,不要做“温水中的青蛙”!

善意的谎言和夸奖可以造就一个人

为了调查研究各种工作条件对生产率的影响,美国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一个大车间的六名女工被选为被实验者。实验持续了一年多。这些女工的工作是装配电话机中的继电器。首先让她们在一个一般的车间里工作两星期,测出她们的正常生产率。然后把她们安排到一个特殊的测量室工作五星期,这里除了可以测量每个女工的生产情况外,其他条件都与一般车间相同,即工作条件没有变化。接着进入第三个时期,改变了对女工们支付工资的方法。以前女工的薪水依赖于整个车间工人的生产量,现在只依赖于她们六个人的生产量。在第四个时期,在工作中安排女工上午、下午各一次5分钟的时间休息。

第五个时期,把工间休息延长为10分钟。第六个时期,建立了六个5分钟休息时间制度。第七个时期,公司为女工提供一顿简单的午餐。在随后的三个时期每天让女工提前半小时下班。第十一个时期,建立了每周工作五天的制度。最后第十二个时期,原来的一切工作条件又全恢复了,重新回到第一个时期。

老板是想通过这一实验来寻找一种提高工人生产效率的生产方式。的确,工作效率会受工作条件的影响,然而,出乎意料的是不管条件怎么改变,如增加或减少工间休息,延长或缩短工作日,每一个实验时期的生产率都比前一个时期要高,女工们的工作越来越努力,效率越来越高,根本就没关注过生产条件的变化。

之所以会这样,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女工们感到自己是特殊人物,受到了格外好的待遇,她们引起了人们极大的注意,因而感到愉快,便遵照老板想要她们做的那样去做。她们知道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测量她们的生产效率,这是人们关注的事情,因此,生产条件发生什么变化无关紧要,她们总把这些变化设想成为有利的,所以,她们工作越来越努力,每一次的改变都刺激着她们去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操纵一个人的环境,让他与众人分离,特别密切地关注他,使他感到很特别,都会对他产生很大的压力。如果他知道人们期望他干什么,只要没有想要拒绝的特别理由,他会尽一切努力按人们的期望去干好每一件事。霍桑工厂的女工们知道自己正在被研究,尽管她们想到的并不是老板期望的,但她们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产生适当的效果。所以对个人施加压力说服他去做某件事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就是使他愉快,向他显示出他正被关心着,被期待着做好某件事。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霍桑效应”。

有一所国外的学校,在入学的时候会对每个学生进行智力测验,以智力测验的结果将学生分为优秀班和普通班。结果有一次在例行检查时发现,一年前入学的一批学生的测验结果由于某种失误被颠倒了,也就是说现在的优秀班其实是普通的孩子,而真正聪明的孩子却在普通班。但是这一年的课程成绩却如同往年一样,优秀班明显高于普通班,并未出现异常。原本普通的孩子被当作优等生关注,他们自己也就认为自己是优秀的,额外的关注加上心理暗示使得丑小鸭真的成了白天鹅。

这就是霍桑效应的显著成果。

由此,在“霍桑效应”中,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从旁人的角度,善意的谎言和夸奖真的可以造就一个人;从自我的角度,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就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学会独立思考,才会使自己少受其消极影响

美国心理学家们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给某大学心理学系的学生们讲课时,向学生介绍一位从外校请来的德语教师,说这位德语教师是从德国来的著名化学家。试验中这位“化学家”煞有其事地拿出了一个装有蒸馏水的瓶子,说这是他新发现的一种化学物质,有些气味,请在座的学生闻到气味时就举手,结果多数学生都举起了手。对于本来没有气味的蒸馏水,由于这位“权威”的心理学家的语言暗示而让多数学生都认为它有气味。

人们都有一种“安全心理”,即人们总认为权威人物的思想、行为和语言往往是正确的,服从他们会使自己有种安全感,增加不会出错的“保险系数”。同时,人们还有一种“认可心理”,即人们总认为权威人物的要求往往和社会要求相一致,按照权威人物的要求去做,会得到各方面的认可。因此,这两种心理就诞生了权威效应。

权威效应,又称为权威暗示效应,是指一个人要是地位高,有威信,受人敬重,那他所说的话及所做的事就容易引起别人重视,并让他们相信其正确性,即“人微言轻、人贵言重”。

当然,一个人应该尊重他人(包括权威在内),但不应该迷信权威,唯“他”是从。陷入迷信的结果只能是愚蠢和愚昧。权威是有的,各行各业都有,我们在学习他们的同时,似乎也不必画地为牢。

北宋年间,大文豪苏东坡有一次去看济南监镇宋保国。宋保国将王安石写的《华严经注解》拿出来展示。苏东坡说:“华严经本来有八十一卷,现在却只有一卷,这是怎么回事呀?”宋保国说:“荆公(指王安石)注解的这一卷才是佛语,非常精妙,其他卷都是菩萨语(指废话)。”

苏东坡见他这么崇拜王安石,就说:“我从经书中,取出几句佛语,夹杂在菩萨语中,再找出几句菩萨语,夹杂到佛语中,你能分辨清楚吗?”宋保国说:“不能。”

东坡又说:“我以前曾住在岐下的那个地方,听说附近河阳县的猪肉味道很好,就叫人去买。这人回来的路上喝醉了酒,猪夜间逃走了,于是他就另买了一头普通的猪来顶替。客人们尝了这猪肉后,都赞不绝口,连说好吃,认为比一般的猪肉好吃。后来,这件用假猪顶替的事败露了,客人们知道后,都为自己当初的表态感到惭愧。今天荆公写的假话就如同那头假猪一样,只是没有败露罢了。如果你用心去体会,就会发现墙壁瓦砾,都昭示着很精妙的佛法。至于说什么佛语精妙,不是菩萨语能比得上的,这难道不是梦话吗?”宋保国惭愧地说:“您说得有道理。”

其实,苏东坡正是用“假猪事件”对宋保国的盲从权威进行了绝妙的讽刺。

伯乐是相马的名师,大家都认为他相马绝对不会走眼,只要他认可的马一定是好马。有一次有人来求见他,说:“我有一匹马卖不掉,请您到马市上走一遭,在我这匹马旁边走一走,看一看,成吗?”伯乐答应了。果然,他去看了那么一眼,这匹马就卖了高价。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头上总是戴着奇妙的光环,“某某大师”,“某某专家”,不一而足。这些称号,在普通人的耳朵里,总是“具有权威”的代名词,可事实真是这样吗?

迷信则轻信,盲目必盲从,作为一个有理性的现代人,适度地相信权威,但又不迷信权威,学会独立思考,才会使自己少受其消极影响。

将“别人的期待”与“自我价值”分开

曾经有一名叫詹森的运动员,平时训练有素,实力雄厚,但在体育赛场上却连连失利,让自己和他人失望。不难看出这主要是压力过大,紧张过度所致。由此人们把这种平时表现良好,但由于缺乏应有的心理素质而导致正式比赛失败的现象称为詹森效应。

詹森效应发生在许多运动员身上,相信很多人都不会忘记雅典奥运会男子50米步枪决赛埃蒙斯那惊世一枪。当时所有人都认为埃蒙斯将会夺得他射击生涯中的奥运首金,但当他最后一枪击出的时候,打到别人靶上的成绩竟然是8.1环。就是这样一次“诡异无比”的脱靶让他把近在咫尺的奥运金牌“免费”送给了贾占波。难以置信的是,4年后北京奥运会埃蒙斯竟然重演雅典一幕,他在最后一枪前领先3??3环的大好优势下,仅打出4??4环,眼看就要到手的金牌又一次拱手相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