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读者们有没有在一场音乐会后,注意到一种现象:主办方的积极报道、领导的畅所欲言、媒体的大幅跟进、群众的纷纷出镜,加之专家学者在研讨会或公众场合的追加人气,似乎只在述说同一个观点:这台音乐会是大获成功的,而且成功在不同的层面上。似乎唯一对成功不解的,就是你自己。如果你也有类似感觉,那恭喜你,你并不孤独,因为我也一直这样觉得。
究竟怎样的音乐会才算是成功的?聆听过国内近千场音乐会后的综合印象就是,一场成功的音乐会就是一场顺顺利利的音乐会,也就是说指挥家没有摔断指挥棒,音乐厅没有出消防警报,歌唱家没有摔进乐池,观众没有被请出观众席,门口的“黄牛”没有和保安发生肢体碰撞,签售时没有发生粉丝的挤压,领导如约而至、中场撤退,碧空万里和天公的慷慨作美……这就是一场成功的音乐会,不管是汇报演出,还是出国巡演,或者是毕业音乐会。满目所见,没有一场音乐会是不成功的。当然,那样的成功,其实只存在于一部分人眼里。
出于对音乐会“成功”的好奇,同时也为了验证自己的观点是否有着更广泛的认同,我在个人微博账号里发起一轮投票,请大家投票选出一场音乐会的成功由谁说了算。对于这个命题的另一个理解可以是,谁说成功你才信?我提供的单选答案几乎覆盖了如上所述的所有情况。截止到8月17日,由于自己粉丝数量有限,号召力更有限,共有区区74人参与了投票。其中16人,也就是21%的选民投给了“没人说了算”,这可以理解为“谁说都不信”;投给“自己说了算”的25人,也就是34%,也可以理解为“谁说都不信”。排在第三和第四的分别是10%的“领导说了算”和9%的“掌声说了算”。如此一来,有超过半数的人,其实对音乐会成功与否自有主见和判断。
媒体诸如微博和博客,为这种主见和判断提供了出口,也极有可能是唯一的出口。参与过某场音乐会的观众,其实迫切地需要一个网络平台抒情咏志,而这个平台最大的功能也就是为观众提供一个对某场音乐会评价的汇总和打分机制。这样的话,对于大众眼里的音乐会是否成功以及演出的大众参与度,就有了直观的量化标准和评价依据。伦敦在这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其3年前推出的一款革命性的软件和手机应用软件,允许用户订票,和同场音乐会的素不相识的其他观众交流,继而在同一个平台上发表对某场音乐会的观点。这些宝贵资讯,都集中于一个平台汇总,有点像古典音乐界的“大众点评网”。在自媒体带动下的“口碑宣传”日益重要的当下,这一想法的绝妙之处,就是充分发挥“口碑”的作用。当然,前提条件是,主办方对自己的音乐会有足够信心,也不需要用各类敏感词来充台面。
如果所有的音乐会都是成功的,那换句话说,就是没有一场音乐会是成功的。
2013年8月21日《音乐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