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小段)
八月剥枣,十月获稻。——《诗经》
余乡产枣,北以车运京师,南随曹船贩鬻诸省。土人多以为恒业。——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
图12-1 金丝小枣
甲:今天啊,我们哥俩给大家表演一段相声……
乙:(用献县话说)各位观众,大家好!
甲:(一惊,然后高兴)听您的口音,您是献县的?
乙:对呀,纯正无误、百分之百的献县人。
甲:太高兴了,太高兴了,今儿算是把您给逮着了。
乙:哦,您是公安局的还是派出所的啊?
甲:误会了,误会了,我说的是北京方言,逮着了就是把您找着了。我呢,就是想找个献县的,认个朋友。
乙:好嘛,吓我一跳。那您是——
甲:(瞧瞧左右,叫乙把耳朵附过来,咬耳朵说话)
乙:您大点声。
甲:(还是凑近耳朵小声说话)
乙:您再大点声。
图12-2 丰收
甲:(第三遍还是咬耳朵)
乙:啊?你也是献县的?
甲:那么大声干嘛,再把狼招来。
乙:我说,你也是献县的,干嘛还特意要找献县的人交朋友啊。
甲:(脸红状)这不是不好意思嘛。
乙:你也献县的,我也献县的,本来就是乡里乡亲,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甲:你听我说,我父母都是献县的,年轻时就出来了。我啊,是献县人,可几岁时就离开献县了,我特别想念献县,所以今天见着您就特别高兴。
乙:这我明白了,看来您对献县还真有感情,刚才有点不礼貌了,(鞠躬)请您原谅。
甲:是啊,亲不亲,乡里人嘛。我想跟您打听个人。
乙:可以啊,我知道的,就告诉你;不知道的,我回去就给你打听去。
甲:一说这个人,咱们献县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乙:那就省事了,你说说看。
甲:他姓金,个不高,身子圆嘟嘟的。
乙:姓金?我们这儿姓刘的、姓张的、姓李的多,姓金的还真少。
甲:一点都不少,听说到了献县,家家都能见着这位金先生。
乙:这有点怪了,家家都能见着他?
甲:有名嘛,凡献县人都知道。
乙:那你说说他还有什么特征?
甲:他呀,冬天不爱出门,春天一出门就香气扑鼻,那个蜜蜂啊、蝴蝶啊都绕着他飞。等见了面一瞧,满身满脸都是绿色,到了七月十五再见面,那可就满头满脸全是红色啦。
乙:这位倒怪,先是绿的,后是红的,还香气扑鼻,招蜂引蝶的,我还真不知道这么个人。
图12-3 中国献县金丝小枣节
实践探究
枣可以鲜食、干食,还可以制成熏枣、醉枣,或用来制作枣汁、枣茶等。你还知道哪些枣的食用方法?
甲:您肯定知道。
乙:我真不知道。
甲:我一说他的大名您一定知道。
乙:那你说说看。
甲:他姓金,大名三个字:韦——小——宝!
乙:金韦小宝?姓金,叫韦——小——宝?
甲:不对不对,姓金,叫丝——小——枣。
乙:(模仿)金——丝——小——枣,哦,金丝小枣啊,太认识啦,我们那儿有,家家都有!那你刚才描述他的那段话我没明白,什么招蜂引蝶,又绿又红的。
甲:看来你不了解金丝小枣。
乙:怎么会不了解呢?我家也有枣树啊。
甲:好,那咱们说说,这金丝小枣在冬天是啥模样啊?
乙:光秃秃的,就剩树枝树杈了。
甲:那是在树里眯着睡觉,不出来见人。
乙:噢,冬眠啊。那香气扑鼻呢?
甲:春天来了,金丝小枣一想:九九那个艳阳天了,我出来吧,噗噔一声,枣花就全开了,真香啊。
乙:你别蒙我了。别忘了咱也是献县人。枣花农历五月开,正是麦收的时候。枣花啊,是够香的,还能酿蜜。当然会招来蜜蜂啊蝴蝶的。那七月十五怎么回事?
甲:咱们献县有句谚语说枣树“七月十五枣红圈”,到了七月十五,就开始红了。
乙:对对对,到了农历七月十五,枣变红了,绿树里面全是红色的金丝小枣,好吃,好吃,那叫一个甜。
甲:就是嘛,所以我想它啊,我想死它了。
乙:这好办,金丝小枣是咱献县的特产,见它太容易了。但你要这么喜欢,我得考考你。
甲:只管出题,你有来言我有去语,咱的根在献县,咱献县的事打小就记在心里呐。
乙:好,你听题。第一道题:咱们献县最古老的金丝小枣树在哪?树龄有多大?
甲:哈,这难不倒我。献县最古老的枣树啊,有我这么大的岁数,就在我老家的院子里。
乙:你多大?
链接阅读
金丝小枣皮薄、肉厚、核小、质细、味甜。含糖量高达67%,核肉比1∶5.6。同时,还含有蛋白质、脂肪、淀粉、钙、磷、铁以及多种维生素。维生素C的含量比苹果高70多倍。
甲:有××岁啦(根据演员的岁数决定)。
乙:你怎么得出这么个答案啊?
甲:我打出生就知道我家老院子有棵枣树,后来就吃那棵树的枣,它当然跟我一般大啦。
乙:哈,你可真是井底之蛙啊。告诉你吧,咱献县年岁最大的枣树在高官乡刘尚庄村,年龄嘛,据说比你爷爷的爷爷的爷爷还要大!
甲:不可能!一棵枣树能活多久?(掰手指)我爷爷的爷爷的爷爷,至少十辈人出去了,一辈人30年,十辈人就300年,一棵枣树能活300年?
乙:嘿,这你就不了解了吧?枣树长命,咱献县的枣树更长命!
甲:我今天还真长了学问。那你介绍介绍,刘尚庄的那棵枣树有多大?
乙:告诉你吧,林业专家专门测算了那棵枣树的树龄,已经有1000—多—年—(字间拉长声)的岁数了呢!
甲:(吓一跳)哇,真是头一回听说。
乙:那棵枣树不仅长寿,还照样开花、挂枣。我吃过一回,特别甜!
甲:那可真是老寿星——老枣寿星了!
乙:比你那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大多了吧?
甲:别提这话了。得,这第一题我就输了,第二题呢?
乙:第二题,你知道刘仲思是谁吗?
甲:刘仲思?好像知道,这名怎么这么熟呢?是我小姑姑的二姨夫?是我三舅妈的娘家舅表哥?要不就是我小学的同学?(问台下)你们哪位叫刘仲思?赶紧上台来坦白交代……
乙:别绕了,你根本就不认识。
甲:你认识?那你说说是谁?
乙:我也不认识,但我知道,据传说刘仲思是南北朝时候咱们献县人,距现在一千好几百年了。你说说,你能认识他吗?
甲:(不好意思)那我不认识。他是干嘛的?
乙:咱们现在吃的金丝小枣,就是他用嫁接的方式培育出来的。著名农学家。
甲:哇,那他可是我爷爷的爷爷的爷爷了,我得管他叫小枣爷爷了。
乙:是啊,今天咱们吃上金丝小枣,还真得感谢这位小枣爷爷呢。
甲:得,我又输了。最后一题,我一定会赢。
乙:好,我出第三题,你看过枣树没有,树干上都有一圈圈疤痕。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甲:我只知道金丝小枣好吃,根本没注意过什么疤痕。
乙:你真是什么也不知道啊!告诉你吧,那是乡亲们年年给枣树“开甲”留下的。
甲:开甲?还真没听说过。您介绍一下。
乙:开甲,就是环绕枣树的主干剥去一圈树皮。
甲:金丝小枣那么好吃,养活了咱献县一代又一代人。乡亲们怎么这么残忍,每年还要给枣树一刀!
乙:看来,你不是土生土长的献县人啊。开甲作用可大啦。枣树开甲后,树叶制造的营养,不再向根部输送,可以“全心全意喂养”树上的小青枣啊!枣树开甲后,不仅可以提高坐果率,还能让小枣长得饱满,小枣不但甜得能拉丝,产量还高。这方法还是刘仲思传下来的呢。
甲:这里还有科学哪。怪不得你刚才说刘仲思是著名的农学家。今天和您见面,我还真长了学问。我一定好好记住,见人就说咱们献县金丝小枣的好处。
乙:嗯,孺子可教也。
甲:嘿,说你胖你还就喘上了,我问问你,你知道我为什么一定要认识一位献县的朋友吗?
乙:这还真不知道,你说说答案。
甲:告诉您吧,答案特简单,我想求这位朋友每年给我代买100斤地道的献县金丝小枣,好满足我一个要求。
乙:什么要求?
甲:其实就是一个字。
乙:什么字呢?
甲:是说我呀:馋!(唱)金丝小枣,滴溜溜地圆;搁在嘴里,就丝丝地甜——乙:去你的吧!
(二人鞠躬下台)
扩展学习
1.参观刘尚庄的金丝小枣树林。
2.听老人讲述刘仲思培育金丝小枣的故事。
3.观摩枣农怎么给枣树“开甲”。
4.了解一下相声艺术的特点,在老师指导下表演这段相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