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虞廷立五伦为教,
然后天下有大经;?
自紫阳集四子成书,
然后天下有正学。?
注释
①虞廷二句:虞廷:虞舜的朝廷。五伦:旧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之间五种伦理关系,也称五常。大经:常道,常规。舜姓姚,名重华,因其先国于虞,故称虞舜,他是古代传说中的圣君。
②紫阳二句:南宋理学家朱熹曾题厅堂为“紫阳书室”,后人便以“紫阳”作为朱熹的别称。他集注《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成为《四书集注》,后来被定为官方正学,影响长远。朱熹本人是理学大家,后世尊称为“朱子”。正学:合乎正道的学说。
译文
自从虞舜确立五伦作为教化原则,天下才有了可以奉行的常道;自从朱子著成《四书集注》,天下才有了合乎正道的学问。
简评
儒家的伦理规范起初是非常温和合理的,当它上升到极端,对人性的束缚超出了应有的限度,就变得很可疑,这就需要人具有反思批判精神。
“正学”对于文化传播来说在客观上是必然的,在专制王朝,大一统的时代必然要求大一统的教育,这种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最主要的是文化普及率的提高,但它对人的思维的禁锢,历来也受到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