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刘宏伟的方案
川国光通过高息吸储的方式,共非法集资了七千多万允个…望七千多万,除了其中三千多万是放贷给本地急需资金的企业家短期周转外,其余将近四千万元都放在一个叫做方龙根的表哥手里。
那么这个方龙根究竟是何许人也。能够让刘国光这么放心的把将近四千万元的巨资放到他手里呢?原来,方龙根出生于华夏国第一大城市东海市。在解放前的时候。方龙根的爷爷曾经在当时国民党开设的东海证券交易所担任过经济人,解放后因为这个经历屡次遭到清算,受尽磨难,最终也没有熬过那场浩劫。
但是老头子虽然死了,却把那股**于经济的血脉留了下来,这一点在方龙根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一九八四年,当华夏国解放后第一支股票东海飞乐音响发行时,方龙根就凑起了一百元钱,一大早赶去东海信托公司营业部门口排队,买了两只东海飞乐音响的股票。一九九零年,华夏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东海证券交易所开始营业,方龙根又是第一时间赶去营业大厅,参加交易。
但是这些都是小打小闹,方龙根只是捞到一些小甜头,他真正赚到大钱的,还是要到一九九二年,改革总设计师南巡之后,东海股票交易价格全面放开,从当年五月二十一日到二十三日短短三天时间内,股票价格一飞冲天,三天内竟然暴涨了百分之五百七,方龙根手中两万多块钱股本,短短;天时间内,竟然翻了六倍,变成十几万,也正是这次经历,让方龙根下定决心,辞掉东海市第一棉仿厂的工作,成为专职的炒股人。到一九九四年的时候。方龙根身价已经超过了两百万,实力之雄厚,还远远超过当时在东海证券市场赫赫有名的杨百万,只是方龙根为人低调,外界很少有人知道他而已。
外边人不了解方龙根,刘国光这个表弟却不会不了解,每次他到东海去的时候,表哥方龙根总是会领着他到海面潇洒潇洒,方龙根出手之阔绰,让来自中原腹地小县城信用社干部刘国光在大开眼界的同时,心中既羡且妒。尤其是当刘国光看到方龙根向他展示的存折,上面金额竟然达到两百多万,眼珠子更是差点要掉出来。当时的存折和现在不同。是取一笔打一笔,上面余额是多少。那存款就是多少。不像现在,存折上显示有很多钱,实际上这些钱可能早已经被银行卡支取出来了。
刘国光在震惊之余,就虚心向方龙根求教,当他知道方龙根这些钱都是炒股票赚回来的时候,就表示出很大的兴趣,还拿出了两万元交给方龙根,让方龙根帮他炒股。一年后,也就是一九九四年,刘国光将要退休的时候。他交给方龙根那两万元已经变成了四万元,纯利润高达百分之一百,这让刘国光感到异常的兴奋。但是方龙根却向他泼了冷水,笑话他土包子,没有见识,这一点利润算什么?一年百分之一百。只是打小闹,比起打新股这点利润算什么?如果和收购原始股相比。利润更是小的可怜。
刘国光担任邸南农村信用社主任,好歹也算是金融界人士,对打新股和收购原始股也知道一些,不算陌生。打新股就是把申购资金放在银行里然后进行抽签,如果抽中的话。就可以以发行价购买新股,在当时,只要是能够买到新股,那就肯定会赚钱。
至于原始股,则是一些企业为了集资,内部发行了股票,这些内部股票被称为原始股,价格基本上是一元一股。这些原始股往往采取摊派的方式,强令企业干部职工购买。有些干部职工并不愿意要这些股票。往往把这些股票转让出去,甚至有些人急需用钱,以股票原价的八折甚至七折转让了出去。就刘国光所知,天阳市玻璃厂就发行了内部股票,收购这些股票的除了一部分是天阳市本地人外,还有很多南方人过来。当时刘国光就有些纳闷,虽然说天阳玻璃厂说以后可能要上市。可是谁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够上市呢?万一国家不批准它上市,这些原始股部就砸手里了?他现在听方龙根谈到收购原始股,不由得精神一振,详细问方龙根是怎么回事。
方龙根就告诉刘国光,收购原始股。要看眼光,最主要是要靠信息。他在东海证券交易所有内线,什么地方什么企业有可能会上市,他都会有内部消息出来。
只耍提前下手去收购这些原始股。等这些企业上市后,一块钱的原始股,可能要卖到七八块钱。这就是百分之七八百的利润。相比之下。在股票市场那些短线操作的一点利润。算什么啊?耳惜的是,方龙根手中资金有限,只有两三百万,在收购原始股时,竞争不过那些大户。白白看着赚大钱的机会溜走了。
方龙根的话让刘国光砰然心动。他想如果自己这边能拿出资金让方龙根去收购原始股,别说是七八倍的收益,就是两三倍,也不是非常可观吗?
刘国光正这样想着,方龙根又说道,刘再光这边能不能调集一部分资金,让他去收购原始股,赚到的钱。扣除成本后,二一添作五。这正中刘国光的心思。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他和方龙根达成了七三开的分配比例之后,从信用社调出了一百万元的资金,交给了方龙根。
方龙根拿到这笔资金后,去收购了鲁东省一家大型国企的原始股。三个月后,传出这家国企的股票要上市的消息,内部股票的价格竟然翻了四倍,刘国光急于收回投资,就让方龙根赶快脱手,他投资的一百万也变成了四百万元,除去贷款利益以及给方龙根的分成,自己竟然赚了将近两百万。
有了这次经历,刘国光胆子也大了起来。又拿出钱给方龙根操作了几次,虽然没有第一次赚得多,但是收获足以让他满足。这时候方龙根又告诉刘国光,他得到一个内幕消息,西江省一石化企业年后将要!市,泣是一个收购原始股票的览匝绷会。他让刘国光这次多调过来点资金,干一票大的,等一年后,两个人都是亿万富翁。
刘国光这时候已经退休了,心思全放在赚钱上面。他被方龙根描画的亿万富翁的前景吸引得眼热心热,又亲自和方龙根跑到西江省去考察了几次,知道方龙根所言不虚。于是一狠心,就回到邸南开始以百分之三的月息高息募集了三千万元,交给方龙根去收购原始股。但是事不凑巧,方龙根网收购了三千万元的原始股,那家大型石化企业就发生了大爆炸,死伤惨重,这件重大的安全事故一出现,这家大型石化企业一年内上市的计划也成了泡影,至少在近三四年内是没有什么希望了,那三千万元的内部股票,一下子成了一块大石头,狠狠地砸在刘国光的心头。因为急需资金。他当初揽储的时候,有很多三个月六个月短期存单,这些钱到期了要还本付息,没有钱怎么办?只有高息揽储,就这么一来,利滚利利套利的,刘国光这边的高息存单竟然积累到将近四千万。刘国光此时后悔也来不及了,明明知道这是个无底深渊,但是还不得不跳进去。他内心中只能祈求那家石化企业能早日上市,到时候把变卖原始股的钱来补偿这个大窟窿。
今天来见刘宏伟的时候,刘国光心中盘算了很久,究竟要不要向刘宏伟说实话。后来他一横心,事到如今了,反正不说也是个死,说了之后,或许刘宏伟能想出一些办法来,不然这件事情如果爆发出来,一定会牵扯到肖彩玲的。刘宏伟总不能不顾自家老婆死活吧?
刘国光这边原原本本地讲完,刘宏伟那边已经怒火中烧,恨不能一巴掌把眼前这个胆大妄为的蠢材给拍死。
他实在没有想到,信用社这边竟然是一个四千多万大窟窿。这个。刘国光,也真是昏了头,竟然敢捅下这么大的篓子,难道真的不怕掉脑袋吗?
不过刘宏伟并没有发火,因为发火并不能解决问题,别的不说,他总得顾忌到自己老婆肖彩玲放在信用社的那七百多万吧?所以这个时候,刘宏伟不但不能发火,还得帮助刘国光把这个问题解决掉。否则这个事情一旦爆发出来,自己老婆就很难脱身了。“抽烟。”刘宏伟拿起烟盒。想让扔给刘国光一支烟,却发现烟盒竟然被自己不知不觉之间揉成皱巴巴的一团。他只好抓过手包,从里面重新摸出一盒,顺手扔到刘国光面前:“自己来。”
刘国光本以为自己说完,就会迎来刘宏伟的雷霆之怒,没有想到刘宏伟不但没有发脾气,反而扔给自家一盒香烟,他不由得感激涕零,双手捧着烟盒,低头哽咽着向刘宏伟承认错误:“县长,我对不起您,犯了这么严重的错误,给您造成这么大的麻烦”一时间竟然老泪横流。
“老刘,你这是干什么?”刘宏伟心中恨不得一脚把刘国光踢死,但是表面上却不得不做出一副大度的模样来安抚他。
“男子汉大丈夫,哭个什么?不错。你的错误的确是非常严重,甚至说得严重一点,枪毙也不为过。你也是一个参加工作几十年的老革命了,这点我想你也应该很清楚。”刘宏伟一边说着,一边端着茶杯望着刘国光。
“是的,县长,我糊涂,我该死。我被猪油蒙了心。我这罪过,枪毙一百次也不够啊刘国光鼻涕一把泪一把地。
谢天来远远地站在包厢外面抽烟,他已经向服务员交代过了,没有叫喊,就不要过来。这时他听到包厢里传来一点声音,隐隐约约的,像是哭声,不由得心中叹了口气。这个刘国光,捅的窟窿可真够大,也不知道老板能想到什么办法弥补。
“我不是怕死,只要我死了,能够填上那个大窟窿,我宁愿现在就去死”。刘国光的白胖的手捂着脸。眼泪从手缝中流出来。
刘宏伟才说了半句话,后面安抚的话还没有说出来,刘国光就开始哭天抢地了,这让他再也压不住心中的烦躁,到了嘴边的安抚话有咽了
去。
“够了”。刘宏伟重重地一拍桌子。“动不动就死呀活呀的,你成何体统!还有个老干部的样子吗?”
刘国光被吓得一哆嗦,不敢继续表演下去。
“问题既然发生了,我们现在耍考虑的就是怎么样来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去逃避!”见刘国光止住了哭泣,刘宏伟严肃的说道:“至于你的错误要不要追究,该怎样追究,那也是解决了问题之后的事情了。”
听到这里,刘国光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既然刘宏伟说要先解决问题,那就好说了。至于说以后还要追究所谓的错误,不过是说说而已。想一想看,问题都解决了,还追究什么错误啊?即使追究错误,也只高拿轻放,做个样子而已。
“那家企业的原始股票,现在卖的话,能卖多严钱回来?”刘宏伟端起茶杯,喝了一大口茶,继续问道。
“购买的时们,一共花了三千一百万,现在卖的话,最多能卖一千五百万。”刘国光回答道。
刘安伟又说道:“目前亏空主要是在这一块,是不是?”
“对,主要是这一块刘国光连忙说道:“利息那边虽然亏了七八百万,但是都是用我前期赚到的钱填补上之后,目前只亏了不到五百万,主要亏还是原始股票这里。”
刘宏伟端着茶杯盘算了一阵。心中有了主意,就说道:“刘国光,你现在这样。首先,你在本地企业放出的三千多万元,要立即收回。这件事你明天就开始办,公安局那边我会打好招呼,必要时,他们可以出面和你一起催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