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孩子的甜蜜杀手(1 / 1)

不生病的习惯 谢谨阳 2166 字 2个月前

饮料,已经成了很多人日常饮品了,很多孩子甚至用它取代了白开水,渴了就喝饮料,不知水滋味。时间长了,牙出问题了,胃出问题了、腹泻了……全都是饮料惹的祸啊。

现在市场上的饮料是五花八门,让人目不暇接。我们最常喝的基本上是碳酸型饮料和果汁型饮料两种。比如说可乐、芬达、雪碧等都属于碳酸型饮料;汇源、农夫果园、果粒橙等则都属于果汁型饮料。碳酸型饮料大都受到年轻人的追捧,特别是夏天,热得满头答汗,这个时候咕咚、咕咚喝一瓶冰镇的可口可乐,再打几个嗝,真是爽啊!这是因为碳酸型饮料里面都含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足量的二氧化碳在饮料中能起到杀菌、抑菌的作用,饮用起来比较爽口,还能通过蒸发带走体内热量,起到降温作用;而果汁型饮料则是孩子们的最爱。因为它的味道非常可口,什么橙味、桃味、葡萄味、芒果味应有尽有,小朋友们肯定是爱不释“口”。

我所住的小区里有一个篮球场,常看见一些十七八岁的小伙子们在那儿打球,一个个生龙活虎。打完球,大家累得满头大汗,每回都会看见他们三五成群地去附近的一个便利店买可乐、雪碧之类的饮料,而且每人还不止一罐。一天,我领儿子去我们医院牙科做牙齿矫形,正好看到一个小伙子捂着半边脸进来,跟医生说牙疼。我看着这个小伙子有些面熟,仔细想了想,对了,好像就是总在小区里打球的那些孩子中的一个。医生给他检查了牙,发现有五六颗坏牙,而且面积还很大,已经没有办法补救了,只能拔掉。小小的年纪,真是可惜呀。原来这个孩子酷爱碳酸类饮料,平时几乎都不喝白开水,只喝碳酸类饮料,一天能喝上好几瓶,如果是在夏天或者是刚打完球,喝得就更多,日积月累,牙齿就变成这样了。他走后,给他看牙的同事和我发牢骚:“现在的孩子呀,真是没办法,从小喝惯了饮料,根本喝不下白开水,这段看牙的孩子越来越多,好多都是因为喝饮料喝的。小小的年纪就没牙了,以后可怎么办啊。” 我的头转向儿子,这正是教育他的一个好机会,“看到了吧?不要整天嚷着不喝白开水,你要从小也喝那些饮料长大,说不定就和那个孩子一样。”儿子有些半信半疑,小小的碳酸饮料真的有这么大的作用吗?

我告诉儿子,我们一天喝两罐碳酸饮料,就相当于吃了20匙糖,而且碳酸饮料本身的酸度也会破坏口腔内的酸碱平衡,让牙齿始终处在酸性环境中,这样的话,牙齿不坏才怪呢。儿子马上反驳我,“现在市场上不是有无糖型的碳酸饮料吗,我喝无糖型的不就行了。”的确,喝无糖型碳酸饮料减少了糖分的摄入,但这些饮料的酸性仍然很强,同样可能导致齿质腐损;不但如此,长期大量饮用碳酸型饮料还有可能引起骨质疏松,导致骨折。听了这话,儿子对我说:“老爸,你有点小题大做了吧?”我问他,你注意过碳酸饮料的成分吗?儿子摇头。于是我带他去了超市,拿不同牌子的碳酸饮料给他看。“喏,看到了吧,它们大部分里面都含有一种叫磷酸的物质。”买饮料时可能大家都不会太在意饮料中的这种成分,可这种磷酸却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骨骼。因为大量磷酸的摄入会影响钙的吸收,引起钙、磷比例失调。一旦钙缺失,对于处在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身体发育损害非常大。有资料显示,经常大量喝碳酸饮料的青少年发生骨折的危险是其他青少年的3倍;长期饮用碳酸型饮料还会引起肥胖。因为饮料中过多的糖分被人体吸收,会产生大量热量,从而导致肥胖;如果碳酸饮料喝得太多,对肠胃也是没有好处的,而且还会影响消化。大家都知道,碳酸型饮料里面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它在抑制饮料中细菌的同时,对人体内的有益菌也会产生抑制作用,所以消化系统就会受到破坏。特别是年轻人,一下子喝得太多,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很容易引起腹胀,影响食欲,甚至造成肠胃功能紊乱。听了我的讲解,儿子心悦诚服地点点头,发誓以后能不喝碳酸饮料就不喝。

但是,对于那些已经喝惯了碳酸型饮料的孩子来说,让它彻底远离这些饮料也是不太可能的。只能是让他们尽量少喝。喝的时候最好用吸管,这样可以减少饮料和牙齿接触的时间,并且喝完后要先用清水漱口再立刻刷牙,睡觉前最好也不要喝碳酸饮料。

除了那些青少年,有些成年人在喝完酒以后也喜欢喝点碳酸饮料,认为那样可以“稀释”酒,降低“酒劲”,其实却是适得其反。因为碳酸饮料在胃里放出的二氧化碳气体,会迫使酒精很快进入小肠。而小肠吸收酒精的速度,比胃要快得多,从而加大伤害。所以,在喝完酒后,我们切记不要用碳酸饮料去解酒。如果实在觉得酒太冲,可以在酒里加一些冰块,或者在酒后喝两支葡萄糖口服液。因为人体分解酒精主要依赖葡萄糖,葡萄糖口服液可以加快分解体内酒精,避免造成酒精中毒。也可以吃一些容易消化的淀粉类食物,如馒头等。馒头可转化成葡萄糖,有利于为人体供血并增加体能,由于它有发酵过程,还对胃酸有中和作用,吃后身体会马上舒服起来。此外,可以在饮酒前先喝一杯牛奶,或者酸奶,以保护胃黏膜不受酒精刺激。

最后,再说说小朋友们最爱喝的果汁型饮料。小孩子之所以喜欢喝果汁饮料是因为它的甜味,而家长也觉得果汁饮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它里面含有较高的维生素成分,许多还号称100%的纯果汁,所以感觉很健康,而且孩子又喜欢它的味道,何乐而不为呢。我的小外甥女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果汁饮料迷。由于我妹妹夫妻两个工作都很忙,孩子一直由我母亲带着。都说“隔辈亲”,那是一点错没有,小外甥女就让我母亲惯得不成样子。就拿喝水来说,让她喝一口白开水要磨半天,就喜欢喝饮料,我母亲也由着她。我和妹妹不止跟母亲说过多少遍,不要惯她这个毛病,不是舍不得给她喝,而是因为对孩子身体不好,可母亲就是不听,说我们是危言耸听。

后来果不其然出了问题,那是一个周末,我正在家里吃午饭,母亲给我打来电话,很焦急地说小外甥女病了,让我去看看。我马上到了母亲家,看见小外甥女无精打采地躺在**。我问母亲到底怎么回事,她说从昨天晚上起小外甥女就不爱吃饭、嗜睡、还拉肚子。想想也没吃什么不卫生的东西,也不发烧,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一低头看到了茶几上放着我前几天拿过来的果汁,就问,“妈,你是不是又给她喝果汁了?”母亲说“是呀,从你拿来就开始给她喝。有时一眼不着,她自己还偷着喝。这两天我看她不吃饭,就给她多喝了点儿。这不是纯果汁吗,有营养。”我一下明白了小外甥女为什么不舒服,肯定是喝果汁喝得太多了。因为对于7岁以下的儿童,大概有75%在吸收果糖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果喝进去大量地高浓度果汁,就可能使他们患上腹泻、嗜睡症等。母亲这才知道原来果汁喝多了还真会得病。

无巧不成书,前几天在医院碰到了高中时候的一位同学,带孩子来看病。小女孩儿看起来很瘦弱,脸色有些苍白,牙齿也不好。同学说孩子这段时间不喜欢吃饭,还爱哭闹,脸色也不好,想带她看看肚子里是不是有蛔虫。我和他说你先别急着让我帮你找医生,先和我说说吧。我先从孩子的饮食问起。于是我这位同学告诉我因为他们夫妻俩生孩子比较晚,所以对这个孩子非常娇惯。他不无骄傲地说:“不瞒你说,我们家孩子吃的奶粉都是进口的,再大点儿就喝果汁,而且都是纯果汁,长这么大没喝过一口白水……”,我这时一下就想到了我的小外甥女,我怀疑这个小女孩儿患病也是由于从小果汁喝得太多。我先让孩子去验了血,结果发现贫血。我初步断定孩子是患上了“果汁饮料综合症”,于是叮嘱我的同学千万别再给孩子喝那么稠的果汁了,一定要喝的话也要先稀释,而且一定要让孩子多喝白开水,要知道饮料是不能代替水的。同学有些不解,难道那些纯果汁饮料还没水有营养吗?于是我告诉他,各种果汁饮料都含有较多的糖或糖精以及大量的电解质,这些物质会阻碍人体对铜的吸收,如果铜缺乏就会影响到血红蛋白的生成,从而导致贫血。美国一家科研机构曾经对100多名贫血儿童进行过调查,发现其中80%以上有饮用果汁型饮料的嗜好。有时孩子们厌食恰恰是由于过量食入果汁型饮料中的高糖及其他营养成分引起的。因为果汁饮料中的糖分含量很高,会使食欲本就不旺盛的儿童从中获得不少热能,从而影响到正餐进食,长此以往就会造成蛋白质、某些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摄入的不足,影响体格和智力的发育。另外,有些果汁型饮料含有各种添加剂,如色素剂、防腐剂等,过量色素进入体内,容易沉积在孩子未发育成熟的胃肠黏膜上,引起食欲下降和消化不良,干扰体内酶的代谢,对孩子新陈代谢和体格发育造成不良影响。他的孩子之所以这么瘦弱,与常年喝饮料不无关系。而对于那些本来食欲就旺盛的儿童,在正餐之外,又喝果汁饮料,就会获得过多能量,造成能量过剩,这些过剩的能量会以脂肪形式贮存起来,结果就会导致肥胖。同时这种高糖分对孩子们的牙齿发育也很不利,特别容易被腐损。有调查显示,如果长期喝饮料,12岁的孩子齿质腐损的几率会增加59%,而14岁孩子齿质腐损的几率会增加220%。听了这些,我这位同学才明白,原来他们的爱孩子其实却是在害孩子。

其实不光孩子,即使是成年人也有许多爱喝这些碳酸及果汁型饮料的。我的身边就大有人在。小周是一家出版社的编辑,因为和我约过几次稿,便熟悉起来了。有一天小周给我打电话,说想约个时间见见面,谈一下出书的事儿。我准时赴约。一见面,看到他无精打采的,显得特别憔悴,而且走路似乎还有点跛,便问他是怎么回事,他一个劲儿地叹气,说:“别提了,最近浑身酸痛,关节部位尤其厉害,走路都一瘸一拐的,非常吃力。前几天人家给介绍了个女朋友,一见面,看我长得显老,又一副病秧秧的样子,没聊几句就走了,真是郁闷。”我问他是不是因为最近工作太忙累的,他说也不是光最近,一直都这样,天天在办公室里盯着电脑,一坐十来个小时,有时还要加班,习惯了。说着话,服务员过来了,问我们喝点什么,小周问我,我说客随主便,于是他要了两杯橙汁。看他一会儿就喝完了,还有些意犹未尽,觉得不解渴,后来干脆又要了一大桶雪碧。我问他是不是特别喜欢喝饮料,他说是,一直以来都是喝饮料,从来不喝水,觉得没有滋味。于是我告诉他,他近期身体出现的种种状况和喝饮料有着密切的关系。健康的人体血液应该呈弱碱性,但目前饮料中添加碳酸、乳酸、柠檬酸等酸性物质较多,而人们所摄入的甜食、淀粉类食品、肉、鱼等酸性食物比重越来越大,再加之本身工作压力大、时间长、作息没规律,使血液转变成酸性,从而出现疲倦、腰腿酸痛、失眠等酸性体质的症状。我劝他从此以后一定要少喝一些饮料,如果实在喝不进去白开水,可以喝一点茶水。小周无奈又有几分幽默地说:“好吧,为了找媳妇我也得少喝饮料啊。”

过了一段时间,小周给我打来电话,说幸亏我告诉了他喝饮料的坏处,他这几个月坚持没喝饮料,浑身酸痛的毛病消失了,整个人看上去也精神了不少。前几天有人又给他介绍了一位女朋友,对方对他十分满意,现在正谈恋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