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都铎王朝的君主有亨利七世(1485—1509)、亨利八世(1509—1547)、爱德华六世(1547—1553)、玛丽(1553—1558)和伊丽莎白(1558—1603)。
(35) 1512年,亨利八世加入神圣同盟——一个反对法国国王,以教皇为领袖的联盟——亨利八世在法国发动了自己的第一场战役。亨利八世在横穿英吉利海峡时,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四世考虑进攻英国以援助法国国王。苏格兰军队在切维厄特丘陵(Cheviot Hills)的弗洛登遭遇英国军队,几乎全军覆没(1513)。詹姆斯国王被杀,苏格兰的贵族精英几乎在这场战斗中完全凋零。这是苏格兰民族历史上所遭受的最沉重打击。斯科特的长诗《马米恩:弗洛登战役的故事》,就是为纪念这场战争而作。
(36) 26位大修道院长和2名小修道院长遭到驱逐。
(37)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埃德蒙·斯宾塞(1552?—1599),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值得注意的是,莎士比亚和培根都比伊丽莎白女王去世晚。
(38) 查理的迫害从1521年持续到1555年。这些年间被杀死的人数一直被夸大,荷兰著名法学家格劳秀斯(卒于1645年)认为这个数字高达10万,而布洛克则认为实际数字不到1千人。参见布洛克,《荷兰人民史》,第2卷,第317页。
(39) 这里采用“公开刺杀”的说法目的是为了表明腓力手段上的改变。他一直试图通过暗杀来除掉奥兰治亲王。此时他非法化的法令使得蓄意的刺杀行动公然地成为公共的或政府的事务。为了理解这一点,我们应该了解16世纪的刺杀活动并不像今天认为的那样非正义。在意大利的一些小城邦,刺杀已经成为一种不涉及良知的普遍手段,即使在北方,很多统治者也时常会采取这种手段。
(40) “申辩”本意为在法庭上进行辩护。在柏拉图的《苏格拉底的申辨》中,这个名词被用于在舆论法庭前为生命辩护。
(41) 16世纪瓦卢瓦王朝统治者包括路易十二(1498—1515),弗朗索瓦一世(1515—1547),亨利二世(1547—1559),弗朗索瓦二世(1559—1560),查理九世(1560—1574)及亨利三世(1574—1589)。
(42) 法国新教徒被称作胡格诺派教徒,这个名字是他们敌人起的,词的来源并不确定。
(43) 在反对哈布斯堡家族的计划中,亨利四世构思了一个非常宏伟的方案,这在苏利公爵的《回忆录》中有所体现,那就是将欧洲所有的基督教国家联合起来组成一个庞大的邦联或联邦,并通过设立一个国际和平法庭来消除战争。这一方案被称作“伟大计划”。
(44) 皇帝斐迪南是哈布斯堡家族的领导者。
(45) 巴拉丁领地(Palatinate)的历史阐述了和平协议的这一条款;在长达60年的时间里,这里的人们被统治者四次逼迫改变自己的宗教信仰。但是这属于例外情况。
(46) 在战争结束之前,双方阵营的支持者人数超过了士兵的人数。在行军途中,军队召集了那些像在罗马帝国横行的哥特人和汪达尔人的游牧部落。战争过后,这些被解散的士兵成了盗贼和土匪,成千上万的人被处决。德意志在《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后的一个世纪里,仍不断受到这些匪帮的侵扰。
(47) 英国的清教徒革命可能看起来像一场宗教战争,但是我们需要了解它主要是一场政治较量,一场反对英国政治独裁的斗争。
(48) 当国王滥用他的权力时,人们所能做的就是祈求他“改正他的错误”以及“向上帝祈祷”。
(49) 应该注意的是,路易的臣民,至少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也相信应该由一个人来治理国家。这样的想法是有道理的,他们都曾拥有过贵族政体多人统治下的苦难经历。所有人共同治理政府,或者由他们自己管理政府的话,他们根本无法形成清晰的理念。在经历了100多年的独裁暴政和迫害之后,才催生了革命思想。
(50) 《路易十四作品集》(巴黎,1806),第2卷,第336页。
(51) 参见贝尔德,《胡格诺派教徒美洲迁移史》。
(52) 同盟在最初的时候包括英国、新教荷兰、奥地利和其他德意志邦国,后来葡萄牙和萨伏依也加入进来。
(53) 为路易十四时期增光添彩的世界著名法国作家、哲学家、牧师和演说家包括:现代哲学之父笛卡尔(1596—1650);数学天才、著名的《致外省人书》作者帕斯卡(1623—1662);小说家、无可匹敌的性格与举止描述者拉布吕耶尔(1645—1696);著名书信体作家塞维尼夫人(1626—1696),其书信体作品即使在今天也是法国文学珍贵的部分,并构成宫廷历史学家的信息宝库;雄辩的宫廷传教士和君权神授思想的捍卫者博须埃(1627—1704);杰出的主教、讽刺路易十四统治的著名作品《忒勒马科斯探险记》的作者费奈隆(1651—1715)。
(54) 出自国王在星室法庭的演讲,1616年。
(55) 莎士比亚死于詹姆士执政期的中期(1616)。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几个剧作家都像莎士比亚一样在伊丽莎白统治期间开始自己的写作生涯,活得比伊丽莎白女王要长,他们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创作于伊丽莎白女王继任者的统治时期。
(56) 查理在1649年接受审判时引用。
(57) “北方法院”由亨利八世创建,此时被斯特拉福德作为加强国王在英格兰北部骚乱地区独裁统治的工具。星室法庭由亨利七世组建,当时主要用于处理威胁到政府的犯罪行为,像暴乱、诽谤及谋反。高等宗教事务法庭由44名委员组成,在伊丽莎白统治时期建立,目的是为了施行《至尊法案》和《宗教信仰统一法案》。
(58) 劳德大主教于1645年被处死。
(59) 根据当时流行的纪年方法,1648年直到3月24日才结束。
(60) Barbados,实际上被卖到热带地区当奴隶。
(61) 在1641—1652年间,岛上超过50万居民丧生或被驱逐;普兰德加斯特(《克伦威尔时期的移民》,第177页)指出,在此期间,岛上5/6的人口都消失了,他说:“走上二三十英里都看不到一个活物。”
(62) 圣保罗大教堂就是被毁的教堂之一,后来得以重建。其设计者就是著名的建筑设计师克里斯托弗·雷恩爵士。他在教堂内的墓碑附近刻有下列铭文:“如果你想找寻他的墓碑,请环顾四周。”
(63) 查理二世的私生子蒙茅斯公爵提升叛乱标准的时候,詹姆斯的王位还没有坐稳。伴随着这场反叛的,是各种形式的报复。臭名昭著的首席大法官杰弗里斯在“血腥巡回法庭”判处320人死刑,并将841人流放。杰弗里斯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残忍进行了所谓的审判。参见科尔比《英国历史文献选读》,第81条。
(64) 麦考莱戏称清教徒之所以反对捕熊,不是因为它给熊带来的疼痛,而是因为它给观者带来了快感。
(65) 出自Jacobus,它是“詹姆斯”的拉丁名称。
(66) 英国参加的巴拉丁战役(参见第657条)占据了威廉统治时期的大部分时间。威廉1702年去世,玛丽去世的时间比他早。由于两人没有子嗣,王位便传给了玛丽的妹妹、丹麦乔治亲王的妻子安妮公主。
(67) 这一王朝最著名的统治者是“恐怖的伊凡”(1533—1584)。伊凡驱逐鞑靼人,扩大和巩固了俄罗斯的领土。
(68) 彼得在1716—1717年间对欧洲做了第二次巡回访问。
(69) 瑞典政府此时已经是绝对的君主专制国家。1693年,瑞典国会宣布瑞典国王为“统帅一切之王,对世俗世界不承担任何责任,他拥有基督教国王一样按照自己的意志加以统治的权力”。
(70) 查理在土耳其流亡了5年,在此期间他的所作所为完美诠释了他“北欧疯子”的称号,随后他回到了瑞典。不久,查理就在一场战役中战死。查理去世时只有36岁。也许我们通过查理的传记作者伏尔泰对他的描述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伏尔泰认为查理更像一个晚生了1000年的北欧海盗之王。他确实是“最后的维京人”。
(71) 自1525年以后,普鲁士公国一直是由霍亨索伦家族的一支世袭所有。
(72) 当然,玛丽娅是不能戴神圣罗马帝国皇冠的。
(73) 当时普鲁士的人口约有500万,而反对普鲁士联盟国家的人口有1亿左右。
(74) 注意第932条阿尔伯特国王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75) 英格兰和苏格兰两个国家的王位在1603年斯图亚特家族继承英格兰的王位时而合并到一起。
(76) 汉诺威王朝的君主包括乔治一世(1714—1727)、乔治二世(1727—1760)、乔治三世(1760—1820)、乔治四世(1820—1830)、威廉四世(1830—1837)、维多利亚(1837—1901)、爱德华七世(1901—1910)和乔治五世(1910— )。
(77) 查理·卫斯理创作了超过6000首赞美诗,很多作品直到今天仍深受喜爱。
(78) 这里的情况与新世界的情况有些类似。法国和英国之间长期较量,但也只局限于贸易领域,而不是作为帝国建设者之间的较量。到18世纪中叶,他们开始征服整个世界,并为领土主权打基础。
(79) 对欧洲雇佣军中当地士兵的称呼。
(80) 法国位于印度东海岸的贸易据点本地治里被归还给法国,并一直作为贸易据点存在;但是她的政治权力就像在北美洲一样,已被战争摧毁了。
(81) 还有许多其他令人钦佩的动机激励很多像拉法耶特这样的法国人站在了美国爱国者一边进行战斗。
(82) 丹麦期望英国能够谴责奴隶贸易。英国在1802年废除了奴隶贸易。而在美国,1808年后买入奴隶是违法行为。1820年以前,大多数文明国家都禁止了奴隶贸易。
(83) 本世纪另一场重要的人道主义运动就是监狱改革。这主要是受到博爱主义者约翰·霍华德(1726—1790)的推动。霍华德毕生致力于监狱条件和管理的改革。
(84) 1779年,阿克莱特和克朗普顿将其完善。
(85) 英国工业革命要比她侵略欧洲大陆早了几十年,部分原因是英国的商业霸权和世界市场对英国制造商的开放,还有一部分原因是英国煤矿和铁矿储量的充足。
(86) 大部分税收被分包出去,也就是说,大量资本家与政府签订收税的合同,然后再向国王的臣民收税。这些所谓的包税资本家按照合同的规定向政府交纳一定数量税收收入,超过这部分的税收收入就是他们的利润。
(87) 其他的伟大哲学家还有孟德斯鸠(Montesquieu,1689—1755),他最重要的作品为《论法的精神》(The Spirit of Laws);还有狄德罗(Diderot,1713—1784)和达朗贝尔(D’ Alembert,1717—1783),是百科全书派的领袖,28卷百科全书的编纂者。
(88) 伏尔泰的一些门徒将他的思想发展成了无神论;但是伏尔泰本人是一个自然神论者,他对无神论的抨击和对基督教的抨击是一视同仁的。
(89) 换句话说,每一个等级代表的多数票决定该等级的意志,而两个等级的多数票则决定着所有代表的意志。
(90) 这一生锈的纪念品今天仍然可以在弗农山庄的展柜中看到。
(91) 过路费和使用费是领主分别对道路、渡口、桥梁和市场,以及对碾米、榨葡萄汁和烤面包等行为拥有的收费的权利。这些税费后来都被无偿废除。其他令人厌恶的封建税费,则被农民缴纳某些固定的费用所代替。
(92) 见第559条和第600条。
(93) 国民会议发现将这样庞大数量的房产立即以合理的价格卖掉几乎不可能。随后国民议会以国有化的土地作担保发行纸币,这种纸币被称作“指券”。这种做法几乎无一例外地会造成通货膨胀。法国发行的指券贬值到无法流通,这一点和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大陆会议发行的大陆纸币的情形几乎如出一辙。
(94) 雅各宾派因其第一次会议在巴黎的一家古老的修道院召开而得名;科德利埃派则因其在一家方济会修道院集会而得名。科德利埃派只建立了一家巴黎俱乐部;而雅各宾派则在法国组建了无数的分支机构。
(95) 这首著名的战斗歌曲由一位年轻的法国工程师鲁热·德·利尔在1792年创作完成。
(96) 瑞士卫队被杀的人数超过700人。他们的忠诚和奉献精神被位于瑞士卢塞恩的欧洲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纪念像所铭记,那就是“卢塞恩垂死的狮子”。在悬崖的凹处,一只被长矛刺穿的奄奄一息的狮子用爪子护卫着波旁百合花。这个栩栩如生的狮子像由一块天然的岩石雕刻而成。设计师就是丹麦著名的雕刻家托瓦尔森。
(97) 现在得知之前估计的数字都有所夸大。见史蒂芬斯,《法国大革命史》,第2卷,第146页。
(98) 王太子当时不过是一个8岁的孩子,他在1793年1月被欧洲诸强国承认为法国国王。那个时候,他还在坦普尔的监狱中。王太子死于1795年,狱卒的虐待是直接导致或至少加速其死亡的原因。
(99) 这是一项令人赞赏的改革,必须被看作法国大革命的有益成果之一。
(100) 普鲁士、西班牙和其他一些国家与法国签订了《巴塞尔条约》,承认了法兰西共和国(1795)。
(101) 法国神职人员包括新教牧师和犹太教拉比的薪水都由国家财政支付。这一做法一直持续到1905年政教完全分离时《宗教事务协约》被废除才得以终止。
(102) 现在,人们认为《民法典》并不像一些作家宣扬的那样是一个新鲜的事物。立法是开明君主们比较喜爱的做法(比如俄罗斯的叶卡捷琳娜二世、奥地利的约瑟夫二世、普鲁士的腓特烈大帝等)。《民法典》几乎就是康巴塞雷斯为国民公会准备的《民法典草案》的翻版。
(103) 从此时起,波拿巴仿效王室的一贯做法,用自己的名“拿破仑”作为王朝的名字。而“拿破仑”这个名字注定要在历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我们后面将对这个名字逐渐加以了解。
(104) 这里,拿破仑再次效仿查理曼。他说:“我就是查理曼,因为我像他一样统一了法兰西和伦巴第。”
(105) 莱茵邦联最后包括37个邦国,总人口约1500万。
(106) 弗朗茨二世已在1804年8月采用奥地利皇帝的名号,恰在拿破仑加冕成为法兰西帝国皇帝之后。
(107) 史蒂芬斯,《大革命期间的欧洲》,第249页。
(108) 在耶拿之战后,拿破仑将萨克森选帝侯扶上王位。
(109) 亚历山大希望将普鲁士作为俄罗斯和拿破仑帝国之间的缓冲而保存下来。他对拿破仑向东推进直逼自己的领土而心存忧虑。
(110) 1806年,拿破仑将那不勒斯的波旁王朝废黜。
(111) 拿破仑在1809年12月15日与约瑟芬离婚,他与玛丽·路易丝的婚礼在1810年4月2日举行。约瑟芬得以保留皇后的头衔,并在马尔迈松保有自己的行宫,每年领取200万法郎的津贴。直到生命的最后,她和拿破仑都保持着良好的友谊。她于1814年5月20日去世。
(112) 《提尔西特和约》很可能决定了拿破仑实际权力的极限。
(113) 第一次《巴黎和约》,1814年5月30日。
(114) 拿破仑的回归得到了军队的欢迎,尤其是那些从俄国和德国返回的战俘,但是法国人民普遍不欢迎他回来。
(115) 卫队长康布罗纳将军对投降的命令作出了如此的回答:“禁卫军可以倒下,但绝不会投降。”这句名言的出处一直存有争议。
(116) 他希望逊位给自己的幼子,并宣布他为“法兰西皇帝拿破仑二世”。
(117) 反法同盟的军队与路易十八签订了第二次《巴黎和约》(1815年11月20日)。此时的法国不得不接受1789年时的边界线,并付出了70万法郎的赔款。
(118) 德·托克维尔(De Tocqueville)。
(119) 当然,这些思想并非新的学说。所有所谓的法国大革命思想,都是通过法国大革命为它们注入新的权威,并在世界范围内被赋予新的进程。
(120) 瑞典被确认占有挪威,丹麦由于与拿破仑结盟而失去了挪威。瑞典和挪威形成了一个双元君主制国家,两国各有自己的议会,但在同一个国王的统治之下。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1915年,挪威宣布联合的解体,并选择丹麦的查理亲王作为自己的国王,并从此成为一个独立的王国。
(121) 关于德意志重组的细节,参见第792条。
(122) 同英国一样,匈牙利从中世纪起就拥有自己的宪法。瑞典也在法国大革命时期拥有了自己的宪法。
(123) 除了重建了欧洲的国家体系,维也纳会议还处理了几个普遍关注的次要问题,比如河流的水上运输、外来移民的权利和奴隶贸易等。关于最后一个问题,维也纳会议在英国的影响下,对奴隶贸易作出了清晰的判定,承认法国大革命所提出的人生而平等和自由的思想。维也纳会议还发表宣言谴责奴隶贸易,几个主要的国家同意竭尽全力限制奴隶贸易。这几乎是维也纳会议唯一同社会和道德力量站在同一战线上并塑造了新的世纪开端的行动。
(124) 这是哈佛大学校长查尔斯. W.艾略特于1893年在芝加哥哥伦布纪念博览会水门上的题词。
(125) 参见第852条和854条。
(126) 战争之后,路易·拿破仑在英国找到了一处避难所。他于1873年1月9日去世。
(127) 最后一笔分期赔款于1873年交付后,德国最后一批占领军随即撤离。
(128) 乔丹,《阿尔萨斯-洛林》,第20—22页。
(129)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宪法与美国宪法不太一样,它不是一份单一的法律文件,而是由不同时期通过的法律组成。她的立法机构由参议院和下议院构成,两院的联合会议选举总统,任期7年,并组建内阁,对立法机构负责。选举为普选制。
(130) 两国协约在1907年达成,后来英国加入进来,形成了三国协约。
(131) 随着教会与政府的分离,由政府支付给牧师们的薪水也停发了。教堂留给天主教徒自由使用,但是主教的宅邸和其他宗教建筑都作为教育和非宗教活动的场所使用。
(132) 见第七十五章。
(133) 见第七十七章。
(134) 1918年,在世界大战的压力下,英国通过《人民代表法案》,选举权的民主化工作完成。这部选举法比之前任何相似法案都要深入。它实际上建立了普选制,完全取消了当初的财产限制,并赋予所有“建立了自己的家庭,无论财产或土地价值多少”30岁以上女性以选举权。这些措施使选民人数成倍增加,选民人数增加了800万人,其中女性选民600万人。1919年,英国议会历史上首位女性(阿斯特夫人)获得了英国下院的席位。
(135) 这项法案与《1832年改革法案》类似,上院通过对贵族进行一种威胁性的封授而加以抵制。该法案规定议案(除某些特别指定的议案外)如果连续三次在下院获得通过——程序合法——则无须上院同意即可上升为法律。而且根据这项法案,每届议会的任期时间从原来的7年缩短为5年。
(136) 在英国,罗马天主教徒被排除在选举权和担任公职的权利之外。
(137) 在1914年世界大战爆发前,英国议会通过威尔士政教分离的法案,但是该项法案的实施却被推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
(138) 苏格兰的国教是长老会。
(139) 这个推迟引起了爱尔兰境内极大的怨愤。战争结束后,英国政府发现爱尔兰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严重。一个强大的政党——新芬党,要求完全从大英帝国独立出去。1921年,一个新的自治法案提出建立两个爱尔兰议会,一个是新教的阿尔斯特的,另一个是爱尔兰余下地区的,得到恩准,正式生效。
(140) 拿破仑三世并不希望看到一个统一的意大利,就像不想看到一个统一的德国一样。他的目的是在意大利北部建立一个王国,将奥地利排除在亚平宁半岛之外,然后将意大利各邦联合在一个以教皇为首的邦联之下。他认为,以这种方式重建的意大利很乐意将法兰西皇帝作为自己的捍卫者和守护者。
(141) 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于1878年去世,他的儿子以“亨伯特一世”的头衔继承了王位。亨伯特一世1900年被刺杀,他唯一的儿子维克托·伊曼纽尔三世继承王位。
(142)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教皇失去世俗统治权的前几个月,天主教的大公会议(1869—1870年的梵蒂冈会议)正式通过投票宣布了“教皇无谬论”,并作出决定:教皇所有关于“信仰和道德”等问题的言论都是永无谬误的。
(143) 1908年,自1755年里斯本大地震之后,欧洲历史上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于意大利的卡拉布里亚和西西里爆发。这次地震造成7万人丧生。墨西拿的西西里城几乎完全被摧毁,大量居民被埋在废墟之下。
(144) 最严重的问题出现在匈牙利。在著名政治家和演说家拉约什·科苏特的领导下,匈牙利人民奋起反抗,宣布脱离奥地利的统治而独立(1849年4月14日)。他们为了自由英勇地战斗,但是却被奥地利和俄罗斯的联军所镇压。
(145) 普选权在以财产为基础的狡猾的选举制度的干扰下变得毫无意义,这个著名的三级投票制度,让少数一直以来支持王权的富贵阶层占据了国会下院半数以上的席位。
(146) 摘自斯科特,《美国和德国国际关系调查》(1917),第42页。
(147) 德意志单个邦国自由主义运动的失败,在同时进行的将各邦连接成一个拥有真正自由宪法的统一国家失败的映衬下,得到更完整的呈现。为了达到制定全国性宪法的目的,1848年5月18日,德意志各邦在法兰克福召开了一次类似于1789年法国立法议会的制宪会议,目的就是为德意志制定一部全国宪法。不幸的是,制宪会议没有取得任何成果。这使得德国自由主义的前景看上去毫无希望。很多立宪运动的领导人为了躲避国内的独裁专制,不得不到美国寻求避难。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德意志各邦努力建立一个真正的国家联盟时,瑞士却成为一个真正的联邦国家。维也纳会议重组了瑞士邦联,使得瑞士各州像德意志邦联一样凭借松散的联邦纽带结合在一起。像德意志一样,瑞士也出现了以瑞士统一为理想的党派,也就是说,他们渴望建立一个更加强大和集权的联邦政府。为了阻止联邦集权和保持各州的权力,7个天主教州建立了“分离主义联盟”。随后,瑞士爆发了战争(分离主义战争,1847),分离主义者被击败,重新修订了联邦宪法;修订后的联邦宪法将以松散的州为单位连接在一起的邦联转变成一个强大的联邦政府,这在某些方面类似于美国联邦政府。瑞士成了一个真正的典型的联邦政府。1874年,新宪法被制定,这部宪法进一步加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力。
(148) 对法国干预的担心,加速了普鲁士宫廷方面的谈判。由于拿破仑三世在同意意大利统一时得到了萨伏依和尼斯作为回报(参见第853条),所以他想重施故技,欲以同意德国统一为条件获得莱茵河畔的某些地区作为回报。
(149) 俾斯麦通过将拿破仑三世在奥普战争时对黑森和莱茵-巴伐利亚地区的领土要求公布于众,激起了德国人反法的情绪。不只是德意志南部诸邦,整个德意志都对法国产生了极大的敌对情绪。
(150) 关于《法兰克福条约》(1871)的主要条款,参见第821条。
(151) 帝国由26个邦组成,包括阿尔萨斯-洛林的帝国属地。联邦中的一个重要事实,就是普鲁士的优势地位。1910年人口普查时,普鲁士的人口数为40165219,而所有其他邦的人口总数为24760770。
(152) 1914年的世界大战是德皇及其军事顾问发起的一场侵略性战争,但是德皇却宣称战争是为了保卫祖国,而直到战争爆发4天后帝国议会才接到正式通知。
(153) 同盟的开始是1879年德国和奥匈帝国签订盟约。1882年意大利的加入,使得三国同盟最终建立。
(154) 1890年3月18日。俾斯麦退休后在威廉一世赠予的福里德里斯鲁庄园颐养天年,他扮演了“德国的普罗米修斯”的角色。他对所有的敌人都投以蔑视,无所顾忌地对皇帝和大臣们的政策进行苛刻的批评。1898年,这位曾长期执掌普鲁士王国和德意志帝国权柄的大人物去世,终年84岁。
(155) 有7位首相曾经在他手下任职:卡普里维伯爵(1890—1894)、霍恩洛厄亲王(1894—1900)、冯·比洛亲王(1900—1909)、贝特曼·霍尔维格(1909—1917)、乔治·米夏埃利斯博士(1917)、冯·赫特林伯爵(1917—1918)、马克西米利安亲王(1918)。
(156) 该党在1871年获得的投票数为124000左右,1903年超过2911000,1912年上升到4250399。
(157) 这个二元国家的官方名称为奥地利-匈牙利君主国。
(158) 1910年的人口普查显示匈牙利王国的人口总数为20886487,其中只有10050575人口说匈牙利语。
(159) 1910年的人口普查显示奥地利帝国的人口总数为28571934,而日耳曼人口数(以语言为基础)为9950266。
(160) 这场战争被称为希腊独立战争(1821—1829)。这场战争属于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运动的一个阶段。它在革命的1821年引起了意大利半岛和伊比利亚半岛的**。拜伦爵士将自己的毕生精力致力于希腊自由的事业。他在迈索隆吉翁城被包围期间死于热病(1824)。英国、法国和俄国最终都卷入进来。土耳其和埃及舰队在纳瓦里诺海湾被联军摧毁。第二年,俄国在多瑙河省开始其行动,我们在后面详细叙述。
(161) 19世纪及之后的俄罗斯沙皇包括:亚历山大一世,1801—1825;尼古拉一世,1825—1855;亚历山大二世,1855—1881;亚历山大三世,1881—1894;尼古拉二世(废黜后被杀),1894—1917。
(162) 1864年,希腊由于从英国割得了伊奥尼亚群岛而扩张了自己的领土,伊奥尼亚群岛在维也纳会议之后一直由英国所保有。1881年,希腊从土耳其割得塞萨利和伊庇鲁斯的部分土地,但是在1897年,由于和土耳其苏丹战争的失利,希腊不得不将北塞萨利地区的一部分按照和约归还给奥斯曼政府。作为巴尔干战争的结果(第930条),希腊又获得了希腊本土附加领土及爱琴海中大量的附属岛屿。在自由主义制度下,希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取得了长足进步:人口总数从1832年的612000上升至1913年的4800000(新旧领土都算在内);工商贸易都得到复苏;科林斯地峡由一条运河横穿而过;铁路也修建起来;雅典呈现出了现代首都的面貌。1912年,雅典城内的两所大学学生人数超过了3000人。
(163) 参阅朗费罗的诗篇《提灯女神》。
(164) 俄罗斯在1871年普法战争爆发时否认了这一条款。随后俄罗斯重新修建了塞瓦斯托波尔的防御工事,在“一战”爆发前,俄罗斯一直在黑海保持着强大的舰队。
(165) 在这份条约中,欧洲大国重新修订了俄国和土耳其达成的《圣斯蒂法诺和约》。这份和约实际上将奥斯曼帝国排除在欧洲版图之外,并以牺牲塞尔维亚族和希腊族为代价扩大了保加利亚的领土。
(166) 罗马尼亚(古代的摩尔达维亚省和瓦拉几亚省)、塞尔维亚和门的内哥罗的完全独立被正式承认;保加利亚根据《圣斯蒂法诺和约》获得的领土被大幅削减,但是她享有自治权,只不过要向奥斯曼的朝廷纳贡;东鲁米利亚即将拥有自己的基督教总督,但仍在苏丹的版图之内。1885年,东鲁米利亚与保加利亚统一。人口几乎都是罗马尼亚族的比萨拉比亚被从罗马尼亚手中夺走,然后送给了俄罗斯。
(167) 农奴数量达到了约23000000,根据特殊法令(1858年7月颁布),农奴已经得到解放。他们立即获得了长期耕作土地的所有权而不用支付任何费用。他们已经只是名义上的农奴。我们之所以称其为“名义上的”,是因为这个阶层在劳作中只受到为数不多的限制,而且只需要缴纳很少的租金。
(168) 从理论上说,沙皇是俄罗斯专制统治者。王位背后权力的真正统治者,是各个等级的官员,他们构成了所谓的官僚机构。这种狭隘的、自私的、腐败的官员被比作雪莱夫人小说《弗兰肯斯坦》中的怪物。像小说中一样,怪物超越了它创造者的控制,犯下了肆无忌惮的罪行。
(169) 19世纪和20世纪初俄国历史上另一个重要事件是她在亚洲的扩张并与日本爆发冲突。关于俄国历史的这一重要阶段和其在“一战”中所扮演的角色,我们会在下边的章节中介绍。
(170) 我们还记得,这些中世纪的城镇曾经是政治自由的诞生地。
(171) 斯坦利为了追寻利文斯顿的足迹,比较早地进行了探险考察(1871—1872)。
(172) 从刚果自由邦实际建立的1882年,直到1908年,刚果只不过是比利时国王的个人领地。1908年,利奥波德国王将刚果让与比利时政府。这个国家的重要产品是橡胶、棕榈果和可可。棉花和烟草也被培育成功。最近估算这块殖民地人口,大约在9000000到15000000之间。
(173) 缔结条约和决定和战的权力都保留在英国政府手中。
(174) 1914年,另一条(环太平洋干线)连接新布伦瑞克到英属哥伦比亚鲁珀特王子港的洲际铁路线完工。
(175) 澳大拉西亚,意思是“亚洲南部的土地”,通常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同南非、加拿大和印度一样,英国人其实来到这里很晚。西班牙人和荷兰人来到这里都比英国要早。荷兰的存在可以通过新荷兰(澳大利亚早期的名字),范迪门斯地(塔斯马尼亚最初的名字)和新西兰这样的名称得以证明。它们都与大岛连接在一起。
(176) 新西兰不在联邦之内。她和其他临近的岛屿一起组成了一个自治领。如果不包括土著居民,总人口刚刚100万多一点(1911年人口普查的数字)。
(177) 最近一位作家对澳大利亚人口的特点有过一番描述:“澳大利亚是盎格鲁-撒克逊民族所拥有的唯一大陆——唯一一个由一个国家拥有的大陆——也是有记录以来唯一拥有一个民族、一种语言和一个政府的大陆。”
(178) 根据1901年人口普查,英属印度帝国的人数(包括藩属国)为294461956;1911年人口普查,这个数字达到了315156396。
(179) 印度和中国之间的鸦片贸易数额庞大,这成为了英国商人和印度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然而,中国政府逐渐意识到鸦片这种毒品的危害,开始抵制鸦片进口。这也是鸦片战争的原因。中国政府被迫展开禁烟行动。
(180) 印度兵变的原因有很多。被废黜王公的煽动;印度本地人日益确信的英国种种行径让他们的宗教受到威胁的传言,这也是兵变的原因之一;本地士兵对军方的不满。兵变在几个地区同时爆发。兵变者在坎普尔制造的暴行令整个文明世界感到恐惧。那那·萨希布对英国的驻军进行杀戮,并将200名妇女儿童集中起来关进一个小房子。因担心英国军队在亨利·哈夫洛克将军的率领下来解救这些俘虏,那那·萨希布派了5名刺客进入房间,将这200人全部杀死。随后尸体被拖出房间,扔到附近的水井里,后来救援部队发现了这些尸体,但是他们来得太晚了,没能阻止这场悲剧的发生。
(181) 荷裔南非人。
(182) 失去开普敦殖民地之后,爪哇岛成了荷兰所保有的最重要的殖民地。他们逐渐又占有了苏门答腊岛的大部分。这两个岛屿构成了荷兰东印度群岛的核心,总人口3600万左右。
(183) “Trek”荷兰语中为“迁徙”之意。
(184) 这两个与现代最强大的帝国交战的共和国白人总人口仅仅30万多一点。
(185) 德兰士瓦和奥兰治自由邦分别于1906年和1907年建立责任政府。
(186) 根据1911年的人口普查,联邦的总人口大约为700万,其中125万为白人,其他的都是土著居民或有色人种。金矿和钻石是其主导产业。
(187) 当时的埃及名义上仍然是以奥斯曼帝国为宗主国的世袭领地。
(188) 第一次世界大战终止了奥斯曼帝国对埃及名义上的宗主权。土耳其站在德国及其盟友的一方参加大战,英国随即宣布将埃及变成自己的保护国(1914)。
(189) 意大利人对没有得到突尼斯而感到失望,他们希望能够在红海海岸获得一个落脚点。他们占据了这里的一个区域,并将其命名为厄立特里亚殖民地。在非洲东南端,意大利人也占据了一片狭长的海岸地带(索马里)。但是意大利从一开始似乎运气就很差。这片海岸地带气候炎热,瘟疫不断,内陆为阿比尼西亚王国。意大利人企图在这里建立自己的保护领地;但是不幸的是,阿比尼西亚并不将自己看成是未开化或停滞不前的国家,她不需要欧洲人的保护。阿比尼西亚国王孟尼利克给了意大利军队以灾难性的打击(1896)。意大利人在北非的的黎波里的殖民行动会在后面加以介绍(第930条)。
(190) 在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葡萄和橄榄的栽培发展得相当出色。
(191) 法国迫切渴望将自己的统治向东推进到尼罗河流域,为了获得对这片土地的所有权,马尔尚少校率领队伍冒险穿过中非到达尼罗河流域,并在法绍达升起了法国国旗。但是法国人的行动侵犯了英国的利益。法国在尼罗河上游地区建立殖民统治,威胁到了埃及的安全,与此同时,法国在非洲建立穿过赤道非洲陆地交通线的构想,会阻碍英国规划的从开普敦到开罗纵贯非洲的铁路干线。经过英法两国激烈的外交争论,法国最终放弃了在尼罗河流域的所有领地,“法绍达事件”就此宣告结束。
(192) 1904年,德国政府不得不在其保护领地面对土著部落的坚决反抗。经过三年的残酷战斗,才将这场反抗完全镇压下去。当地居民几乎被屠杀殆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时候,德国在这个地区的殖民人数大约为1万人。
(193) 除了我们前面提到的几个殖民地外,德国“一战”前在太平洋上还占据着大量的岛屿和群岛。德国在土耳其也确保其工业和政治的绝对影响,使得奥斯曼政府几乎成为德国的附庸,而这也是后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起因和导火索。
(194) 最后一次领土扩大是在1917年,美国购买了丹麦西印度群岛的三个岛屿——圣克洛伊岛、圣托马斯岛和圣约翰岛。
(195) 1905年1月11日,日本的乃木(希典)上将和东乡(平八郎)海军上将发动围攻;俄国的斯提赛尔将军率军防守此地。不久之后,双方在中国的奉天(沈阳)展开激战,日军获胜。
(196) 1905年5月27—29日爆发的对马岛海战中,俄国舰队由罗杰斯特文斯基上将统率。
(197) 第一任总统为孙逸仙。1915—1916年间,中华民国(总统袁世凯)曾发生过一场复辟帝制的阴谋,但这场复辟运动很快被南方几省的起义挫败。
(198) 缪尔,《欧洲的扩张》,第239页。
(199) 德国之所以对这一主张表示反对,是因为她已经做好了战争准备,决定诉诸武力来达到自己的政治野心。前边已经说过:“德国和世界的冲突始于1899年的第一次海牙国际和平会议。”
(200) 安德鲁·卡耐基意识到了这次大会的重要性,拿出150万美金用于修建永久国际仲裁法院。这一宏伟的建筑被称为“和平圣殿”。1914年以前,很多可能会导致战争的国际纠纷都在这座和平圣殿里进行仲裁。
(201) 这不仅仅是威廉二世个人对德国宪法的解读。著名的德国历史学家爱德华·迈耶曾经说过:“德国的皇权必须是不受限制的,这样,它就只对上帝,而无需对任何人负责。”
(202) 在大战争开始时,威廉二世对东部军队发表的演说。
(203) 见第650、665、669条。
(204) 在最开始的时候,战争的真实特性被专制的俄国是西欧自由政府的盟友这一事实所掩盖;但是当1917年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俄国宣布其为共和国时,这一特性才变得清晰起来——尽管这个共和政府非常短命。
(205) 《对教皇和平主张的回复》,1917年8月27日。
(206) 法国和俄国逐渐靠拢,1891年,两国建立以“两国协约”而著称的防御同盟。
(207) 三国同盟包括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见第873条)。
(208) 法国总理德尔卡塞一直与英国政府进行谈判,因德国的战争威胁而被迫下台。
(209) 1906年的阿尔赫西拉斯会议,由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提议召开。
(210) 阿卜杜勒·哈米德曾经对亚达那和土耳其亚洲其他地区的基督教徒进行大肆屠杀,后来遭到罢黜,他的弟弟随后登上王位(1909)。
(211) 摩洛哥于1912年成为法国的保护国。
(212) 阿加迪尔,1911年。
(213) 其他国家纷纷效仿奥地利。奥地利宣布兼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决定两天后,保加利亚宣布脱离奥斯曼帝国完全独立。很快,克里特岛虽然名义上以土耳其为宗主国,也宣布与希腊合并(1908)。克里特与希腊的合并为1913年的《伦敦条约》所承认。
(214) 萨拉热窝,1914年6月28日。
(215) 1914年7月23日。
(216) 1914年7月28日。
(217) 1914年8月1日。
(218) 德国于1914年8月3日对法国宣战。
(219) 德国对比利时的侵略将英国卷入战争,然而即使比利时的中立没有被侵犯,作为法国盟友的英国也不会袖手旁观。英国绝不会放任德国打垮法国,掠夺她的殖民地,将法国变成德国的附属国。
(220) 这次演讲发生在1914年8月4日。
(221) 最重要的战役是伊瑟战役和第一次伊普尔战役。
(222) 远征军的幸存者自豪地接受了“不值一提的小部队”的称号。
(223) 1914年8月3日,坦能堡战役。第二年初,在东普鲁士的马祖里湖战役中,兴登堡将军再次给俄军以致命打击,俄军被杀死或俘虏者甚众。
(224) 大约在1914年9月1日,莱姆贝格被俄军攻占;1915年3月初,普热梅希尔落入俄军之手,奥军有125000名士兵成为俘虏。
(225) 1915年5月初,杜纳耶茨战役。这场战役的胜利之于德军,就像马恩河战役之于法国一样,具有决定意义。
(226) 这一保证是在1915年9月1日作出的。
(227) 特伦蒂诺和的里雅斯特。
(228) 包括重要城市戈里齐亚,1916年8月8日被攻占。
(229) 在希腊港口萨洛尼卡集结的英法联军被击败,而且由于担心希腊人背后出卖他们,英法联军并没有给塞尔维亚任何有效的援助。
(230) 土耳其在1914年11月参战,加入同盟国一方。土耳其之所以这么做,部分原因是担心一旦协约国获胜,自己的世仇俄国会对自己不利。
(231) 在加里波利半岛。
(232) 1916年1月。
(233) 在海上,最重要的战役是发生在北海的日德兰(5月31日),英国和德国的舰队之间的一场激战。“这是海军史上最伟大的一场战役。”(西蒙兹)这次战役巩固了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
(234) 就在德国向凡尔登发起猛烈攻击的同时,奥地利人也通过特伦蒂诺发起进攻。为了缓解盟友法国的压力,俄国和英国开始反攻。俄国军队已经从1915年的失败中迅速恢复过来,他们袭击了奥地利,俘虏了40万奥地利士兵。这迫使奥地利匆忙从意大利撤军,加强东部边境线的防御。在小亚细亚,俄国的尼古拉王子与土耳其人展开一场战役,侵占了亚美尼亚,占领了埃尔斯伦和特拉比松两座重要的城市。英国,更确切的说,是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一次索姆河战役。这是整个战争中的一场规模巨大的阵地战,从1916年7月1日一直持续到11月30日。德军的防线动摇了,他们不得不回撤到兴登堡防线。德军在撤退途中对即将放弃的地区进行大肆破坏。
(235) 1916年8月27日。
(236) 这场战役直到1917年才结束。
(237) 美国人得到允许,只要按照约定的日期和方式可以每周派遣一艘邮轮前往英国的法尔茅斯港。
(238) 1917年2月3日。
(239) 除了人民遭受的痛苦和普遍厌战情绪外,这场革命的直接原因就是俄国政府在战争期间所表现出的无能,人们普遍相信俄国军队所遭受的节节失利完全是因为俄国军队中一些亲德派的叛国投敌造成的。
(240) 1917年6月26日。
(241) 1917年10月和11月。
(242) 1917年3月11日。之前攻占这座城市的尝试以失败而告终,在底格里斯河下游的库特阿玛拉,10000英军被全部俘虏。
(243) 这不是美国人的第一次进攻。这次军事行动(1918年5月28日)前不久,美国的一个陆军师英勇无比地袭击了一支强大的德军在蒙迪迪耶附近的坎提格尼驻地。
(244) 美国军队还在西部战线的其他防区发动了一些次要的军事行动,如俄国北部、塞尔维亚东部和意大利等。1920年2月6日官方公布的数字显示,美国军队的伤亡人数为293067,其中伤215423人,34844人战死,42800人死于伤病和意外。
(245) 本条的叙述以一份名为“加拿大在战争中的努力”的报告为主要基础,它由加拿大总理罗伯特·莱尔德·伯顿爵士起草(西蒙兹,《世界战争史》,第4卷,第396—401页)。
(246) 德军在地中海的两艘战列巡洋舰“戈本号”和“布雷斯劳号”不幸逃入达达尼尔海峡,成为把土耳其拖入战争并加入同盟国一方的重要因素。在南大西洋的福克兰群岛,德军唯一的海军中队在1914年12月7日被英军摧毁。
(247) 英国和德国的庞大舰队在这场战争中的唯一一次重大战役就是1916年5月31日在日德兰的遭遇战。
(248) 西蒙兹,《世界战争史》,第2卷,第37—40页。
(249) 战争中每年沉没的舰船吨位数字如下: 1914——314694吨 1915——1298748吨 1916——2291437吨 1917——6187700吨 1918——2675520吨
(250) 此时,协约国已开始了军队的遣散工作。到1919年9月30日,美军在欧洲和国内的军事力量(总共约400万人)已经开始回归正常的平民生活,只在海外保留了几千人的军队。
(251) 见第710条和718条。
(252) 根据1920年1月15日的报告,巴黎和会最高委员会要求荷兰政府将前德意志皇帝威廉二世引渡。但是这一要求遭到荷兰政府的拒绝。
(253) 在这些新的民族国家形成的同时,意大利和罗马尼亚的统一基本完成,希腊民族的统一进展迅速。除此之外,德国、奥地利、匈牙利及被他们政治奴役的诸民族都变成独立的民族国家。所有这些,都是民族性原则的巨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