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1.俄罗斯农奴的解放(1861)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Tsar Alexander II,1855—1881)的名字作为4600万俄罗斯农奴(serfs)的解放者将会永远地载入史册。为了更好地理解解放对于农奴意味着什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俄罗斯之前的土地制度和农奴的社会地位。
地主的土地被分为两部分,较小的一部分会作为地主的自用土地进行保留,而较大部分的土地则分配给农奴耕种,农奴们组成的村社叫“米尔”(Mir)。
除了耕种劳动果实由自己享有的村社土地外,农奴必须要耕种地主的土地,一般每周需要至少劳动三天。农奴在人身上附属于地主,一旦违反地主的命令,还会遭受鞭打,但是地主不能像奴隶一样将农奴单独买卖。然而当地主将自己的全部家产出售时,农奴就一起被卖给了下一个主人。
1861年,俄罗斯颁布了“俄罗斯农民的大宪章”——《解放法令》(Emancipation Code)。法令规定农奴主必须把农奴耕种的土地分给农奴,为了得到这些土地,农奴必须通过劳动或地租作为回报。(167) 这样获得的土地就成为农奴村社的共同财产。所有其他的农奴,比如家仆和工厂里的操作工,在付出额外两年的劳役后就可以获得自由,而且在服役期间还应该得到工资收入。
就像美国南部的奴隶解放一样,俄罗斯农奴的解放并没有完全实现改革者的期待。其中一个原因是农奴并没有获得足够的土地,除非这些地区的土地非常肥沃,足以使他们养活自己。于是很多农奴离开自耕地前往城市,还有一些人不惜借贷,从而成为了无情的高利贷者的牺牲品。
882.俄罗斯自由主义运动;无政府主义和恐怖主义
从1815年开始,在俄罗斯对沙皇独裁统治的抗议就不断增长。这样的抗议运动不过是法国革命思想在俄罗斯的发展罢了。如果非要给这样的运动找一个起点,那么1813—1815年的事件或许可以算得上一个。在那几年,整个俄国的军队,像彼得大帝一样漫游西方,也像彼得大帝一样,从西方获得了一些新的思想。这完全就是1776年法国人前往美国参加美国独立战争的另一种翻版(第740条)。
那些高举自由主义思想旗帜的人在1862年后被称作无政府主义者(Nihilists)。他们主要来自教师和大学生,他们的基本要求就是建立立宪代议制政府,改革司法制度,消除对自由谈论公共事务的限制。总之,他们要求俄罗斯人民应该得到西欧人民所享有的一切权利。
在1878—1879年俄土战争期间,自由主义运动进入了暴力阶段——就像法国大革命在1793年所做的一样——并逐渐演变为恐怖主义。在政府的迫害和压制下,无政府主义采用了这种形式。极端无政府主义者或恐怖主义者认为暗杀是进行政治变革的正当手段。亚历山大二世(Alexander II)就是被刺杀身亡的(1881)。之后,俄罗斯政府的统治更加独裁残酷,并疯狂地镇压各种革命运动。
芬兰(Finland)成为了这种残忍不负责任的独裁统治的受害者。1809年,芬兰被瑞典割让给了俄罗斯。它成为了俄罗斯帝国的大公国。芬兰拥有自己的自由宪法,沙皇也曾经承诺和发誓会给芬兰完全的的自治权力。芬兰拥有大约200万人口,在自由宪法的保护下,这里的人民过着忠诚、富足的生活。但在1899—1902年期间,尼古拉二世通过一系列的皇家诏令取消了芬兰的宪法并将芬兰变为俄罗斯帝国的一个行政区。简而言之,芬兰成为了第二个波兰。
883.召开国家杜马(1905)
当然“全体俄罗斯的独裁者”(168)(Autocrat of All the Russias)沙皇和臣民之间的较量只有一个结果,俄罗斯沙皇进行的是一场众多独裁君主不断发起不断失败的绝望的战斗,这样的战斗从来都有一个共同的结果——自由主义思想的胜利和人民参与政府管理。
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The Russo-Japanese War),彻底暴露了沙皇政府的腐败无能,事态变得很严重。俄罗斯人民被迫接受闻所未闻的生命财产牺牲来参加一场不能实现他们的理想和保护他们利益的灾难性的战争,于是俄罗斯人民起而反抗。俄罗斯沙皇最终迫于压力向人民保证让他们参加政府事务。于是,1905年召开了由 俄罗斯人民选举代表产生的国家杜马或国民大会。
尽管国家杜马起初只不过是一个参政议政机构,但它很快就获得了立法权,并逐渐在政府中获得这样一个位置——在欧洲大战争的重压下,它一度成为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国(1917)运动的焦点。1917年的俄罗斯革命构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历史的重要部分,也是这场巨大的战争的成果之一。(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