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拿破仑帝国;解放战争(1801—1815)(1 / 1)

787.拿破仑称帝(1804)

密谋刺杀第一执政和敌人日益增加的活动令法国发起了增加拿破仑权力、确保他的安全和政府稳定的运动,而这需要将拿破仑推上帝位。拿破仑虽然在表面上拒绝大众的意愿,实际上却在暗中煽动和指挥它。元老院授予拿破仑法兰西皇帝头衔的诏令被提交到人民面前,而最终以一致性支持获得通过。1804年12月2日,加冕仪式在巴黎圣母院教堂进行,教皇庇护七世(Pope Pius VII )受邀从罗马赶来参加加冕仪式。(103)

788.法国大革命创立的共和国变身成为王国

在共和国成为帝国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周围有三个按照革命理想和由军队建立的联邦共和政体摇身一变,成了法兰西帝国的附属国或者被直接并入了法国。总之,这些国家实际上已经是拿破仑帝国的封地,成为新罗马帝国的行省或附属国。

就这样,奇萨尔皮尼共和国或意大利共和国变成了王国,拿破仑在米兰佩戴伦巴第人的“铁王冠”而加冕为王(104),并以意大利国王的头衔篡夺其政府(1805年5月)。不久之后,就在同一年,拿破仑将利古里亚共和国并入法兰西帝国。然后,他又如法炮制,将巴达维亚共和国(Batavian Republic )并入荷兰王国,并将王冠戴到他最喜爱的弟弟路易头上。

就这样,大革命的政治工作没有完成,政治自由被夺走了。拿破仑说:“当它挡住我前进的道路时,我就会把它推到一边。”公民的平等则被保留了下来。

789.法兰西帝国和旧专制君主

绝不要以为当法国将自己和周边国家变成帝国和王国时,欧洲列强会无动于衷。拿破仑建立的强大帝国是对整个欧洲的威胁,而法兰西帝国要比法兰西共和国还要可怕,因为这是一个军事独裁的政权,而其强大的权力又掌握在拿破仑这样一个具有杰出才干的人的手里。他们组织了一个又一个的反法同盟,来对抗他们心目中的“篡位者”(Usurper),而英国就是这些同盟的“军需官”(Paymaster)。盟国的目的,开始是将法国赶回到她原来的疆土之内,后来就变成要将拿破仑作为欧洲和平的破坏者和很多国家的压迫者赶下台。从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到1815年滑铁卢战役,整个欧洲对抗法国的战争几乎从未停息。这是巨人之间的战争。自从薛西斯一世后,整个欧洲再也没有被军事力量燃起的炮火弄得如此风雨飘摇。拿破仑手下有众多军事才能出众的将领,他带领法国军队创造了众多的军事奇迹。他的出色成就令人炫目,令世界震惊。

详细阐述拿破仑从奥斯特里茨战役到滑铁卢战役需要大量的篇幅,我们在这里就简单地摘取其军事生涯中的几个片段来勾勒出他是如何到达权力和名望的顶峰之后又迅速滑落的过程。

790.拿破仑准备入侵英格兰;将路易斯安那卖给美国;布洛涅的军营(1803—1805)

在拿破仑加冕之前,英国和法国之间的战争就已经开始了。拿破仑为这场战争做的准备之一就是以1500万美元的价格将他刚刚从西班牙手里得到的路易斯安那卖给了美国(1803)。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海上军事力量的不足让他不可能守得住这片遥远的领地。

这片资源丰富的巨大土地交易是历史上最为重要的领地交易之一。拿破仑似乎已经认识到这笔交易对美国发展的重要意义。他说:“我为英国准备了一个强大的对手,这个对手迟早会让她低下高傲的头颅。”

早在1803年,拿破仑就开始在英吉利海峡法国这一侧的布洛涅(Boulogne)集结大批军队,并建造了大量的平底船,准备入侵英国。当时法国的媒体不断地喊出口号——“摧毁迦太基”。拿破仑说:“我们控制海峡6小时,就能成为世界的主人。”为了用历史的记忆激励法国士兵的爱国热情,他将著名的用来纪念诺曼人征服英格兰的贝叶挂毯(Bayeux Tapestry)带到了巴黎。

拿破仑的战斗准备令整个英国感受到了自西班牙无敌舰队以来的最为惊恐的时刻。小威廉·皮特(Younger Pitt)——当时英国政府的首脑——不遗余力地寻找强国来组建一个同盟共同对抗法国。1805年初,英国和俄国结成同盟,希望成为欧洲同盟的核心。奥地利和其他国家也很快加入了这个同盟。

791.对奥地利的战役:奥斯特里茨(1805年12月2日)

拿破仑得到奥地利和俄国军队都在抓紧行动的情报,他立刻解散了布洛涅的军队,急派“大军”——名副其实——穿过莱茵河,在乌尔姆(Ulm)奇袭并俘虏了奥地利大军。随后,他又胜利穿过维也纳,来到奥斯特里茨,在这里,拿破仑大败8万人的俄奥联军,取得他一生中最为重大的胜利之一。奥地利被迫割让了大片领土,其中就包括威尼西亚(Venetia),拿破仑将其并入意大利王国。

792.重组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终结(1806)

拿破仑在马伦哥和霍亨林登战役之后就开始对德意志主体部分进行重组,到这时,重组的工作已基本上完成。他将组成德意志体系的300多个邦国缩减为40个左右。其中宗教邦、帝国自由城市和小王公的小国成为主要的受害者,他们的大部分土地被强行授予那些保留下来邦国的王公。其中最受宠的是巴伐利亚选帝侯(Elector of Bavaria)和符腾堡公爵(Duke of Württemberg),他们都被拿破仑封为国王并获得了足够多的领土来适当地维持他们的尊荣。巴登侯爵(Margrave of Baden)被封为大公,他的领地得到扩大。所有这些王公都和拿破仑家族联姻。

这些最受宠的邦国连同其他的邦国——共有16个,宣布从古老的神圣罗马帝国中独立出来,成立一个名为莱茵邦联的政治联盟,拿破仑是这个联盟的保护者。(105)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二世意识到自己的权力实际上已经被废除,于是放弃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头衔,开始采用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一世作为最高头衔。(106)

就这样,神圣罗马帝国在查理曼之后维持了将近千年,最终灭亡。如果从恺撒·奥古斯都开始算起,罗马帝国存在了1800年,是最长寿的人类秩序之一——如果把这种存在看作生命的话。

793.特拉法尔加战役(1805年10月21日)

拿破仑在德意志的辉煌胜利却被其舰队遭受的重创蒙上了一层阴影,这场灾难就发生在奥地利的乌尔姆投降后的第二天。纳尔逊勋爵在西班牙海岸的特拉法尔加(Trafalgar)海角与法国和西班牙的联合舰队遭遇——此时的西班牙是拿破仑的盟友——然后,他几乎完全摧毁了法西联合舰队,而这位英勇的海军上将却在胜利的那一刻倒下了。

这场决定性的战役让英国掌控了海上霸权并将其从法国入侵的威胁中解脱出来。甚至拿破仑一直习惯于称作“小水沟”的英吉利海峡自此以后也成为拿破仑的野心无法逾越的鸿沟。拿破仑或许可以统治欧洲大陆,但是海洋和岛屿的统治权却对他说了不。

794.与普鲁士的战争:耶拿-奥尔施泰特战役(1806)

奥地利之后,普鲁士是下一个挨到拿破仑重拳的国家。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Frederick William III)因为被难以忍受的侮辱所驱使,他鲁莽地向奥斯特里茨的胜利者宣战了。兵贵神速,拿破仑迅速在耶拿(Jena)和奥尔施泰特(Auerst?dt)两场同时开打的战役中痛击普鲁士的军队。普鲁士的大部分领土迅速被法国军队占领。首都柏林也被法国军队**。腓特烈大帝的宝剑、柏林勃兰登堡城门驶过的胜利战车和很多从柏林城的博物馆还有艺术馆中掠夺的珠宝,都作为战利品被运往巴黎。

795.与俄罗斯的战争:埃劳战役和弗里德兰战役(1807)

沙皇亚历山大派出支援腓特烈·威廉三世的俄罗斯军队,仍然在维斯瓦河(Vistula)以东普鲁士的领土上同拿破仑军队作战。

在1807年初,拿破仑在一个狂风怒号的冬日向在埃劳(Eylau)的俄罗斯军队发起进攻。这是一场血腥的战役,双方的伤亡都超过3万人。在同年夏天,拿破仑再次在弗里德兰(Friedland )与俄国军队交战,这次法国军队大获全胜,俄罗斯沙皇被迫请求停战。

796.《提尔西特和约》(1807);分割世界

拿破仑在提尔西特(Tilsit)同俄罗斯沙皇进行了几次会晤。第一次谈判是在俄国边境的涅曼河(Niemen)中间的一艘小船上进行的。

拿破仑和亚历山大的这些会晤标志着欧洲历史上最富戏剧性的情节之一。旧秩序被打破,新秩序正在建立。谈判的主要话题是如何划分各自在世界的势力范围。“拿破仑向俄罗斯沙皇展示了他倾向于重建古老的东西帝国的想法。他们会是忠诚的盟友。法国要成为拉丁民族和欧洲中心的最高统治者;俄国将代表希腊帝国,并将势力扩展到亚洲。这些宏伟的设想吸引了亚历山大,他相信接受这样的构想是在继续推行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女皇的政策。拿破仑认为法国唯一担心和需要击垮的敌人是英国。”(107)

新的世界秩序将会以古罗马-拜占庭模式进行。但是在重新绘制欧洲中部版图上出现了麻烦。两位统治者尤其在如何对待和处理波兰的领土和普鲁士的问题上产生了利益分歧。重建已经解体的波兰符合拿破仑的利益,但是他这样做就会让沙皇亚历山大疏远法国。于是他只是将普鲁士所属的波兰国土的大部分并入他命名的华沙大公国,并将其赠予自己的附属国萨克森国王。(108)

为了实现拿破仑的帝国野心,波兰爱国者的希望被牺牲掉了。一个拥有1500万灵魂的国家被这些强盗国王像牲畜一样任意宰割。波兰爱国者曾满怀希望地跟着拿破仑东征西讨,就指望他能够统一和重建他们的祖国。拿破仑曾经给他们希望。但是这些希望到头来却都残忍地破灭了。如果拿破仑能够做一个真正的解放者,他就不会犯下历史中的最大错误之一,而得到救赎的波兰民族会出于感激为他讴歌和树立一座人类最伟大施助者的不朽丰碑。

普鲁士,拿破仑本打算将其从欧洲版图上抹去。然而亚历山大的干预,让这个国家免于亡国。(109) 但是,无论沙皇代表其盟友威廉三世的调停,还是在提尔西特美丽爱国的路易莎王后在拿破仑面前谦卑的恳求,都没有使得普鲁士从解体和深深的屈辱中幸免。除了割去其波兰省外,拿破仑还将其易北河(Elbe)以西的所有领土都划出来,连同其他一些土地建立了一个新的威斯特伐利亚王国(Kingdom of Westphalia),并将它赐给了自己的弟弟热罗姆(Jerome)。这个由24个小公国和自由城市组成的王国,被拿破仑并入了莱茵邦联。就这样,普鲁士失去了整整一半的领土,剩下的实际上也只是拿破仑帝国的一个行省而已。

797.大陆封锁;《柏林敕令》和《米兰敕令》(1806—1807)

《提尔西特和约》签订以后,英国成了拿破仑唯一的敌人。拿破仑对这个强大而又顽强的所有反法同盟的操纵者所采取的手段,成为解读拿破仑从1807年的强盛到1815年的滑铁卢垮台这段历史的钥匙。这些手段被称作“大陆封锁”或“大陆体系”(Continental Blockade or System)。我们已经看到拿破仑的舰队在特拉法尔加遭受的重创,这让他所有偷袭不列颠海岸的希望都化作泡影。既然无法直接用武力打到敌人,拿破仑决心通过贸易来打击英国。他颁布了两部著名的敕令:《柏林敕令》和《米兰敕令》(Berlin and Milan decrees)。拿破仑对英国商船关闭了欧洲大陆的所有港口,并禁止任何欧洲国家与英国进行贸易往来。拿破仑采取的这些政策确实破坏了英国的贸易,但是对法国而言,这也是一种自杀式行为,并最终导致了拿破仑帝国的衰落。

798.半岛战争的开始(1808)

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在欧洲南部造成的结果之一就是和葡萄牙产生冲突。葡萄牙的摄政王拒绝了拿破仑关于英国贸易和财产的所有要求。拿破仑派了一名元帅率军攻占了葡萄牙。葡萄牙王室连同很多贵族逃往巴西。这时的葡萄牙实际上成为了拿破仑帝国的一个行省。

799.拿破仑让自己的哥哥约瑟夫成为西班牙国王(1808);西班牙起义

西班牙成为下一个被法国非法占有的国家。拿破仑傲慢地干涉西班牙的内部事务——当然,必须要说的是西班牙政府也确实腐败无能——拿破仑**软弱的波旁王朝国王查理五世(Charles IV)作为“亲爱的朋友和盟友”交出自己的王位,然后拿破仑转手就将王位给了他的哥哥约瑟夫(Joseph)。约瑟夫之前在那布勒斯的王位转给了拿破仑的妹夫缪拉(Murat)。(110) 就这样,爱冒险的拿破仑随意罢免和任命国王,将王位和王国玩弄于股掌之间。

但是勇敢的西班牙人民并不会向拿破仑带给他们的屈辱屈服。从比利牛斯山脉到直布罗陀海峡,整个西班牙都拿起武器战斗。葡萄牙人也揭竿而起,英国派遣亚瑟·韦尔斯利爵士(Sir Arthur Wellesley)——也就是随后的滑铁卢战役的英雄威灵顿公爵(Duke of Wellington)——率军前往支援。法国军队很快就被赶出葡萄牙,并被逼到埃布罗河(Ebro)以外。刚坐上西班牙王位的约瑟夫仓皇逃窜。拿破仑意识到,如果想重塑法国军队的威望,他必须亲自出马。他率领大军进入伊比利亚半岛,重新把约瑟夫扶上西班牙的王位。但是欧洲另一个角落传来的威胁令他不得不急忙返回巴黎。

800.拿破仑同奥地利的第三次战争(1809)

利用拿破仑在伊比利亚半岛(Iberian Peninsula)陷入麻烦之际,奥地利皇帝弗朗茨一世集结军队做好战争的准备。战争在1809年春天开始,在为期不长的系列战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和瓦格拉姆战役[Battles of Aspern(Essling)and Wagram]——之后,奥地利再次臣服于拿破仑的脚下。奥地利遭到进一步的瓦解,除了其他土地被夺走外,亚得里亚海沿岸的狭长海岸地带,被拿破仑作为伊利里亚诸省(Illyrian Provinces)纳入了法兰西帝国的版图。

801.教皇辖地和拿破仑帝国合二为一(1809)

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让他和教皇产生了矛盾。教皇庇护七世拒绝实施对英国的封锁,并进一步想对拿破仑的其他命令不予理睬。因此,拿破仑宣布教皇“不再是俗世王公”,并占有了教皇的领地。庇护七世直接将拿破仑开除了教籍,而拿破仑则将教皇逮捕并关进监狱长达3年之久。

802.拿破仑第二次婚姻(1810)

在战胜弗朗茨一世不久,拿破仑为了能够和奥地利女大公玛丽·路易丝(Marie Louise )结成新的同盟决定与妻子约瑟芬(Josephine)离婚。(111) 约瑟芬不敢违逆拿破仑,只有委屈自己伤心地离开了皇宫。拿破仑希望通过和欧洲古老的皇室之一联姻来平息有人对他出身庶民的责难并能够留下继承人保证自己的统治能够世代传下去。

拿破仑建立王朝的渴望和野心在第二年儿子出生后似乎得到了实现,他的儿子被授予“罗马王”的头衔。这样,他的敌人们再也不会拿他的出身和没有子嗣来说事了。现在,他在法国的王位不但得到了巩固而且还能继续传下去。

803.荷兰和德国北部海岸的土地被纳入拿破仑帝国(1810)

在拿破仑开始第二次婚姻的这一年,又有两片土地被纳入拿破仑帝国的版图之中。

荷兰国王路易·波拿巴(Louis Bonaparte)对哥哥的大陆封锁政策并不赞同,因为它毁了荷兰的贸易,因此决定放弃王位。于是拿破仑将荷兰并入法兰西帝国。不久,拿破仑同样把德国海岸从荷兰到吕贝克的土地纳入了自己的帝国,目的是封闭这里的包括汉萨同盟城市不来梅、汉堡和吕贝克同英国的贸易。

804.拿破仑帝国版图的最大化(1811)

这些新增加的土地,是拿破仑帝国的领土最后一次扩张。拿破仑现在看起来已经达到了人生的巅峰。(112) 马伦哥、奥斯特里茨、耶拿、弗里德兰、瓦格拉姆,一步一步地让拿破仑爬上了军事权力和荣耀的顶峰。

拿破仑帝国的版图从吕贝克到罗马,包括法国本土、荷兰、德意志西部和西北部、意大利西部、那不勒斯王国,再加上伊利里亚行省和伊奥尼亚诸岛。

帝国的四面是同盟国、属国和附庸。欧洲几个古老王国的王位都由拿破仑的亲属或最亲信的元帅们占据。他自己是意大利王国国王、莱茵河联邦的保护人以及瑞士的纠纷仲裁者。奥地利和普鲁士也都完全听命于他。俄罗斯和丹麦则是他的盟友。

这些曾经强大独立的欧洲国家现在都成了“科西嘉冒险家”(Corsican adventurer)的附庸。自从罗马帝国的皇帝以来,还没有谁能够像拿破仑这样支配过文明世界。

805.帝国弱点的暴露

尽管此时的拿破仑对外看起来如日中天、强大无比,但是他从奥斯特里茨战役开始后的巨大影响力已经走过巅峰,开始走下坡路了。有很多因素造成了他帝国的脆弱和预示着其迅速解体。整个法兰西的建立和存在都是依靠着他个人的能力,而其能否永远持续则完全依赖于他的生命和权力的持续。

另外,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给欧洲沿海国家带来了无尽的痛苦和损失,在整个欧洲大陆范围内逐渐引起了不满。

还有,拿破仑的穷兵黩武几乎让整个国家的男性损失殆尽,后来部队里只能招募尚未成年的男子,而这些孩子根本无法承担拿破仑东征西讨的战争负担和疲劳。为了支付战争开销和开展公共建设,拿破仑征收繁重的赋税,这也造成了整个帝国巨大的痛苦和不满。

再有,拿破仑对庇护七世的粗鲁和不公的处理令整个天主教和他疏远,各地的虔诚的天主教徒对他也产生了极大的愤恨。

与此同时,被罢黜的王公和削职的贵族们自然也是对拿破仑建立新的政体和权力体系心怀仇恨,他们一直等待着机会来重新夺回自己失去的权力和特权。

原来将拿破仑当作法国自由平等思想的化身,当他推翻旧的王位,剥夺贵族阶层的种种特权时鼓掌欢迎的平民阶层和曾经的大批追随者们在拿破仑实行帝国统治、建立帝国法庭之后也开始反对他,尤其是拿破仑抛弃约瑟芬同最受欧洲憎恨的皇室之一联姻更是将这些人变成了他的敌人。

806.摧毁拿破仑帝国的新力量:民族国家

战胜拿破仑帝国,将欧洲从拿破仑的暴政中解脱出来的活跃力量是民族爱国主义情绪——这种情绪在被瓜分的国家、附庸以及独立受到威胁的国家中都被激发了出来。法兰西帝国威胁要成为欧洲民族国家的坟墓。面对这种威胁,各国的爱国主义热情被唤醒。我们已经看到西班牙人民的反抗,后边我们还将看到德意志和俄罗斯爆发的类似反抗。

807.普鲁士重生

爱国主义运动在普鲁士得到了最热情的体现。在耶拿战争中惨败的普鲁士成为法兰西帝国的附庸,遭受了各种屈辱和摧残。这唤醒了德意志内部沉睡已久的爱国热情。这种爱国热情的增长受到了各种因素的刺激和指引,其中科尔纳(K?rner)和席勒(Schiller)还有其他诗人的爱国诗歌点燃了成千上万德意志人心中对祖国的**。

教育成为加速民族觉醒和重生的另一个手段。1808年,哲学家费希特(Fichte)在柏林发表著名的演讲《告德意志民族书》(Addresses to the German Nation)。自从路德发表他的《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书》以来再也没有如此打动德意志人民心灵的演讲了。费希特认为公共教育是唯一可以促进德意志民族道德和政治觉醒的手段。德意志青年必须接受教育为国民福祉无私奉献并享受为祖国牺牲的快乐。整个德意志的教育和哲学领域都被这种精神所感染。成千上万的德意志年轻人感受到对国家和国土前所未有的热爱。

与此同时,诗人、哲学家和教师都通过他们的呼吁和研究方法在普鲁士社会创造了一种新的精神,杰出的爱国政治家施泰因男爵(Baron vom Stein)和哈登堡亲王(Prince von Hardenberg)实行的社会和经济改革唤醒和影响到了普鲁士人民大众。

当时普鲁士2/3的人口是农奴。施泰因的主要思想是国家的力量存在于人民的爱国热情之中,但是他的远见告诉他“爱国者不能出自农奴”。于是他实施了解放农奴,给农奴以公民权的政策。

通过著名的《解放法令》(Edict of Emancipation),农奴制被废除了。这项法令,由于其深远意义,获得了与林肯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Emancipation Proclamation of Abraham Lincoln)以及亚历山大二世(Emperor Alexander II )颁布的解放俄罗斯农奴的法令同等重要的历史地位。

随着农奴制的废除,将普鲁士人民划分为不同阶层的等级特权也被废除。很多城镇获得了地方自治,为人民代表参与国家管理铺平了道路。

在施泰因和哈登堡进行社会改革的同时,战争部长沙恩霍斯特(Scharnhorst)按照法国模式对普鲁士军队进行重组。过去普鲁士军队在耶拿战场上遭受耻辱失利是因为它主要是由农民和无能而又傲慢的贵族组成的。当时士兵哪怕稍有冒犯就会遭受鞭刑。新军队是由自尊自爱的公民组建而成,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国民军队,接受统一的军事管理。

这些改革对人民精神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们促进了普鲁士政治和道德的重生。普鲁士在随后的解放战争中成为了德意志民族的领导者,而这个时刻正在逼近。

808.拿破仑入侵俄罗斯(1812—1813)

德意志和欧洲其他地区大起义的导火索是拿破仑入侵俄国时降临在他头上的厄运。各种因素交织,削弱了法俄两国的友谊并破坏了沙皇和拿破仑之间的同盟,但是双方相互失去信任并彼此疏远的主要原因还是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这一政策给俄国的贸易带来巨大损失,沙皇最终拒绝执行拿破仑的敕令,并加入了反法同盟。

拿破仑决心像对待其他欧洲国家一样用武力逼迫俄国俯首称臣。从所有的附属国召集军队后,拿破仑便率领这支大军穿过俄罗斯边境,这是名副其实的“大军”——人数达到40万。在斯摩棱斯克(Smolensk)做了单独的抵抗后,俄罗斯军队并没有正面迎战,而是向俄罗斯腹地撤退,而国家遭到了向前推进的敌人的破坏。最终,在距离莫斯科只有70英里的博罗季诺(Borodino),俄军停止撤退,开始与敌军展开浴血奋战。这场战斗血流成河,双方的伤亡达到了7万人,俄军的抵抗终于被摧毁,法国入侵者终于胜利地进入莫斯科。

但是拿破仑却惊讶地发现莫斯科城内的居民已经撤离,他在俄国沙皇空****的克里姆林宫(Kremlin)安营扎寨两天后,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同时燃起了奇怪的大火。大火烧了整整5天,直到莫斯科城市大部分地方都被烧为灰烬。

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

拿破仑此时的局势十分危急。他原本以为法国军队一旦进入莫斯科,亚历山大很快就会乞和。但是亚历山大对拿破仑的答复是,只要还有一个法国士兵站在俄国的土地上,他就不会和拿破仑进行谈判。

怀着沙皇会很快放弃自己的决定的希望,拿破仑又在已经被大火烧毁的莫斯科城停留到10月中旬,随后拿破仑下令撤退。这次延误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导致了历史上最大的悲剧。在撤退之前,法国军队的队列覆盖了距离帝国边境一半的地方,可怕的冬天袭击了他们。未带御寒衣服的士兵们遭受了恶劣天气的折磨和摧残,成千上万人被活活冻死,每个军营的营火周围都堆放着成堆的死尸。有时候一夜之间就有200到300名士兵丧命。而游弋在法国撤退大军周围的俄罗斯农民和哥萨克骑兵(Cossacks)日夜骚扰着法国人,几千法国士兵为此丧生。

法军在渡过别列津纳河(the river Beresina)时也是损失惨重。渡过别列津纳河之后不久,拿破仑意识到他帝国的命运需要他出现在巴黎,于是他将剩余的军队交给自己的元帅们率领,自己急忙返回巴黎。

法国及其盟军在这场灾难般的战争中死亡的人数高达25万人,而俄罗斯军队的死亡人数据估计大致相同。

809.解放战争;莱比锡战役,“民族会战”(1813年10月16日—19日)

拿破仑的好运和他的“大军”都被埋葬在俄罗斯的皑皑白雪中。他在俄国遭受的惨痛失利,再加上在西班牙的巨大损失,给欧洲各国带来了信心,他们认为是时候摧毁拿破仑了。第六次反法同盟组建起来,它包括俄罗斯、普鲁士、英国、瑞典和后来加入的奥地利。

拿破仑为准备最后一战付出了巨大努力。1813年春天,他集结一支新的部队,人数超过30万,但里边招募了大量的我们应该称之为男孩的未成年人。拿破仑的军队先后在吕岑和包岑(Bautzen)同俄罗斯与普鲁士联军交战,拿破仑在这两个战场上都取得决定性胜利。但是奥地利随后加入了联军,在萨克森的莱比锡(Leipzig),拿破仑受到了反法联军的猛烈进攻。这场著名战役卷入了如此多的国家,在历史上得名“莱比锡国家会战”(Battle of the Nations)。战斗持续了3天,拿破仑战败并被迫撤回法国。

联军开始向法国边境全面进攻。拿破仑竭力阻挡联军的入侵,但是徒劳无功。巴黎向联军投降(1814年3月31日)。随着反攻无望,拿破仑最信任的将军们背叛和抛弃了他。法国元老院,在曾经担任拿破仑外交大臣的著名外交官塔列朗(Talleyrand)的授意下,发布了废黜皇帝的法令,恢复波旁王朝的统治。拿破仑被迫退位,并被流放到位于地中海上的厄尔巴岛(Elba),在那里他被允许保留皇帝的称号,身边保留少许跟随他多年的士兵。但是厄尔巴岛对于曾统治半个欧洲的拿破仑来说似乎有点太小了,所以我们对拿破仑的不满不应该感到惊奇。

810.“百日王朝”(1815年3月20日—6月29日)

应法国元老院的邀请,路易十六的弟弟现在加冕成为路易十八(Louis XVIII)。反法同盟为这位新波旁王朝的国王安排了一份条约(113),而反复无常的塔列朗作为路易十八的代表与同盟谈判。这份条约让法国回到了1792年的边境线。

按照之前的承诺,路易为法国制定了一部宪法,但是他的权力却不受任何限制。他称自己为“根据上帝的恩典作为法国和纳瓦拉的国王”。他总是暗指自己开始统治的这一年是他统治法国的第19年,这样就等于完全忽略了法兰西共和国和法兰西帝国的统治。这引起了人们的警觉,因为他似乎怀疑自路易十六退位和被处死以来这段历史的有效性。一些人担心革命的所有成果都被抹杀,开始渴望拿破仑的回归,而这种愿望导致到处都在流传拿破仑将带着春天的紫罗兰回到法国。

1815年3月,欧洲各国代表齐聚维也纳重新设置被法国“洪水”毁掉的地标和边境线。有消息传来,说拿破仑已经逃离了厄尔巴岛来到了巴黎。开始时,会议代表们还不相信,只把它当成是玩笑,但后来还是艰难相信了报道的真实性。

利用对复辟的波旁王朝的普遍不满,拿破仑决心大胆恢复自己的皇位。他带领大约800名卫兵在法国南部的一个港口登陆,发表了极具鼓动性的演说后,拿破仑立即向巴黎挺近。在前往巴黎的途中,拿破仑受到了热烈欢迎。一个团又一个团的军队忘记了最近向波旁国王的效忠誓言,迅速加入了拿破仑的队伍。他的旧部更是兴高采烈。(114) 内伊元帅(Marshal Ney)被派去捉拿皇帝并保证把他装在笼子里带到巴黎。然而,当他看到自己的老长官时,便立即投入到他的怀抱,并以自己的宝剑和生命作抵押。路易十八被军队抛弃而无能为力,当拿破仑逼近巴黎的城门时,他舍弃王位,仓皇逃走。

拿破仑渴望与欧洲各国达成和平协议,但是欧洲各国却认为只要拿破仑坐上法国王位,欧洲大陆就无法保持和平。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反法同盟集结军队对抗“欧洲和平的破坏者”。

拿破仑希望在反法同盟的军队联合起来之前将他们各个击破,于是他率领一支13万人的大军迅速进入比利时,目的是摧毁那里的威灵顿公爵率领的英国军队和布吕歇尔(Blücher)率领的普鲁士军队。他先遭遇并击败了普鲁士的军队,随后在滑铁卢迎战英国军队(1815年6月18日)。

滑铁卢战役无须多说,法国军队与英国军队激战一整天也没有决出胜负,随着夜幕降临,威灵顿渴望布吕歇尔或者深夜的到来。这时,布吕歇尔带领3万普鲁士军队扭转了战局。著名的禁卫军宁死不降,(115) 发动了最后一次进攻后,把迄今为止所向披靡的方阵留在了失守的阵地上。

拿破仑被迫第二次退位,(116) 而路易十八也第二次登上他不稳定的王位。(117) 拿破仑逃往海岸,希望在那里乘船前往美国;但是英国警觉地封锁了那里,拿破仑被迫向英国柏勒洛丰号战列舰的长官投降。拿破仑说:“我来了,像地米斯托克利一样来了,将自己投进英国人民友好的怀抱。”

但是没有人会相信:如果让拿破仑获得自由,或者是只要他还在,即使被严密看守,欧洲大陆未来的安全和平静就不能得到保证。一些人甚至敦促将拿破仑作为反叛者和逃犯交给路易十八处死。但是,最终的决定是将拿破仑流放到南太平洋上的圣赫勒拿岛(Island of St. Helena)。就这样,拿破仑由英国士兵押送到圣赫勒拿岛并严加看管,直至1821年去世。

根据流放期间同伴的描述,拿破仑最后几年的事迹是历史上最让人怜惜的遭遇之一。他在52岁时去世。作为一个军事天才和统帅,他比历史上其他任何一个人给世界留下的印象都要深刻,占据的位置更为广大。“他的伟大无人可及!”(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