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3.序言
法国大革命是法国人民反抗君主专制和阶级特权的一场革命。“自由、平等、博爱”是革命的口号。革命的过程中虽然以这样的名义犯下了可怕的罪行,但是这并不能与革命的真正精神和目的混淆在一起。1789年法国人民的革命要求在本质上与1642年和1688年英国以及1776年美国殖民者发起的独立运动的革命诉求是一样的。只有本着这样的观点,我们才能以同情心和同理心来看待法国历史上这个动**时期的人物和事件。
734.革命的原因
法国大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有波旁王朝的荒**暴虐和奢侈无度,贵族和上层神职人员享受的不平等特权,下层人民的悲惨生活状况,以及法国哲学和文学的革命品质和革命精神。但是必须要补充的一点是,美国革命的影响。我们将简述一下这几个革命要素。
735.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
当我们再次说到统治法国的波旁王朝时,这个王朝的统治已经变得非常的暴虐和具有压迫性。法国每个人的生命和财产都由国王随意处置。很多人在根本不知道自己犯了什么罪的情况下就被投进了监狱。国王独自征收的赋税,沉重打击了穷人而非富人,因为贵族和神职人员都拥有免于纳税的权利。由于征税体系的严苛和腐败,(86) 从纳税人那里搜刮的钱财只有一半或2/3进入国库。
各项税赋中最为沉重的就是盐税,而食盐为国家所垄断。在某些地区,每个家庭被迫为家中每个7岁以上成员每年购买七磅食盐。
通过残酷和强制性的手段搜刮的公众财富用于维持宫廷荒**奢侈的生活,而他们这种奢靡的生活方式甚至让土耳其苏丹自愧不如。
736.贵族
大革命前,法国约有2到3万个贵族家庭,10到15万贵族人口。尽管拥有法国1/5的土地和享有众多的封建特权,但是他们却几乎不用缴纳任何税收。
高等贵族主要是国王的随从和他宫廷里有头面的人物,他们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里在巴黎和凡尔赛过着奢华的生活。尽管被剥夺了一些古老的特权,但是他们仍然保持所有过去的荣耀和傲慢,固守自己的封建特权和免税优待。他们从领地上可怜租户那里残酷搜刮的地租,再加上国王赏赐,足以让他们挥霍无度。而低等贵族越来越多地生活在自己的庄园里,很多人过着跟农民相去不远的卑微与贫困的生活。
737.神职人员
上层神职人员形成了一个腐朽的僧侣统治集团(hierarchy)。法国1/3的土地掌握在他们手中,而如此广阔土地的收入几乎完全被免除赋税。主教和修道院长通常来自贵族阶层,他们加入教会并非出自虔诚的信仰,而是被其巨额的收入和社会地位所吸引。他们的职位都由皇室任命,而他们往往把来自教会财产和农民上交什一税的巨额收入挥霍在奢华的宫廷生活当中。作为一个阶层,他们已经失去了民众的全部敬意和尊重。
低级的神职人员主要由卑微的教区牧师组成,他们大部分来自农民阶层,生活同样贫困。他们的收入与主教和修道院长相比少得可怜。他们对宗教的虔诚和克制的模范生活方式与上层神职人员的荒**无耻形成鲜明的对比。他们对下层民众有着天然的同情,因为他们本来就来自他们中间,因此,他们与普通民众一样,对这些上层教士的自私傲慢有着相同的厌恶之心。
738.平民或第三等级
在两个特权阶层之下,是没有特权的平民阶层,也被称作第三等级(Third Estate)。这个阶层包含了除贵族和神职人员外的所有人,也就是说,占了人口的绝大部分,大约有2500万人。这个阶层主要分为两个等级:中产阶级和农民阶级。
中产阶级人数相对较少,主要包括富裕的零售商贩、商人、律师和其他专业性人员。它构成了法国最为开化的人群。大革命初期的大部分领导者都是来自这一阶层。
农民构成了第三等级的绝大多数。尽管法国农民早已经从中世纪的农奴制中获得解放,很多人已经成为耕种自己土地的主人,但是他们当中的绝大多数还是要向封建领主缴纳道路费、船舶费和其他市场费用。另外,他们必须使用领主的磨坊来研磨粮食,用他的葡萄汁压榨机来压榨葡萄,用他的烤炉来烘焙面包,这些都需要缴纳高额的费用。在封建时代初期,这些东西本来都是为农奴提供便利的,现在却成了领主进行压迫垄断和敲诈勒索的工具。
在18世纪,大部分法国农民的生活条件确实有了很大的改善,在法国革命的前夕,法国农民的处境要比中东欧农民好很多。自耕农的数量变得庞大,而且稳步增长,在很多地区都比以往增加了。然而再也没有比这个时期更能激发农民的反抗精神。其中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法国农民的生活状况更加恶劣,而是更加令人憎恨——之所以更加令人憎恨,是因为1789年的法国农民更加开化,他们对自己遭受的不公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相比于之前的麻木无知,他们更加了解自己作为一个人的权利。
739.法国哲学的革命精神
18世纪的法国哲学是具有怀疑精神的和革命性的。代表其普遍精神和趋势的伟大作家有伏尔泰(Voltaire)、卢梭(Rousseau)。(87) 伏尔泰(1694—1778)是那个时代思想趋势的化身,他强有力地表达了人们的所思所感。他被称为“写作艺术的魔法师”。他在凝聚思想方面才华出众,能够把复杂的哲学思想用格言警句表达出来,为法国人提供了一个世纪的哲理格言。他的目标是让正义和理性在人类事务中占据统治地位。他不相信天启教(Revealed Religion),倡导人们遵从内心正确和理性的感觉。(88) 他的作品像撼动了整个法国一样撼动了整个欧洲,并为法国大革命做了思想和精神上的准备。某种意义上,他宣称“我在这个时代做的事要比路德和加尔文大得多”,是非常有道理的。
卢梭(1712—1778)像伏尔泰一样,对现存的制度不抱任何信心和希望。对他来说,社会和政府似乎都是强者设计出来奴役弱者的产物。他抱怨现有的制度:“人生而自由,但却处处受到束缚。”因此,他愿意消除这一切不自由的东西。他希望人们能够放弃做作复杂的生活方式,重新回到他所说的“自然状态下”的简单生活。他将野蛮人的生活方式理想化,并宣称这些未开化的部落其实比文明社会的人们幸福得多。他描绘了人们在自然状态下的田园生活,伏尔泰在读了他的作品之后给他写信说自己渴望能够继续以爬行的方式生活。这一充满质疑的精神哲学,其趋势和影响就是对政府和教会制度产生憎恨和蔑视,并增加对已有社会秩序的不满。
伏尔泰
740.美国革命的影响
美利坚合众国的成功建立是法国大革命的最有利的近因之一。新生国家共和主义者的质朴,与凡尔赛宫的奢侈与做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引起了法国人民的无限向往。在美国这个新生的国家身上,法国人看到了他们哲学思想创造的世外桃源。这不再是梦想。他们亲手帮助新大陆的殖民者将梦想变成了现实。在这里,人的权利得到恢复,并被证明是正确的。现在,法国人民帮助美国殖民者实现的自由,让他们迫不及待地要在法国实现。
741.路易十五统治的结束;“我死之后,哪怕洪水滔天”
聚集已久的暴风雨即将在法国爆发。1774年,路易十五去世。在他执政的早期,法国人民亲切地称他为“受人爱戴者”(Well Beloved),但是很快,初期的爱戴和赞美就变成了憎恨和鄙视。傲慢专横的路易十五生活懒散而又挥霍无度。在统治法国的20年间,他完全处于臭名昭著的蓬帕杜夫人的影响之下。
路易十五愚蠢奢靡的生活成为法国不容忽视的问题,这场历史大剧中的主角们对此十分清楚,这可以从国王与他亲信间的漫不经心的谈话中可见一斑:“我死之后,哪怕洪水滔天!”但是他死之后,洪水真的来了。在他去世之前,暴风骤雨的隆隆雷声已经奔腾而来。
742.路易十六即位(1774);财政问题;贵族会议(1787)
路易十五将摇摇欲坠的法国王位传给了20岁的孙子路易十六。路易十六刚刚娶了美丽的、无忧无虑的奥地利女大公玛丽·安托瓦内特(Marie Antoinette)。
如何筹措资金成为政府紧急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法国处于破产的边缘。国王先后任命杜尔哥(Turgot)、内克尔(Necker)和其他杰出的政治家来做自己的财政大臣,但是他们的政策和修补措施都无济于事。宫廷的传统、长期确立并存在的制度的僵化和特权阶层的残忍自私,使得税收改革和缩减财政开支的措施都不可能实现。法国的债务变得愈发沉重。
1787年,国王召集由大领主和高级教士组成的贵族开会(Notables),这些贵族自从1626年以后从来没被国王召集过。然而他们都是无能之辈,给不了任何有效的建议,他们拒绝放弃自己的封建特权,并拒绝为他们的财产交税,摧残平民阶层的公共财产负担根本得不到减轻。因此,贵族会议的召开没有产生任何实际效果。
743.三级会议的召开;议会选举;陈情书
作为最后的手段,国王下令召开三级会议(States-General),以图集举国智慧来解决当前的问题。这个几乎被遗忘的国民大会由三个阶层的代表组成——贵族、教士和平民。
1788年12月,国王宣布号召法国人民选举三级会议的代表,以这种方式处理法国事务,已经中断了177年了。自认神授君权的皇室一直认为没有必要寻求人民的意见。
与三级会议代表选举相关的,是国王的顾问又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这个决定实际上涉及君主制的命运。平民阶层意识到自己是这个国家的绝大多数,坚持要求自己代表的数量加倍,与另外两个阶层一样多。财政大臣内克尔同意这样的要求。平民阶层代表的人数达到了600人,而贵族和教士的代表各有300人。
当选代表得到授意,起草声明和改革主张,对三级会议的构成和方向进行改革。这些声明和改革文件被称作陈情书(Cahiers),它们由律师和其他人撰写为模板,然后被大量复印并广泛散发;不过,这些文件成为对1789年法国人民疾苦、改革思想和诉求的珍贵记录。陈情书中的一个共同的要求就是国家要通过他们的代表来进行管理。第三等级(Third Estate)的代表要求取消封建地租和徭役,各个等级之间的税负平等。总之,这些要求成为了平民阶层追求平等、公平的请愿书。
744.三级会议变为国民会议
1789年5月5日,是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三级会议的代表在凡尔赛宫集会。全国上下都满怀希望和期盼地将目光投向这里。如果法国的局面还能通过人类的智慧挽救的话,那么它将开始了。一开始,特权阶层和平民阶层就在选举方式上产生了分歧。三级会议的传统就是每个等级在自己的会议厅议事,而后按等级(一个等级1票)对所有议题进行投票。(89) 但是平民现在要求过去的这种做法应该被抛弃,投票应该按照代表人数来进行;因为如果按照等级来投票,平民的双倍代表人数将毫无意义,只不过是个笑料而已,而教士和贵族阶层联合起来总会在投票上超过他们。整整5个星期,双方不断争吵,一切陷入了僵局。
最终,平民阶层由于有公众的支持而勇敢地采取了决定性的革命措施。他们宣布自己的阶层就是国民会议(National Assembly),然后邀请另外两个等级加入他们的审议,让他们知道:如果他们不这样做,国民议会就会考虑在没有他们参加的情况下讨论国家事务。
国王、贵族和高级教士对平民阶层的大胆举措感到震惊。陷入绝望无助的国王中止了反叛代表的席位,并派人守住议会大厅的门口。但是平民阶层聚集在网球场——没有座位、谷仓一样的建筑,宣誓要团结在一起,直到他们制定出法国的宪法。
不久,少量的贵族和大量的教士加入了他们。三个等级看似就要联合起来了。而宫廷党则竭力阻止这种事情的发生。一个皇室会议,或者说是三个等级的联合会议召开了。受到顾问们的影响,路易十六以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口吻发表了演说,他警告平民等级不要攻击其他阶层的特权,然后下令三个等级的代表都退回各自的议事大厅。教士和贵族服从命令,而平民阶层却不为所动。
在这个关头,典礼官有些傲慢地质问平民:“你们听到国王的命令了吗?”平民阶层的领导人之一,举止和声音都有些像朱庇特的米拉波,立即转身对使者,以这样值得纪念的话回复道:“去告诉那些派你来这里的人,我们根据人民的命令来到这儿,我们会一直待在这里,除非刺刀将我们赶走。”可怜的典礼官被愤怒的米拉波吓坏了,想立刻夺门而逃,边走边退,就像过去习惯于向国君告退的样子。他的直觉是对的。他确实面对的是统治者,法国新生的统治者。
第三等级很快就获得胜利了。意识到再去反对平民的意愿将是徒劳而又危险的,国王命令那些没有加入的贵族和教士也加入其中,这些人遵照做了。这样,三级会议变成了国民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