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教会及其制度 第一节 蛮族皈依(1 / 1)

365.导言

占领西部帝国的蛮族,其部落史上最重要的事件就是皈依基督教。蛮族进入帝国之前或刚刚进入帝国便皈依基督教的这一情况,使得帝国的臣民免受蛮族异教徒对被征服的敌人施加的极端暴行。阿拉里克未曾染指罗马基督教堂的宝藏,因为他自己也是基督教徒(第329条)。出于同样的原因,汪达尔国王盖塞里克也对教皇利奥一世(Pope Leo the Great)的祈求作出让步,放了帝国都城居民一条生路(第334条)。比起不列颠的艰难命运,意大利、西班牙、高卢的命运相对平和,是因为或部分因为这些占领该地区的部落绝大多数都已经在进入帝国之前皈依了基督教,但当撒克逊人进入不列颠之前,他们还是野蛮的异教徒。

366.法兰克人的皈依;法兰克人皈依的重要性

当法兰克人进入帝国之时,就如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刚刚登陆不列颠时一样,都是异教徒。基督教在他们中间发展缓慢,直到他们在一次战争中据说得到基督教徒信奉的上帝的帮助而获得胜利,法兰克国王及其子民便抛弃旧的信仰转而皈依基督教。

历史学家米尔曼(Milman)说:“法兰克人的皈依对欧洲历史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原因是,当几乎所有其他的日耳曼部落都信奉阿里乌斯派教义时,法兰克人接受了正统的天主教信仰。这样一来,他们就得到了罗马臣民的忠诚与罗马教会的官方支持,为西部法兰克国王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367.奥古斯丁在英格兰传教

公元596年,教皇格里高利一世派遣奥古斯丁(Augustine)携40名随从到英格兰传教。格里高利因其在罗马的奴隶市场看到了来自该地区面容白皙的俘虏,遂对去该地区布道产生了兴趣。

修道士在英格兰受到了热烈欢迎,英格兰人认真倾听了陌生人讲述的故事,并被说服此为大势所趋;他们便焚毁了沃登(Woden)与托尔(Thor)(6)的庙宇,大规模地皈依了基督教。(7) 不列颠的皈依最重要的影响之一便是重建了因5世纪的灾难而断绝的与罗马文明之间的联系。正如历史学家格林讲到圣奥古斯丁使团时所言:“修道士们吟唱庄严的祷文行进,在某种意义上是听到阿拉里克号角而撤退的罗马军团的回归……实际上,奥古斯丁的登陆恢复了被亨吉斯特登陆所毁掉的统一,新的英格兰被老的国家联合体所接纳。在征服者的刀剑面前逃走的文明、艺术、文学随着基督教的信仰而归来。”

368.爱尔兰的皈依;爱奥那岛

对爱尔兰进行精神征服始于一个名叫巴特利西乌斯(Patricius)的热情主教,后来他以爱尔兰的守护神圣帕特里克(Saint Patrick)为人所熟知。由于他的辛苦努力,到大约5世纪末他去世之时,岛上的绝大多数人都成为了基督教徒。没有任何种族接受过如此热情的福音(Gospel)。爱尔兰教会派出忠诚的传教士到皮克特(Pictish)高地、德意志森林、阿尔卑斯山脉和亚平宁山脉(Apennines)的荒野。在凯尔特传教士建造的修道院中,有一所由爱尔兰修道士圣科伦巴(Saint Columba)于公元563年在皮克特海岸不远处的爱奥那岛(Iona)上修建的最为著名。爱奥那岛成为基督教知识与传教热情的著名中心,在将近两个世纪里,一直发散着光芒,穿透着周遭异教的黑暗。

爱奥那修道院遗址 如果一个人在马拉松平原上没有感受到对国家的热爱,如果一个人在爱奥那遗址上没有感受到对宗教的虔诚,那他就不值一提。 ——约翰逊博士

369.德意志的皈依

德意志的伟大传教士是撒克逊人温弗里德(Winfrid),以圣波尼法爵(Saint Boniface)为人们所知,生于约公元688年。在紧张而忙碌的漫长岁月里,他建立学校和修道院,成立教会进行布道与洗礼,最后于公元753年殉道。正如米尔曼所言,撒克逊人对英格兰的侵略回流到了欧洲大陆。

德意志部落的皈依使得西欧日耳曼人免受其野蛮同胞的屠戮,并在中欧建立起了强大的屏障,抵御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极大地威胁着德意志东部边境的图兰异教和伊斯兰教的前进浪潮。(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