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 从理论上说,沙皇是俄罗斯专制统治者。王位背后权力的真正统治者,是各个等级的官员,他们构成了所谓的官僚机构。这种狭隘的、自私的、腐败的官员被比作雪莱夫人小说《弗兰肯斯坦》中的妖怪。像小说中一样,怪物超越了创造者的控制,犯下了肆无忌惮的罪行。
(155) 杜马构成了国民议会的下院,而上院则被先前的帝国议会控制,1906年,帝国议会获得了立法权。
(156) 19世纪和20世纪初俄国历史上另一个重要事件是她在亚洲的扩张并与日本爆发冲突。关于俄国历史的这一重要阶段和其在“一战”中所扮演的角色,我们会在下边的章节中介绍。
(157) 我们还记得,这些中世纪的城镇曾经是政治自由的诞生地。
(158) 这些早期的数字只是一些粗略估计。关乎19世纪初的人口,并没有可靠的数字。人口普查只不过是19世纪的创新,而且只有两三个国家开展了这种活动。
(159) 过去一个世纪发生的从欧洲流向世界其他未被开垦的地区的移民浪潮并不是由单一的原因造成的。随着欧洲人口压力的增加,这可能会被看作任何人口迁徙的主要原因,其实同时还有其他政治、宗教和经济的原因。
(160) 这符合“贸易随着国旗走”的理论。它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的。制造商、贸易商、银行家、工程师和发起人等确保了对海外半文明土地的政治控制——尽管“门户开放”政策意味着所有国家的贸易商拥有相同的机会,并受到一系列协议的约束——来获得工业开发、矿井开采、铁路修建和对当地统治者放贷的各种优惠措施。
(161) 斯坦利为了追寻利文斯顿的足迹,比较早地进行了探险考察(1871—1872)。
(162) 从刚果自由邦实际建立的1882年,直到1908年,刚果只不过是比利时国王的个人封地。1908年,利奥波德国王将刚果让与比利时政府。这个国家的重要产品是橡胶、棕榈果和可可。棉花和烟草也被培育成功。最近估算这块殖民地人口,大约在9000000到15000000之间。斯坦利规划的铁路项目全长250英里,围绕着刚果大瀑布修建。这项工程使刚果开始和文明世界发生联系,这片广袤的土地在斯坦利之前完全与人类文明隔绝。
(163) 缔结条约和决定和战的权力都保留在英国政府手中。
(164) 后来英属哥伦比亚、爱德华王子岛和其他省份都加入了联邦,而纽芬兰则一直拒绝加入联邦。
(165) 1914年,另一条(环太平洋干线)连接新布伦瑞克到英属哥伦比亚鲁珀特王子港的洲际铁路线完工。
(166) 澳大拉西亚,意思是“亚洲南部的土地”,通常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同南非、加拿大和印度一样,英国人其实来到这里很晚。西班牙人和荷兰人都要比英国来到这里要早。荷兰的存在可以通过新荷兰(澳大利亚早期的名字),范迪门斯地(塔斯马尼亚最初的名字)和新西兰这样的名称得以证明。它们都与大岛连接在一起。
(167) 新西兰不在联邦之内。它和其他临近的岛屿一起组成了一个自治领。如果不包括土著居民,总人口刚刚100万多一点(1911年人口普查的数字)。
(168) 最近一位作家对澳大利亚人口的纯粹特点有过一番描述:“澳大利亚是盎格鲁-撒克逊民族所拥有的唯一大陆——唯一一个由一个国家拥有的大陆——也是有记录以来唯一拥有一个民族、一种语言和一个政府的大陆。”
(169) 根据1901年人口普查,英属印度帝国的人数(包括藩属国)为294461956;1911年人口普查这个数字达到了315156396。
(170) 英国希望将阿富汗作为其印度殖民地与扩张的俄国之间的缓冲区。这场战争造成极大的悲剧,一支从印度前往阿富汗山地的英印联军的16000名士兵几乎全军覆没。1879—1880年又爆发了第二次阿富汗战争。
(171) 印度和中国之间的鸦片贸易数额庞大,这成为了英国商人和印度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然而,中国政府逐渐意识到鸦片这种毒品的危害,开始抵制鸦片进口。这也是鸦片战争的原因。中国政府被迫展开禁烟行动。
(172) 印度兵变的原因有很多。被废黜王公的煽动;印度本地人日益确信的英国种种行径让他们的宗教受到威胁的传言,这也是兵变的原因之一。本地士兵对军方的不满。兵变同时在几个地区同时爆发。兵变者在坎普尔制造的暴行令整个文明世界感到恐惧。那那·萨希布对英国的驻军进行杀戮,并将200名妇女儿童集中起来关进一个小房子。因担心英国军队在亨利·哈夫洛克将军的率领下来解救这些俘虏,那那·萨希布派了5名刺客进入房间,将这200人全部杀死。随后尸体被拖出房间,扔到附近的水井里,后来救援部队发现了这些尸体,但是他们来得太晚了,没能阻止这场悲剧的发生。
(173) 失去开普敦殖民地之后,爪哇岛成了荷兰所保有的最重要的殖民地。他们逐渐又占有了苏门答腊岛的大部分。这两个岛屿构成了荷兰东印度群岛的核心,总人口3600万左右。
(174) “Trek”荷兰语中为“迁徙”之意。
(175) 这两个与现代最强大的帝国交战的共和国白人总人口仅仅30万多一点。
(176) 德兰士瓦和奥兰治自由邦分别于1906年和1907年建立责任政府。
(177) 根据1911年的人口普查,联邦的总人口大约为700万,其中125万为白人,其他的都是土著居民或有色人种。金矿和钻石是其主导产业。
(178) 当时的埃及名义上仍然是以奥斯曼帝国为宗主国的世袭封邑。
(179) 第一次世界大战终止了奥斯曼帝国对埃及名义上的宗主权。土耳其站在德国及其盟友的一方参加大战,英国随即宣布将埃及变成自己的保护国(1914)。
(180) 意大利人对没有得到突尼斯而感到失望,他们希望能够在红海海岸获得一个落脚点。他们占据了这里的一个区域,并将其命名为厄立特里亚殖民地。在非洲东南端,意大利人也占据了一片狭长的海岸地带(索马里)。但是意大利从一开始似乎运气就很差。这片海岸地带气候炎热,瘟疫不断,内陆为阿比尼西亚王国。意大利人企图在这里建立自己的保护领地;但是不幸的是,阿比尼西亚并不将自己看成是未开化或停滞不前的国家,她不需要欧洲人的保护。阿比尼西亚国王孟尼利克给了意大利军队以灾难性的打击(1896)。意大利人在北非的的黎波里的殖民行动会在后面加以介绍(第433条)。
(181) 在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葡萄和橄榄的栽培发展得相当出色。
(182) 法国迫切渴望将自己的统治向东推进到尼罗河流域,为了获得对这片土地的要求权,马尔尚少校率领队伍冒险穿过中非到达尼罗河流域,并在法绍达升起了法国国旗。但是法国人的行动侵犯了英国的利益。法国在尼罗河上游地区建立殖民统治,威胁到了埃及的安全,与此同时,法国在非洲建立穿过赤道非洲陆地交通线的构想,会阻碍英国规划的从开普敦到开罗纵贯非洲的铁路干线。经过英法两国激烈的外交争论,法国最终放弃了在尼罗河流域的所有领地,“法绍达事件”就此宣告结束。
(183) 1904年,德国政府不得不在其保护领地面对土著部落的坚决反抗。经过三年的残酷战斗,才将这场反抗完全镇压下去。当地居民几乎被屠杀殆尽。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时候,德国在这个地区的殖民人数大约是1万人。
(184) 除了我们前面提到的几个殖民地外,德国“一战”前在太平洋上还占据着大量的岛屿和群岛。德国在土耳其也确保其工业和政治的绝对影响,使得奥斯曼政府几乎成为德国的附庸,而这也是后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起因及导火索。
(185) 最后一次领土扩大是在1917年,美国购买了丹麦西印度群岛的三个岛屿—圣克洛伊岛、圣托马斯岛和圣约翰岛。
(186) 1905年1月11日,日本的乃木(希典)上将和东乡(平八郎)海军上将发动围攻;俄国的斯提赛尔将军率军防守此地。不久之后,双方在中国的奉天(沈阳)展开激战,日军获胜。
(187) 1905年5月27—29日爆发的对马岛海战中,俄国舰队由罗杰斯特文斯基上将统率。
(188) 缪尔,《欧洲的扩张》,第239页。
(189) 德国之所以对这一主张表示反对,是因为她已经做好了战争准备,决定诉诸武力来达到自己的政治野心。前边已经说过:“德国和世界的冲突始于1899年的第一次海牙国际和平会议。”
(190) 安德鲁·卡耐基意识到了这次大会的重要性,拿出150万美金用于修建永久国际仲裁法院。这一宏伟的建筑被称为“和平圣殿”。1914年以前,很多可能会导致战争的国际纠纷都由这座和平圣殿进行仲裁。
(191) 通过国际调查委员会,英国和俄国之间的严重纠纷得以和平解决。俄国舰队在日俄战争期间前往日本途中,曾对北海多格尔海岸的英国渔船发动攻击。
(192) 这不仅仅是威廉二世个人对德国宪法的解读。著名的德国历史学家爱德华·迈耶曾经说过:“德国的皇权必须是不受限制的,这样,它就只对上帝,而无需对任何人负责。”
(193) 在大战争开始时,威廉二世对军队发表的演说。
(194) 参见第124条和第139条。
(195) 在最开始的时候,战争的真实特性被专制的俄国是西欧自由政府的盟友这一事实所掩盖;但是当1917年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俄国宣布其为共和国时,这一特性才变得清晰起来——尽管这个共和政府非常短命。
(196) 德皇在1900年萨尔堡帝国古罗马边界墙博物馆奠基时发表的演讲。
(197) 这一口号出自德国著名军国主义者弗里德里希·冯·伯恩哈德1911年出版的著作《德国与下一场战争》,这一口号对激励德国人的侵略精神具有重要的影响。
(198) 《对教皇和平主张的回复》,1917年8月27日。
(199) 法国和俄国逐渐靠拢,1891年,两国建立以“两国协约”而著称的防御同盟。
(200) 三国同盟包括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第373条)。
(201) 法国总理德尔卡塞一直与英国政府进行谈判,由于德国的战争威胁而被迫下台。
(202) 1906年的阿尔赫西拉斯会议,由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提议召开。
(203) 这是对1876年颁布后又遭到废除的宪法的恢复。
(204) 阿卜杜勒·哈米德曾经对亚达那和土耳其亚洲其他地区的基督教徒进行大肆屠杀,后来遭到罢黜,他的弟弟随后登上王位(1909)。
(205) 摩洛哥1912年成为法国的保护国。
(206) 阿加迪尔,1911年。
(207) 其他国家纷纷效仿奥地利。奥地利宣布兼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决定两天后,保加利亚宣布脱离奥斯曼帝国完全独立。很快,克里特岛虽然名义上以土耳其为宗主国,也宣布与希腊合并(1908)。克里特与希腊的合并为1913年《伦敦条约》的所承认。
(208) 萨拉热窝,1914年6月28日。
(209) 1914年7月23日。
(210) 1914年7月28日。
(211) 德国于1914年8月3日对法国宣战。
(212) 德国对比利时的侵略将英国卷入战争,然而即使比利时的中立没有被侵犯,作为法国盟友的英国也不会袖手旁观。英国绝不会放任德国打垮法国,掠夺她的殖民地,将法国变成德国的附属国。
(213) 这次演讲发生在1914年8月4日。
(214) 最重要的战役是伊瑟战役和第一次伊普尔战役。
(215) 远征军的幸存者自豪地接受了“不值一提的战士”的称号。
(216) 1914年8月3日,坦能堡战役。第二年初,在东普鲁士的马祖里湖战役中,兴登堡将军再次给俄军以致命打击,俄军被杀死或俘虏者甚众。
(217) 大约在1914年9月1日,莱姆贝格被俄军攻占;1915年3月初,普热梅希尔落入俄军之手,奥军有125000名士兵成为俘虏。
(218) 1915年5月初,杜纳耶茨战役;这场战役的胜利之于德军,就像马恩河战役之于法国一样,具有决定意义。
(219) 德军在东南部取得了更大的成功(第442条)。
(220) 这一保证是在1915年9月1日做出的。
(221) 特伦蒂诺和的里雅斯特。
(222) 包括重要城市戈里齐亚,1916年8月8日被攻占。
(223) 在希腊港口萨洛尼卡集结的英法联军被击败,而且由于担心希腊人背后出卖他们,英法联军并没有给塞尔维亚任何有效的援助。
(224) 土耳其在1914年11月参战,加入同盟国一方。土耳其之所以这么做,部分原因是担心一旦协约国获胜,自己的世仇俄国会对自己不利。
(225) 在加里波利半岛。
(226) 1916年1月。
(227) 在海上,最重要的战役是发生在北海的日德兰(5月31日),英国和德国的舰队之间的一场激战。“这是海军史上最伟大的一场战役。”(西蒙兹)这次战役巩固了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
(228) 就在德国向凡尔登发起猛烈攻击的同时,奥地利人也通过特伦蒂诺发起进攻。为了缓解盟友法国的压力,俄国和英国开始反攻。俄国军队已经从1915年的失败中迅速恢复过来,他们袭击了奥地利,俘虏了40万奥地利士兵。这迫使奥地利匆忙从意大利撤军,加强对东部边境线的防卫。在小亚细亚,俄国的尼古拉王子与土耳其人展开一场战役,侵占了亚美尼亚,占领了埃尔斯伦和特拉比松两座重要的城市。英国,更确切的说,是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一次索姆河战役。这是整个战争中的一场规模巨大的阵地战,从1916年7月1日一直持续到11月30日。德军的防线动摇了,德国人不得不回撤到兴登堡防线。德军在撤退途中对即将放弃的地区进行大肆破坏。
(229) 1916年8月27日。
(230) 这场战役直到1917年才结束。
(231) 美国人得到允许,只要按照约定的日期和方式可以每周派遣一艘邮轮前往英国的法尔茅斯港。
(232) 1917年2月3日。
(233) 除了人民遭受的痛苦和普遍厌战情绪外,这场革命的直接原因就是俄国政府在战争期间所表现出的无能,人们普遍相信俄国军队所遭受的节节失利完全是因为俄国军队中一些亲德派的叛国投敌造成的。
(234) 1917年6月26日。
(235) 1917年10月和11月。
(236) 1917年3月11日。之前攻占这座城市的尝试以失败而告终,在底格里斯河下游的库特阿玛拉,10000英军被全部俘虏。
(237) 这不是美国人的第一次进攻。这次军事行动(1918年5月28日)前不久,美国的一个陆军师英勇无比地袭击了一支强大的敌军在蒙迪迪耶附近的坎提格尼驻地。
(238) 美国军队还在西部战线的其他防区发动了一些次要的军事行动,如俄国北部、塞尔维亚东部和意大利等。1920年2月6日官方公布的数字显示,美国军队的伤亡人数为293067,其中伤215,423人,34844人战死,42800人死于伤病和意外。
(239) 本条的叙述以一份名为“加拿大在战争中的努力”的报告为主要基础,它由加拿大总理罗伯特·莱尔德·伯顿爵士起草(西蒙兹,《世界战争史》,第4卷,第396—401页)。
(240) 德军在地中海的两艘战列巡洋舰“戈本号”和“布雷斯劳号”不幸逃入达达尼尔海峡,成为把土耳其拖入战争并加入同盟国一方的重要因素。在南大西洋的福克兰群岛,德军唯一的海军中队在1914年12月7日被英军摧毁。
(241) 英国和德国的庞大舰队在这场战争中的唯一一次重大战役就是1916年5月31日在日德兰的遭遇战。
(242) 西蒙兹,《世界战争史》,第2卷,第37—40页。
(243) 战争中每年沉没的舰船吨位数字如下: 1914——314694吨 1915——1298748吨 1916——2291437吨 1917——6187700吨 1918——2675520吨
(244) 此时,协约国已开始了军队的遣散工作。到1919年9月30日,美军在欧洲和国内的军事力量(总共约400万人)已经开始回归正常的平民生活,只在海外保留了几千人的军队。
(245) 参见第194条和202条。
(246) 根据1920年1月15日的报告,巴黎和会最高委员会要求荷兰政府将前德意志皇帝威廉二世引渡。但是这一要求遭到荷兰政府的拒绝。
(247) 在与德国签订和约后的两个月,协约国及相关国家与奥地利之间在圣日耳曼签署了一份相似的条约(1919年9月10日)。对拥有700万人口的国家来说,这是一个痛苦的撕裂时刻。根据条约的条款,奥地利将特伦蒂诺和的里雅斯特割让给意大利,并承认新国家——波兰、捷克和南斯拉夫——的独立和主权,这些新国家之前都是奥匈帝国的附属省份。奥地利还被要求采用奥地利共和国称号,没有国际联盟同意下不得同德国合并。协约国与保加利亚的和约在1919年11月27日签订。与匈牙利和土耳其的和约此时还未签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