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的三个哲学家2(1 / 1)

他在这部书中,指出达尔文生物演化学说的三个主要观点存在疑难:

(一)生物的种种机能是由极微细的变迁一点一点积累而来;

(二)这种微细的变迁,应对四周环境,不知不觉演变出来;

(三)是自然天择:变迁以后,适合环境的,子孙繁昌;不能适应环境的,就淘汰了。

达尔文这种讲法,有一个很大的困难。有许多机能是很复杂的,照达尔文讲,一定以为这是一步一步很微细地累积起来的,越复杂越有用;但是这些机能在没有发达到这样复杂的时候,有什么用呢?达尔文说眼睛是为应对环境演变出来的,但是要演进到相当复杂的程度才能应用,只有一小部分机能而还没有完全成为眼睛,看的机能如何运用,没有运用又怎么能继续演变?

目的论者则以为,这些变化,一定出自一个人格神之手,有了计划,有了目的,然后一点一点地演变出来。例如一所房子,必须先有目的,从基础、地板、墙壁、屋顶和装饰,一层层堆积起来,最后有复杂完整的房子。生物进化也是如此。眼睛的变迁,是计划好了才这样变迁的,是先有目的。柏格森认为,这两种观点,在达尔文的思想中都存在,虽然解释得精细严谨,但始终是在生物演变的投影上做工夫,从未深入生物演变本身。

13.批评机械论和目的论

柏格森在《创造的进化》一书中,开端就批评机械论和目的论。它们的共同错误在于,都只承认现成的,而不承认新生的力量。

达尔文以为,进化是小分子机械的因缘和合,和合好的生存下来,不好的就消亡了。这种小分子和机械和合的规则都是现成的。目的论假设一种计划,以为想造房子一样计划好的,现有的和将来出现的,早就包含在过去之中,没有任何新生的东西出现,也不承认创造和发明。

柏格森以为这两派所以不能有满意的解决,都是因为想用知识的缘故。不知知识只能应付物质,不能懂得生命的。生物进化的生命,就是“真的时间”。知识只能对付分段的零碎的东西,决不能懂得永远变迁永远创造的生命。譬如潮水打过一块海上的小石,小石是死的,怎样懂得潮水是个什么东西。知识要懂得生命,也和这个道理一样的。

第一种问题 能够领会生命的是意志,不是知识

柏格森以为,知识不能领会生命,生命是意志的作用。要懂得生命,必须从意志的动作入手。知识的作用,只能把有机体分析解剖;血脉、皮肤、筋肉,甚至分子、原子,分得很细,但生命是整个的,越分越不能明白生命如何运作。要领会,只有从意志勇猛前进,奋发努力,意志生活最充足的时候,才有可能懂得生命是什么。

柏格森确定,生命是意志的作用,意志是没有计划的,没有意识的。意志只是生命的冲动,努力往前推,遇见险阻,就打破险阻,继续前进。这是意志的经验,是生命的真相。要想了解生命的真相,只有看作冲动,没有别的观点可以解说进化的道理。

柏格森以为生物进化之机能的变迁,只有这个观点可以解说,他名之曰“生命的奋进”,就是永远往前推的意思。一切官能变迁到这般复杂,不像机械论、目的论的两种讲法,而是生命内在的生活意志。生命奋进,遇环境有困难的时候,便立刻征服,再往前奋进,没有什么计划和考虑。眼睛是为要看而奋进的结果,久而久之,成为应对环境的最满意的机能。

眼睛是生命往前奋进时留下的影子。生命往前奋进,遇着障碍就征服,眼睛就是努力要看的一点意志的结果。譬如桌上铺着许多铁屑,手摸过去,一定留下一个手的痕迹;机械论者以为这是偶然成功。目的论者以为这是先有预算然后画出来。两说都没有看见生命往前奋进的冲动,遇着障碍,留下这一点意志的痕迹。

第二种问题 种种生物怎样产生的

柏格森以为进化学者的大错,在于把植物、动物、人三者看作一条直线,不知这个三步并不从一条直线来的。生命奋进的时候,总希望最满足最完备最充分的前进的。但是随时遇见障碍,随时征服,遇见一下,征服一下,试验一下,停顿一下,各种动植物就是随时停顿的结果。

生命从一个出发点往前奋进,不是一条直线的,而是随时遇见障碍,随时征服,随时试验,随时停顿。譬如生命演进,到了昆虫,遇见障碍,停顿了;另外一个物种产生,到了蛇,遇见障碍,又停顿了。再有一个物种产生,……如此持续和间歇并存的生命接力运动,一步一步,直到诞生人类。

柏格森以前的哲学家利用进化观念最烈的是斯宾塞,他以生物环境差异来解释生物的种群差异:鱼必在水中,鸟必在空中,都以环境的适宜与否为条件。柏格森以为这是错了。譬如从城中有一条到乡村的路,中间总有许多桥,山,湾等等,这都是环境需要不能不如此。但这是环境的结果,必须先有造路的意志,然后有路,桥,山,湾,同样,我们不能以环境去确定种类。生物为什么要适应环境?因为它们有要生活的意志。

第三种问题 人的智慧与动物的本能结合才有继续发展的希望

人与动物的一切区别,在于动物发展天性的本能,人发展智慧。昆虫中的蚁和蜂还有智慧,因天性的冲动,可以把本能充分发展。

柏格森举出动物发展天性本能与人发展智慧,有三种不同之处。

第一,人的智慧是应对物质世界的,而动物是为了应对生存。

柏格森所讲,人的天性不及动物的发展,所以用智慧弥补不足。

第二,人与动物的不同之处,就是人能制造器具。

动物的器具,尖牙利爪,都是随身带的,不能制造身外的器具。人就不然了,眼睛不够看,所以造显微镜、望远镜。动物要温暖,只靠着他的皮,人则能用金石取出火来,制造炉子。这都是人类以智慧弥补天性不足的例子。

第三,人与动物,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

动物能发展他的天性,而吃亏在没有智慧,不能靠器具;人有智慧造器具,如显微镜、望远镜等,而因天性不能如动物的发展,不懂得生命的真义。

柏格森以为哲学的问题,就是怎样把动物的天性与人的智慧融合起来的问题。动物不知道寻找东西的方法而找得到,人知道方法却找不到;这层短处,只要把智慧与直觉联合起来,就能补救。

14.评价

柏格森在现代哲学家中,对许多问题的解说,见解独到;他有艺术天才,其哲学见解也有许多超绝之处。最重要的一些观念,足以帮助我们远离概念化的经院说教,如:

1.生活不能用知识来了解,要想了解,只有投入生活;

2.行动不能用知识来了解,要了解只有去行动。

这虽然不是他独创的,但以前没有讲得这样圆满,在具体的、鲜活的生活经验中来检验知识,虽然他没有提及知识必须用效果来证明自身为真,但其哲学倾向与实用主义大同小异。

3.继续创造、继续进化的观念,也讲得很痛快,这与强调知识的未完成性十分接近,杜威先生也持此观点。

4.真理不能由冰冷的知识得来,而是来自人心的内在直觉。

但他把许多机智的见解组织成哲学系统的时候,用了许多的譬喻修辞。他很会做文章,只想尽力发挥,却不能自圆其说。他有组成哲学系统的野心,想把哲学用一个观念贯串起来,免不了困难。这些地方,詹姆斯比他聪明得多。詹姆斯有见解,尽管各方面尽量发挥,一点没有组织哲学系统的野心。柏格森免不了这个短处,也许这就是他失败的原因。

三、罗素

今晚讲的是第三个哲学家罗素,英国人,现在还是青年。他前几年在剑桥大学当数学教授,因为主张和平,反对战争,欧战起后,很受英国政府的严重干涉,辞去教授的职务,直到战争结束为止。今天先讲他的理论方面的哲学,他的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放在下次再讲。

很难找一个哲学家再比罗素与詹姆斯、柏格森互相之间的差别更大的了。詹姆斯与柏格森很有许多相同的地方,而罗素在理论哲学上与他们竟没有一点相同。詹姆斯与柏格森的哲学,都以心理学为起点,而从伦理学方面有意识的生活入手。罗素则从科学方面最抽象最近形式的数学入手,对心理学采取不信任态度,以为与哲学无关;不仅无关,而且有害,因为会扰乱整齐的哲学。

1.知识必须具备普遍性

罗素以为知识应该普遍,不关个人,把人类心理的一部分介绍到哲学上来,一定损害知识的普遍性。从前哲学不能完全以数学为根据,因为数学还没有达到高级学科的地位,不配做哲学的根据。现在,按照罗素的看法,数学已发达到做哲学的基础方法的地步了。

2.知识多元论

罗素哲学中有一点不甚重要,可以说与詹姆斯相同。从前讲过,詹姆斯是多元论的哲学家。多元论者不相信宇宙万物最后归于一元,一元论者恰恰相反。詹姆斯注重个体,主张以各方面的无数个体为中心,是多元论;罗素这层主张,与詹姆斯相近,也是多元论的哲学家。

3.逻辑原子论

所以他在著作中说:我要主张的哲学是“逻辑的原子论”,或曰“绝对的多元论”。我主张多元,又主张多元不能成为一个宇宙。一个宇宙的观念,是天文学没有发达以前的见解。地在当中,日月星辰在外面环绕。但是从哥白尼打破这个见解以后,天文学更新了这个观念,同时这个统一宇宙的观念也就不存在了。

我要先声明:罗素的哲学,完全根据数理,内容太专门,不容易在这两次的时间有一个通俗的讲演。今晚只说罗素对哲学的意见和批评,以表明他的哲学的大概。

罗素说,从前的哲学有两个根本错误:

(一)想找统一的宇宙,相信“实在”总是一个;

(二)受宗教和伦理的影响,把宇宙用宗教和伦理的见解来说明,以为宇宙总是好的,善的,都是“实在”的一部分。

有许多信仰宗教的哲学家,把宗教的观念硬加到实在的宇宙上去,以为宇宙是好的,是值得生活的;反对宗教的哲学家,也不知不觉受伦理道德的影响,如进化论学者把宇宙的演进硬拿道德观念来解说,以为进化就是从不好至好,从好至更好。罗素批评斯宾塞和柏格森等硬拉道德观念来讲进化,以人心中希望更好的一部分愿望,拿来解释实在,的确是错误的。

近代天文学进步,不但打破从前统一宇宙的观念,就是以伦理解说宇宙的观念,也打破了。从前的人以为宇宙的中心是地,而地上又以人为最重要;人生以宗教和伦理为中心,宗教和伦理在宇宙的进行中占据重要位置。这是以人生为标准,适用到宇宙上去。但是天文学进步以后,知道地球不过是太阳系中的一个小点,人在世界中占一个极不重要的位置;那么人生的宗教伦理,怎能在宇宙中再占据重要的位置呢?

罗素于欧战发生以后,对世界文化很失望,在他的文章中有一段讲到人生在宇宙中不重要:

银河在天体中不过一小片;在这一小片当中,太阳系是极微细的黑点,在这极微细的黑点中,地球真是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到;在这小点上,有许多气和水构成的污浊东西,在那里跑来跑去忙个不停,想在这很短的时间中延长他们自己的生命,努力杀害别人的生命;在太阳生命中,人的生命固然很短,但还有一个希望,就是互相残杀,也许灭亡得更快,从地球以外看我们地上人类的生活,就是这样。

照罗素讲,人必须把世俗方面的成见、私见去掉,才可讲哲学。哲学纯粹无所为,属于静想的关于宇宙真际的知识。科学中只有数学最不近俗,最近于静想而无为,能做哲学的基础。

4.只有数学和逻辑学才是哲学的基础

照他讲,哲学决不能从科学的结果入手,应从科学的方法入手。科学中只有数学最纯粹正确,数学的方法就是哲学的方法。心理、物理等科学面对的对象,就是世间万物万象:心理学的对象,是心理的存在,各种心理现象;物理的对象是外部世界的事物以及运动。数学的对象与这些存在完全无关。数学所讲,只是最抽象最普遍的形式,把存在完全踢开。所以,数学的方法,就是哲学的方法。

心理、物理等科学,讲得都是存在的个体,与普遍的抽象的共相无关。数学则只有最普遍最抽象的形式,应用到各方面去,不受这一个体、那一个体的限制。只有用最普遍的最抽象的共相,才可以讲知识的真相。

这些共相,都关于真的存在,但自己却没有存在。哲学是应用于普遍方面的,哲学的定理不能以经验的证据来证实,也不能以经验的证据来反证,经验是客观方面的,哲学定理则带有一定的永久性。世界无论如何变迁,哲学定理永远存在,故只有数学的定理和逻辑学的定理配做哲学的基础。

5.理论上的贵族态度和实用上的民主态度

罗素这个主张,的确极端。他甚至把人生哲学最相反的“爱”与“恨”看作可以相比的东西。他的意思,即在经验上无论有多么重要区别的东西,一到逻辑上、哲学上,就可以相比相类,而不会相反。

罗素哲学很怪:他的社会伦理思想很激烈,很近于民主;而理论方面,却很有贵族的意味——他崇拜理性,轻视感觉;注重共相,藐视个体,以为理性比经验高得多,近于理性派的主张。哲学家中再找不出第二个人,理论方面有这样贵族的态度,而实用方面趋向民主。

这个态度,我们叫他贵族的态度,是什么缘故呢?

有些人不耐烦人事方面琐碎的事实,想跳出这凡庸的生活,达到更纯粹清洁的境界。这种态度,由于艺术的天性,叫作贵族的态度。罗素在他的理论方面,这种态度很明显。

他在一篇赞美纯粹数学好处的文章里,讲到人的实际生活与理想生活的不同之处:

人的现实生活不过是调和理想与可能;但是纯粹理性的世界没有调和,没有限制,对人的创造活动和高尚希望没有障碍。离人的欲望很远,离自然的种种可怜的事实很远,在理想世界中造成有条理的宇宙,纯洁的思想可以在此安住,而且至少人类一部分的自由可以离开实在生活之悲惨的罪难。

在罗素稍为通俗一点的著作中,我们常常看见悲观理想。他说:

人的生活如一次远途夜行,四周都是看不见的仇敌;长途中辛苦又疲倦;向一个目的走,希望渺茫;就是达到了,也不能住得长久。

这种悲观论调,在哲学上并不稀罕,凡是注重共相世界的,自然要超出个体的经验。

我从前引过詹姆斯的一句话:个体事实最宝贵,何以许多哲学家都趋于注重共相?罗素的脾气恰恰相反。他说:共相是安身之所,是我们最高贵的目的。同时他也承认神秘派说的时间是真实的。他说:“神秘派觉着时间不重要,这是实在不重要的和表面的特性,而当这不重要为真实,就是入智之门”。

罗素哲学的自身,此刻不能详讲,以上不过是他对旁的哲学的态度和批评的大致。有人说,世界上真能够懂得数学的哲学的人,至多不过二十人。我既不是二十人之一,我也不能懂得。但有一点可以提出来讲的。这些物质科学,联合各别的个体和普遍的共相两部分,共相的部分是科学的定理、法则、律令,全是抽象的普遍的;科学的对象是具体的、各别的、个体的事实。物质科学怎样把这两部分联合起来,是一个重要问题。

这个问题,是近代的唯心论所以发生的原因,也是有别于古代唯心论的地方。近代爱尔兰人贝克莱讲唯心论,以为一切外面世界的真知识,都不过根于知觉,知觉所包含的,不过是感觉。譬如烛,看去是白的光,黑的烛芯儿;摸去是柔软的,油腻的;合起这许多感觉来,成就我对烛的知识。此外也许还有真的本体,但是不可知,知道了也没有关系。种种感觉之和就是知识,本体不本体则是没有问题的。

物质科学的进步,能解释这种讲法。原子、分子的运动,都是物质的真实,而我们懂得的一切性质,不过是动作的效果。但是唯心论者否认物质的存在,以为原子、分子也不过是我们心理假设的效果,也是主观的。

我讲这一段话,并不是要提到唯心、唯物的问题,不过想讲明白辩论之点在什么地方。罗素也解说,数学家提出原子、分子来,与个体事物的存在,有什么关系——怎样可以使用算式表示原子、分子与感觉中直接见到的材料有关系。

6.从“单子”到“逻辑原子”

罗素承认知识的起点是感觉的材料,但他并不是唯心论者。他解决问题的基本观念,很像哲学家莱布尼茨的“单子”的观念。人的感觉,代表不同的观点,有个体真实存在。每个“单子”都有他的观点,每个人都有他的宇宙。

罗素以为感觉的材料都是个体的观点,个人观点不同,知觉也不同。但是罗素的知觉有实际的存在,例如桌子,我从上面看下来是一个样子,而诸君从下面看上来又各有一个样子,没有两个人的知觉相同。罗素的主张,以为桌子并不只有一张,这样知觉有这样的桌子,那样知觉又有那样的桌子,各人有各人的桌子。

莱布尼茨的“单子”,讲的就是每个人各有各的观点,即各有各的世界。数学科学给他们沟通一下,也许你的桌子与他的桌子是一样的东西,组成有系统的宇宙。其实各人都有各人的宇宙,其所以能沟通者,都是逻辑、科学和数学的功效。

7.“断”“续”的真假——罗素与柏格森的一个比较

柏格森有一段讲到人的智慧不配懂得真的存在、变迁,不能胜任对真正时间的把握,智慧只懂得把真的存在割成片段。用电影做譬喻:电影里面,人呀,马呀,车呀,种种动作,好像是真的,其实懂得他的做法,便知道不过是一张一张的片子连起来的。知识把真相割成片断,也是如此。罗素向来不看电影的,见了柏格森这段文章,特地到电影院去验证,说柏格森的话真不错,科学家真是把真相割断了。

但是罗素虽然承认柏格森描摹这个问题的正确,而他自己所得的所谓割断,与柏格森恰恰相反。柏格森以为真的变迁是不断的,割成片断的是假的;罗素以为动的是假的,片断的是真的。个体存在是真的,每个个体都各有宇宙,他自称“绝对的多元论”。实际是分开的,不相贯串的,全赖抽象的定理联合,组成一个不断的宇宙。宇宙的组成是科学的功能,不是本来如此的。

这是极端的个性主义,下次再讲他的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

8.区隔知识与本能

照上次所讲,罗素的哲学,理论方面与实用方面截然不同。这个不同的原因,由于他对理性和经验区别的太严:一方是理性,一方是经验;一方是知识,一方是行动;一方是共相,一方是个体的事实。这个区别,在他的理论方面和实用的社会方面哲学的影响各不相同。

这个很严的区别,使他的哲学理论方面和实用的社会方面的注重点完全相反。理论方面,人的知识,只能服从事实;人心对事实,只取静想的旁观态度;犹如镜子,把实在照下来,一如其真。实用的社会方面,人生行为的方面,就不然了:个体事实不算重要,创作、长进、变化和更新才重要。

9.理论哲学与政治哲学完全不同的风格

在理论方面,罗素很看不起“冲动”,而在人生行动方面,“冲动”却占很重要的位置。罗素在实用哲学方面的注重“冲动”,很像柏格森哲学的“生命冲力”。他不愿把“冲动”介绍到知识方面来,避免扰乱知识的宁静;而在实用方面,却看得很重要,以为人生行为都是本能的冲动。

此刻不能详细讨论这理论与实用相反的哲学在逻辑上是否矛盾,也不能详细讨论他的理论方面怎么影响实用方面,只能略讲他的社会哲学的几点。他的社会实用的哲学与理论的哲学,不但内容,即文章也不相同。理论哲学的文章,根据数学,很难懂的;而实用方面,则很通俗,看的人也很多的。

10.社会哲学

他的社会哲学最重要的有三种著作:

(一)《社会改造之原理》;(二)《政治的理想》和(三)《自由的路》。

他这三种著作,都是在欧战开始以后,可说是直接或间接受了欧战的影响而作的。罗素看见欧战发生,受了很大的感动,以为这次大战可算表示种种恶势力——破坏的势力,减少生命的意义,阻碍生命的发展和创造。要使这恶势力受点制裁,故他希望创造的长进的一部分格外发展。这是他的社会哲学。

我还可以加一句:二十四年前,1896年时,他出版一本书《德国的社会民主》,此书出版在马克思以后,社会民主主义发展之时。全书性质虽然差不多纯属记载的和历史的,但已经能看出当时罗素有研究社会问题的兴趣了。

现在讲到他的实用哲学的本身,可以拿他的理论哲学来比较。罗素的理论哲学,根据最普遍的数学,看不起个人心理,以为不重要;但实用哲学,很看重心理,以为一切制度都起于心理的基础,与本能的冲突趋向有重要关系;不但根据心理,还用心理做标准,去批评一切制度,看他是引起高等的冲动,还是压迫高等的冲动,引起下等的冲动。

11.心性的三个重要部分

罗素承认人的心理有三个重要部分:

(一)天性;(二)心或思想;(三)精神。

天性的生活,包括一切自然的冲动,如自卫、生殖、饥、渴、情欲,因生殖而推至家庭、国家。总之,所谓天性的生活,就是只限于自己或家庭或国家的成功、失败的生活,是低等动物遗留下来的生活。

心或知识的生活,与天性的生活不同:天性的生活关乎人的部分,而知识的生活,则关乎非人的部分,丢开个人的利害,专求普遍的知识。

精神的生活也与知识的生活相同,是超过个人的,不过超过个人的知识与超个人的感情的不同而已。以这个感情为中心,代表的就是艺术和宗教。艺术以天性为起点,渐渐上去达于感情的地位;宗教以感情为起点,渐渐下来普及于天性的生活。

12.人的理想发展

理想的发展,最好的是三部分调和,不论最高的、最低的,都向各方面平衡发展。天性这部分供给精力,知识供给一条路,而精神最高的则指示目的。有精力、有路、有目的,自是最好的了;但平常总难于做到,发展这部分的每每把其他两部分摧残了,很少有平均发展的。

如天性的生活太发展了,其他两方面不能同时并进,结果就是野蛮民族的生活。情欲发展,知识不足,自然不开化,没有做到文明的程度。知识生活来补救的时候,极端批评他太偏于天性,结果却养成了怀疑的态度,对世间不能信仰,止有冰冷的批评,没有热诚恳挚的天性,于是毅力遂减少。

罗素以为人类太偏向知识发展的生活,有几派哲学起来补救,想调和知识与天性的生活。我们前两次所讲詹姆斯的实验主义,和柏格森的生命主义,照罗素的意思,都是想调和知识生活与天**的,但都错了。罗素以为他们的错处,在于把知识附属于天性。他以为应该做到普遍的感情,不受个人、家族和国家的限制,而以人类幸福为前提,向人类共同幸福的目的走。

罗素以为个人为什么不能充分发展到最高的地位呢,大的原因自在社会制度的障碍。但是社会对个人的发展,虽然极力压制他,还没什么要紧,无论如何,不能取消他内面的自由。最大最可怕的原因,在于社会引诱他、贿赂他、收买他。例如艺术家,本有创造艺术的天才,但社会用金钱或名誉使他投降,他不敢创作,不敢不投社会所好,不能做到他应该做到的地位。文学家也是如此,政客尤其如此。罗素最恨政客,政客没有一个不投降社会的,投降以后,安然去做社会所好的事去了。这个引诱、收买和贿赂,可以使人的内面自由死去,永远没有发展的希望,比反对和压制等障碍可怕得多。

为什么这些引诱、收买和贿赂,可以阻碍个人自由的发展呢?因为社会组织摧残个人创造的冲动,鼓励占据的冲动。人类的活动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创造的;一种是占有的。天性的冲动也有两种。衣、食、货物等,一个人有了以后别人不能有的,这些冲动是占据的冲动。还有,科学家发明新理、新东西,不想个人私有,却是分给大众的,这些冲动是创造的冲动。社会的组织没有不鼓励人去做占据的冲动,而摧残创造的冲动的。

罗素分冲动为创造的和占据的两种,这个根本观念,在他的社会哲学中最重要,可以说每篇都是这个观念的应用。他把这个观念应用到社会一切制度上去,看他哪一种制度发展哪一种冲动。他批评国家和私有财产两个观念,都有问题,因为它们都鼓励占有。

13.国家和私有财产两种制度最重要

罗素认定这两种制度,都提倡占有。罗素把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基本精神搜集起来,再用他的根本观念连贯起来,做他辩论的基础。如财产,本以占为己有为中心。如国家,在内面,保护私有财产,帮助富人,压制贫人;在外面,利用国家的势力,欺凌弱小的民族,发展帝国主义。

刚才说过,罗素受欧洲大战的刺激,以为战争是一种恶势力——破坏的势力——的表示,可以证明国家和私有财产两种制度的破产。私有财产,引起工商业的竞争,海上陆上殖民地的开拓,帝国主义的发展;国家制度保护私有财产,摧残个人自由,不要他有理性,而只受国家势力的压制和指挥。这两种制度的坏处,在欧战中完全表现出来。

除了这两种以外,教育、家庭和宗教的三种制度,应该可以鼓励创造的冲动了,而事实不然,不但不让创造的冲动自由发展,还为占据的冲动所侵入,受其影响,以至于堕落。教育本应提倡发明和冒险,是创造的,而结果则是提倡占据;财产制度侵入,使教育不能自由发展,反过来维持现状。教育的目的,只是要人服从,守规矩,屈就特定的习俗范围,不许他创造的一部分自由发展!

14.现在教育的目的,不在提倡思想而在提倡信仰

教育制度受制于财产制度的支配,教育者的心理,害怕独立思想来破坏捣乱。创造的教育,应该鼓励冒险的兴趣。罗素说:人类怕思想,比怕世界上任何事件都厉害;比怕死、怕灭亡还要厉害。

思想是倔强的、革新的、破坏的、可怕的;思想对特殊权力,现成制度,未经思索的习惯,是无情的;思想是无政府、无法律、不怕权力的;思想是伟大的、敏捷的、自由的,是世界的光明,是人类的最大荣耀。创造的教育,不应该只是保护过去,而在创造一个更好的将来。

15.批评社会主义

罗素用这个创造的和占据的两种根本观念,批评现有制度,批评社会改造计划。他对种种计划,都有批评,没有他完全赞成的东西。他对社会主义的批评是:

第一,这分明是一种经济的哲学。

大凡批评工业制度,有四个重要标准:

(一)是否有最多的出产品;

(二)出产以后,分配是否较为公平;

(三)出产者是否得到公平待遇;

(四)最重要的是,是否物质进步,精神也在发展、进步,而且有生气。

用这个标准,可以批评工业的制度:只有第一步的,唯希望出产的加多,固然简直是发疯;但社会主义也不算彻底,说不上资产平均,只可说是做到二三两步,第四步还是没有做到。

第二,社会主义一旦实行,国家权力必然增加。罗素所反对的国家,是压迫个人不能自由发展的制度。

罗素的破坏方面,已大略讲完;他的建设方面,没有什么独立的意见,只是折衷各派社会主义的主张,略加选择。例如土地、矿产和交通收归公有,他赞成;互助计划,公共买卖消费,他赞成;他又赞成工团主义、商团主义,主张行业自治,管理制造出产等计划;国家不过中间人,从中帮助;国家之上,还有世界联邦,不许国家乱用权力压制国内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