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汉武帝的宗教(1 / 1)

汉武帝(在位当前140~87)的出身是不很高明的。他的母亲姓王,是槐里人王仲的女儿。王仲的妻子名臧儿,是燕王臧荼的孙女。

臧荼在汉初败灭,他的子孙沦为贫贱。臧儿嫁与王仲,生一男二女,王仲便死了。臧儿改嫁长陵田氏,生男田蚡、田信。臧儿的长女已嫁与金氏,已生了一女,但臧儿信了卜者的话,以为女儿有大贵之命,遂想把女儿从金家夺回。金家不肯离婚,臧儿遂把女儿送入太子宫中。

太子即是景帝,他爱幸这位王小姐金奶奶,生了三女一男。太子做了皇帝,金奶奶做了王夫人,王夫人的儿子做了胶东王。王夫人会运动,不久景帝废了薄皇后,立胶东王彻为太子,王夫人便做了皇后。

金奶奶做了皇后九年,景帝死了,太子即位,是为汉武帝。金奶奶做了皇太后,她的母亲田老太太臧儿封为平原君,臧儿的儿子田蚡封武安侯,田胜封周阳侯。

不久田蚡便做了丞相。金奶奶当初在金家还有一个女儿,武帝后来知道了,便亲自去看这位同母姐姐。

其家在长陵小市。

(皇帝)直至其门,使左右入求之。家人惊恐,女逃匿。扶将出拜。帝下车泣,曰,“嚄,大姊,何藏之深也!”载至长乐宫,与俱谒太后。太后垂涕,女亦悲泣。帝奉酒前为寿,钱千万,奴婢三百人,公田百顷,甲第,以赐姊。太后谢曰,“为帝费!”因赐汤沐邑,号修成君。

这位少年皇帝很受他的母族的影响。他的外婆平原君(田老太太臧儿)生长民间,深信民间的宗教迷信。长陵民间有一个女子,曾嫁为人妻,生产而死;死后,她的妯娌说她的鬼有灵,能附在人身上说话。妯娌遂奉她为神,乡下人民多往祠祭求福,号为“神君”。

神君能说家人小事,往往有验。田老太太贫贱时,也奉事神君,后来女儿做了皇太后,外孙做了皇帝,儿子封侯拜相了,自然都是神君之赐,于是神君更受人尊崇了。武帝即位之后,把神君请入宫中,请她住在上林中磃氏馆。“封禅书”说,

及今上即位,则厚礼置祠之内中。闻其言,不见其人云。

《史记正义》引《汉武帝故事》(宋本有此段,各本《史记》皆删)云:

此段虽不尽可信,然所谓“闻其言,不见其人”,大概不过如此而已。这是武帝从他的外婆家带来的宗教。

武帝是一个最容易相信的人,无论怎样荒谬的迷信,他都能接受,真不愧为田老太太的外孙。长陵神君之外,还有一位寿宫神君,其历史也很有趣:

元狩五年(前118),天子病鼎湖,甚,巫医无所不致,不愈。游水发根言上郡有巫,病而鬼神下之。上召置祠之甘泉。及病,使人问神君,神君言曰:“天子无忧病。病少愈,强与我会甘泉。”于是病愈,遂起,幸甘泉,病良已。大赦,置寿宫神君。

弗可得见,闻其言,言与人音等。时去时来,来则风肃然。居室帷中。时昼言,然常以夜。天子祓,然后入,因巫为主人,关饮食;所以言,行下。(神君所言,行下于巫。)

又置寿宫北宫,张羽旗,设供具,以礼神君。神君所言,上使人受,书其言,命之曰“书法”(《郊祀志》作“画法”)。其所语,世俗之所知也,无绝殊者,而天子心独喜。其事秘,世莫知也。(《史记》二八)

这真是田老太太的外孙皇帝的宗教。

上文所说寿宫神君所最尊贵的“太一”,也有很有趣的历史。《封禅书》说:

亳人谬忌奏祠太一方曰:“天神贵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一东南郊,曰一太牢,七日。为坛,开八通之鬼道。”

于是天子令太祝立其祠长安东南郊,常奉祠,如忌方。

五帝现在不算最尊神了,五帝之上又造出了一个太一,为最尊之神。但谬忌既可以造太一,别人也就不肯落后,于是

其后人又上书言:“古者天子三年一用太牢,祠神三一:天一,地一,太一。”天子许之,令太祝领祠之于忌太一坛上,如其方。

这种主张似是反对谬忌的主张。五帝皆是天帝,谬忌要抬出太一来统辖五个天帝,而此说则要抬出天一、地一来,和太一并列,而位居太一之前。人人都说“古者天子”如何如何,而武帝都一概接受,“祠之如其方”。这张“封神榜”上的最大神遂越添越多,并且越后出的越高贵。试列为下表:

第一步 秦文公祭白帝。(前751年)

第二步 秦德公祭青帝。(前672年)

第三步 秦灵公祭黄帝、炎帝。(前422年)

第四步 汉高祖立黑帝。(前205年)

第五步 谬忌于五帝之上加太一。

第六步 又有人于太一之前加天一、地一。(约在前124年)

六百年中,大神演变升沉的历史如此。太一等既得皇帝的承认,于是甘泉宫的壁画便有天一、地一、太一的神像了,于是寿宫神君也会说她最尊贵的神是太一了。

但“天一,地一,太一”之说终未能成立,而太一渐成为最高之神。元鼎四年(前113),便有人说:“五帝,太一之佐也。宜立太一,而上亲郊之。”

这便是要用太一来替代六百年来郊祭的上帝了。武帝颇有点迟疑。恰好那时来了一位最荒诞的方士齐人公孙卿,献上一部《札书》,说黄帝得宝鼎的事。武帝“大悦”,请他来谈。公孙卿说:

……宝鼎出而与神通,封禅。封禅七十二王,唯黄帝得上泰山封。申公曰:“汉帝亦当上封,上封则能仙登天矣。……

黄帝且战且学仙,患百姓非(反对)其道,乃断斩非鬼神者。百余岁,然后得与神通。……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龙七十余人,龙乃上去。

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

这样有声有色的演说,自然把那位田老太太的皇帝外孙哄的滴溜溜转,

于是天子日:“嗟乎!吾诚得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屣耳!”,乃拜卿为郎,使东候神于太室。

公孙卿的说法,有一点最可注意,就是他把黄帝看作人间帝王,因修仙而登天去的。这不但把秦民族所奉的一个上帝和历史传说的古帝王合作了一人,并且明明说五帝的首席上帝既是人间帝王上升的,自然不能算是最高的神了。于是武帝遂决心把五个上帝降低一格,

令祠官宽舒等具太一祠坛。祠坛仿亳忌太一垓,坛三垓,五帝坛环居其下,各如其方,黄帝西南。除八通鬼道。太一所用如雍一畤物,而加醴枣脯之属。杀一狸牛以为俎豆,牢具。而五帝独有俎豆醴进。其下四方地为醊食群臣从者及北斗去。……

十一月(前1112年)辛巳朔旦冬至,昧爽,天子始郊拜太一。朝朝日,夕夕月,则揖。而见太一如雍郊礼,其赞飨曰:“天始以宝鼎神策授皇帝,朔而又朔,终而复始,皇帝敬拜见焉。”

其祠列火满坛,坛旁烹炊具,有司云:“祠上有光焉!”公卿言:“皇帝始郊见太一,……是夜有美光;及昼,黄气上属天。”太吏公(司马谈)祠官宽舒等曰:“神灵之休,祐福兆祥,宜因此地光域立太畤坛以明应。”(应是感应)

武帝下诏曰:

朕……望见太一,修天文襢。辛卯夜,若景光十有二明。《易》曰:“先甲三日,后甲三日。”朕甚念年岁未咸登,饬躬斋戒。丁酉(辛夜有光,是先甲三日,后甲三日为丁日),拜贶于郊。(《汉书六》)

司马迁很委婉的记载“其祠列火满坛,坛旁烹坎具”,自然祠上应该有光了。阿谀逢迎的人便说这是“美光”,皇帝也下诏说这是神贶了。从此以后,太一真成了汉帝国宗教的最尊神了。

汉武帝不但替五帝添上一位老总,还替他们娶了五位太太。他想五位上帝应该有五位后土,后土即是帝后。他说:“今上帝朕亲郊,而后土无祀,则礼不答也。”于是太史令司马谈和祠官宽舒等议定后土祠仪如下:

天地牲角茧栗(天地牲之角如茧如果,言其小)。今陛下亲祠后土,后土宜于泽中圆丘,为五坛,坛一黄犊,太牢具。已祠,尽瘗,而从祠衣上黄。

武帝遂立后土,祠于汾阴、脽丘(在前113年),皇帝亲望拜,如祭上帝之礼。于是这时国教的大神系统不是“天一、地一、太一”,却是“太一、天五、地五”,如下表:

这个帝国宗教的最大典礼是封禅。武帝深信封禅是登仙的一条必由之路,故用全副精神经营封禅的大礼。《封禅书》说:

自得宝鼎(前116),上与公卿诸生议封禅。封禅用希旷绝,莫知其仪礼。而群儒采封禅(此下疑应有“于”字)《尚书》、《周官》、《王制》之望祀射牛事。

齐人丁公,年九十余,曰:“封禅者,古不死之名也。秦皇帝不得上封。陛下必欲上,稍上,即无风雨,遂上封矣。”上于是乃令诸儒习射牛,草封禅仪,数牛。至且行,天子既闻公孙卿及方士之言,黄帝以上封禅皆致怪物与神通,欲仿黄帝以上接神仙人蓬莱士,高世比德于九皇,而颇采儒术以文之。

群儒既已不能辨明封禅事,又牵拘于《诗》《书》古文而不能骋。上为封禅祠器,示群儒,群儒或曰不与古同。徐偃又曰:“太常诸生行礼不如鲁善。”周霸属图封禅事。于是上绌偃霸,而尽罢诸儒不用。

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四月,封泰山,禅肃然:

上念诸儒及方士言封禅人人殊,不经,难施行。天子至梁父,礼祠地主。乙卯,令侍中儒者皮弁荐绅,射牛行事,封泰山下东方,如郊祠太一之礼。封广丈二尺,高九尺,其下则有玉牒书,书秘。

礼毕,天子独与侍中奉车子侯上泰山,亦有封。其事皆禁。明日,下**。丙辰,禅泰山下址东北肃然山,如祭后土礼。天子皆亲拜见,衣上黄,而尽用乐焉。

封泰山之后,武帝下诏曰:

朕以眇身,承至尊,兢兢焉惟德菲薄,不明于礼乐,故用事八神。遭天地贶施,着见景象,屑然如有闻。震于怪物,欲止不敢,遂登封泰山,至于梁父,然后升檀肃然,自新。嘉与士大夫更始,其以十月为元封元年。(《汉书》六)

此类见神见鬼的诏书,在《封禅书》和《武帝本纪》(《汉书》六)里有许多篇。我只能记下一两篇,略写当时的宗教心理。

汉武帝抱着无限的信心,所以天下的方士都争着贡献种种“方”,来满足皇帝的信心。司马迁说元封元年武帝东巡海上,行礼祠八神,“齐人之上疏言神怪奇方者以万数”。其中有数千人都说海上神山的事,武帝遂把这几千人都装上船,派他们入海去求神仙。

公孙卿持节,常先行,候名山,至东莱,言夜见大人,长数丈,就之则不见,其见迹(足印)甚大,类禽兽云。群臣有言,见一老父牵狗,言“吾欲见巨公”,已忽不见。上即见大迹,未信,及群臣有言老父,则大以为仙人也。宿留海上,予方士传车,及间使求仙人以千数。

这样大的信心,真不可及!这时候他已是四十六岁的人了,然而他的宗教信心仍旧同他十六岁跟着他外婆拜长陵神君时一样的幼稚。

武帝一朝的有名方士,据《封禅书》所记,有这些人:

李少君自匿所生长,似是齐人。

谬忌 毫人(毫即薄县,属济阴,也是齐地)

少翁 齐人

栾大 齐人

公孙卿 齐人

勇之 粤人

公玉带 齐人

宽舒黄锤之史,当也是齐人。

除了勇之一人,其余多是齐人,可见齐学的势力之大。几十年之中,燕齐方士的神仙祠祀的迷信居然成了帝国的宗教。在这个极盛的迷忌势力之下,无论什么人都不能不同化了。

所以学者如司马谈、司马迁也只能跟着这班方士到处跑,只能替皇帝定祠仪,撰祝辞,捏造祥瑞。所以一班鲁国儒生也只能陪着这些方士,草封禅仪,学习射牛,希冀和太常诸生分一碗残饭吃。

徐偃博士大胆说了一句“太常诸生行礼不如鲁善”,动了太常诸生的公愤,于是天子尽黜诸儒弗用,可怜鲁国诸儒空费了几年工夫去学射牛,终不得参预那封禅的大典!而自居道家的司马谈因留滞周南,不得跟随封禅,竟致发愤而死,临死时,执着他儿子的手,哭道:

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史记》百三十)

这些方士之中,栾大的历史最值得注意,故我记他的事以例其余:

元鼎四年(前113),乐成侯上书言栾大。栾大,胶东宫人,故尝与文成将军(少翁)同师,已而为胶东王尚“方”。

这一段又可见当时的诸侯王也多迷信方士,各有“尚方”的人。李少君是深泽侯的家人,为深泽侯“主方”;栾大为胶东王“尚方”;淮南王的手下方士更多了。

这都可证当日确有一种迷漫全国的迷忌空气,汉武帝虽有提倡的大力,但他自己也正是这个方士世界的产儿。——闲话少说,言归栾大的正传:

天子既诛文成(少翁诈为帛书,使牛吞下,武帝认得少翁的手笔,故杀了他),后悔其蚤死,惜其方不尽。及见栾大,大悦。大为人长美言,多方略,而敢为大言,处之不疑。

大言曰:“臣常往来海中,见安期羡门之属。……臣之师曰,‘黄金可成,而河决可塞,不死之药可得,仙人可致也。’然臣恐效文成,则方士皆掩口,恶敢言方哉!”

上曰:“文成食马肝死耳。子诚能修其方,我何爱乎?”

大曰:“臣师非有求人,人者求之。陛下必欲致之,则贵其使者,令有亲属,以客礼待之,勿卑。使各佩其信印,乃可使通言于神人。神人尚(倘)肯耶?不耶?尊其使,然后可致也。”

于是上使验小方,斗棋,棋自相触击(《索隐》引《淮南万毕术》云:“取鸡血杂磨针铁,捣和磁石棋头,置局上,自相抵击。”《太平御览》九八八引作“取鸡血与针磨捣之,以和磁石,用涂棋头,曝干之,置局上,即相拒不休”。此是当日方士所作物理试探之一种)。

是时上方忧河决而黄金不就,乃拜大为五利将军。居月余,得四印:佩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印。制诏御史:“昔禹疏九河,决四渎,间者河溢皋陆,堤徭不息。

朕临天下二十有八年,天若遗朕士,而大通焉。……其以二千户封地士将军大为乐通侯。”赐列侯甲第,童千入。乘舆斥车马帷帐器物,以充其家。又以卫长公主妻之,赍金万斤,更名其邑曰当利公主。天子亲如五利之第,使者存问供给,相属于道。自大主(武帝之姑)将相以下,皆置酒其家,献遗之。

于是天子又刻玉印曰“天道将军”,使使衣羽衣,夜立白茅上,五利将军亦衣羽衣,立白茅上受印,以示不臣也。而佩“天道”者,且为天子异天神也。于是五利常夜祠其家,欲以下神。后装治行,东入海,求其师云。

大见数月,佩六印,贵震天下,而海上燕齐之间,莫不扼腕而自言有禁方能神仙矣。……

五利将军使不敢入海,之泰山祠。上使入随验,实无所见。五利妄言见其师。其方尽,多不仇。上乃诛五利。(前112年)

栾大的故事最可以代表汉武帝的无穷信心,最可以表现当日的宗教心理。栾大封五利将军,什么叫做“五利”呢?栾大所说“黄金可成,不死之药可得,仙人可致,而河决可塞”,只有四利。那第五利是什么呢?是平定匈奴。河决可以靠方士的方术去塞口,匈奴也可以靠方士去扫平了。太初元年(前104),

西伐大宛,蝗大起。丁夫人,雒阳虞初等以“方”祠诅匈奴、大宛焉。

此可以证五利中之第五利了。

以上略记汉武帝的宗教迷忌,都是根据司马迁的记载。司马迁作《封禅书》,自己说:

余从巡祭天地诸神名山川而封禅焉,入寿宫,侍祠神语,究观方士祠官之意,于是退而论次自古以来用事于鬼神者,具见其表里。后有君子,得以览焉。

这种同时人的记载,是最可宝贵的史料。我们感谢他给我们留下这许多史料,使我们知道当日帝国宗教的情状。我们必须了解秦始皇到汉武帝的宗教情状,然后可以了解武帝所提倡的儒学是什么,然后可以了解中国的中古时代的思想的背景和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