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打白骨精为什么要打三次?(1 / 1)

三打白骨精,可能是《西游记》里最著名的故事之一。这个故事有个特色在于,白骨精并不算战力很高,但孙悟空打她打了三次,算是某种特别待遇了。

为什么打白骨精需要打三次?一来是因为白骨精足智多谋而且反应快,连续两次都跑掉了;二来是因为《西游记》作者就想写她被打了三次。这里面蕴含了道家的一个说法,叫“斩三尸”。“白骨精”其实是民间的叫法,原著里她不叫白骨精,而是叫“尸魔”,就是一具尸体修炼成的妖魔。三打白骨精这一回,在原著里叫“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打尸魔打了三次,这就叫“斩三尸”。

那么什么是“三尸”呢?道家认为人体有上、中、下三个丹田,每个丹田里都住着一位恶神,这三位恶神就被称为“三尸”。“三尸”各有各的喜好:上尸喜欢好看的衣服,中尸喜欢美食,下尸沉迷于色欲。一个人会喜欢这三样东西,其实是体内这“三尸”在作祟。

而且,道家还把“三尸”给拟人化了。“三尸”各有各的名字:上尸叫彭踞,中尸叫彭踬,下尸叫彭蹻。[1]这三位大爷不但坏毛病一堆,还喜欢告状。道家说他们每两个月就上天一次,去跟上天告状,说自己现在寄生的这个人真是哪哪都不行。上天听了,对这个人就没有好印象,就有可能减少这个人的寿数。

总之,所谓“三尸”,一边教唆人学坏,一边还上天告状,说寄主不学好,真是坏到骨子里了。所以,道家说要“斩三尸”,就是把这三个恶神给除掉。

那要怎么除呢?第一种方法是辟谷。现在很多人推崇辟谷的好处,但他们不知道辟谷最初的目的就是“斩三尸”。道教认为,人体之所以有“三尸”,是因为人以五谷为食,饱食谷气,于是体内才生出“三尸”。那要斩灭“三尸”,就别吃饭。不吃饭,饿着自己,把“三尸”也给饿死。第二种方法是符咒,第三种方法是服药,第四种方法是守夜。守夜最好玩儿,就是每逢“三尸”告状的日子,就不睡觉。

道教认为,“三尸”上天告状的日子固定在庚申日。到了庚申日,人就要撑着、别睡着。“三尸”看寄主没睡着,就不敢跑,一晚上耗着、僵持着。等到天亮,过了日子,“三尸”就不能上天去告状了。道家还很体贴,说要是实在困得受不了,那就小睡一下;但千万别睡着,只能眯着,坚持一下,熬到天亮就好了。每隔两个月守夜一次,坚持三次,“三尸”就会惊慌;坚持七次,“三尸”就都死绝了。这就叫“守庚申”,是古代道教信徒的生活习惯。这种习惯甚至传到了日本,日本宗教界就有一些信徒接受了守庚申的习惯。

顺便说一句,“三尸”跟鬼还有关系。我们可能以为,鬼就是人死之后的游**的灵魂。其实按道教说法,人身上有魂,有魄,还有“三尸”。人死之后,魂升于天,魄入于地,只有“三尸”到处游走,这就是鬼。所以我们一般觉得鬼是邪恶的,是因为鬼是“三尸”所化,“三尸”本来就不是什么好东西。

我们说回白骨精。白骨精大名是“尸魔”,三打白骨精就是“斩三尸”。而且白骨精的行为也很诡异:可能你认为白骨精是变化成人类来骗唐僧,其实不是,白骨精是附在人类身上来骗唐僧。所以原著里面说,白骨精成功跑掉两次;跑了以后,地上还会留一具尸首。这也很合理,如果地上连尸体都没有,唐僧又怎么会被她骗到呢?电视剧《西游记》其实是下了功夫的,为了体现这一点,还设计了一个原创情节:一上来就有一家三口被白骨精抓去吸了血。这一家三口留下的尸首,就成了白骨精后来骗人的道具。白骨精这种附体的行为,其实和“三尸”是很相似的。

三打白骨精这一回,还跟前面“心猿归正?六贼无踪”一回有照应。孙悟空刚出五行山,就打死了六个强盗,那是佛家讲的“六贼”:眼、耳、鼻、舌、身、意。所以这六个强盗分别叫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身本忧、意见欲。除了六贼,到白骨精这里再斩去“三尸”,其实是在讲一个人修行得道的过程。

[1] 也有文献称三尸分别为青姑、白姑和血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