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右手握拳,竖起拇指,再闭上眼睛,用左手抓住右手的拇指,过程中不要睁眼。我想你应该马上就能抓到。不管右手放多远,你都能以最短的距离抓住你的右手拇指,百试百灵。
即使闭着眼睛,你也能准确地把握身体各部的位置。无论是鼻子、手肘还是脚趾,你无须注视就能精确定位它们。但你不可能闭着眼睛一下就摸到另一个人的鼻子——这种能力仅限于自己的身体。
你会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吧?不用眼睛就能知道身体各部位的位置,这意味着大脑在不断接收身体传递来的“位置信息”。视线被遮住,却还能感知事物,唯一的解释就是身体以某种方式(视觉以外的方式)发送“某物在这里”的信息。
这是一种被称为“深部感觉”或“本体感觉”的感觉。与热觉、痛觉和触-压觉相比,它在日常生活中更加难以察觉。
热觉、痛觉和触-压觉的感受器主要分布于体表,而深部感觉的感受器位于骨骼的表面、关节、肌肉和肌腱等。这类感受器接收关节屈伸程度、肌肉收缩和松弛程度等关乎位置的信息,并通过脊髓将这些信息传递到大脑,让我们可以实时监测身体的位置和姿势。
即使闭着眼,你也能准确地感受到身体各个关节的弯曲程度,能在脑海中准确地想象出脖子、肩膀、手肘、膝盖、手腕等所有部位现在的状态。
闭着眼玩剪刀石头布时,你永远不知道对方出了什么,但你必然能确切地知道自己出了什么。
我们不假思索地走路、喝水、换衣服等,都依靠深部知觉才能得以实现。整个身体的关节和肌肉在实时提供信息,才能让我们顺利地调整姿态。
话说,你觉得最舒服的姿势是什么?
也许你的答案会是——窝在被子里的姿势吧。
那么,再进一步——躺着的时候,什么姿势最好呢?换句话说,肩膀、手肘、膝盖和髋关节弯曲到什么程度才舒服呢?
或许你从来没考虑过这个问题。你可能都是在无意中选择一个舒适的姿势入睡。
但是那些因重病或卧床不起而无法自主运动的人呢?自己不能主动调整到舒适的姿势又该怎么办?在医院及护理机构中,护理人员必须知道“什么姿势对人来说是舒适的”。如果自己无法自行移动,就必须让别人帮你调整姿势。
事实上,在医学层面已经明确了给肌肉和关节负担最小的舒适姿势,这被称为“良肢位”,区别于自然摆出的姿势,即“基本肢位”。
任何关节,如果过度拉伸或弯曲,都会造成较重的负担,程度适中是负担最小的。基于这些知识,护理人员会用枕头支撑患者的手臂和腿,或者通过垫入毛巾等手段,帮助病人保持一个舒适的姿势。
在给骨折患者用石膏固定关节时,通常也会采取良肢位。因为这种姿势负担最小,也不会给患者生活造成不便。
但采取舒适的姿势并不意味着卧床不起的人应该始终保持这个姿势。如果身体完全不动,你的关节就会逐渐僵硬,最终无法自由运动,这被称为“**”。
医学上舒适的姿势
为了防止**,需要定期改变姿势,例如弯曲和伸展关节或从仰卧变为侧卧等。
健康人为什么不会得褥疮?
定期变换体位对预防褥疮也很重要。
健康人不管有多累,睡得有多沉,都不会长褥疮,因为人在睡觉时会无意识地翻身。
你也许意识不到,人在睡觉时会无意识地翻身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功能。如果没有这个功能,褥疮会很快找上门来。
设想把一个五六十公斤乃至100公斤的东西放在**,东西下面的压力可不小。
仰卧睡觉时,臀部、脚跟、手肘、肩胛骨和后脑勺会承受很大的重量,这些都是褥疮的易发部位。
因重病或卧床而无法活动的人,要定期变换体位以避免褥疮的发生。如果患者是成年人,这项工作就需要好几个人一起完成了。在医院和护理机构,护士和护工都会定期进行此项工作。
我们通常意识不到拥有一个健康的躯体是多么幸运。很多身体机能是在我们无意识中完成的,一旦因疾病失去这些正常功能,很快就会引发全身性的问题。在睡梦中调整舒适的睡姿是健康的躯体所拥有的宝贵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