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负重前行的中国移动(1 / 1)

华为崛起 王民盛 775 字 5个月前

前文说到,3G时代,中国终于从美欧通信标准博弈大战的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通信标准博弈从此从“美欧争霸”变成中美欧“三国杀”。

中国虽然是牌局中最弱的一方,但好歹坐在牌桌上,其他国家连参与的机会都没有。

然而中国参与是参与了,但是中国的TD-SCDMA如何落地?3G谈判时,美国代表之所以放心地拉着TD-SCDMA一起入局,就是料定中国难以在3G上成气候。

中国电信运营商当时已经分家,三巨头电信、联通、移动谁也不看好TD-SCDMA,谁也不愿意在这方面投入,因为投入就是血亏。任正非虽然战略布局深远,但是他当时也不认为中国的TD-SCDMA能成事,因此他选择联吴(欧洲)抗曹(美国),华为坚决投入欧洲的WCDMA,同时为了两手准备,也在布局CDMA2000。中兴在2G时代就已经上了CDMA的船,此时也只能一条道走到黑,继续布局CDMA2000。

当时信产部(现在的工信部)对于中国是否力推TD-SCDMA也是心存犹豫。3G什么时候上,以哪种方式上,最终还是要看需求、看市场、看应用。如果国内的相关产业配套起不来,信产部就是想推也是有心无力。

作为TD-SCDMA专利的拥有者大唐急了。当时国内其实只有它一家推TD-SCDMA,没钱的时候把大院里的楼、地都抵押出去了。“如果那时垮下来,整个研究院、房子、地都没有了。”原大唐电信集团总工程师李世鹤回忆说。

如果单靠大唐的实力推动TD-SCDMA,肯定独木难支,这一标准必然胎死腹中。

为了确保TD-SCDMA成功,实力最强劲的中国移动被选定为TDSCDMA运营商。

虽然TD-SCDMA技术本身并不差,但是参与推进的厂商太少,早期只有大唐一家,各种小问题层出不穷,建起来受苦,用起来受罪。因为网络质量很差,用户入网不积极,投诉很多。除了网络问题之外,手机终端也很匮乏。而WCDMA所有主流终端都支持。

中国移动刚开始有些吃力,根本无机可用,一开始只能卖大唐、新邮通研发的低端机。

3G网络商用,加速推动了手机从功能机向智能机的替代大潮。因为只有到3G时代,智能机的那些功能才有实际价值,否则花很多钱,体验上却跟功能机差不多。2008年以后,以苹果手机为首的智能机开始大卖。联通迅速跟进苹果合约机,中国移动只能跟着眼红,却无计可施。

中国移动不仅不能从智能机热潮中分一杯羹,而且每年还要拿出数百亿元补贴终端,用于推动TD-SCDMA终端产业链的成熟,同时还要看着用户不断流失到竞争对手那里。

中国移动眼睁睁地看着市场份额不断下降,内心只能无奈。

中国移动本来是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领导者,风光无限。2008年,中国移动用户规模的市场占有份额达到78%,而新增用户规模的市场份额更是达到了88%。3G时代中国移动却被捆住了手脚,被竞争对手联通、电信“欺负”得惨不忍睹。

中国移动凭借过去用户基数大的优势,死扛了五年,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2013年底,4G牌照发放给三家运营商,三家得到的都是TD-LTE牌照。

这其中只有中国移动在这五年间,发奋研究TD,并且在TD-SCDMA组网运营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前期经验和应用技术。联通和电信原有的网络都是基于FDD,他们压根就没有想过TD,拿到牌照也没有任何动作。

当中国移动拿到TD-LTE的4G牌照之后,数十万移动员工信心百倍:我们扬眉吐气的时候到了!

中国移动开始近乎疯狂地建设LTE网络,推动2G、3G用户转4G。仅用了一年,中国移动新增TD-LTE基站数量就已经达到了70万个,再加上原有的TD-SCDMA基站通过更换“一根线、一块板、一个软件”的方式,就可以向TD-LTE基站平滑演进升级,因此联通电信拍马也追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