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章 李家庄(1 / 1)

第724章 李家庄

“没错,百姓以血汗供养佛门弟子,然而那些僧人还不之满足,孜孜不倦地打压百姓,压榨平民,抽筋吸髓。”

“他们不仅欺压着百姓,还荼毒着国家。”

“佛门,在当时就是最大的地主,他们收受信徒的香火,霸占百姓们的土地,无数百姓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不得不背井离乡,这动摇了整个国家的根基。”

“而且,许多罪犯犯下滔天罪行之后往寺庙里一躲,从此便割裂了前尘,他们也不需要为自己的罪业负责,可以在寺庙里安生地终老。”

“你觉得,这样公平吗?”

“也正是因此,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两位皇帝都要灭佛。”

唐僧本来想反驳,但是想到虎力大仙他们三个和车迟国国王曾经说过的话,不禁又沉默了。

这些在他听来义愤填膺的事情,很有可能每一件都是佛门里的僧人亲手做下的。

他根本就没办法反驳。

“走吧,前面就到了。”

唐僧抬头看,原来不知何时,他们两个已经走到了长安城郊外的一处农庄。

他不知道为什么师兄要带自己来农庄,但是既然师兄带自己来了,那就必然是有原因的。

王元带着唐僧步入了农庄。

这农庄有着大片大片的土地,庄稼的长势很是喜人,禾苗浓密,看来今年又是一个丰年啊。

唐僧心中不禁有些信息,为百姓们能有一个丰年而高兴。

“看来,这又是一个丰年啊。”

他感慨着,却没注意到王元嘴角噙起一丝笑意。

待会,你的佛心说不准就要整个碎裂了。

唐僧本以为此地百姓生活应该很富足才是,然而越往村子里走,他就越觉得不是这么一回事。

明明庄稼长势喜人,但是这里他所看见的每一个百姓都面黄肌瘦,穿的破破烂烂的。

少有能够凑齐一身衣服的百姓,有许多百姓都光着脚走路。

而即便是那些穿着整洁衣服的百姓,他们的衣服上也大多打着各个颜色的补丁。

这分明是一个极度困苦的农庄。

庄稼长势的喜人与这些百姓的贫苦形成了巨大的差异。

这让唐僧不禁有些疑惑。

按理说,难道不该是庄稼长势越好,这里的百姓生活也就越好吗?

可是,怎么会这样?

这里的百姓为什么看起来都过着清贫的生活。

不仅如此,还有一点也让他有些疑惑。

就是这里的百姓看向他时,全部都畏畏缩缩的,神色中带着尊敬与畏惧,甚至还有隐隐的恨意。

他们表现的如此明显,甚至连唐僧这个榆木脑袋都看出来了。

“师兄,这是怎么回事?”

唐僧问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

王元说道:“你知道这里是哪里吗?”

唐僧摇头。

“此地,乃是妙法寺名下的农庄。”

妙法寺,虽然不如金山寺有名,但是在长安城内也算是颇有名气的一家寺庙了。

其中有许多佛法高深的得道大师。

“师兄,你带我来着做什么?”

王元说:“你看就是了。”

他们两个说这话,一个小老头就已经小跑到了他们两人身边,神色敬畏地看着唐僧。

这整得唐僧莫名其妙的,丈二和尚摸不到脑袋。

于是,他问道:“老伯,你为什么这么看着我。”

谁知,那小老头却被唐僧的话结结实实吓了一跳,连忙跪倒在地上,磕起头来,并且还在不断地求饶。

“大师,是小老儿不知您远道而来,怠慢了您。您可千万别这么说,折煞了老夫。”

“您如果要惩罚,就惩罚小老儿一个人就行了,千万不要牵连我们李家庄的百姓。”

“李家庄?”唐僧眼中闪过思索的意味。

他连忙将老丈给扶了起来。

“老丈,赶紧起来说话。您说的这是什么话,我怎么会怪罪您呢。”

听到唐僧的保证,那小老头才敢动,被唐僧搀扶着给站了起来。

“老丈,你们这里是妙法寺名下的农庄。”

“是啊是啊,大师,难道您不是妙法寺的大师吗?”

唐僧还没说话吧呢,王元就在一旁说道:“他是金山寺的法师。”

老头脸上神色再变,变得更恭敬了,但是那股畏惧之意却是消散了不少。

“原来是金山寺的法师,小老儿真是有眼无珠。”

金山寺出了个玄奘法师,在辩法中获胜,成为陛下的御弟,去西天求取真经了。

而金山寺也沾光一跃成为了陛下亲封的护国寺。

无论是名气还是其他的,护国寺都比妙法寺强多了,这老头自然是更加尊敬。

只是唐僧不知道为什么在听到自己是金山寺的僧人后这老头却不害怕了。

他问道:“老丈,我看咱们村子里的农户穿的都很一般,敢问这是什么原因。”

“庄稼长势喜人,想必咱们这里的百姓生活应当是富足安康才是,可怎么会这样呢?”

小老头重重叹了口气,说道:“大师,小老儿是本地的里长,今年已经六十有八,自小老儿记事以来,我们李家庄就是这样了。”

“什么?怎会如此啊?”

“这里可是长安城郊,天子脚下,应当是首善之地才对,百姓生活应当富足安康才是,可是为什么庄稼长势喜人,百姓却如此困苦,还已经几十年如一日?”

“大师,您是有所不知啊。”

“朝廷的税率虽低,并且鼓励农桑。但是,我们却不是朝廷的佃农,我们是妙法寺的佃农啊。我们李家庄所有的土地都是属于妙法寺众位大师的。”

“妙法寺给我们定下的税率乃是十取其六啊!”

“什么?十取其六!”

唐僧吃了一惊,眼睛都瞪圆了。

要知道,现在大唐为了鼓励农桑,轻徭薄赋,农税也才不过十三,也就是只收三成的作物为税。

可是,这妙法寺的税率竟然高达十分之六。

“丰年的时候,我们辛苦一年下来,除去人吃马嚼,也就能刚好交上给大师们的供奉。”

“若是遇上荒年,我们就只能啃树皮了。”

“但是该交给大师们的供奉,确实不能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