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实践研究——以IDIIL智能教学系统为例(1 / 1)

全日制远程教学的未来发展方向是采取“全日制远程教学+个性化教学”的混合教学模式,也就是在利用全日制远程教学进行大规模教育的前提下,再使用智能教学系统实施个性化教学。大规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传授知识,满足学生学习的共性需求,而个性化教学则解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问题。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是人类教育范式的一次转型。2010年以来,笔者主持过三个课题:2010—2012年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以信息化促进课堂教与学方式变革实验研究”(课题编号:FFB108199);2015年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基金个人课题“智能教学系统对小学生学习影响的实验研究”(课题批准号:GY2015XDY92);2016年度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金个人课题“基于IDIIL智能教学系统的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研究”(课题批准号:GYI2016022)。课题利用国外智能教学系统,分别在成都、北京、广州等城市进行了个性化教学实验课题研究,目的是探索我国中小学实施个性化教学的模式与途径。经过多方努力,实验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下面着重介绍一下IDIIL智能教学系统的实验研究情况。

一、为什么会选择IDIIL智能教学系统

在北京某个小区IDILL学习中心的一间教室中,笔者看到十二三名学生正在学习。他们来自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年级,小的上小学一年级,大的上初二。其中,一位上小学四年级的男孩正在做初二几何题,而且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几何题。他看上去是一名很有数学天赋的学生。不过,据中心教师介绍,两年前他还非常厌烦学习数学,数学成绩也非常差。万般无奈下,他的妈妈最终选择让他到这里来学习。出乎他妈妈预料的是,他在这里找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喜欢上了数学。一路学习下来,他不仅很快跟上了班级学习进度,而且成为班级数学尖子,这更加激发了他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他一路向前,学习到了初二几何。IDIIL智能教学系统上不封顶、下要保底,为学生提供了“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学习环境。这里还有一个来自另外一所小学的五年级女生,她原来对学习英语很反感,不过,她在这里找到了学习英语的乐趣。她学习进步神速,现在已经成为班里的英语“学霸”。

在IDILL学习中心,笔者有时还能看到一名个子更高一些的北京体育大学学生,后来知道她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体操冠军。笔者在交谈中了解到,由于她20岁退役前一直专注于体操训练,她的英语基础很差,大学英语课上几乎听不懂老师在说什么,十分焦急,一度对自己的学习失去信心。经朋友推荐,她来到这个学习中心,并很快喜欢上了这种个性化学习方式。她从小学英语补起,没有了大课堂听不懂的压力,能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学习,学得很开心,也找回了自信。明年就要硕士毕业的她,想从事教育事业,帮助更多的学生。

IDIIL智能教学系统重新释放了这些学生的潜能,使他们由厌学、惧学、弃学转变为自信、快乐地学习。20多年来,IDIIL智能教学系统帮助两万多名学生找回了学习的乐趣和自信,帮助他们走上了成功的道路。我们认为,IDIIL智能教学系统是一个具有前瞻性、引领性的教学体系,代表了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

二、以培养学生六大学习素养为目标的IDIIL智能教学系统

(一)IDIIL智能教学系统简介

从2014年开始,笔者开始考察、研究美国IDIIL智能教学系统。IDIIL是缩写,具体是第一个I代表个别化学习(individualized learning),D代表发现式学习(discovery-based learning),第二个I代表交互式指导(interactive guidance),第三个I代表渐进式成长(incremental development),L代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learner-centered instruction)。这5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了实现IDIIL宗旨的5条途径和5种理念。20世纪90年代中期,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的有关专家,以及我国数学、语言学、心理学等方面的专家共同参与研发了该教学系统。经过20多年的探索与不断完善,目前,该教学系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数学和英语学科教学体系,在美国和我国有着一定的应用。

IDIIL智能教学系统以“关爱 启迪 快乐”为宗旨,追求让每名学生在内心得到关爱,在智慧上受到启迪,在学习上享受发现的快乐。IDIIL智能教学系统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教育模式,试图通过IDIIL智能教学系统的5条路径和5种理念,培养学生六大学习素养。该系统以认知科学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教育学、人工智能、教育技术学、教育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将学习知识、培养技能与培养核心素养融为一体,很好地解决了它们之间的矛盾,为我国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构建未来教育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实现途径。

(二)IDIIL智能教学系统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1.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与知识时代的来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合组织、欧盟三个国际组织,以及美国、法国、英国、日本等国家,都对于21世纪应该培养怎样的人以及培养学生哪些核心素养进行了深入研究。21世纪初期,经合组织率先提出了“核心素养”结构模型。它要解决的问题是21世纪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哪些最核心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才能成功地融入未来社会,才能在满足个人自我实现需要的同时推动社会发展。美国对核心素养的关注发源于注重知识创新的高新企业团队。这些企业将用人所遇到的问题反馈到教育中,指出基础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在21世纪必需的生存技能。2016年9月13日,我国教育部课题组正式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目的是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国家人才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关系到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华民族的未来。

所谓核心素养,是21世纪人人都需要具备的“共同素养”,包括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合作与交流能力、社会责任、信息技术使用能力等方面。“素养”一词的含义比“知识”和“技能”更广,也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它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既包括问题解决能力、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也包括自我管理、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因此,核心素养具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跨学科的,高于学科知识;二是综合性的,是对知识、能力、态度的综合与超越。

国家提出核心素养,就要完善课程标准。原来的课程标准,更多是一种理念引领,但如何落实下来,并没有指标。例如在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从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可以找出,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何落实呢?很多理念大家都知道,却没有办法落实。因此,课堂的实质没有真正发生改变,改变的往往是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形形色色的虚假自主、虚假合作、虚假探究。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正迈向智能教学时代,为培养核心素养提供了广阔空间。所谓智能教学系统,“是一种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让计算机扮演教师的角色实施个别化教学,向不同需求、不同特征的学习者传授知识、提供指导的适应性教学系统”[20]。目前,国内外中小学校已经基本具备了开展智能教学的条件。像目前正在兴起的“自带设备”教学模式,即学生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带到学校,参与教学活动,为开展智能教学开辟了广阔前景。

谷歌前副总裁马克斯·文蒂拉(Max Ventilla)于2013年创立AltSchool,提倡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第一,学生按照个人进度学习。AltSchool给每名学生的教学计划、课程表和作业都不同。课程的安排适应学生的个人水平而非年龄。第二,学生自己决定想要学什么。依靠软件的帮助,教师会根据学生现状来制定全年的学习目标。在这种新型学校中,学习不再是唯一重要的事情,而学生性格的养成、情感需求的满足,以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成为教育者关心的事情。近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迅猛,目前中小学平板电脑应用正逐渐成为继投影仪、电子白板之后的又一个“标配”。据教育部发布的《2016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专项督导报告》,截至2016年6月,全国中小学互联网接入比例为87.5%,全国普通教室全部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中小学比例为56.6%,这为我国开展个性化教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2.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学生核心素养包括3个方面、6种核心素养和18个基本要点。(见图8-7)然而,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

图8-7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针对每名具体的学生来说,我们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哪些素养?经过多年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陈会昌教授说:“我的研究发现,每个孩子身上有两颗种子,其中第一颗种子就是自我控制力,另外一颗就是个人主动性。教育的核心就在于培育这两颗种子。”[21]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徐启天教授利用IDIIL智能教学系统对培养学生素养进行了20多年的研究,他认为,学生身上有6颗种子——专注力、积极性、自信心、思考力、独立性、自识力,“只要培养好这六大素养,学生就可以健康成长,成为我们社会所急需的创新人才”。(见图8-8)在教育部核心素养指标18个基本要点中,9个与IDIIL学生六大学习素养直接相关。

图8-8 IDIIL学生六大学习素养

利用IDILL智能教学系统进行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这种教育从本质上看是要发展每名学生与生俱来的素养,如学生的学习本能、创造欲望等,而不是将外在的东西强加给他。就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所指出的那样:“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成为他自己,‘变成他自己’。”[22]今天的学生不愿意学习,缺乏创造力,其关键就是我们强加给学生的东西太多,而没有顺应学生的天性,释放他们的潜能,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人生的乐趣。徐启天教授认为:“IDIIL不只是为了教授知识技能和应对考试,而是希望教育尊重每一个孩子,相信每一个孩子,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内驱力。目前,学校出现一些‘学困生’的主要原因不是学生智力问题,而是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出了问题。”因为每名学生都是独特的,所以要想发展他们的潜能,实现其个性的充分发展,教育就不能批量生产,必须为每名学生的每堂课量身定制个别化的学习方案,进行个性化的教育。

三、IDIIL智能教学系统对中小学生学习影响的实验研究

(一)实验基本情况

1.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探索为每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学模式,破解我国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难以落地的难题,为国家教育决策提供支持。

2.实验校选取

本研究第一批选取了4所实验校,第二批选取了3所实验校。

3.IDIIL智能教学系统应用模式

IDIIL智能教学系统在学校教学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模式一:IDIIL智能教学系统支持下的完全个别化学习方式。

模式二:IDIIL智能教学系统支持下的混合学习模式,即传统教学+智能教学系统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课时分配比例可以根据学校情况设定,一般为数学课采取3节传统课+1节个性化学习课的模式,而英语课采取2+1模式。

模式三:课后基于智能教学系统的学习模式。实验对象为“学困生”。学校选取15名左右“学困生”作为研究对象,课后利用IDIIL智能教学系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教学。时间为每周两次,每次一小时。有学校将全校二年级、三年级和四年级数学成绩排名最后的“学困生”,共计12名学生组成实验班。

4.研究内容

第一,IDIIL智能教学系统的内涵,包括:什么是智能教学系统?智能教学系统的基本特征和功能是什么?

第二,IDIIL智能教学系统在中小学中的应用模式研究。

第三,IDIIL智能教学系统对学生形成六大学习素养的影响研究。笔者从以往的应用中了解到,IDIIL智能教学系统对学生的六大核心素养产生了积极影响。因此,本课题将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是智力因素,包括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和创造力等;二是非智力因素,包括情感、意志、兴趣、性格、需要、动机、目标、抱负、信念、世界观、情绪等。

第四,IDIIL智能教学系统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

第五,利用大数据记录、分析学生学习“电子足迹”的研究。IDIIL智能教学系统具有的知识管理功能、学习成效智能分析功能等,可以大量采集个别化学习信息等形成数据库,为分析学生学习状况、进行教学设计和制定教学策略提供宝贵的资料。同时,我们还将采取人工加系统自动记录的方式,对学生六大学习素养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

(二)实验方法

从2015年9月开始,本课题主要采用实验方法进行研究。所谓实验方法是指根据一定的理论假设,针对某一问题控制某些环境因素的变化,通过对可重复的实验现象进行观察,从中发现规律、得出科学结论的方法。课题利用了三种工具。①IDIIL智能教学系统:利用IDIIL智能教学系统内含的数据采集及量化分析子系统收集和分析数据,提高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客观性。②六大学习素养量表:利用IDIIL智能教学系统自主开发的六大学习素养量表,对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品质等素养进行日常测量。③学业成绩试卷。

实验采用实验班和对照班比较的方法。同一名教师分别教授一个实验班和一个对照班。其中,实验班在数学课或英语课上利用智能教学系统进行教学,而对照班按照常规方式进行教学。实验中,课题组利用IDIIL智能教学系统平台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六大学习素养进行实验前测、中测和后测,记录学生日常六大学习素养的变化情况,记录学生学习的“电子足迹”,形成学生学习数据库。

四、基本做法

(一)IDIIL智能教学系统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区别

IDIIL智能教学系统中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习方式、学习评价、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管理等各个环节渗透了5个实现途径与5种理念,并形成了一套可操作的学前测试、制订个别化学习计划、实施教与学、学习情况反馈和即时评价的方法与机制,这与其他教学体系有着明显的区别。(见表8-3)

表8-3 IDIIL智能教学系统与其他教学体系比较表

续表

IDIIL智能教学系统不同于传统教学的特点也决定了它拥有与众不同的教学流程。

(二)教学流程

IDIIL智能教学系统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各学科的知识结构和认知规律,为学生提供了一种通过发现式学习方式进行高效学习的途径,目的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学生克服困难的自信心,让学生熟练掌握学科知识与技能,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分析、判断和应用能力。IDIIL智能教学系统对于新生将采取“入学评测”等七步教学流程,而日常教学主要是第四至第五步的循环。(见图8-9)

图8-9 IDIIL智能教学系统的教学流程

(三)监测学生六大学习素养的变化情况

IDIIL智能教学系统的大数据记录与分析系统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就像核磁共振技术可以清楚地扫描人脑,让我们知晓大脑的状况一样,教师利用IDIIL智能教学系统自动记录数据和自己填写的IDIIL学生学习素养观测量表,就可以分析、了解学生六大学习素养的变化情况,从而为每名学生制订下一周的个性化学习计划。表8-4是学生自信心二级指标量表。

表8-4 学生自信心二级指标量表

五、这里的课堂教学革命静悄悄

IDIIL智能教学系统在学校教学中的应用对学校教育教学产生了深刻影响。顾明远教授在考察IDIIL智能教学系统后指出:“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实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课堂的授课方式,是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变革的突破口。”[23]目前,从4所实验校取得的初步成果来看,IDIIL智能教学系统已经给学校教育教学带来了一些革命性影响。

针对信息技术引发的教育革命,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力资源部主任给出了教育革命的三大标准。他认为,真正的教育革命需要我们重新构思教育、彻底改造学校、改造我们自身,而在教育中把技术教给学生、把技术整合到现有的课程中、使用技术促进教学就不是创新。那么,IDIIL智能教学系统的教育教学应用是否在这三个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呢?

(一)重新构思教育

在1∶1电脑环境下,IDIIL智能教学系统通过对课程的重新编制,为学生成长创造出新的环境,让学生自由探索知识王国的奥秘,从而将学生从“鸭架”上解放下来,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知识的生产者和创造者。IDIIL智能教学系统从五个方面重新构思教育:①从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上来看,IDIIL智能教学系统是建立在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思想基础上的;②从课程体系建设角度来看,由原来按照学科知识体系即学科知识逻辑体系构建,转变为按照学科知识体系、学生认知规律、学生认知能力和学生发现学习规律来构建;③从教学方式上来看,采取个性化学习方式,实现了按需供给、以学定教、个性化学习;④从评价体系上来看,通过对每名学生的全方位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存在的问题,然后每周为每名学生制订个性化学习计划,使他们能有效地学习,由此可见,评价是为了促进成长,而不是为了分数;⑤从管理与文化上来看,处处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和要求,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

利用冰山理论可能会更好地解释IDIIL智能教学系统与传统教育的不同。1895年,国际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与布罗伊尔合作发表的《歇斯底里研究》,提出了著名的“冰山理论”:人的心理就像海面上的冰山一样,露出来的仅仅是一小部分,绝大部分是处于无意识状态的。而正是那看不见的冰山下面的那个巨大的底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类的行为,决定着人的成长和发展等。1973年,哈佛大学心理学系麦克里兰教授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素质冰山模型:一个员工的素质就好比一座冰山,他的技能和知识只是露在水面上的一小部分,他的自我认知、动机、个人品质以及价值观这些东西隐藏在下面,但是这些看不到的方面对他能否在工作中取得成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可以说,IDIIL智能教学系统更加关注的是育人,是隐藏在冰山下的“隐性的非智力因素”,而不是冰山上的“显性的知识和技能”。(见图8-10)在制订个性化学习计划时,教师应更加关注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四种差异:①学力差异;②兴趣差异;③适应性差异;④生活经验差异。

图8-10 冰山理论示意图

(二)彻底改造学校

IDIIL智能教学系统支持下的学校更像是一个学习中心。学生不分年级和班级,在一个学习共同体中学习与成长,体现了“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精神和追求。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改变了传统教学的“三中心”,即由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赫尔巴特的“三中心”注重的是学科的知识体系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三)改变我们自身

1.改变了学生

(1)改变了学生对学习的态度

有针对性地选择实验班学生是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实验选择了三类学生:一是普通学生;二是特长生,如数学爱好者;三是“学困生”。实验结果表明,这三类学生都喜欢IDIIL智能教学系统,尤其是对已经失去学习兴趣的“学困生”而言。

有一个实验班来自一所全区垫底的薄弱学校。前些年,学校进行分层教学走班改革,最后产生了一个由15名学生组成的学习成绩最差的班级。这个班的特点如下。①学习基础差。在初一入学时,学校曾对全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一项简单的测试,要求学生在5分钟之内,把英语26个字母的大小写按照正确的顺序默写出来,结果有1/4的学生无法完成。②学习成绩差。他们平时的考试成绩基本上是20分左右,排在全校学生的后10%。③特殊学生聚集。在这些学生中,两人是随班就读生(有诊断证明他们智力低下,有轻度智力问题),两人有严重的行为问题,5人厌学,5人缺乏自信、害怕学习。④家庭教育缺失。⑤常态课堂学习效果较差。

一个实验班就是由这样一批比较特殊的学生组成的。IDIIL智能教学系统能改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业成绩吗?这是实验前大家比较担心的一点。出乎大家预料的是,这批学生很快就喜欢上了这种学习方式。一位被贴上“智力低下”标签的随班跟读学生,在上完第一次英语课后就对教师说:“我感觉英语也没有那么难!我也能学会。”一次,IDIIL数学课下课后,学生不愿意离开教室。没办法,数学老师只好找语文老师借课。校长说:“我做了多年校长,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

另外一所实验校也发生了令人吃惊的事。这个实验班是由3个年级数学成绩最差的“学困生”组成的。他们都害怕、厌恶数学,但他们喜欢上了IDIIL数学学习方式。第一次课后,一名学生就对他妈妈说:“妈妈,我可能会喜欢上数学。”另一位腼腆的女学生说:“我喜欢上学了。”这些情况是实验班家长在微信群中提供的。这种情况在其他几所实验校也存在,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验期间一直很浓厚。

多年的实践表明,IDIIL智能教学系统可以让学生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并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通常情况下,90%以上厌学、惧学、弃学的学生会转化为自信、快乐、乐于学习的学习者。

(2)大力培养了学生六大学习素养

IDIIL智能教学系统注重培养学生的六大学习素养。课题组通过观察、统计与分析,可以发现“学困生”实验班学生身上发生了3个明显的变化。

第一,一个星期后,100%的学生都特别期待IDIIL的课程,知道自己在IDIIL课堂上的责任,没有了惧学、厌学情绪,专注力和积极性都有了较为明显的增强。

第二,3个星期后,超过90%的学生的自信心有了明显增强,并且多数已经反映在学习态度上面。

第三,一个月后,100%的学生在做IDIIL家庭作业时表现出了积极、主动的态度。许多家长反映,他们从来没见过自己孩子有这样的表现。

在六大学习素养中,通常专注力的进步最先发生,积极性与自信心次之,然后它们会带动其他素养的进步。图8-11是某小学实验校“学困生”班学生一学期六大学习素养的变化情况。

图8-11 某小学实验校“学困生”班学生一学期六大学习素养的变化情况

(3)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总体来看,各所学校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成绩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一般会在原来年级排位上提高20%~30%。“学困生”则表现更突出,例如,一所小学一名原来比较厌烦学数学的学生,从班级后几名一跃成为第二名。另外一所学校实验班87%的学生有了明显进步,排名提升了4~46位。如果上升10位以上算显著,那么,53%的学生取得了显著进步。那位被贴上“智力低下”标签的随班就读学生上升了19位,成为班级里进步最快的学生之一。

2.改变了教师

(1)改变了教师的态度

实验结果表明,IDIIL智能教学系统有效地改变了教师的态度。通常,实验班教师开始是带着怀疑、质疑的态度参加实验的。随着实验效果的逐步显现,教师的态度会有明显的转变。一位薄弱校校长说:“参加这个实验,我们学校改变最大的是教师。原来教师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现在他们看到学生的变化,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希望,重新焕发出活力。”IDIIL智能教学系统构建了一种“数字新生代”喜欢的个性化教学模式。访谈中,一位英语高级教师流着眼泪动情地说:“我是那个分层分出的最弱班级的班主任,看到这些孩子不愿意学习、荒废青春,我无能为力、束手无策,时常感到一种挫折感,也常常陷入自责之中。”现在有了这个教学系统,她看到学生不断取得进步,这让她重新燃起了希望。她说:“多年来,我一直在寻找一种比较理想的教育方式,今天终于找到了!”实验结果表明,IDIIL智能教学系统能够较好地满足学生和教师的需求,将教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使其有更充裕的时间帮助每名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2)重塑了教师的角色

IDIIL智能教学系统不仅从理论、制度、文化等方面解放了教师,而且还重塑了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①教师成为教室管控者,包括布置课堂环境、管理课堂,维持一个安静且积极的高质量学习环境。②教师成为互动引导者,通过适时的互动引导学生。IDIIL教师应当尽最大可能不去教授学生,而是向学生提出适当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找到理解概念和解决问题的关键点。事实上,在向学生提出问题前,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去描述他们的问题和困惑。通常,学生能够清楚地描述问题和困惑时,就能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了。③教师成为观察者,能够了解每名学生学习方面的强项、弱项以及个性,包括六大学习素养的情况。④教师成为促进者,找到机会帮助学生提高六大学习素养。⑤教师成为测试者,检查学生改正的错误,检查书面总结和口头总结从而确保学生理解他们所学的知识。⑥教师成为学习成效分析者,在对学生进行高质量的观察﹑互动﹑测试和总结后,对学生当天的学习进行简单分析,并将分析结果简洁明了地批注在作业纸上。分析以及批注的质量将是影响下次派课质量的关键因素。另外,批注也有助于学生完整有效地学习。

[1] 《习近平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5/23/c_1115383959.htm,2016-09-02。

[2] 《教育部关于印发刘延东副总理在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讲话的通知》,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601/t20160120_228489.html,2016-05-28。

[3] 叶澜:《世纪之交中国学校教育文化使命之思考》,载《教育改革》,1996(5)。

[4] 钱学敏:《试论钱学森的“大成智慧学”——谨以此文祝贺钱老九十寿辰》,载《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5] 钱学敏:《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的设想》,载《光明日报》,2008-10-16。

[6] 钱学敏:《试论钱学森的“大成智慧学”——谨以此文祝贺钱老九十寿辰》,载《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7] 尹后庆:《教育的未来就是“回归”》,载《中国教育报》,2014-09-16。

[8] 段敏静、裴新宁、李馨:《教育系统的范式转变——对话国际教学设计专家Charles M.Reigeluth教授》,载《中国电化教育》,2009(5)。

[9] 李希贵:《学校转型下的资源配置》,载《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10)。

[10] 任友群:《日本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载《外国教育资料》,2000(5)。

[11] 余胜全:《技术何以革新教育》,载《中国电化教育》,2011(7)。

[12] 张杰夫:《大数据 大视野 大教育》,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10)。

[13] 高文:《基于学习创新的课程与教学研究——研究背景、改革理念与研究方法》,载《全球教育展望》,2004(5)。

[14] 褚宏启:《教育现代化的本质与评价——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现代化》,载《教育研究》,2013(11)。

[15] 郑新蓉、易进、韦小满等:《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调查报告》,载《青年研究》,2000(1)。

[16] 刘延东:《把握机遇 加快推进 开创教育信息化工作新局面》,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42/201211/144240.html,2017-09-08。

[17] 《“大数据”方兴未艾 中国正在与世界同步前进》,载《人民日报》,2013-02-01。

[18] [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1页,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19] [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16页,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20] 智勇:《分布式学习环境中的智能授导系统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

[21] 陈会昌:《儿童身上的两颗种子》,载《中华家教》,2009(3)。

[2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14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3] 卫彦瑾:《不一样的课堂:爱迪乐用技术实现学习者为中心》,http://news.jyb.cn/china/gnxw/201505/t20150506_621359.html,2016-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