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普遍认为,全日制远程教学“缺少互动”是远端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研究结果表明这是一个假命题。
一、“缺少互动”造成学生学习困难了吗
调查结果显示,远端普通高中高达70.0%的教师、73.2%的校长和34.7%的学生认为,全日制远程教学“缺少互动”是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15.5%的普通高中远端学生反映他们不太适应这种学习方式,由于缺少互动,感觉自己上课就像是电视观众。在基线调查过程中,远端学校的校长、教师和学生都不约而同地指出,为保证直播课程的连续性,远端教师很难在直播课中有效地开展师生交流,所以前端教师与远端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较为缺乏是学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远端师生通常将远端学校开展全日制远程教学的三大挑战归纳为“缺少互动”“与成都七中差距较大,完全同步有困难”和“学生基础差”。
在直播课堂上,由于时间限制,加上远端学生人数众多,前端教师在课堂提问环节不可能与远端学生互动,只能与本校学生进行课上交流,这几乎成为全日制远程教学的“软肋”。全日制远程教学“缺少互动”的观点,似乎得到了远端学校广大师生的普遍认可。事实果真如此吗?“缺少互动”真的是由全日制远程教学带来的问题吗?这需要我们进行深入调查与分析。
二、“缺少互动”是传统课堂教学的痼疾
全日制远程教学是在班级授课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必然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限制。“缺少互动”是班级授课制的痼疾,并不完全是全日制远程教学带来的,只不过全日制远程教学使得这个老大难问题显得更加突出罢了。
课堂教学互动是师生互相交流、共同探讨、互相促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然而,在现实中,课堂教学互动难以发挥作用,主要存在几大问题。①互动形式比较单一。在课堂上,大多数互动形式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形式比较单一、机械,而学生提问或生生互动非常少。国内外许多研究结果表明,课堂上生生间的互动是一种宝贵的、能促进有效教学的活动。但现实中,这种互动难以真正实施。②互动内容偏重于认知互动。人们通常将互动的内容分为认知互动、情意互动和行为互动三个方面,并认为情意互动和行为互动可以有效促进认知活动。但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注重认知互动,而忽视情意互动和行为互动。在课堂上,我们很难见到学生真挚情感的流露和内心世界的表白。③互动层次上多为浅层次互动。有教师反映:“在课堂教学互动中,我们常常听到教师连珠炮似的提问和学生机械反应似的回答。这一问一答看似热闹,实际上既缺乏教师对学生的深入启发,也缺乏学生对教师问题的深入思考。事实上,这些交流和沟通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并未触及学生的心灵,在很大程度上甚至是一种无效教学。”[5]④互动权利控制在教师手中。课堂上的互动多为“控制—服从”型,即教师掌握互动控制权,学生只是被动配合的对象,这种互动不过是课堂教学的一种“点缀”。
那么,该如何突破传统教学对课堂互动的束缚,使传统教学真正释放出互动的教育价值呢?国家第八次课程改革,强调突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因此,课堂教学互动被摆在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不仅互动的时间在增加,而且互动的内容也在不断丰富。
要想真正改变课堂教学的互动状况,教师应从以下几点努力。
首先,教师需要转变学生的地位,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创新,真正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其次,教师应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教学组织者、指导者和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再次,教师应在教学中增加基于问题和项目的教学,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敢于质疑,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最后,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协作探究的环境。
三、研究结果表明,“缺少互动”是一个假命题
在全日制远程教学过程中,影响互动的因素较多,也较为复杂。为了了解互动产生的影响,及其对哪部分学生产生的影响较大,我们在问卷调查和基线调查中着重对几个相关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全日制远程教学“缺少互动”的观点更多是建立在人们主观猜测基础上的,对学生的真实想法和认识并不是太了解,或者说是人们将全日制远程教学带来的挑战归结到了“缺少互动”上。
(一)“缺少互动”仅对三分之一多的学生产生影响
在全日制远程教学中,对学生学习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较多。调查结果显示,在影响学生学习的十大困难因素中,“缺少互动”仅排名第七,只有34.7%的学生(大约占所有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认为这是影响他们学习的主要困难。(见图7-2)而这部分学生中大多数的学习成绩排在靠后位置,属于学习较困难学生。这说明,“缺少互动”对学生整体的学习影响比较有限,至少不应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现实中,这一影响因素常被人为夸大。
(二)授课教师不在教学现场,只对三分之一多的学生带来影响
全日制远程教学与普通的课堂教学的区别之一是授课教师不在教学现场,这会对远端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吗?调查结果显示,43.2%的学生认为直播教学中授课教师在不在他们面前效果都一样;34.6%的学生认为不一样;22.2%的学生认为说不好。(见图7-5)可见,认为授课教师不在教学现场对自己学习有影响的学生只占所有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多。
图7-5 远端学生赞成授课教师在不在教学现场效果都一样的情况
(三)不到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前端教师只与前端学生互动会对他们产生较大影响
全日制远程教学中,前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并不少,只不过这种互动是前端教师与前端学生之间的互动,这会不会对远端学生产生较大影响呢?调查结果显示,45.2%的学生认为影响比较小;8.7%的学生认为完全没有影响;23.2%的学生认为影响比较大;4.4%的学生认为影响非常大;18.5%的学生表示说不好。(见图7-6)可见,认为有影响的学生为27.6%,占学生总数不到三分之一。
图7-6 远端学生认为前端教师只与前端学生互动对他的影响情况
(四)多数学生认为,看前端教师与前端学生互动或与本班学生互动的效果一样
在课堂上,远端学生看前端教师与前端学生互动效果好,还是看前端教师与本班学生互动效果好?调查结果显示,31.8%的学生认为,看前端教师与本班学生互动效果好;31.4%的学生认为,看前端教师与前端学生互动效果好;25.6%的学生表示基本一样;9.8%的学生表示说不好;1.6%的学生持其他意见。这说明,前端教师与前端学生互动,只会对三分之一多的学生产生不良影响。
(五)多数学生认为,看远端教师或本班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的效果一样
对于课上看远端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或讨论收获更大,还是看本班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的收获更大,调查结果显示,37.0%的学生认为,看本班教师效果好;36.3%的学生认为,看远端教师的效果好;24.9%的学生认为效果大体相当。(见图7-7)这说明不到40%的学生认为,看自己本班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效果好。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学设计中有花费时间较多的教学活动或讨论机会,大多数远端教师在前端教师组织活动或讨论时,都会代替前端教师组织本校学生同步活动或讨论,不会影响师生间的互动。
图7-7 远端学生认为课上看远端教师或本班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的效果情况
通过对上述几个问题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远端学生并不认为“互动”问题会对自己的学习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而认为有较大负面影响的学生只占到三分之一左右,并且他们属于在班级中学业成绩排名靠后、学习比较吃力的学生。因此,“缺少互动”基本上只是对学习成绩排名后30%多的学生产生了较大影响,而对排名前60%多的学生而言,其产生的影响与普通教学没有什么明显区别。其实,学习成绩排名靠后的学生更需要来自教师的帮助,而不是所谓“互动”。在基线调查中我们还发现,远端学生中学习较好的学生更倾向于喜欢看前端教师与前端学生之间的互动,他们感到这样效果更好;而学习较差的远端学生感觉听本班学生回答问题效果更好。